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00年前,清政府发动新政,试图修筑一条当时中国极长的铁路,自汉口达成都,全长4千多里,可谓当时浩大的工程。这条未曾竣工的铁路,因为路权争端,酿成令山河变色的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拉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内容简介
1911年,广袤的巴蜀大地上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保路运动。之前,光绪皇帝下诏,同意民间集股修建川汉铁路,规划由汉口至成都,修成当时中国的铁路干线,全川响应。没过多久,清廷忽然宣布铁路收归国有,准备向四国银行借款修筑,川人投资修筑铁路的股金无法偿还,这召致来自绅士、商人、官吏以及民众等社会各阶层的激烈反对,由演讲、辩论、发传单到罢课、罢工、罢市,直至发展成遍布全省的武装起义,一时间风起云涌、如火如荼。
清政府为平息四川省的“叛乱”,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从湖北、湖南、广东、陕西等省抽调兵力增援,导致武昌城头空虚,革命党人乘势而起,打响了辛亥革命头一枪,清政府随之垮台。
四川保路运动历来被称作是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但是对这场规模宏大、鱼龙混杂的政治运动,始终还缺乏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1911年夏天,在四川省那股翻天覆地的革命浪潮中,各种政治势力错综复杂,官场当权者、立宪派和绅商群体、革命党和同盟会、袍哥组织,以及被裹挟其中的七千万四川民众,他们因各自的处境不同,利益不同,参与运动中的态度千差万别。
革命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本书以保路运动为线索,着眼于发掘各种人物的命运,书写了沉浮于大时代的众生相。回望一百年前那一幕幕悲喜剧,至今仍禁不住让人为之歌哭,为之扼腕。
作者简介
张永久,男,1954年生于湖北宜都,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作家班,毕业并获文学学士学位,曾任宜昌市文联《三峡文学》编辑部执行主编。现为湖北省作家协会委员,宜昌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著有中短篇小说集《逃亡记》(中国文学出版社)、《鹿城挽歌》(吉林人民出版社)、《中国经理族》(湖南文艺出版社),历史专著《袁世凯家族》(重庆出版社)、《刘湘家族》(重庆出版社)、《粉色官场——晚清旧事》(东方出版社)、《伤心的祭坛——民国三大文妖》(东方出版社)、《袁世凯家族》(台湾秀威出版社)等。
精彩书评
这是一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重磅图书。也是2011年,重温百年辛亥波澜壮阔的《革命到底是干吗?1911,辛亥!辛亥!》。
——南方评论
革命是要建立新中国,还是保护自己的利益?作者的这本书,其野心是想要将100年前辛亥革命的源头彻底说清楚。
1911年夏天,在四川省那股翻天覆地的革命浪潮中
目录
第一章 新政与铁路公司/001
两个总督的一次密谈002
热衷于新政的四川人004
晚清能臣周善培006
川汉铁路公司挂牌009
留日学生隔海推手011
清末立宪时间表014
海归青年政治家016
绅权与官权019
第二章 大变脸的前夜/025
一个久远的故事026
总督的烦恼029
铁路公司首任总理031
川汉铁路公司的领导们034
悄然离川的总督039
开对了药方抓错了药042
张之洞点火,盛宣怀添柴044
动荡的南方049
从一笔历史陈账说起053
维新党人乔树枬056
“传胪公”履新继任059
铁路公司当了冤大头062
消息传到了宜昌府067
心灰意冷的詹天佑070
第三章 天下未乱蜀先乱/075
保路风潮的势力分布076
诏书传到了成都081
保路暗潮已汹涌085
王人文贬官始末088
赵尔丰成都赴任091
“消防队长”紧急出动093
火山口上的李稷勋095
函电纷驰争说李099
呕心沥血的官员102
“背叛者”107
被煽动的血性111
女子保路同志会116
保路运动中的童子军120
川汉铁路特别股东会122
大火越烧越旺了126
第四章 立宪派的彻底失败/129
一份来历不明的传单130
田小姐风波134
总督府门前的血案137
满江漂浮“水电报”142
焦头烂额的赵尔丰144
又来了一位“灭火队员”148
一路向西的铁路大臣154
川人代表进京160
其他川人代表的遭遇和处境163
第五章 会党与革命/167
四川同盟会早期活动情况168
保路运动的幕后操盘手170
身份复杂的革命者173
荣县易帜179
孙泽沛的同志军183
袍界三巨子189
一个叛军首领193
三个袍哥兄弟197
从同志会到同志军200
第六章 军政府的铁血时代/207
走出象牙塔的革命者208
新与旧的较量210
不容杂质的革命212
蜀军政府正副都督轶事215
四川独立前后218
12天军政府222
哥老会政府226
几位清庭官吏的结局229
幸免于难的成都旗兵232
退隐秦淮的都督235
辛亥年的最后一天240
后记:历史中的那些小人物/243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247
精彩书摘
四川位居于长江上游,古称“天府之国”,物产富庶,交通地位重要,虽然地处中国内陆,仍然深深地吸引住了西方人的目光。同治二年(1863),英国人斯蒂文生就拟定了一个有关中国铁路建设的计划,他建议从长江流域的商业中心汉口为出发点修筑铁路,东达上海,南至广州,北到天津,西行经四川、云南等省直趋印度。这一设想,大致暗合今天的铁路干线格局。
甲午海战,清廷国力之孱弱暴露无遗,英、法等国加紧了对于四川省的觊觎。列强们知道,谁取得了借款给清廷修筑铁路的权利,也就等于取得了铁路沿线地区的经济控制权。为了抢在其他国的前头,英、法相继派员进入云南、四川等地区执行勘测铁路线路的活动。1897年,法国外务部派铁路工程师圭立玛都率领多人,前赴云南勘察地质以及筹备兴修铁路;1899年5月,英国陆军上尉白定若率人进入四川、云南一带。英、法两国人员之行动,造成了当地绅商百姓的一片惊惶不安。
据英国上尉白定若回忆,他们的探险勘测队曾经多次遭受当地民众的袭击。在上海接受《字林西报》、《北华捷报》等报社记者的采访时,白定若神采飞扬地讲述了如下故事——到达重庆以前,测量人员在船上曾遭到袭击,损毁了一些工具,重庆道台为此赔偿我们一百两银洋,我还请他派五十人携带枪支随行保护,要他保证这支队伍一直安全,护送我们到下一站。当我们离船上岸进入山路时,我们收到一些恫吓信,信上警告我们不要离开大路,夜晚要在旅店歇宿,不要在他们的小村庄里用帐篷露营,否则写信人就要把我们这一队人全都杀死,等等。我们将这些信件交给官府,并通知官府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也并未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两个印地安测量员,亨特尔和我,我们总是带着五名护卫人员,可是有一个测量员却遭到一个持刀者的公然袭击。他并没有受伤,因为当这个测量员掏出手枪时,那个持刀者就跑掉了。护卫人员拒绝去逮捕那个人,因此我就提出五十两的赏额,大约过了两个小时,那个持刀者被捉来了。我让当地官员付还我那五十两,在我面前鞭笞那个人,然后送到最近的县衙门去。
于是消息传开了(我不知道是怎样开始的),说我们在自掘坟墓,还说暴徒甚至已在夜间为我们掘下了坟墓,地方官员责怪我们不该做这件事。每天,我们都看到一群群手持武器的人在不断射击,由于距离太远,我们的人并无损伤,后来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终于拦住了亨特尔和我的必经之路。他们约有一百人,一半人持土枪,其余的分持梭镖、刀剑和旗帜等等。当我们走进三百码以内时,他们放了一排枪,我们一直往前走去,亨特尔和我掏出手枪,压上子弹。土人还站着不动,直到我们在五十码距离以内向前跑去,他们才纷纷逃散。护卫人员最初拖在后面很远,可是在追击的时候做得很好。之后,每一个护卫增加到十两。
这类事情连续发生了一个月。当我想到他们并非要伤害我们只不过想唬嚇我们时,我便非常急于和平解决。因此我们这方面没有放一枪,只不过当他们阻拦我们的去路时,我们就把他们冲散。这一切都发生在四川境内,由于余蛮子造反的结果,全境法纪废驰,官府无权,无能为力。我们一共捉到六名俘虏,鞭挞之后便送交最近的县衙门。
英国上尉白定若带着这支探险勘测队在四川省茂密的山地里足足穿行了3个月,在途经一条河流的时候,渡船已被转移,约有1千人列队站在对岸高声叫喊,拒绝英国人进入他们的领地。虽然有50名武装护卫人员,白定若依然不敢轻举妄动,只好打电报向省府官员求援。他们在河岸边整整等了8天,直到官员坐着轿子来了,一群群村民才逐渐散去。白定若回忆说:“实际上,三个月中我们一直处于这种情况之下。因为我的任务是和平的,除非万不得已我决不开枪,而且,我知道人民多少总是愚昧无知的,我亟愿意捉住他们的首领加以惩处,而不愿意超过必要多杀普通老百姓。”
当外国人势力渗透进入四川后,地方绅士和百姓产生了强烈的抵触与排斥,主要焦点集中在反对外国人传教、修铁路和投资开矿等方面,并由此凝聚出保护乡梓的神圣责任感以及民族主义精神的高扬。在20世纪初,民族主义的觉醒和传统士大夫对地方的责任感,成为绅商涉入铁路事业的重要推动力。铁路成了一个象征,代表着国家及地方的权力。
因此,四川总督锡良奏请设立川汉铁路公司,以不招洋股、纯粹自办为号召,迅速获得了川籍京官、地方绅士、留学生及四川民众的全力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锡良设立川汉铁路公司,不只寓有抵御西方列强势力入侵四川的意味,同时也有转化川省绅民排外情绪,进而巩固清廷在四川省统治地位的目的。而地方绅士们之所以积极支持锡良办铁路,其动机也有抵御外国势力进入四川省境内的因素。在这一点上,地方和国家利益达成了一致。
前言/序言
革命到底是干吗?1911,辛亥!辛亥!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革命到底是干吗?1911,辛亥!辛亥!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