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杭州人吴亮汇集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言论和历目前隐忍谦让、忠厚宽恕的人物事例汇编而成《忍经》一书。四年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一个名叫许名奎的人与吴亮不谋而合,著成《劝忍百箴》四卷。 本书将《忍经》与《劝忍百箴》二者合一,辑成一部展现古代圣贤处世哲学的智慧锦囊,帮助世人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小忍则有小成,大忍则有大成,不忍则一事无成,祸患无穷。一个“忍”字融合百家智慧,成就博大人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平衡感”。它既不鼓吹盲目顺从,也不提倡肆意反抗,而是在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上,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既能保全自身德行,又能争取到最有利局面的路径。我特别喜欢它在论述“退让”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大气磅礴的视野,它把每一次的忍让,都视为对未来更大成功的铺垫,充满了战略性的远见。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看问题的格局被拉高了,不再局限于眼前一城一地的得失。它教会我,真正的胜利,往往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坚韧的自我克制所达成的,这本书,无疑是这段心路历程中不可或缺的向导。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有考究,纸张的手感温润而厚实,墨香隐约,让人有种捧读珍宝的敬畏感。但抛开外在,真正吸引我的是它内在的逻辑和深度。这本书的编排似乎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它并非简单的箴言堆砌,而是层层递进,从修身养性到待人接物,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处世哲学体系。我尤其欣赏它对“忍”这一概念的阐释,它将“忍”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再是消极的退让,而是一种主动的、有智慧的自我约束和能量积蓄。书中引用的典故和历史故事,信手拈来却又精准无比,为抽象的道理提供了具体的佐证,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仿佛在进行一场充满智慧的寻宝之旅。
评分老实讲,一开始我对这种“国学百部文库”的系列有些存疑,怕是徒有其表,内容陈旧。然而,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的文字虽然源自古代,但其所蕴含的人性洞察力,放到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我发现,许多困扰现代人的职场倾轧、人际矛盾,其根源在千百年前就已经被古人洞察并给出了化解之道。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关于“人性”的深度研修。它迫使我停下来,审视自己日常行为中的冲动和鲁莽,并引导我思考,真正的强大,恰恰在于对自身情绪的精准拿捏和对他人处境的体谅。这种“反思”的价值,远超书本本身的售价。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心灵的良药,捧在手里,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的智者面对面交流。它的文字古朴却又不失温度,每一篇箴言都像是一盏指引迷途的明灯,照亮了我心中那些纠结与困惑。读着读着,我仿佛能感受到古人那种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与淡然,他们不是高高在上地教导,而是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循循善诱地劝慰。尤其是在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时,书中的某些篇章总能恰到好处地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学会放下执念,以更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周遭的一切。这种感觉是很多现代心灵鸡汤都无法比拟的,它没有浮夸的口号,只有扎实的人生智慧,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那份深沉的力量。每次合上书卷,心中都会涌起一股平静的力量,让我有勇气去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渐进式的,不是那种读完就能立刻见效的速成手册。初读时,可能会觉得有些晦涩,有些句子需要反复咀嚼,甚至需要借助一些基础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完全领会其妙处。但正是这种需要“投入精力”去钻研的过程,使得知识真正内化成了自己的东西。我发现,它像是一块磨刀石,打磨着我的心性。比如,书中关于“逆耳忠言”的处理方式,让我明白了如何区分真正的善意与恶意的中伤,并学会了在被误解时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这是一种慢功夫,需要时间来沉淀,但一旦沉淀下来,那种稳定而强大的内心世界,是任何外部成功都无法替代的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