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魚)國玉器

(弓魚)國玉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北京大學震旦古文明研究中心 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文物齣版社
ISBN:9787501029198
版次:1
商品編碼:10483064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02-01
頁數:389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漁國玉器》即是此項閤作的成果。專文中不但涉及西周的禮製與用玉規模,討論玉圭、柄形器的使用、男女墓主隨葬品的差異、玉器佩戴方式的改變等,並且用震旦藝術博物館倡導的古器物學研究方法,把它在古玉方麵的研究應用作瞭充分的發揮。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館與震旦藝術博物館幾方閤作,把弓魚國墓地大小墓葬齣土的玉器匯集一堂,做全麵性的觀察與研究。

目錄

序 李伯謙
序 張臨生
BRMl甲
BRMl乙
BRM2
BZMl
BZM4
BZM5
BZM6、BZM8、BZMll、BZMl2、BZMl5、BZMl6、BZMl8、BZMl9、BZM2。
BZM7
BZM9
BZMl3
漁國墓地玉器及其用玉製度 孫慶偉段德新
古器物學研究——漁國墓地齣土玉器概論 蔡慶良
原生形、次生形、再生形玉器的討論——以強國墓地齣土玉器為例 蔡慶良
編後記徐天進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麈尾,是魏晉清談傢經常手執的一種道具。直到唐代,還在士大夫間流行。宋朝以後逐漸失傳。近現代的人沒有見過實物,往往顧名思義,把麈尾認為與馬尾拂塵是一類東西;或見古代圖畫中有之而不識,把麈尾看成扇子。其實,考古與文物界,早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傅蕓子先生發錶《正倉院考古記》之時,對麈尾的形製已經瞭然。近年來的文物與考古的報告、論文、著作中也多有提及。可是文獻界與文物界有時脫節,1979年齣版的《辭海》下冊4728頁“麈尾”條的解說是:“拂塵。魏晉人清談時常執的一種拂子,用麈的尾毛製成。”

評分

很專業的書籍,適閤一定基礎的人參看。

評分

滿意

評分

  本書正是那次考古發掘齣的玉器的一個集中梳理,所有圖片基本涵蓋瞭那次發掘齣的主要玉器,書印刷京美,裝幀考究,是研究古魚國的重要參考資料,也是考古愛好者和學者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參考書。。。。。。

評分

評分

東晉開國元勛、大名士王導有一篇《麈尾銘》:“道無常貴,所適惟理。誰(《藝文類聚》作‘勿’)謂質卑,禦於君子。拂穢清暑,虛心以俟。”(見於《北堂書抄》捲一百三十四,《藝文類聚》捲六十九,《太平禦覽》捲七百零三)麈尾本來的用途似乎是“拂穢清暑”,大約兼有拂塵、扇子的功用,可是,“禦於君子”,經清談名士手執以後,身份倍增。誰還敢說它“質卑”呢?所以陳代徐陵《麈尾銘》引申王導的話說:“拂靜塵暑,引飾妙詞。誰雲質賤,左右宜之。”

評分

實際上,麈尾形如樹葉,下部靠柄處則常為平直狀,所謂“員(圓)上天形,平下地勢”(陳代徐陵《麈尾銘》);副以長毫,所謂“豪(毫)際起風流”(梁宣帝《詠麈尾》詩)。它有點像現代的羽扇,可不是扇。但是,麈尾絕不像拂塵,這是肯定的。拂塵的形製、用途與麈尾大不相同。

評分

1975年在陝西省寶雞市茹傢莊的黃土颱原上發現瞭一個距今3000多年前--西周時期的古魚國。這是一個典籍中失傳的古國。在接二連三的墓葬中齣土瞭大量的珍貴文物,有青銅器,玉器,金器等珍貴文物。件件都是價值連城的國寶。從主要的幾個墓葬來判斷這應該是古魚國國君的傢族墓地。齣土的文物中特彆是玉器,不但數量大,製做精美,工藝考究,很多都是帶有古魚國的鮮明時代特徵。

評分

正版,好書!給好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