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此商品有兩版印刷封麵,隨機發貨!
內容簡介
《宋詞紀事》作者為一代詞學大師唐圭璋先生。《宋詞紀事》即是將根據當時的文獻記載,鈎索齣隱含在宋詞背後的故事,這為研究詞作的創作背景與創作過程,提供瞭重要的資料。對於一首詞的不同記載,作者都根據其他相應文獻做瞭考證,指齣孰是孰非,“捲帙雖簡,事實獨豐”(吳梅)。
目錄
吳序
自序
蘇易簡 越江吟
寇準 甘草子
錢惟演 玉樓春
陳堯佐 踏莎行
潘閬 憶馀杭
越娘 西江月
李遵勖 滴滴金 望漢月
陳亞 生查子
夏竦 喜遷鶯令
聶冠卿 多麗
範仲淹 定風波 剔銀燈 漁傢傲
瀋邈 剔銀燈 又
柳永 醉蓬萊 定風波 鶴衝天 擊梧桐 望海潮 傾杯樂 傾杯
張先 一叢花 天仙子 碧牡丹 望江南 謝池春慢
晏殊 木蘭花 玉樓春 浣溪沙
張異雄 離亭燕 滿江紅
王益 訴衷情
關泳 迷仙引
宋祁 浪淘沙 鷓鴣天 失調名
梅堯臣 蘇幕遮
葉清臣 江南好
吳感 摺紅梅
歐陽修 臨江仙 又 朝中措
蘇舜欽 水調歌頭
韓琦 安陽好 又 點絳唇
瀋唐 霜葉飛
劉幾 花發狀元紅慢
盧氏 鳳樓梧
劉述 傢山好
李師中 菩薩蠻
蔡挺 喜遷鶯
韓縝 鳳簫吟
裴湘 浪淘沙 又
王安石 桂枝香 漁傢傲 生查子 謁金門 菩薩蠻
瀋注 踏莎行
陳汝羲 減字木蘭花
張纔翁 雨中花
俞紫芝 阮郎歸
方資 黃鶴引
孫洙 菩薩蠻
王安國 點絳唇
李清臣 失調名
晏幾道 鷓鴣天 又 又
張舜民 賣花聲 又
王觀 清平樂 蔔算子
曾布 望江南 水調歌頭
蘇軾 滿江紅 滿庭芳 滿江紅 虞美人 減字木蘭花 永遇樂 戚氏 蝶戀花 又 醉翁操 南柯子 虞美人 漁傢傲 減字木蘭花 臨江仙 減字木蘭花 瑤池燕 江城子 水調歌頭 念奴嬌 哨遍 西江月 玉樓春 定風波 行香子 洞仙歌
精彩書摘
瀋唐
唐字公述,韓琦之客,嘗官大名府簽判。
霜葉飛
霜林凋晚,危樓迥,登樓無限鞦思。望中間想,洞庭波麵,亂紅初墜。更蕭索、風吹渭水。長安飛舞韆門裹。變景催芳謝,唯有蘭衰暮叢,菊殘餘蕊。
迴念花滿華堂,美人一去,鎮掩香閨經歲。又觀珠露,碎點蒼苔,敗梧飄砌。漫贏得相思汨眼,東君早作歸來計。便莫惜丹青手,重與芳菲,萬紅韆翠。
《碧雞漫誌》捲二:瀋公述為韓魏公之客,魏公在中山,門人多有賜環之望。瀋鞦日作《霜葉飛》詞雲:「漫贏得相思甚瞭,東君早作歸來計。便莫惜丹青手,重與芳菲,萬紅韆翠。」為魏公發也。
案:此首全詞見《樂府雅詞拾遣》上。
《畫墁錄》捲一:瀋唐善詞麯,始為楚州職官,鬍知州楷差打蝗蟲,唐方少年負氣,不堪其苦,
作《蝗蟲三迭》,且曰:「不是這下輩無禮,都緣是我自傢遭逢。」楷大怒,科其帶禁軍隨行,坐贓三十年。至熙寜,魏公剳子特旨改官,闢充大名府簽判,作《霜葉飛》雲願「早作歸來計」之語。介甫大怒,矢言曰:「誰教你!」及河大決曹村。凡豫事者皆獲免,其惟唐衝替久之。王廣淵以鄉間之素,闢渭州簽判,作《雨中花》雲:「有誰念我,如今霜鬢,遠赴邊堠。」廣淵聞之,亦怒責歌者。唐鬱不自安,竟卒於官。先自麯初成,識者曰:「唐不歸矣。」以其有「身在碧雲西畔,情隨渭水東流」之語,已而果然。
劉幾
幾字伯壽,洛陽人。神宗朝,官秘書監。
花發狀元紅慢
三春嚮暮,萬卉成陰,有嘉艷方拆。嬌姿嫩質冠群品,共賞傾城傾國。上苑晴晝暄,韆素萬紅猶奇特。綺筵開,會詠歌纔子,壓倒元白。
彆有芳幽苞小,步帳華絲,綺軒油壁。與紫鴛鴦,素峽蝶。自清旦、往往連夕。巧鶯喧脆管,嬌燕語雕梁留客。武陵人,念夢役意濃,堪遣情溺。
《花草粹編》捲十一:劉幾在神宗時與範蜀公復位大樂。洛陽花品曰狀元紅,為一時之冠,樂工花日新能為新聲,汴妓郜懿以色著,秘監緻仕劉伯壽尤精音律。熙寜中,幾攜花日新,就郜懿歡詠,仍撰此麯,填詞以贈之,人有謂罵高達者。郜懿第六,即蔡奴之母也。李定之父與郜六遊,生定而郜六死,定不之知也。及王荊公為宰相,擢用李定言官交攻,以為母死不持服為此。蔡奴亦以色著雲。
……
前言/序言
《宋詞紀事》 一、 序言 詞,作為一種獨特而優美的文學體裁,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它以其婉約纏綿、豪放飄逸的風格,承載瞭無數文人的情感與思考,描繪瞭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圖景。本書《宋詞紀事》,旨在梳理和呈現宋詞發展演變的全貌,從其萌芽、形成、繁榮直至衰落,通過對重要詞人、代錶作品及其創作背景的深入剖析,展現宋詞藝術的獨特魅力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價值。本書力求以客觀、嚴謹的態度,運用翔實的史料和獨到的見解,為讀者呈現一幅清晰而完整的宋詞畫捲。 二、 宋詞的起源與早期發展 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魏時期的樂府詩,以及南北朝的歌詩。這些早期作品已經具備瞭詞的某些基本特徵,如麯調性、口語化以及對個人情感的抒發。然而,真正意義上的詞,是在唐代中期以後,隨著燕樂的興盛而逐漸成熟和發展的。 1. 燕樂與麯子詞的齣現: 盛唐時期,燕樂(宮廷宴樂)在各地流行,催生瞭大量供演唱的樂麯,而為這些樂麯填詞的歌詞,便是“麯子詞”的雛形。早期的麯子詞,多以民間小麯為基礎,內容多為描寫男女情愛、離愁彆緒,形式也較為自由,尚無固定的格律。 2. 晚唐五代詞壇的初步繁榮: 晚唐時期,溫庭筠、韋莊、馮延巳等詞人,在麯子詞的基礎上,開始注重詞的藝術性和文學性。溫庭筠的詞,以華麗的辭藻、細膩的描寫著稱,被譽為“花間派”的代錶,其《花間集》收錄瞭大量晚唐五代詞人的作品,對後世影響深遠。韋莊的詞,風格更為樸實,情感真摯,反映瞭動亂時期的社會現實。馮延巳作為南唐君主,其詞作多有政治抱負的抒發,亦不乏細膩的情感描寫。 3. 詞的格律初步形成: 這一時期,詞的格律也開始逐漸形成。詞牌的齣現,標誌著詞的音樂性與形式感得到瞭進一步的規範。詞的字數、句式、平仄、押韻等都有瞭基本的約定,為後來的詞發展奠定瞭基礎。 三、 宋詞的黃金時代 北宋是宋詞發展的黃金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和文化的昌盛,詞的創作進入瞭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這一時期,湧現齣瞭一大批傑齣的詞人,他們極大地拓展瞭詞的錶現領域,提升瞭詞的藝術水準。 1. 晏殊與歐陽修: 晏殊的詞,風格晏然,溫潤典雅,多寫宮廷生活和個人情感,體現齣一種超然物外的灑脫。歐陽修的詞,則兼具婉約與豪放,既有對人生際遇的感慨,也有對國傢興衰的憂慮,其《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等作品,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2. 柳永的市民化創作: 柳永是宋詞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人物。他深入市井,與歌伎往來,創作瞭大量描寫都市生活、羈旅情愁的作品。其詞“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可見其在當時社會普及的程度。柳永的詞,語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摯動人,極大地豐富瞭詞的錶現內容,並將詞的受眾群體擴大到市民階層。 3. 蘇軾的豪放詞風: 蘇軾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傢之一。他的詞,一掃晚唐五代以來詞的纏綿柔弱之風,開創瞭豪放派詞風。其《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名篇,意境宏大,氣魄雄渾,將詞的境界提升到瞭新的高度。蘇軾的詞,不僅抒發個人情感,更融入瞭對人生哲理、傢國情懷的深刻思考,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4. 周邦彥的集大成者: 周邦彥是宋詞集大成者,他精通音律,對詞的格律研究造詣極深,並創作瞭大量製作精良、格律謹嚴的作品。他的詞,風格典雅,用字精煉,既有柳永的寫實,也有蘇軾的曠達,將宋詞的藝術形式推嚮瞭極緻。 5. 李清照的婉約巔峰: 李清照是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她的詞,以其細膩的筆觸、真摯的情感、精美的語言,將婉約詞風推嚮瞭藝術的巔峰。其詞作,既有閨閣中的少女情懷,也有身世飄零的淒涼,抒發瞭女性特有的情感世界。其《聲聲慢·尋尋覓覓》等作品,至今仍為人們傳誦。 四、 南宋詞壇的承繼與變革 南宋時期,雖然政治上遭受瞭巨大的壓力,但詞的創作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南宋詞人繼承瞭北宋詞的優良傳統,並在某些方麵進行瞭創新和發展。 1. 辛棄疾的愛國詞風: 辛棄疾是南宋最傑齣的詞人之一,也是繼蘇軾之後又一位偉大的豪放派詞人。他的詞,充滿瞭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報國無門的悲憤。其《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作品,氣勢磅礴,慷慨激昂,充滿瞭戰鬥激情,具有振奮人心的力量。 2. 陸遊的愛國情懷: 陸遊一生以恢復中原為己任,其詞作也充滿瞭強烈的愛國情懷。他的詞,風格慷慨悲壯,情感真摯,反映瞭他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 3. 薑夔的清雅詞風: 薑夔的詞,風格清雅,講究音律,被譽為“詞中之隱逸”。他的詞,多寫山水景物,寄托個人情懷,意境幽美,韻味無窮。 4. 史達祖、高觀國等人的寫實之作: 南宋詞人中,還有一些詞人,如史達祖、高觀國等,他們的詞作在繼承前代風格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寫實,描繪瞭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五、 宋詞的藝術特色與美學追求 宋詞之所以能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與其獨特的藝術特色和美學追求密不可分。 1. 音樂性與抒情性相結閤: 詞最初是配閤音樂歌唱的,因此,音樂性是詞最根本的特點。詞牌的格律,本身就蘊含著音樂的韻律。詞人填詞,就是在既定的麯調上,將自己的情感加以抒發。這種音樂性與抒情性的完美結閤,使得宋詞具有一種獨特的韻味和感染力。 2. 語言的典雅與通俗並存: 宋詞的語言,既有文人雅士的精緻典雅,也有市民階層的通俗鮮活。溫庭筠的華麗描寫,蘇軾的汪洋恣肆,柳永的白描寫實,李清照的清新自然,都展現瞭宋詞語言的豐富性和錶現力。 3. 意境的營造與情感的錶達: 宋詞善於通過景物描寫來烘托情感,營造意境。無論是“大江東去,浪淘盡,韆古風流人物”的雄渾意境,還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的淒涼心境,都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描繪,將詞人的主觀情感錶達得淋灕盡緻。 4. 形式的創新與格律的嚴謹: 隨著詞的發展,詞牌的數量不斷增加,格律也日趨嚴謹。詞人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不斷進行形式上的創新,使得詞的藝術錶現力更加豐富。 六、 宋詞的曆史地位與文化影響 宋詞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更是宋代文化的重要載體。 1. 承前啓後,繼往開來: 宋詞繼承瞭漢魏六朝以來的詩歌傳統,並在唐代麯子詞的基礎上,將其發展成熟,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它為後來的元麯、明清小說等文學形式的發展,提供瞭重要的藉鑒和啓示。 2. 時代精神的反映: 宋詞的創作,深刻地反映瞭宋代的社會生活、曆史變遷、思想文化以及人民的情感。詞人通過作品,記錄瞭那個時代的喜怒哀樂、興衰榮辱,為後人瞭解宋代曆史文化提供瞭寶貴的資料。 3. 豐富瞭中國人的情感世界: 宋詞以其細膩的情感描寫,豐富瞭中國人的情感體驗。無論是愛情的甜蜜與苦澀,友情的深厚與離彆,還是傢國的思念與憂慮,宋詞都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觸動著讀者的心靈。 4. 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宋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瑰寶,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其婉約與豪放相結閤的風格,既展現瞭民族的柔情與細膩,也展現瞭民族的堅韌與氣魄。 七、 結語 《宋詞紀事》通過對宋詞發展曆程的梳理,對重要詞人和作品的解讀,力求展現宋詞藝術的博大精深。從最初的俚俗歌詞,到文人案頭之作,再到氣象萬韆的藝術高峰,宋詞的演變曆程,就是一部濃縮的中國文學史。本書希望能夠帶領讀者穿越時空,重溫那些動人的詞章,感受宋詞永恒的魅力,理解其在中國文化史上的不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