数字通信技术

数字通信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彦儒 编
图书标签:
  • 数字通信
  • 通信原理
  • 信号处理
  • 调制解调
  • 信道编码
  • 无线通信
  • 信息论
  • 通信系统
  • 现代通信
  • 移动通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310556
版次:1
商品编码:10350520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简装
丛书名: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规划教材·通信类专业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9-01
页数:295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数字通信技术》以数字通信技术为主线,主要介绍了数字通信基本知识.数字终端技术、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同步数字体系、数字图像通信、数字通信测试仪器和下一代网络等内容。全书共8章,建议学时为72学时,讲授内容以前5章为主,后面的章节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讲。
  《数字通信技术》在重点介绍数字通信技术相关知识的同时,注重突出结构的合理性与完整性及内容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减少了不必要的数学推导。《数字通信技术》语言简练、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立意新颖,适当反映了现代数字通信技术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数字通信技术》可作为职业技术院校电子信息和通信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子信息和通信类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数字通信基本知识
1.1 数字通信系统的构成
1.1.1 信息与信号
1.1.2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1.1.3 通信系统的构成、分类及通信方式
1.2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2.1 比特与码元
1.2.2 有效性指标
1.2.3 可靠性指标
1.3 数字通信的特点及发展
1.3.1 数字通信的特点
1.3.2 数字通信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习题

第2章 数字终端技术
2.1 脉冲编码调制技术
2.1.1 脉冲编码调制的基本原理
2.1.2 取样
2.1.3 量化
2.1.4 编码与解码
2.1.5 单片集成PCM编解码器
2.2 多路复用技术
2.2.1 频分多路复用
2.2.2 时分多路复用
2.3 定时与同步技术
2.3.1 30/32路PCM基群帧结构
2.3.2 定时系统
2.3.3 同步系统
2.4 数字复接技术
2.4.1 PCM数字复接等级
2.4.2 数字复接方法与分类
2.5 30/32路PCM终端机的组成、测试及维护
2.5.1 30/32路PCM基群终端机的组成
2.5.2 30/32路PCM基群设备主要指标测试
2.5.3 30/32路PCM基群设备的简单维护
习题

第3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3.1 数字基带信号
3.1.1 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与频谱
3.1.2 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线路码型
3.2 基带传输系统
3.2.1 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的基本准则
3.2.2 眼图
3.2.3 误码的检测
3.2.4 基带传输的再生中继系统
3.2.5 再生中继器
3.3 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3.3.1 同步传输
3.3.2 异步传输
习题

第4章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4.1 数字调制与解调
4.1.1 二进制数字调制与解调
4.1.2 多进制数字调制
4.1.3 调制解调器
4.2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系统
4.2.1 光纤数字传输系统
4.2.2 数字微波传输系统
4.2.3 数字卫星传输系统
习题

第5章 同步数字体系
5.1 SDH的基本概念
5.1.1 PDH的弱点
5.1.2 SDH的概念及特点
5.2 SDH的速率与帧结构
5.2.1 网络节点接口
5.2.2 同步数字体系的速率
5.2.3 SDH帧结构
5.2.4 段开销字节
5.3 同步复用与映射方法
5.3.1 复用结构
5.3.2 映射
5.3.3 定位
5.3.4 复用
5.4 SDH网络结构
5.4.1 SDH传送网分层模型
5.4.2 SDH网络的物理拓扑
5.4.3 SDH的自愈网
5.4.4 SDH网络结构
5.4.5 SDH的网同步
5.5 SDH设备
5.5.1 SDH设备的逻辑功能
5.5.2 SDH典型设备简介
习题

第6章 数字图像通信
6.1 数字图像通信概述
6.1.1 图像通信及其系统模型
6.1.2 图像通信的特点与分类
6.1.3 图像质量评价
6.1.4 图像通信技术的发展概况
6.2 数字图像压缩编码技术
6.2.1 图像信号的数字化
6.2.2 数字图像压缩编码
6.3 数字图像传输技术
6.3.1 数字图像传输的接人技术
6.3.2 数字图像传输系统的质量
6.4 图像压缩编码的主要国际标准
6.4.1 静止图像压缩编码技术标准
6.4.2 H系列标准
6.4.3 MPEG系列标准
习题

第7章 数字通信测试仪器
7.1 数字通信测试仪器概述
7.1.1 数字通信测试仪器体系与分类
7.1.2 数字通信测试仪器的发展趋势
7.2 基群误码分析仪
7.2.1 基本工作原理
7.2.2 主要性能与应用:
7.3 数字传输分析仪
7.3.1 基本工作原理
7.3.2 主要性能与应用
7.4 ISDN测试仪
7.4.1 基本工作原理
7.4.2 主要性能与应用
习题

第8章 下一代网络
8.1 下一代网络技术概述
8.1.1 下一代网络的概念
8.1.2 下一代网络的业务要求和网络要求
8.1.3 服务质量保证体系
8.1.4 移动性管理
8.1.5 可管理的IP网络框架
8.1.6 现有网络向NGN的演进
8.2 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
8.2.1 IP多媒体子系统
8.2.2 NGN的原理、功能和实现
8.3 下一代网络中的主要协议
8.3.1 H.3 23协议
8.3.2 SIP协议
8.3.3 MGCP协议
8.3.4 H.2 48/Megaeo协议
8.3.5 SIGTRAN协议
8.3.6 BICC协议
习题
附录
附录A 国际性通信组织及相关组织简介
附录B 数字通信技术实验
附录C 信号电平的分贝表示方法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主要标志,数字通信方式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大容量数字通信系统、压缩编码技术、数/模兼容技术及用户环路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必然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当今乃至未来信息社会发展的主流。
  本书是依据教育部指定的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和对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结合通信技术发展状况、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和职业院校的特点,编写而成的,可作为职业技术院校电子信息和通信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子信息和通信类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既着眼于数字通信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分析,在重点介绍数字通信技术相关知识的同时,又注重突出结构的合理性与完整性及内容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减少了不必要的数学推导。在阐述数字通信基本知识、数字终端技术、数字信号传输技术和同步数字体系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为适应多媒体通信技术发展的需要,在第6章简要论述了数字图像通信的基本知识及相关国际标准;为适应现代数字通信系统测试与维护的需要,在第7章简要介绍了三种先进的数字通信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为方便读者对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状况的了解,在第8章概括介绍了下一代网络的基本知识。本书语言简练、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立意新颖,并反映出现代通信技术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
《光影的叙事:电影艺术的深度解析》 第一章:凝固的影像,流动的诗篇——电影的起源与早期探索 电影,这项诞生于19世纪末的全新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征服了世界。它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技术革新与人类对视觉表现欲求共同孕育的产物。在《光影的叙事》中,我们将一同回溯电影的黎明,探寻那些奠基性的发明与探索。 机械的魔术:摄影术与放映机的诞生 从勒·普林斯(Louis Le Prince)模糊而充满实验精神的《朗德海花园场景》(Roundhay Garden Scene),到卢米埃尔兄弟(Lumière brothers)在“大咖啡馆”首次公开的《工厂大门》(Workers Leaving the Lumière Factory)和《火车进站》(The Arrival of a Train at La Ciotat Station),我们看到了技术进步如何将静态图像转化为动态的奇观。爱迪生的“活动电影放映机”(Kinetoscope)虽然是个人化的观看体验,但它已然预示着“电影”作为一种集体艺术的可能性。这些早期影像,尽管简陋,却蕴含着原始的生命力,它们捕捉了时代的生活气息,也开启了人类对“时间”与“空间”在影像中再现的无限遐想。我们将分析这些早期作品的技术特点、拍摄手法,以及它们在当时社会引起的轰动,理解它们如何为后来的电影叙事奠定基础。 从“一次成像”到“有故事的影像”:梅里爱与早期叙事实验 乔治·梅里爱(Georges Méliès),这位拥有魔术师背景的电影先驱,是电影叙事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的作品,如《月球旅行记》(A Trip to the Moon),不再仅仅是记录现实,而是开始运用剪辑、特技和舞台化的布景,构建虚构的世界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梅里爱将电影视为一种“魔法”,他大胆的想象力和对特技的创造性运用,为电影增添了戏剧性和幻想色彩,也证明了电影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能够讲述超越现实的奇妙冒险。我们将深入剖析梅里爱如何通过“暂停技巧”、“叠印”等手法,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并研究他作品中的神话、科幻元素,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后世的奇幻电影。 蒙太奇的雏形:格里菲斯与电影语言的初步规范 D.W.格里菲斯(D.W. Griffith)被誉为“电影之父”,他在早期电影的语法建设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系统地运用了特写镜头、近景镜头、闪回、交叉剪辑等手法,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的叙事密度和情感表现力。他执导的《一个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和《党同伐异》(Intolerance)虽然存在争议,但其在电影语言上的探索,如运用平行剪辑制造紧张感、通过镜头语言引导观众情绪,都对后来的电影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将详细解读格里菲斯在这些作品中展现的镜头调度、叙事结构和蒙太奇运用,理解他如何将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具,提升为一种成熟的讲故事的媒介。 第二章:镜头的语言,情感的共鸣——叙事电影的成熟与风格的探索 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电影产业的初步形成,电影艺术开始进入一个更加成熟的阶段。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创作者们,在汲取早期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属于自己的叙事方式和艺术风格。 好莱坞的黄金时代:类型片的崛起与明星制度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好莱坞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制片厂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流水线式的电影生产模式,也催生了类型片的繁荣。西部片、黑色电影、歌舞片、恐怖片等各种类型片应运而生,它们拥有相对固定的叙事模式、人物设定和视听元素,满足了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同时,明星制度的建立,使得银幕上的偶像成为观众追逐的对象,他们的魅力与影响力,成为电影票房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分析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主要类型片特点,如黑色电影中的阴郁氛围、道德困境,歌舞片中的华丽场面、浪漫爱情,并探讨明星制度如何塑造了观众的观影习惯和对电影的期待。 欧洲电影的艺术探索:现实主义、表现主义与作者电影的萌芽 与好莱坞的商业化道路不同,欧洲电影在这一时期则更加注重艺术上的独立探索。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以其扭曲的视觉风格、象征性的场景和对内心世界的挖掘,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如《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The Cabinet of Dr. Caligari)。苏联的蒙太奇理论,如爱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在《战舰波将金号》(Battleship Potemkin)中对“蒙太奇”的极致运用,深刻影响了电影的剪辑和叙事美学。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则以其对底层人民生活的真实记录和朴素的叙事风格,触及了社会现实的深层问题,如《偷自行车的人》(Bicycle Thieves)。这些影片不仅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也为后来的“作者电影”理念埋下了伏笔。我们将深入研究这些流派的代表作品,分析它们的叙事策略、视觉风格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叙事结构的革新:非线性叙事与多重视角 进入20世纪中后期,一些导演开始挑战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Citizen Kane)以其非线性叙事、多重视角和创新的摄影手法,被誉为影史上的里程碑。它通过不同人物的碎片化回忆,试图拼凑出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物形象,打破了观众对单一叙事视角的固有认知。这种对叙事结构的革新,为电影提供了更多元的表达可能性,也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需要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故事的构建中。我们将剖析《公民凯恩》在叙事结构、镜头运用、声音设计等方面的创新之处,并探讨非线性叙事和多重视角如何丰富电影的表现力。 第三章:光影的变革,影像的未来——数字时代下的电影艺术演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彻底改变了电影的制作、发行和观影方式,也为电影艺术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数字技术的影响:从胶片到数字的转变 数字摄影机、数字剪辑软件、数字混音等技术的普及,使得电影的制作流程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数字技术不仅降低了电影制作的门槛,也为视觉特效的实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从《星球大战》系列的数字特效,到《阿凡达》(Avatar)的全3D拍摄,数字技术不断拓展着电影的视觉边界。然而,胶片特有的质感和美学,在数字时代也引发了新的讨论。我们将探讨数字技术如何改变电影的拍摄、剪辑、后期制作等环节,分析数字摄影与胶片摄影的差异,以及数字特效如何塑造了现代电影的视觉奇观。 新媒体与观影体验的重塑:流媒体、VR/AR与互动电影 互联网的兴起,催生了流媒体平台,改变了电影的发行模式和观众的观影习惯。Netflix、Disney+等流媒体巨头的崛起,对传统院线电影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发展,也为电影叙事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未来的电影可能会走向更加沉浸式、互动式的体验。例如,一些实验性的互动电影,让观众的选择影响剧情走向,进一步模糊了观者与作品之间的界限。我们将讨论流媒体对电影产业的影响,分析VR/AR技术在电影领域的应用前景,并探讨互动电影如何挑战传统的观影模式。 电影艺术的多元化与全球化:独立电影、纪录片与跨文化交流 数字技术的普及,也使得独立电影的制作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更多元的视角和议题得以在银幕上呈现。纪录片也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它们以真实为根基,却同样可以具备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全球化浪潮下,不同文化背景的电影创作者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彼此借鉴、融合,共同推动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将关注独立电影的创新力量,探讨纪录片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并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影文化如何在全球语境下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电影世界。 《光影的叙事:电影艺术的深度解析》不仅仅是对电影技术和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电影作为一种独特艺术形式的深刻理解。它关乎影像如何被赋予生命,光影如何被编织成故事,声音如何与画面共鸣,最终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这本书将带领您一同走进电影的殿堂,感受光影的魔力,体会叙事的魅力,并一同展望电影艺术的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一种朴实而亲切的风格,让我立刻感受到一种回归生活、关注日常的温暖。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细腻描绘生活细节、讲述普通人故事的书籍情有独钟。我尤其欣赏那些能够捕捉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或者揭示生活背后深刻哲理的作品。这本书的标题,虽然我还不清楚具体内容,但我可以想象它会是一种贴近生活、引发共鸣的叙述方式。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关于人情世故的描写,关于家庭、友情、爱情的感悟,或者对生活琐事的独特观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一种平静的力量,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并且从中获得一些对生活的启发和感悟。这本书就像是我生活中的一个伙伴,能够在我感到迷茫或疲惫的时候,给予我慰藉和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了一种充满艺术气息的体验,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用色彩和线条讲述故事的艺术形式情有独钟。我尤其喜爱那些描绘自然风光、人物肖像,或是抽象概念的画作,它们能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触动人的心灵,引发深思。我常常会被那些色彩的碰撞、光影的变幻、以及构图的巧妙所打动,仿佛能从中感受到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从封面就能感受到一种细腻而富有感染力的特质,让我期待其中能够描绘出动人的场景,或者解析那些令人惊叹的艺术技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艺术世界,去欣赏那些鬼斧神工的作品,去了解那些杰出的艺术家,去体会艺术的魅力和力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让我得以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汲取艺术的养分,丰富我的精神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散发出一种浓郁的学术气息,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严谨而深刻的理论探讨。我对于那些能够揭示事物本质、探究因果关系、或者提出创新性观点的学术著作一直抱有极大的热情。我尤其喜欢那些能够清晰地阐述复杂概念,并且提供有力论据来支持其观点的书籍。这本书的排版设计,虽然我尚未翻阅,但我可以想象它会是清晰、有条理的,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我期望在这本书中能够接触到前沿的学术思想,了解某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或者学习到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对我而言,阅读这类书籍的过程,就是一次挑战自我、拓展认知边界的旅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学习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我提供宝贵的知识和启迪,帮助我在学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扎实。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了我,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配以简洁而现代的几何图形,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我一直对星辰大海充满好奇,幻想有一天能够乘坐飞船,穿越浩瀚的星系,去探寻未知的生命形式。我尤其钟情于那些描绘星际旅行的科幻小说,书中那些关于超光速引擎、虫洞穿越、以及遥远行星殖民地的奇思妙想,总是能让我沉浸其中,仿佛自己也身临其境。这本书的装帧虽然素雅,但传递出一种沉静而富有力量的美感,让我联想到那些深邃而古老的星空,以及隐藏在其中的无数秘密。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宇宙的更多信息,或许是天文学的科普知识,又或者是关于宇宙起源和演变的理论,总之,任何能拓展我视野,让我对宇宙有更深层次理解的内容,我都非常期待。这本书就像是我的一个窗口,让我得以窥探那无垠的宇宙,满足我内心深处对未知的好奇与渴望。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字体给我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感觉,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承载着历史厚重感的故事。我一直对那些穿越时空的叙事,那些关于历史事件、人物传记、或者文化传承的著作深深着迷。我尤其喜爱那些能够将历史的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巧妙结合,或者能够挖掘出被遗忘的历史细节的作品。这本书的标题,在我看来,就像是一扇通往过去的门,让我渴望去探索其中蕴含的古老智慧和沧桑岁月。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了解到某个时期社会的风貌,体会到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或者去追溯某个重要文化符号的起源和演变。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对历史的致敬,让我得以在阅读中与过去对话,感受时间的长河,并且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