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147-2009-電力高處作業防墜器

DL/T 1147-2009-電力高處作業防墜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能源局 編
圖書標籤:
  • DL/T 1147-2009
  • 電力高處作業
  • 防墜器
  • 安全規範
  • 標準
  • 電力行業
  • 高空作業
  • 安全防護
  • 技術標準
  • 設備安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電力齣版社
ISBN:155083.2269
版次:1
商品編碼:1049226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9-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3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DL/T 1147-2009-電力高處作業防墜器》是根據《國傢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印發2007年行業標準修訂、製定計劃的通知》(發改辦工業〔2007〕1415號)的安排製定的。
  本標準的附錄A為規範性附錄。
  本標準由中國電力企業聯閤會提齣並歸口。
  本標準委托浙江華電器材檢測研究所負責解釋。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浙江省電力公司。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浙江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浙江華電器材檢測研究所、衢州電力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陳良、李瑞、方旭初、餘虹雲、張學東、金紅、蔣麗娟。
  本標準在執行過程中的意見或建議反饋至中國電力企業聯閤會標準化中心(北京市白廣路二條一號,100761)。

目錄

前言
1 範圍
2 規範性引用文件
3 術語和定義
4 技術要求
5 試驗方法及驗收規則
6 標誌、包裝及運輸
附錄A(規範性附錄) 防墜器試驗布置圖

精彩書摘

  4.4.3.2 導嚮輪等宜采用增強ABS塑料(丙烯腈一丁烯一苯乙烯)或PBTP塑料(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材料。
  4.4.4 繩索式防墜器
  殼體、連接環、連接闆、卡鉗闆、撥片等部件宜采用屈服強度不低於245MPa的整鍛或整軋材料,並符閤GB/T 699、GB/T 700、GB/T 1591的相關規定;也可采用屈服強度不低於250MPa的鍛鋁材料,並符閤GB/T 3190的相關規定。
  4.4.5 連接器
  扣體、閘門、鎖套等部件宜采用屈服強度不低於300MPa的鍛鋁材料,並符閤GB/T 3190的相關規定;也可采用屈服強度不低於300MPa的材料,並符閤GB/T 700、GB/T 1591的相關規定。連接器應采用整鍛方式製造。
  4.5 性能
  4.5.1 基本要求
  4.5.1.1 防墜器及附件的使用環境溫度應適用:-35℃~+50℃。
  4.5.1.2 防墜器及附件額定製動載荷為120kg,額定工作載荷為100kg。
  4.5.1.3 防墜器在不小於15kN的靜載荷作用下保持5min,應無肉眼可見的變形損壞,能正常安裝或拆卸;整體破斷力應不小於22kN。
  ……

前言/序言

  本標準是根據《國傢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印發2007年行業標準修訂、製定計劃的通知》(發改辦工業〔2007〕1415號)的安排製定的。

  本標準的附錄A為規範性附錄。

  本標準由中國電力企業聯閤會提齣並歸口。

  本標準委托浙江華電器材檢測研究所負責解釋。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浙江省電力公司。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浙江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浙江華電器材檢測研究所、衢州電力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陳良、李瑞、方旭初、餘虹雲、張學東、金紅、蔣麗娟。

  本標準在執行過程中的意見或建議反饋至中國電力企業聯閤會標準化中心(北京市白廣路二條一號,100761)。
《國傢電網公司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範》 修訂版 2023 編著單位:國傢電網有限公司 輸變電工程公司 齣版社:中國電力齣版社 ISBN:978-7-5188-0856-X ---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傢電網公司為規範和指導其下屬單位及相關承包商在進行電力係統高處作業時的安全管理、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程而組織編寫的一部綜閤性技術規範性文件。該規範全麵覆蓋瞭電力設施(包括但不限於輸電綫路、變電站、發電廠房、配電網架空綫路等)在建設、運行、維護、檢修等生命周期中涉及所有高空作業環節的安全要求。 本書深刻認識到電力行業作業環境的特殊性和高風險性,著力於構建一套係統化、可操作性強的安全技術體係,旨在最大限度地減少因高處墜落導緻的工傷事故,確保人身安全和作業質量。 核心內容涵蓋以下幾個主要方麵: 一、 總則與術語定義 本章闡述瞭規範製定的目的、適用範圍、基本原則以及電力高處作業中涉及的關鍵術語的準確定義,如“高處作業”、“臨邊防護”、“登高工具”、“個人防護裝備(PPE)”等,為後續章節的理解奠定基礎。特彆強調瞭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和依法閤規的強製性要求。 二、 組織與安全管理 詳細規定瞭高處作業的組織管理流程。這包括作業審批製度(作業許可證的申請、審批、簽發與收迴流程)、作業班組的配置與人員資質要求、安全技術交底的執行標準與記錄規範。同時,對高處作業的風險辨識與評估(JSA/JHA)方法進行瞭係統闡述,要求作業前必須完成作業區域的危險源識彆,並製定針對性的控製措施。章節中還強調瞭安全監督員的設置、職責和巡檢頻率。 三、 作業環境與臨邊防護 本部分是高處作業安全的核心基礎。它對不同高度、不同類型作業麵的防護要求進行瞭細化規定: 1. 腳手架與工作平颱: 規定瞭各類腳手架(型鋼、碗扣式、移動式)的搭設、驗收標準、荷載要求以及使用過程中的檢查維護規範。特彆關注瞭受力點、連牆件的設置密度和固定方式。 2. 洞口與通道防護: 詳細說明瞭樓闆洞口、電纜井口、設備檢修口等必須設置的固定式或臨時式防護欄杆、蓋闆的尺寸、強度和警示標識要求。 3. 臨邊防護: 針對無固定防護設施的屋頂、平颱邊緣,規定瞭防護欄杆(包括踢腳闆、中間欄杆、頂杆)的最小高度、材料規格和抗衝擊能力。同時,對使用安全網等柔性防護設施的安裝角度和張緊度提齣瞭具體參數。 四、 登高與通道作業技術 本章聚焦於人員如何安全地到達和離開工作位置: 1. 梯具使用: 區分固定梯、A字梯和伸縮梯的使用規範。明確瞭梯子長度與作業麵的關係(“四比一原則”)、放置角度要求、連接固定方式以及使用時的人員行為限製。 2. 垂直攀爬作業: 針對塔杆、設備煙囪等垂直結構,規定瞭爬升裝置(如爬梯、提升器)的安裝、檢查要求,以及作業人員在攀爬過程中應如何使用防墜落係統。 3. 通道設計: 對變電站內及廠區內臨時或永久性的通道、馬道、走道提齣瞭坡度、防滑、寬度和扶手設置的標準。 五、 個人防護裝備(PPE)與防墜落係統 這是針對個體保護的詳細技術指南,重點在於正確選擇、佩戴和維護防墜落裝備: 1. 安全帶(全身式安全帶): 詳細區分瞭全身式安全帶、雙掛點安全帶、緩衝繩等裝備的適用場景。規定瞭安全帶的檢驗周期(包括外觀檢查和定期靜載試驗)、使用壽命以及發現損傷後的報廢標準。 2. 連接件與錨點: 強調瞭連接件(如速差自控器、能量吸收器、鎖扣)的質量認證要求。對錨點(固定點)的強度進行瞭量化計算,規定瞭不同結構(鋼結構、混凝土結構)上的錨固方法和最小抗拉力要求。 3. 安全繩係統的設置: 闡述瞭水平救生係統(水平導嚮繩)和垂直導嚮係統的設計、安裝與張緊技術,特彆是在帶電作業區或存在弧光風險區域的特殊要求。 六、 應急救援與事故處理 本章為預防事故後的快速響應提供瞭操作指南: 1. 高處墜落應急預案: 製定瞭針對性的救援方案,明確瞭現場指揮、醫療救護、通訊聯絡的職責分配。 2. 懸掛傷害的預防與急救: 詳細介紹瞭高處墜落被救下後,人員可能因安全帶持續束縛導緻的“懸掛創傷”(吊帶綜閤徵)的識彆癥狀、緊急處理措施及快速轉移至醫療點的流程。 3. 事故報告與調查: 規定瞭事故發生後的現場保護、信息上報層級和初步調查的要求。 --- 本書特點: 技術集成度高: 整閤瞭國傢現行的《安全生産法》、《建築施工安全檢查規範》以及電力行業相關標準,確保規範的權威性和全麵性。 圖文並茂: 包含大量現場實景照片、剖麵圖和流程圖,直觀展示瞭閤格與不閤格的安全設施對比,便於一綫人員理解和執行。 可操作性強: 多數條款采用“必須(Shall)”或“應(Should)”的語言結構,輔以具體的參數和檢查錶,便於現場工程師和安全員進行檢查和驗收。 針對性強: 尤其細化瞭對特高壓、超高壓站及復雜構架設備(如特高壓角塔、GIS站房)的高處作業安全要求,滿足新一代電力基礎設施的作業需求。 適用對象: 國傢電網公司各級設計、施工、運行、維護、檢修、監理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安全管理人員、一綫作業班組負責人及所有參與電力高處作業的人員。同時,也是相關安全培訓機構和職業院校的重要參考教材。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封麵選用瞭那種沉穩的深藍色調,配上清晰有力的白色字體,一眼就能感受到它的專業性和嚴肅性。觸摸上去,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厚實而略帶啞光,讓人在閱讀時心情會更加平靜。尤其是內頁的排版,間距拿捏得恰到好處,既保證瞭信息的密集度,又避免瞭視覺疲勞。很多技術手冊的內頁總是顯得擁擠不堪,但這本書卻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圖文並茂的布局讓人在理解復雜概念時,能夠快速找到視覺輔助,這對於需要經常翻閱查閱的專業人士來說,簡直是福音。而且,書脊的裝訂非常牢固,即便我反復翻動查找特定章節,也沒有發現任何鬆動的跡象,看得齣來在製作工藝上是下瞭大功夫的。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從外在的物理形態上,就已經為接下來的深度閱讀建立瞭一個非常良好的開端和期待值。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工藝品,讓人願意時常把它擺在案頭。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跟隨一位經驗極其豐富的老師傅進行瞭一次深入的現場教學。作者在闡述理論基礎時,並沒有采用那種枯燥的、純粹的學術語言,而是大量融入瞭基於真實工作場景的案例分析。比如,對於某個特定工況下的安全係數計算,書中不僅給齣瞭精確的公式推導,緊接著就用一個發生在高聳鐵塔上的實際案例來佐證,細緻到連當時的風速、環境溫度等外在條件都有詳細記錄。這種“理論+實踐”的敘事方式,極大地增強瞭知識的吸收效率。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風險識彆矩陣”那一部分,它將那些抽象的安全隱患,具體化成瞭可操作的檢查清單,讓人感覺到安全規範不再是高懸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可以拿在手中的工具。每一次閱讀,似乎都能聞到高空作業時空氣中特有的乾燥和金屬的味道,代入感極強,讓人不得不重視每一個微小的操作細節。

評分

我發現這本書在技術細節的準確性和引用來源的權威性上,做到瞭極高的水準。通讀其中關於錨點設置和生命綫張力的計算部分時,我特意去核對瞭幾個關鍵的行業標準編號,發現書中引用的數據和規範名稱無一差錯,這體現瞭編著者對行業規範的深入理解和嚴謹態度。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似乎深諳工程實踐的復雜性,不僅僅照搬標準,還對標準條文在實際應用中的潛在衝突和取捨給齣瞭中肯的建議。例如,在處理跨越不同施工方的安全標準兼容性問題時,書中提供瞭一個基於風險等級的優先排序框架,這個框架的實用價值遠超標準的字麵要求。這錶明作者的視角不僅停留在“是什麼”,更深入到瞭“怎麼辦”的層麵,極大地提升瞭這本書作為操作指南的可靠性。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它所傳遞齣的一種對“生命至上”的堅定信念,這種人文關懷滲透在每一頁的字裏行間,遠超齣一本普通技術規範所能達到的深度。它不僅僅在教你如何符閤最低安全要求,更是在培養一種發自內心的敬畏感。在描述一起多年前發生的墜落事故分析時,作者的文字雖然客觀冷靜,但字裏行間流露齣的對逝去生命的惋惜和對生命安全極端重要性的強調,非常震撼人心。這種深刻的職業倫理教育,是任何單純的技術參數堆砌都無法比擬的。它讓讀者明白,我們所操作的每一個螺栓、拉緊的每一根繩索,背後都係著一個傢庭的完整與否。閱讀完畢後,我感覺自己對這份工作的責任感又提升瞭一個層次,這比單純學會一項技能要重要得多。

評分

這本書的邏輯組織結構堪稱典範,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完全杜絕瞭那種章節間跳躍和內容重復的弊病。從基礎的個人防護裝備(PPE)標準介紹開始,逐步過渡到復雜的係統性安全管理流程,再到最後的應急響應與事故調查,每一步的銜接都如同精密的齒輪咬閤,順滑而精確。尤其值得稱贊的是,作者在章節末尾設置的“知識點迴顧與自測”環節,雖然不是正式的習題集,但它以一種啓發性的提問方式,強迫讀者停下來反思剛剛學到的核心要點。這種內嵌式的學習閉環設計,大大提升瞭學習的持久性和深度記憶,而不是讀完就忘的“速食”知識。對於我這種需要係統性學習新領域的人來說,這本書的結構就像一張已經鋪設好的軌道,指引我高效地抵達目的地,完全不必擔心迷失在龐雜的技術細節之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