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411-2010-继电保护实验装置校准规范

Q/GDW 411-2010-继电保护实验装置校准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电力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继电保护
  • 实验装置
  • 校准规范
  • 电力系统
  • 测试技术
  • 计量
  • 标准
  • 规范
  • GDW411-2010
  • 设备校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268
版次:1
商品编码:1049252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411-2010):继电保护试验装置校准规范》根据(国家电网科〔2009〕217号)《关于下达2009年度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以及川电科技〔2009〕37号《关于下达四川省电力公司2009年技术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四川电力试验研究院和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了《继电保护试验装置校准规范》编制课题工作组,开展标准编制工作。
  《Q/GDW 411-2010-继电保护实验装置校准规范》适用于继电保护微机型试验装置的校准,非微机型试验装置可参考本规范相关条款。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引用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4 概述
5 计量特性
6 校准条件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8 校准结果表达
9 复校时间间隔
附录A(资料性附录)继电保护试验装置校准原始记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继电保护试验装置校准不确定度分析
编制说明

前言/序言


《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与应用》 图书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技术要求、设备选型、工程应用与运行维护等关键环节。旨在为电力行业工程师、继电保护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提供一本内容详实、贴近实际、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参考书。 第一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础理论 本部分从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入手,深入阐述了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详细讲解了电流、电压、频率、阻抗、功率等电学基本量的测量原理及其在保护中的应用。 1.1 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 阐述了继电保护的定义、基本任务(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并回顾了从传统的机电式保护到现代微机保护的发展脉络,重点分析了数字化和智能化对继电保护带来的深刻变革。 1.2 故障分析与暂态过程: 详细分析了电力系统中最常见的几种故障类型,包括单相接地、两相短路、三相短路和不对称故障。运用相量法、分量法等数学工具,精确计算故障电流和电压的分布,为后续的保护装置的定值计算提供理论基础。特别强调了在不同系统(如中性点接地系统、不接地系统)下的故障特点差异。 1.3 继电保护的基本元件与原理: 深入剖析了电流互感器(CT)和电压互感器(PT)的原理、特性及其在保护回路中的正确连接和应用。详述了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时间继电器、频率继电器和阻抗继电器(如距离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误差分析。 1.4 微机保护技术核心: 详细介绍了微机保护装置的核心——高性能的模/数转换器(ADC)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讲解了数字滤波技术(如陷波滤波、滑动窗口平均法)如何有效抑制干扰和提高采样精度。重点阐述了各种傅里叶变换算法在快速准确计算基波分量中的应用,以及状态估计和故障录波技术。 第二部分:输电线路与电缆的保护技术 本部分聚焦于电力系统中最主要的传输通道——输电线路和电缆的保护策略。 2.1 距离保护: 作为主保护的主流技术,本书对距离保护的原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包括阻抗测量、比率压射原理、U/I 关系的线性化处理。详细讲解了不同区段的设置(0.8、0.9、1.1倍阻抗等)及其在不同电压等级系统中的应用。着重分析了重保护(如故障穿越、功率倒灌)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及相应的克服措施。 2.2 纵差动保护: 详细介绍了基于电流平衡原理的纵差动保护原理,包括其对内部故障的完全灵敏性和对外部故障的绝对可靠性。重点讨论了CT饱和、二次回路不平衡(如CT变比差异、负荷电流)对差动保护产生误动的影响,并介绍了如何利用“平衡回路”和“二次电流补偿”技术来提高保护的抗误动能力。 2.3 零序保护与接地保护: 针对性地分析了输电系统中的各种接地故障。详述了零序电流保护(有功、复合电压法)和零序阻抗保护在不同接地方式系统中的应用场合和定值整定。 2.4 电力电缆的特殊保护: 鉴于电缆的低阻抗特性和对温度敏感性,专门设立章节讲解电缆的过电流保护、瞬时速断保护,以及基于电缆温度监测的保护策略。 第三部分:变压器与发电机组的保护技术 本部分深入研究了电力系统中关键的电气设备——变压器和同步发电机的保护配置。 3.1 变压器保护: 变压器保护被视为继电保护的难点和重点。详细阐述了主变压器(Power Transformer)的八大保护: 瓦斯保护(瓦斯继电器): 气体保护和液体(油流)保护的原理、动作特征与定值整定。 过电流与接地保护: 针对性地分析了高/低压侧的电流保护配置。 差动保护(87T): 详细讲解了变压器三绕组差动保护的电流标幺化计算,以及如何处理不同绕组连接方式(Y/Δ)引起的相位移动和二次谐波制动技术。 励磁涌流识别: 如何利用二次谐波比率准确判别变压器启动时的励磁涌流,避免保护误动。 过负荷与过励磁保护: 考虑设备热稳定性和电压稳定性的保护措施。 3.2 同步发电机组保护: 针对大型同步发电机组的特性,系统介绍了: 定子绕组保护: 包括百分比差动保护、定子接地保护(采用低频/高频注入法)和失磁保护。 转子保护: 详细解析了失磁保护、定子铁芯接地保护(确保100%接地保护范围)和逆功率保护。 励磁系统与并网保护: 发电机过电压、欠励磁、电压/频率异常保护的原理与定值。 第四部分:母线与配电系统的保护 4.1 母线保护: 针对母线故障范围集中、故障电流极大的特点,重点介绍了母线差动保护的配置要求、CT布置、死区处理(如利用合并式CT)以及不同于线路的快速动作要求。 4.2 配电系统保护: 针对中低压配电网的特点,详细介绍了电流速断、限时电流速断、过负荷保护以及在含有分布式电源(如光伏、风电)并网情况下,如何协调低压侧的保护定值。 第五部分:继电保护的工程应用与试验 本部分从工程实践角度出发,强调了保护系统的实际部署、调试与维护。 5.1 保护定值的整定计算: 提供了实用的计算流程和工具,指导用户如何根据系统短路电流、负荷电流和设备参数,科学、合理地计算和校验所有保护的动作值和时限。 5.2 继电保护的试验与校准: 详细介绍了继电保护装置的各项试验规程,包括: 回路检查: 确认从CT/PT二次侧到保护装置的连接正确性。 动作特性试验: 采用标准试验设备(如继电保护测试仪),对电流、电压、时间、频率等元件进行精确的曲线描绘和定值核对。 模数转换与逻辑功能试验: 验证微机保护的内部算法和逻辑判断的正确性。 系统联调与仿真: 强调在实际投运前,必须进行全系统模拟故障试验,确保保护与断路器配合的可靠性。 5.3 继电保护的运行与维护: 讲解了保护装置的日常巡检内容、故障排查方法,以及如何进行保护的定期检修和数据分析,以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可靠性。 本书特点: 本书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不仅包含了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核心要求,更融入了大量现场工程案例分析,尤其侧重于当前电力系统数字化、高可靠性保护的需求,是电力专业人士案头不可或缺的技术手册。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让我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这本《Q/GDW 411-2010-继电保护实验装置校准规范》,我会说它就像是为高空走钢丝的人准备的《平衡术终极指南》。钢丝就是电网,走钢丝的人就是运行人员,而这本书,就是确保那根钢丝始终处于完美张力状态的底层科学依据。它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关乎实际操作的每一个环节,从环境温度对精密仪器的影响,到电磁干扰的屏蔽要求,恐怕都会有所涉及。一个优秀的校准工程师,拿到这本书,看到的恐怕不是文字,而是无数个具体的测试场景和预设的通过/失败标准。他们会拿着这本“宝典”,去对照他们手中的示波器、信号源以及各种测试夹具,确保所有工具的“舌头”都能准确无误地“品尝”出被测保护装置的“味道”。这种技术层面的规范,体现的是一种对“一致性”的极致追求。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只要是依据这本规范进行校准,那么校准结果在理论上必须是可重复、可比对的。这种标准化的力量,是现代工业社会得以高效运转的基石,而这本书,正是这块基石上的一块关键砖石。

评分

读到这个名字,我立刻联想到了实验室里那种特有的、混合着臭氧和金属气味的空气,以及那些嗡嗡作响、闪烁着指示灯的复杂设备。继电保护,这玩意儿本身就带着一种“幕后英雄”的色彩,它不像发电机那样能发出巨大的声响,但它却是电力系统的“安全阀”。因此,关于它的“校准规范”,必然是一部充满了数据和图表的百科全书。我能想象书中的内容是如何的细致入微,比如对某个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误差范围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三位,或者对某个瞬时动作时间曲线的拟合标准有着极其苛刻的限制。对于一个习惯了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宏大叙事的人来说,这种极端的微观精确性,本身就是一种别样的震撼。它要求操作者必须具备极高的专注力,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可能导致校准结果的偏差,进而影响到整个保护系统的敏感度和选择性。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读物”,不如说是一份必须被严格执行的“操作手册”。它的语言风格,我敢打赌,一定是那种毫不拖泥带水的陈述句,每一个词语都负载着特定的技术含义,没有一句是多余的。它像是用最精密的仪器丈量出来的文本,每一个章节的结构都必须是逻辑自洽、层层递进的,没有丝毫可以被解读空间。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与其说是知识的传递,不如说是责任的界定。它明确地告诉使用者:“你的实验装置必须达到这个精度,才能被认为是合格的。”这是一种权力与义务的对等关系。我能想象,在编写这本书的专家团队中,一定包含了来自不同领域,比如电气工程、计量学和系统安全等方面的顶尖人物。他们需要考虑的不仅是理论上的完美,还有实际操作中的复杂性和环境干扰。比如,在进行高压模拟测试时,如何确保安全距离?在进行时间精度测试时,如何消除人为操作的延迟误差?这些细节,无疑都会被详尽地记录在这本规范之中。它提供了一种“零误差容忍”的文化载体,将过去宝贵的实验经验和安全教训,固化成了一套可执行的标准。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在继电保护领域深耕下去的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可能就是他们职业生涯中必须攻克的一座技术高峰,翻越它,才算真正拿到了进入核心技术的入场券。它的存在,确保了无论谁来操作,只要遵循它的指示,所得到的保护系统都是同等可靠的。

评分

这本《Q/GDW 411-2010-继电保护实验装置校准规范》的标题,光是看着就让人感到一股浓厚的专业气息扑面而来,感觉自己像是误入了一个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理解的殿堂。如果我是个初入电力行业的新人,拿到这本书,第一反应大概会是敬畏,然后是深深的困惑。它显然不是用来消遣的读物,更像是某种技术圣经,记录着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每一个精确的数值和操作步骤。想象一下,在某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电网的某个核心环节出了问题,工程师们需要依靠这本规范来校准那些负责保护设备、防止灾难性故障的继电保护装置。这本书里蕴含的严谨性,恐怕已经渗透到了每一个标点符号和每一个参数的选取中。它不是在“讲述”故事,而是在“定义”标准,是在为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提供最基础、最不可动摇的保障。这种规范类书籍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它“不出错”的时候,默默地支撑着庞大的电力基础设施,而一旦出现偏差,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这本书的读者群一定非常聚焦,他们需要的是绝对的权威性和无可争议的准确性,任何模棱两可的描述都会是致命的缺陷。我猜想,这本书的装帧可能也是极为朴素,但其分量和其所代表的责任感,却比任何精装小说都要沉重得多。它代表着一种沉默的承诺:电力,将持续稳定地流淌。

评分

从这本书的编号“Q/GDW 411-2010”来看,它带着鲜明的行业标准烙印,而且“2010”这个年份也暗示着它可能已经经过了时间的检验,甚至可能在后续的年份里被修订,但其核心思想恐怕依然是那个年代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要求的集中体现。对于一个局外人,比如一个对电力系统一窍不通的文科生来说,这本书的存在感是极其微弱的,它完全不属于大众阅读的范畴。但恰恰是这种“无人问津”的特性,凸显了它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它可能被锁在技术档案馆里,或者被严密地保存在各个电力局的技术部门的书架上,只有那些需要进行设备认证、定期维护和故障排查的专业人士才会郑重地翻阅它。我猜测,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高度功利性的,没有起承转合,没有情感铺垫,直奔主题。它更像是一份法律条文,你不需要理解它的“美”,只需要理解它的“是”与“否”,它的“允许”与“禁止”。这种冷峻、客观的描述方式,反而构成了它最强大的说服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