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138-2009-火力发电厂水处理用粉末离子交换树脂

DL/T 1138-2009-火力发电厂水处理用粉末离子交换树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电力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DL/T 1138-2009
  • 火力发电
  • 水处理
  • 离子交换树脂
  • 粉末树脂
  • 行业标准
  • 电力行业
  • 化学处理
  • 树脂材料
  • 标准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083.2262
版次:1
商品编码:1049225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
字数: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DL/T 1138-2009-火力发电厂水处理用粉末离子交换树脂》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7]1415号)的要求制定的。本标准首次对粉末离子交换树脂理化性能的测定项目、测试方法和质量指标作出了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和附录G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出厂型态
4 技术要求
5 试验方法
6 验收规则
7 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8 安全性
附录A(规范性附录)粉末离子交换树脂含水率测定方法
附录B(规范性附录)粉末离子交换树脂范围粒度、上限粒度及下限粒度测定方法
附录C(规范性附录)氢型粉末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测定方法
附录D(规范性附录)铵型粉末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测定方法
附录E(规范性附录)氢氧型粉末阴离子树脂交换容量测定方法
附录F(规范性附录)氢型/氢氧型混合粉末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测定方法
附录G(规范性附录)铵型/氢氧型混合粉末离子树脂交换容量测定方法

前言/序言


电力行业水处理技术:先进材料与应用实践 本书深入探讨了火力发电厂水处理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工程应用,重点聚焦于先进的水处理材料及其在复杂水质环境中的高效净化方案。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从水处理基础理论到实际工程案例分析的多个层面,旨在为电力行业的水处理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相关科研工作者提供一本全面、实用的技术参考书。 第一部分:电力行业水处理的挑战与基础理论 本部分首先界定了现代火力发电厂水系统对水质的严苛要求,详细分析了循环水、锅炉给水、凝结水和废水处理中面临的主要水质难题,如高硬度、高硅含量、溶解氧腐蚀、微生物污染以及难处理的痕量污染物(如重金属和有机物)。 水质标准与规范解析: 详细解读了当前国家及行业对于不同类型水质的最新标准,特别是针对超超临界机组对给水纯度的特殊要求。 水化学平衡与腐蚀控制: 深入探讨了水在高温高压系统中的热力学行为,分析了溶解氧、pH值、电导率等关键参数对设备腐蚀的影响机制,并介绍了主流的化学除氧和胺类处理技术。 膜分离技术基础回顾: 对反渗透(RO)、纳滤(NF)等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膜污染机理及其在预处理和精处理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 第二部分:深度脱盐技术:离子交换的深化应用 虽然本书不聚焦于特定的粉末树脂产品,但对离子交换技术在深度脱盐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详尽论述。本章侧重于传统或大型装填式离子交换树脂系统在应对高硬度和高有机物负荷时的性能优化与工程设计。 大颗粒和弱酸性/强酸性树脂的性能对比: 详细比较了不同孔径和官能团的传统树脂在交换容量、再生效率和抗污染性方面的差异。 混合床(MB)的优化设计: 探讨了混合床树脂的装填技术、梯度床设计,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运行流速和再生剂配比来提升出水电阻率和运行稳定性。 脱盐系统预处理的必要性: 强调了在进入离子交换阶段前,必须通过混凝、沉淀、砂滤或超滤等手段,有效去除悬浮物和胶体,以保护昂贵的树脂层免受污染。 第三部分:高效预处理与深度净化技术 本部分着重介绍了保障后续深度处理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特别是针对高浊度、高有机污染原水的处理方案。 优化混凝与澄清技术: 详细介绍了新型无机/有机复合混凝剂的应用,以及利用斜板或管式沉淀器提高固液分离效率的方法。 先进的过滤技术: 深入分析了多介质过滤、快速砂滤的优化操作,并重点阐述了超滤(UF)技术在去除浊度、微生物和部分大分子有机物方面的关键作用,包括不同膜材料(PVDF、PS等)的选择和抗污染策略。 膜污染的在线监测与清洗(CIP): 提供了针对RO/UF系统常见的结垢(如硅垢、硫酸钙垢)和污染(有机物、生物膜)的化学清洗方案、周期控制和在线监测技术。 第四部分:关键水质指标的特殊控制技术 针对火力发电厂水循环中几个特别难以控制的污染物,本书提供了专业的解决方案。 硅的控制: 详细介绍了硅在高温高压锅炉中的危害,以及通过碱性处理、特定离子交换树脂以及组合膜技术(如集成膜过滤系统)实现对硅的深度去除的技术路线。 溶解氧的彻底消除: 除了化学除氧,还探讨了真空脱气机(VDG)和机械除氧器的设计选型和运行优化,确保给水系统中的溶解氧低于ppb级别。 凝结水精处理: 深入剖析了电厂凝结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演进,包括低污染负荷下的固定床(LBAC)与连续离子交换(CIX)技术的适用性比较,以及如何在机组启停过程中维持水质稳定。 第五部分:废水资源化与零排放(ZLD)实践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成为技术研究的热点。本部分聚焦于如何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甚至资源化回用。 高盐废水处理: 针对脱盐排浓水和冲洗水,介绍了蒸发结晶(MVR/多效蒸发)和反渗透浓缩技术(BR/高压RO)的组合应用,以减少或消除液体排放。 灰渣淋失水和脱硫废水处理: 提供了针对高含钙、镁、盐分的复杂废水的预处理、中和沉淀以及深度净化流程,确保回用水水质满足循环水补水要求。 系统集成与控制优化: 讨论了如何利用先进的过程控制系统(DCS/PLC)对水处理全流程进行集成管理,实现能耗最优化和运行稳定性的提升。 全书结合了大量的工程实例、数据图表和流程示意图,力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电力行业水处理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拿起这本关于粉末离子交换树脂的专业读物,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严谨学术气息。我推测,这本书的精髓部分,恐怕会集中在对材料科学前沿的介绍上,比如新型复合型粉末树脂的制备工艺,以及如何通过微观结构调控来提升其选择性和交换容量。它也许会深入探讨高压、高温环境下,树脂的物理稳定性与化学惰性的平衡点,这对于保障发电效率至关重要。读者可能会期望看到详尽的实验室测试数据,对比不同厂商同类产品的性能差异,甚至涉及到国际标准如ASTM或ISO对这类功能性材料的检测方法论。如果书中包含对树脂在复杂水化学背景下,如伴随腐殖酸或有机物存在时的性能衰减模型,那就更具价值了。这本书绝不是泛泛而谈,它必然是层层递进,从宏观的系统设计要求,细化到微观的树脂颗粒物理特性,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可量化的技术解决方案。

评分

作为一名关注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读者,我对这本书的关注点会放在其对“绿色”水处理技术的贡献上。我猜测,《DL/T 1138-2009》中,肯定有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如何优化树脂的再生循环,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从而降低运行成本和环境负荷。书中是否详细阐述了废水回用技术与粉末树脂的结合点?它是否提出了更高效的低盐或无盐再生方案?我非常期待看到关于“智能”水处理系统的构想,即如何将在线监测数据实时反馈给树脂管理系统,实现动态投加和再生调度。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前瞻性的观点,探讨未来五年内,随着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普及,对水处理树脂提出的更高要求和技术迭代方向,那它就超越了一本标准指南的范畴,上升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试图在保证水质的同时,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最佳交集。

评分

这本《DL/T 1138-2009-火力发电厂水处理用粉末离子交换树脂》看起来是那种技术含量极高的专业书籍,光是书名就让人联想到复杂的化学反应和严苛的工业标准。我猜想,这本书的重点应该完全聚焦在那些用于火力发电厂水处理的特定粉末状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应用规范以及操作维护上。我预想它会详细剖析不同类型树脂的吸附机理、再生效率,以及它们在去除水中特定杂质(比如硅、金属离子等)时的精确表现。对于现场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本宝典,它可能包含了大量的图表和数据支撑,用以指导如何在极端工况下选择最合适的树脂,确保锅炉给水水质达到国家乃至行业规定的极高标准。它或许会用大量的篇幅来讨论树脂的寿命评估、污染分析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处理流程,强调的是预防性维护和故障诊断的专业路径。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是一份严谨的、面向实践操作的工业指南,任何希望在火电厂水处理领域达到精通水平的人,都绕不开对这种特定材料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好奇的却是它在法规和标准解读上的深度。对于电力行业而言,合规性是生命线。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树脂本身,更重要的是,它会紧密围绕DL/T 1138-2009这个特定标准本身展开,详细解读每一条款背后的技术逻辑和设计意图。它也许会提供大量的案例分析,说明在实际电厂改造或新建项目中,如何通过选择符合该标准的粉末树脂来顺利通过各项验收和安全评估。书中是否收录了大量与此标准相关的历史沿革,对比旧标准与新标准的差异,并解释这些调整对操作人员意味着什么?这种对“标准”本身的深度解读,对于确保工程实践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应该是一本帮助工程师“读懂”标准,而不是仅仅“遵循”标准的工具书。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直观印象是其高度的实用性和对操作细节的关注。我设想,其中必定包含了大量的“故障排除手册”性质的内容。比如,当发现出水水质波动,如何快速判断是树脂失效、流速过快、还是再生液配比错误?书中会用流程图的形式,为读者提供一套清晰的、步骤化的排查路径。此外,对于粉末树脂的投加、混合、过滤和反洗等物理操作,这种细小且关键的步骤,通常是新手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我期望这本书能用大量的插图和详尽的文字描述,确保即便是经验尚浅的初级技术人员,也能准确无误地执行复杂的投加和维护程序,从而将人为失误降到最低。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将顶尖的化学原理,转化为电厂车间里可立即执行的、可靠的操作规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