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至上 交互式设计四策略

简约至上 交互式设计四策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科尔伯恩 著,李松峰,秦绪文 译
图书标签:
  • 交互设计
  • 用户体验
  • 简约设计
  • 设计原则
  • 可用性
  • 信息架构
  • 设计策略
  • 用户界面
  • 人机交互
  • 设计方法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243249
版次:1
商品编码:1038496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图灵交互设计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8
字数:180000
正文语种:中文版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国际知名交互式设计专家力作
赢得多数主流用户的内功心法
创意图文,字字箴言,读来令人手不释卷

我们为什么追求简单呢?因为简单意味着控制,用户感到自己在掌握一切,过于复杂的设计会让人受挫。
交互设计就是从用户体验出发来设计产品。所以,首先得认识用户。书中将用户分为三种类型:专家型用户、随意型用户和主流用户。  
专家型用户愿意探索你的产品或服务,并且会给你提出各种改进和建议;随意性用户有兴趣使用更高级和复杂的产品,但不愿意接触全新的东西;主流用户的一个用户群体,他们自己不 会因为你的技术而使用你的产品,使用你的产品目的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

书中给出的建议是,忽略专家型用户(因为他们都是技术狂热者),为主流用户设计。“不要指望你能教会用户多少东西,或者认为说明书可以帮助他们。在面临压力的时候,他们很容易忘记已经掌握的知识,对操作说明视而不见,回到初学者的层次上。”所以,你看苹果,说明书都没有。

从用户体验出发设计你的产品,让它更简单好用,但是如何做?作者用了大篇幅讲了这四个策略:删除、组织、隐藏、转移(删除不必要的,组织要提供的,隐藏非核心的)。

内容简介

  《简约至上:交互式设计四策略》介绍交互式设计的技术与技巧,讲述如何从目标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出发,结合人类本身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用简单的方法创建易用、有效而且让用户愉悦的设计。书中阐释了合理删除、分层组织、适时隐藏和巧妙转移这四个令交互式设计成果大程度简单易用的策略。
  《简约至上:交互式设计四策略》适合web应用、互联网产品、移动应用及其他交互设计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Giles Colborne,曾任职于英国航空公司、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和灵智集团,二十多年来潜心钻研交互式设计与易用性,颇有建树。2003年至2007年任英国易用性专家协会主席,曾与英国标准机构合作制定可访问性方面的标准。2004年与人共同创立咨询公司cxpartners,该公司服务的全球客户包括诺基亚、万豪国际酒店、eBay等。

精彩书评

  ★一本凝炼至极、耐人寻味、图文并茂的好书。它如此单薄,却产生了令人难以抗拒的辐射力。作者倾其全力淬炼出数条简单实用的金科玉律,让读者可以方便快速地付诸实践。我在工作中会时不时停下来体味字间真义,然后迫不及待地将其融入自我挑战中。在需要灵感的时候,我也会翻开它来细细品读,寻求启发。
  ——C. Jarrett,易用性设计咨询师 

  ★这本书远远超过出版前我对它的期望。我在飞机上享受这顿文字盛宴时的遗憾,是没有带上笔记本,因为每一页都有我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遵循的警句箴言。它给了我非常多的启发,帮助我为客户提供了大量更好的在线体验。书中的金玉良言读来令人如沐春风,漂亮的布局和精美的图片会让你产生强烈的愉悦感。
  ——B. Thomas,Clear Thought咨询公司所有人

目录

第1章 话说简单
关于简单的故事
简单的威力
复杂的产品不可持续
不是那种简单法
特征
貌似简单
了解你自己

第2章 明确认识
描述要点的两种方式
走出办公室
观察什么
三种用户
为什么应该忽略专家型用户
为主流用户而设计
主流用户想要什么
感情需求
简单意味着控制
正确选择“什么”
描述用户体验
讲故事
环境、角色、情节
极端的可用性
简便的方式
洞察力
明确认识
分享

第3章 简约四策略
简化遥控器
遥控器
四个策略

第4章 删除
删除
避免错删
关注核心
砍掉残缺功能
假如用户……
但我们的用户想要
方案,不是流程
如果功能不是必要的
真有影响吗
排定功能优先级
负担
决策
分心
聪明的默认值
选项和首选项
如果一个选项还嫌多
错误
视觉混乱
删减文字
精简句子
删减过多
你能做到
焦点

第5章 组织
组织
分块
围绕行为组织
是非分明
字母表与格式
搜索
时间和空间
网格
大小和位置
分层
色标
期望路径

第6章 隐藏
隐藏
不常用但不能少
自定义
自动定制
渐进展示
阶段展示
适时出现
提示与线索
让功能容易找到
隐藏的要求

第7章 转移
转移
在设备之间转移
移动平台与桌面平台
向用户转移
用户最擅长做什么
创造开放式体验
菜刀与钢琴
非结构化数据
信任

第8章 最后的叮嘱
顽固的复杂性
细节
简单发生在用户的头脑中
图片致谢

精彩书摘

走出办公室 先到用户要使用你的软件的地方去做个调查。多数设计方案的评审都是在安静的会议室里进行的。在会议室里,所有人都会对设计方案投入十分的注意力。然而,很少有用户是在这种安静的环境下使用软件的。用户体验是否简约必须要在纷乱、多变的环境中才能考察出来。几年前,有公司请我重新设计一个软件,以便几位汽车经销商能够合作编写一份市场营销计划。简单地说,就是要把几份材料合并成一份报告,以便经销商能够在各处的销售网点制定计划。好在我们一位同事去拜访了几个经销商,跟他们的经理面谈以了解需求。在第一家经销商那里,经理的办公室前面有一道玻璃墙,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展厅。谈话间,那个经理的眼睛会不时地瞥一瞥展厅,一看到有客户表情失望,他就立即跑过去亲自解释一番。同样的场景在每家经销商那里都会重演:经理们因为他们客户有需求,经常要中断手头的工作。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我们的设计思想有了转变。不再是合并组件,而是把这些组件再分成更细的块,从而让管理人员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一块。到用户工作的地方去参观考察是非常重要的。假如我们只是凭空想象经理们坐在办公桌后面的情景,肯定会忽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真实的环境中观察用户不需要多少时间,而且几乎也不用因此额外花什么钱。即使是短暂的拜访参观,也会让你收获很多。如果你不能到用户现场,那么就要跟用户多了解一些他们工作环境的情况,特别是要知道他们在使用你的软件的时候经常会发生什么事情。最近,有人请我去评估过一个手机网站,这个网站在橄榄球锦标赛期间做了一次促销活动。站点负责人不明白为什么用户呆不了几分钟就走了——根据他们离开时的页面也看不出自己违反了哪一条可用性规则。通过访问用户,谜底终于揭开了:他们都是在电视插播广告的时间内上这个网站的。撖榄球比赛一开始,他们会马上回到电视机前。后来这个站点经过好一番设计才达到要求。

前言/序言


《极简主义的生活智慧:发现内在的富足与平和》 在这个信息爆炸、物质泛滥的时代,我们常常感到被各种繁杂事务所淹没,内心渴望一份宁静与清晰。我们追逐着“更多”,却可能失去了“刚刚好”的幸福。《极简主义的生活智慧》正是一扇通往内心真正富足与平和的大门,它并非倡导物质上的贫乏,而是引领我们审视生活中的真正价值,学会取舍,精炼人生。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减法”的力量。我们并非要剥夺自己拥有的,而是要剥离那些不再服务于我们幸福和成长的冗余。这是一种积极的、有意识的选择,旨在创造一个更简洁、更充实、更具意义的生活。作者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自我探索的旅程,从日常生活中的衣橱、家居,到思维模式、人际关系,再到时间的管理和精神的追求,层层递进,引导我们一步步卸下不必要的负担。 第一篇:物质的精炼,空间的解放 我们的生活空间往往充斥着不必要的物品。它们不仅占据了宝贵的物理空间,更在无形中增加了我们整理、维护和思考的精力。本书的第一部分将从物质层面入手,帮助读者理解“拥有”与“需要”之间的界限。 衣橱的革命:告别“总有一天会穿”的幻想。 作者将提供一套科学的衣橱整理方法,教你如何区分“必需品”、“喜爱品”和“闲置品”。我们将学习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精简的衣橱,让你每天都能轻松搭配出得体的服装,告别“每天早上都像打仗”的烦恼。这包括了解自己的风格,识别真正适合自己的颜色和款式,以及如何通过高质量、百搭的单品来构建衣橱。我们会探讨“胶囊衣橱”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定期断舍离来保持衣橱的活力和实用性。 家居的蜕变:从杂乱到宁静的庇护所。 你的家是让你放松充电的地方,还是让你倍感压力的战场?本书将引导你审视家中的每一件物品,思考它们的存在是否为你带来了价值。我们将学习如何高效地收纳,让物品各归其位,避免“找不到东西”的尴尬。更重要的是,我们将理解家居环境对我们情绪的影响,并学会如何创造一个简洁、舒适、充满阳光的居住空间,让家真正成为心灵的港湾。这可能包括学习一些收纳技巧,如垂直收纳、区域划分,以及如何利用空间来提升居住的品质。我们会探讨家具的选择原则,如何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追求简洁的设计和耐用的材质。 数字世界的减负:告别信息焦虑。 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的手机、电脑里堆满了文件、照片、邮件和各种应用程序。这些数字信息同样占据了我们的精力,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本书将提供实用的方法,帮助你清理数字垃圾,优化你的数字生活。我们将学习如何高效地管理电子邮件,如何整理电脑文件,如何选择真正有用的APP,从而减少被信息洪流淹没的感觉。我们会探讨如何建立健康的数字习惯,如何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保持专注和清醒。 第二篇:思维的澄澈,内心的丰盈 极简主义并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它更是一种深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当我们学会了物质上的取舍,也更容易将这种智慧运用到思维的清理上。 告别“完美主义”的枷锁:拥抱“足够好”的力量。 许多人被“追求完美”所困扰,这常常导致拖延、焦虑和自我否定。本书将挑战你对“完美”的定义,引导你认识到“足够好”的价值。我们将学习如何设定现实的目标,如何接受不完美,并从中获得前进的动力。你会发现,放下对完美的执念,反而能让你更自由地行动,更快乐地生活。我们会探讨“帕累托法则”(二八法则)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将精力聚焦在最重要的20%的事情上,以达到80%的效果。 拒绝“攀比”的陷阱:找寻属于自己的幸福坐标。 在社交媒体盛行的今天,我们很容易陷入与他人攀比的漩涡,感到自己“不够好”。本书将鼓励你停止向外寻求认同,而是向内探索,发现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和幸福感。我们将学习如何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如何专注于自己的成长,而不是被他人的生活所干扰。你会明白,真正的富足源于内心的满足,而非外在的比较。 清理负面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负面情绪就像心里的灰尘,积累久了会让人感到沉重和压抑。本书将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你识别、理解和转化负面情绪。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正念、感恩等技巧,来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内心充满阳光。你会发现,清理内心的垃圾,和清理物质上的垃圾一样,能带来巨大的轻松和自由。这可能包括学习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写日记等。 第三篇:时间的精耕,目标的聚焦 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但常常被各种琐事和无效的活动所吞噬。极简主义的生活智慧,同样适用于我们如何高效地利用时间。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管理:告别“瞎忙”。 作者将分享一些颠覆性的时间管理理念,帮助你摆脱“瞎忙”的状态,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将学习如何区分“重要”与“紧急”,如何学会拒绝,以及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深度工作”时间。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成长和享受生活。我们会探讨“番茄工作法”、“时间块”等高效工作方法,以及如何识别和消除时间黑洞。 拒绝“多任务处理”的迷思:拥抱“单点专注”的力量。 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我们习惯了同时处理多项任务,但研究表明,这反而会降低效率,增加错误。本书将引导你拥抱“单点专注”的艺术,一次只做一件事,并将其做到最好。你会发现,专注带来的效率和成就感,远超于同时进行的“多线操作”。我们将探讨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专注的环境,如何克服分心,以及如何培养深度思考的能力。 设定清晰的目标,告别迷茫:找到生活的方向。 当我们学会了精炼物质和思维,也更容易看清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本书将引导你如何设定清晰、可实现的人生目标,并制定有效的行动计划。我们会探讨如何将大目标分解为小步骤,如何保持动力,以及如何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你会发现,有了清晰的目标,生活将不再迷茫,而是充满了方向感和成就感。 第四篇:人际关系的净化,精神的升华 极简主义的智慧,最终指向的是我们与他人以及与自己内心的关系。 清理无效社交,聚焦有意义的连接:拥抱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我们常常被各种社交场合和人情往来所累,但真正让我们感到幸福的,往往是那些高质量、有意义的连接。本书将鼓励你审视自己的人际关系,学会优雅地拒绝那些消耗你能量的社交,并将精力投入到真正让你感到支持和快乐的人身上。你会发现,精简社交圈,反而能让你拥有更深厚、更真诚的友谊。 告别“过度承诺”,学会说“不”:尊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许多人因为害怕拒绝而承担了过多的责任,最终导致身心俱疲。本书将教你如何有技巧、有尊严地说“不”,从而保护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真正重要的事情留出空间。你会发现,学会拒绝,并非自私,而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发现内在的富足,体验生命的意义:走向精神的自由。 当我们物质上不再匮乏,思维上不再混乱,时间上不再被浪费,我们便能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内心,去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本书将引导你感受生活中的小确幸,培养感恩之心,并最终发现内在的平静与富足。你会明白,真正的幸福,并非来自于拥有的多少,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充盈和对生命的深刻体验。 《极简主义的生活智慧》是一本实践性的指南,它不提供空洞的理论,而是充满了可操作的建议和方法。作者以真诚的态度,引导读者一步步审视和调整自己的生活,最终实现物质上的轻松、精神上的自由、时间上的充裕,以及内心深处的平和与喜悦。阅读本书,你将学会如何卸下生活的重担,找回生命的本真,让“少即是多”的智慧,成为你通往幸福的钥匙。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简约至上》的过程,更像是一次自我审视和重塑。我一直以来都在追求“优雅”的设计,但常常陷入细节的泥沼,忽略了整体的逻辑。这本书让我重新聚焦于“核心”,找到了“简约”的锚点。它不像一些书籍那样,堆砌大量的案例和术语,而是用非常精炼的语言,直击本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权衡”的探讨。在设计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取舍,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框架,帮助我判断什么该保留,什么该舍弃。我开始思考,每一次的决策,是否都符合“简约”的原则,是否真的能提升用户体验。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复杂”往往隐藏在“简约”的表象之下,而要达到这种“简约”,需要付出更多的思考和努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交互设计,更是关于一种“返璞归真”的设计哲学,让我受益终身。

评分

读完《简约至上:交互式设计四策略》这本书,内心真的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一直觉得设计应该是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易懂,但很多时候,在实践中却发现自己越做越复杂。这本书就像一个指南针,指明了我前进的方向。它没有空泛地讲理论,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简约”的精髓,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在交互设计中。特别是关于“少即是多”的理念,让我对界面布局、信息层级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总想把所有功能都塞进去,结果让用户眼花缭乱,现在我明白了,真正好的设计是能让用户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他需要的东西,甚至是他还没有意识到的需求。书里提到的“层级、分组、隐藏、减少”这四个策略,每一个都给了我非常具体的启发。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设计,很多不必要的元素,很多可以省略的步骤,都被我无意识地保留了下来。现在,我尝试着在新的项目中运用这些策略,虽然过程需要不断地推敲和打磨,但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用户的反馈也更加积极。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次思想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了设计的本质和价值。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对“设计”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之前以为,设计就是把东西做得漂亮,但《简约至上》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设计,是关于“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书中对于“用户研究”和“原型验证”的强调,让我认识到,脱离用户的设计,就像无的放矢。只有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用户的习惯,才能做出真正能打动人心的设计。我特别喜欢它提出的“迭代优化”的理念,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反馈,不断地改进。书中的每一个策略,都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工具,能够帮助我更有效地去思考和实践。我开始更加注重用户在产品中的“感受”,而非仅仅是“功能”。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走向更成熟的设计之路。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远不止于交互设计的层面,它更像是一次关于“沟通”的深度对话。我之前接触过一些设计类的书籍,但很多都停留在视觉层面,或者讲一些抽象的概念。而《简约至上》这本书,则非常落地,它关注的是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感受。书中提到的“减少认知负荷”这一点,让我联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达成共识,就是因为信息太多太杂,对方无法抓住重点。交互设计也是如此,如果用户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理解和操作,那这个设计就是失败的。它强调的“清晰”和“直观”,其实就是一种高效的沟通方式。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消除干扰”的论点,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锦上添花”的元素,实际上却是“画蛇添足”。通过移除不必要的选项、简化流程,让用户能够更顺畅地完成任务,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用户体验。这本书教会我,好的设计不是炫技,而是服务。它让我从一个“创作者”的角色,转变为一个更贴近“使用者”的思考者。

评分

我一直觉得,设计是门艺术,但也需要科学的支撑。《简约至上》这本书就很好地平衡了这两者。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关于“效率”和“用户满意度”的量化思考。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好看”,更是教你如何“好用”,并且能解释清楚“为什么好用”。书中对“错误处理”的讲解,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以前总觉得,用户犯错是用户的问题,但这本书却告诉我,错误往往是设计本身带来的。如何设计得当的错误提示,如何引导用户纠正错误,这都是极具技术含量的活儿。我开始尝试着从用户的角度去模拟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并提前为这些“意外”做好准备。这让我觉得,设计不再是凭感觉,而是有迹可循,有理可依。书里提出的“一致性”原则,也是让我受益匪浅。在复杂的系统里,保持界面的统一和操作的连贯,能够极大地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交互设计更深层次的逻辑和艺术。

评分

同事推荐,纸张质量不错,内容还没看,薄薄的,有看下去的欲望

评分

挺好的,印刷也挺好的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储存资料,继续学习。京东自营购买很方便。

评分

还是京东自营的东西来的快,京东自营买的书很快就到了

评分

好好了咯额,

评分

看完了感觉比电子版的好看多了

评分

好小 好贵 不值这个价感觉 是还没有看

评分

第一次在京东上买书,虽说遇到了一点小问题,不过客服给我解决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