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画传(第1册)

芥子园画传(第1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王概 等 编
图书标签:
  • 绘画技法
  • 中国画
  • 传统绘画
  • 绘画入门
  • 芥子园画传
  • 绘画教程
  • 艺术
  • 文化
  • 绘画
  • 临摹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书店出版社
ISBN:9787806639658
版次:1
商品编码:1037889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芥子园画传》又称《芥子园画谱》,是中国清代绘画技法图谱,它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图文并茂,流传广泛,至今仍享有极高的声誉。
《芥子园》是清初名士李渔(又名李笠翁)在金陵的一所别墅名字。李渔的女婿沈心友藏有明未著名吴派画家李长蘅课徒画稿四十三页,他请当时的山水画名家王安节对此进行整理和增编。王安节(一六四五年—一七○七年)即王暨,是清初山水画大家龚贤的弟子,江宁(今南京)人。历三年之努力,王安节将画稿增编至一百三十三页,把山水画的各种基本技法,分门别类地加以由浅入深地介绍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原序
原卷一目录
青在堂画学浅说
树谱
石谱
泉谱
云谱

前言/序言


《中国古画技法集萃:山水篇》 一、 缘起与宗旨 在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绘画艺术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数代丹青圣手,以笔为媒,以墨为魂,将胸中丘壑、眼前景物、心中意境,化为一幅幅传世佳作。这些画作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审美情趣、哲学思想、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古代绘画的精妙技法和创作理念,逐渐散逸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使得后学者难以窥其堂奥,传承亦面临断层之虞。 《中国古画技法集萃:山水篇》的编纂,正是出于对这一现状的深刻忧虑,以及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无限敬仰。本书旨在系统梳理、深入解析、全面呈现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经典技法,为当代画家、艺术爱好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权威、实用的学习与研究平台。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唤醒对传统山水画的珍视,激发对古人智慧的崇敬,并引导读者踏上探索中国山水画无穷魅力的征程。 本书不求哗众取宠,不追求浮光掠影的概览,而是力求精益求精,以严谨的态度,审慎地选取最具代表性、最具借鉴意义的绘画技法,并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阐述。我们相信,真正的艺术传承,在于对精微之处的把握,在于对脉络的清晰梳理,在于对精神的深刻领悟。 二、 内容构成与编排 《中国古画技法集萃:山水篇》共分为十二章,每一章聚焦于山水画创作中的一个核心技法或一个重要元素。全书的编排遵循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的逻辑顺序,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学习路径。 第一章:笔墨基础——万法之源 本章将从最基础的笔墨运用谈起,这是山水画创作的基石。我们将深入探讨点、线、面的基本形态及其组合方式,分析不同笔触(如皴法、擦法、点染法)所能达到的不同艺术效果。我们会详细介绍各种笔法的要领,如如何执笔、运腕、用墨,以及墨色的浓淡枯湿如何表现物体的质感与空间感。本章还将涉及墨的种类、纸的特性等与笔墨运用密切相关的辅助因素,为读者打下坚实的笔墨基础。 第二章:皴法精解——表现山石肌理 皴法是中国山水画表现山石形态和质感的独特而重要的技法。本章将集中讲解几种最经典的皴法,包括披麻皴、斧劈皴、雨点皴、解索皴、马牙皴、荷叶皴等。每一种皴法,我们都将从其起源、代表画家、基本笔法、变化运用、以及在表现不同山石形态时的适应性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释。通过对这些皴法的深入解析,读者将能理解古人如何用简洁的笔墨塑造出千姿百态、巍峨挺拔的山石形象。 第三章:点染之道——增添山水生气 点苔、点叶、点皴是中国山水画中不可或缺的点染技法,它们如同画龙点睛,能瞬间为画面注入生机与活力。本章将重点讲解点苔的多种形式(如介字点、乱点、蟹爪点等)及其在表现不同树木、山体上的应用。同时,我们也将深入探讨点叶的技法,如如何通过笔法的变化来表现不同树种的叶片形态,以及如何巧妙运用点叶来丰富画面层次和表现季节变化。 第四章:勾勒填彩——青绿山水的奥秘 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个独特画种,以其明丽的色彩和装饰性的风格独树一帜。本章将详细介绍勾勒填彩的技法,包括勾勒轮廓的笔法、渲染色彩的技巧、以及矿物颜料(如石青、石绿、朱砂、雌黄等)的运用方法。我们将分析青绿山水在构图、色彩搭配、以及如何表现皇宫、仙境等特殊题材时的特点,让读者领略其辉煌灿烂的艺术魅力。 第五章:水墨淋漓——写意山水的意境 写意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主流,强调笔墨的情感表达和意境的营造。本章将深入探讨水墨的晕染技法,如何运用浓淡干湿的变化来表现水汽、云雾、雨雪等自然现象。我们将分析水墨山水在构图上的虚实关系、意境上的虚静空灵,以及如何通过笔墨的自由挥洒来传达画家的主观情感和精神追求。 第六章:树木画法——生机盎然的载体 树木是中国山水画中重要的组成元素,也是表现季节、气候、山川生气的关键。本章将分门别类地讲解各种树木的画法,包括松、柏、柳、竹、梅、兰、菊等,以及不同季节树木的形态特征。我们将深入分析各种树木的枝干勾勒、叶片点染、以及整体造型的要领,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树木组合方式,使读者能够灵活运用,为山水画面增添勃勃生机。 第七章:山峦叠嶂——雄浑壮阔的骨架 山峦是中国山水画的骨架,是构成画面宏伟气势的主要部分。本章将从构图入手,讲解如何安排山峦的起伏、走向、连接,以达到气势磅礴、结构严谨的效果。我们将深入分析不同山峦的形态特征,如峻岭、平原、丘陵等,以及如何运用皴法、墨法来表现其不同的地质构造和体积感。 第八章:流水潺潺——灵动飘逸的灵魂 流水是中国山水画中不可或缺的灵动元素,能为画面增添生机与意趣。本章将详细讲解各种流水(如瀑布、溪流、江河、湖泊)的画法,包括用笔的顿挫、墨色的晕染、以及如何表现水流的动态和质感。我们将分析如何在画面中巧妙地安排流水,以达到“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艺术效果。 第九章:云雾迷蒙——意境深远的营造 云雾是中国山水画中营造意境、表现空间的重要手段。本章将深入探讨云雾的画法,包括云头的处理、云脚的勾勒、以及如何运用笔墨的变化来表现不同形态和状态的云雾,如白云、岚烟、 fog等。我们将分析云雾在画面中的虚实处理,如何通过云雾的遮挡和引导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神秘感。 第十章:屋宇舟桥——点景添趣的韵味 屋宇、舟、桥等点景元素,虽然占画面篇幅不大,但却是丰富画面内容、衬托主题、增添生活气息的关键。本章将讲解各种点景元素的造型特点和绘制技巧,包括房屋的结构、舟的动态、桥梁的样式等。我们将分析点景元素在构图中的作用,如何巧妙地运用它们来烘托山水的主题,并使画面更具生活情趣。 第十一章:题跋印章——画龙点睛的章法 题跋和印章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作者身份的标识,更是作品意境的补充和升华。本章将讲解题跋的字体选择、内容组织、以及与画面的和谐搭配。同时,我们也将分析印章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钤印的技巧,使读者理解题跋印章如何在整体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完成一幅完整的艺术作品。 第十二章:古代山水画赏析与技法对照 在本章的最后,我们将精选数幅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结合前文所讲的各种技法,进行深入的赏析。我们将剖析这些作品的构图、笔墨、色彩、意境,并对照讲解其中所运用的具体技法。通过与经典作品的对话,读者将能更直观地理解技法的实际应用,并从中获得更深刻的启发。 三、 突出亮点与特色 1. 系统性与全面性:本书并非零散的技法罗列,而是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几乎所有核心技法,从笔墨基础到具体元素的表现,形成一个完整而严谨的知识体系。 2. 深度解析与实践指导:每一项技法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不仅讲解“是什么”,更强调“怎么做”,提供清晰的步骤和要领,具备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3. 图文并茂,实例丰富:本书将配以大量精选的古代山水画原作局部高清图,以及示范性的技法图例,直观形象,便于理解。 4. 强调意境与精神:在讲解技法的同时,本书始终贯穿对中国山水画“以形写神”、“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哲学理念的阐述,引导读者领悟中国山水画的深层意境与精神内涵。 5. 语言严谨,力求自然:本书采用通俗易懂而又严谨准确的语言,避免学术术语的滥用,力求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掌握精深的技法。 四、 目标读者 中国画初学者,希望系统学习山水画基础技法。 有一定绘画基础,希望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山水画技法的画家。 艺术院校的师生,以及美术史、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者。 广大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希望了解和欣赏中国山水画的魅力。 《中国古画技法集萃:山水篇》是一本凝聚了编者对中国传统山水画深厚情感和专业知识的力作。我们相信,它将成为您探索中国山水画艺术宝库,开启丹青之旅的忠实伙伴。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中国画有一种独特的东方韵味,那种含蓄、写意的美,总是能够深深地打动我。而《芥子园画传(第1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这份韵味的探求。它不像某些现代画册那样,充斥着光怪陆离的色彩和抽象的概念,而是遵循着中国画的传统,用最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最生动的意境。我看着书里的图例,那些山峦的巍峨,水流的潺潺,花朵的娇艳,人物的传神,都仿佛跃然纸上。我尤其喜欢它对线条的运用,看似简单的几笔,却能表现出万物的形态和神韵。还有墨色的变化,从浓到淡,从干到湿,每一种变化都充满了层次感和表现力。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本“意境教科书”。它教会我如何去感受自然,如何去捕捉自然的美,并将这份美通过笔墨转化为艺术。我虽然不常动笔,但每次翻阅这本书,都能从中获得一种心灵的洗涤和升华。它让我更加理解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让我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深的敬意。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和启迪。

评分

说起来,我拿到这本《芥子园画传(第1册)》的时候,正值一个创作的瓶颈期。当时我尝试着用西方的油画技法去表现一些中国的传统题材,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总觉得不够“对味”。偶然间,我在一个旧书店里发现了这本古朴的书,被它低调却充满艺术气息的封面所吸引。翻开之后,我才意识到,我一直在寻找的,原来就蕴含在这看似简单的笔墨之中。这本书,它不像一本冰冷的画集,而更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在循循善诱地教导你。它所讲究的,不是单纯的技巧模仿,而是如何去“写意”,如何抓住事物的神韵。我被它对线条的理解所震撼,那种“以形写神”的精髓,让我恍然大悟。书中的范例,虽然年代久远,但其艺术生命力却丝毫未减。我看着那些山水的层次,花鸟的动感,人物的姿态,仿佛能听见它们的呼吸,感受到它们的生命。这本书,不仅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创作方向,更让我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博大精深有了全新的认识。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艺术,不在于技法的繁复,而在于意境的深远。

评分

我曾一度以为,中国画离我的生活很远,它似乎是属于那些古老的画卷,属于那些深居简出的文人墨客。然而,当我偶然翻开这本《芥子园画传(第1册)》时,我的这种看法被彻底颠覆了。它以一种极其平易近人的方式,将中国画的精髓展现在我面前。我看着那些图例,那些看似简单的线条,却能勾勒出山峦的巍峨,水流的灵动;那些淡淡的墨色,却能晕染出花瓣的娇柔,树叶的斑驳。它让我明白,绘画并非遥不可及的艺术,而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细致的观察。这本书,就像一位老朋友,在用最温和的语言,与我分享着艺术的奥秘。它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也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最直观的图示和最简洁的文字,引领我走进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我看着那些花鸟,它们仿佛在纸上翩翩起舞;我看着那些山水,它们仿佛在我的眼前徐徐展开。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提醒我,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要抽出时间,去感受那些细微的美,去发现隐藏在平凡事物中的艺术。

评分

老实说,我是在一个午后,被窗外透进来的暖阳和空气中弥漫的淡淡的书香所吸引,才鬼使神差地翻开了这本《芥子园画传(第1册)》。说实话,我对绘画的了解仅限于“看看”的层面,从未真正动过手去尝试。但这本书,却像一个耐心而博学的老师,用一种我从未想过的方式,来引导我认识绘画。它不是直接丢给你一堆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笔法、墨法讲起,好像在教你如何握笔,如何调墨,如何让笔尖在纸上留下富有生命力的痕迹。我看着书中的图示,那些线条的起承转合,那些墨色的浓淡干湿,仿佛都有了生命,有了呼吸。我甚至能想象到,古时的画家是如何在书斋中,在一方素净的纸上,将心中所思、眼中所见,化为笔下的山水,花鸟,人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谱,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看见”世界的指南。它告诉我,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自然景物,在画家的眼中,是如此的丰富和多变。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每一片叶子,每一块石头,它们都蕴含着怎样的线条和色彩,等待着被发现,被描绘。这种体验,是前所未有的,它打开了我看待世界的新视角,让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古老世界,与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们进行着无声的对话。

评分

拿到这本《芥子园画传(第1册)》纯属偶然,当时只是在书店里随意翻看,却被它古朴典雅的装帧和内页精美的插图所吸引。我并非专业的画家,也鲜少提笔作画,但自小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蕴含着深厚哲学意境的山水画、花鸟画,总能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情感。这本画传,以一种似乎是“从零开始”的姿态,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殿堂的门。它不像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书籍,而是用最直观、最形象的方式,将中国画的精髓娓娓道来。看着那些线条的勾勒,墨色的晕染,以及色彩的搭配,我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的匠心独运,他们对自然万物的细致观察和巧妙转化,以及笔墨之间流淌的生命力。即便我只是一个门外汉,也能从中领略到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写意精神。我甚至开始想象,如果我能像画中那样,用简单的几笔勾勒出山峦的巍峨,或者用淡雅的色彩描绘出花瓣的娇嫩,那该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事情。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艺术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可以触手可及的,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望和对创作的冲动,虽然我知道要真正掌握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光是这份美好的初遇,就已让我心满意足。

评分

很实用,分册装订,查找很方便~

评分

墨色还可以的,能看出些浓淡。

评分

正版,找了一段时间了

评分

很喜欢质量不错很喜欢质量不错

评分

一气买的。

评分

印刷不如家里原来老的那本。

评分

好评

评分

给妈妈买的,如果有更大一开本的就好了

评分

小失望,如果书店看到实体,这个价钱估计不会入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