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 Evernote伴你成长+Evernote 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 Evernote伴你成长+Evernote 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印象笔记
  • Evernote
  • 笔记技巧
  • 效率提升
  • 个人知识管理
  • 学习方法
  • 时间管理
  • 生产力
  • 工具书
  • 数字化笔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蓝墨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
ISBN:bm008646
商品编码:10500466973
页数:1
字数:1

具体描述

 9787121281334定价:49元  

9787115347091定价:49元


Evernote 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数字化重整你的工作和人生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5月1日)
  • 平装: 214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ISBN: 7115347093, 9787115347091
  • 条形码: 9787115347091
  • 商品尺寸: 23.6 x 16.8 x 1.6 cm
  • 商品重量: 399 g

    目录

    PART1 笔记开工篇 
    1—01 记住,其实还记得不够多 2 
    1—02 记住,累积就能有所收获 3 
    1—03 记住,关键是Hack你的记忆 4 
    1—04 记住,是人生链接的开始 5 
    1—05 记住,还要能主动召唤记忆 6 
    1—06 记住,带给我们行动的动力 7 
    1—07 记住,请用你的五感笔记 8 
    1—08 记住,你会比之前做得更好 9 
    PART2 工作整理篇 
    2—01 分类无用?爱用行动收集箱 12 
    2—02 养成行动中记录灵感的习惯 16 
    2—03 笔记库愈大,灵感库也愈大 19 
    2—04 预先设计好高效率会议记录 21 
    2—05 用数字手写取代纸笔手写吧! 27 
    2—06 不要再辛苦抄板书了! 31 
    2—07 不要再把PDF讲义印出来了 32 
    2—08 Evernote也能当Dropbox用 35 
    2—09 用笔记专案整理文件的好处 37 
    2—10 用Evernote统整零碎信息 40 
    2—11 提前构建统一的专案资料库 44 
    2—12 把资料库转化成个人知识库 49 
    2—13 Evernote就是移动工作平台 54 

  • 。。。。。。

  •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


    9787121281334定价:49元第1 章 建立思维的秩序 001

    内容简介

    在一个时间和知识都极度被碎片化的时代,很多事情已经变得不可逆,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更好地驾驭工作、生活、学习等众多方面。这本书便是帮助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建立自己个人管理系统的书籍。Evernote 在这本书中充当了桥梁,作为一款广泛流行的笔记软件,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快捷地构建自己的个人管理系统。《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Evernote伴你成长》不仅探讨如何使用Evernote 帮助我们提高个人效能,帮助自我成长,同时也留给读者很多自我想象的空间,Evernote 使用经验固然重要,构建属于自己的理念更为重要,这也是本书创作的初衷。享受工具带给我们的惊喜,同时也将构建自己的个人管理系统提上日程吧。

    图书目录

    第1 章 建立思维的秩序 001   
    1.1 记录的目的是为了遗忘 002   
    1.1.1 大脑擅长思考而不是记忆 002   
    1.1.2 大脑面临的三重考验 003   
    1.1.3 收集箱:你的第二大脑 004   
    1.2 建立未完成事情清单 008   
    1.2.1 关注当前任务 008   
    1.2.2 责任和关注点 009   
    1.2.3 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 010   
    1.3 捕捉大脑中的各类灵感 011   
    1.3.1 碎片化的胡思乱想 011   
    1.3.2 主动探索式的创造性思维 015   

    第2 章 建立信息的秩序 021   
    2.1 建立信息秩序的前提 022   
    2.2 信息的类型 023   
    2.2.1 纸质资料 023   
    2.2.2 文字和图片 025   
    2.2.3 文件、声音、视频 026   
    2.2.4 HTML 网页 026   
    2.3 信息的来源 027   
    2.3.1 电话/ 短信 027   
    2.3.2 即时通信工具IM 027   
    2.3.3 邮件 028   
    2.3.4 网页 029   
    2.3.5 手机应用程序 030   
    2.4 建立信息的秩序 031   
    2.4.1 电话/ 短信 031   
    2.4.2 即时通信工具IM 032   
    2.4.3 邮件 034   
    2.4.4 网页 036   
    2.4.5 手机应用程序 040   

    第3 章 建立个人知识体系 043   
    3.1 知识体系与自我学习 044   
    3.1.1 学校教育与自我学习 044   
    3.1.2 构建知识体系的意义 044   
    3.1.3 **阅读与浅阅读 045   
    3.1.4 聚焦关注领域,有目的地   
    收集信息 051   
    3.2 根据个人目标建立关注点 055   
    3.3 根据关注点建立个人知识体系 057   
    3.3.1 建立收集箱(Inbox) 058   
    3.3.2 为关注的领域建立笔记本 059   
    3.3.3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 060   
    3.3.4 定期对信息进行整理 060   
    3.4 信息的存储与加工 061   
    3.4.1 现阶段对信息存储的要求 061   
    3.4.2 存储不等于掌握 062   
    3.4.3 聚沙成塔式的知识积累 063   
    3.4.4 信息加工三要素 064   
    3.4.5 养成加工信息的习惯 073   

    第4 章 建立个人信息库 075   
    4.1 纸质资料电子化 076   
    4.1.1 纸质资料的存储 076   
    4.1.2 各类纸质资料的电子化 081   
    4.1.3 纸质资料的加工 091   
    4.2 建立个人信息库 093   
    4.2.1 人脉管理系统 093   
    4.2.2 个人图书库 098   
    4.2.3 多媒体管理系统 108   
    4.2.4 家庭管理系统 115   

    第5 章 建立个人任务管理系统 123   
    5.1 关于任务管理 124   
    5.1.1 任务的定义 124   
    5.1.2 任务组成 125   
    5.1.3 任务管理的三个关注层面 128   
    5.2 专注当下工作流 130   
    5.2.1 纸质资料与电子资料的管理 130   
    5.2.2 用印象笔记管理任务工作流 133   
    5.3 建立个人经验库 146   
    5.3.1 任务完成后的行动后反思 146   
    5.3.2 任务资料的加工与组织 148   
    5.3.3 纸质资料电子化 151   
    5.3.4 从工作流到经验库 151   
    5.3.5 建立常用工作模板 155   

    第6 章 记录你的人生轨迹 165   
    6.1 记录,看得见 166   
    6.1.1 记录有助于提高意志力 166   
    6.1.2 记录帮助明确下一步行动 167   
    6.1.3 记录帮助不断累积经验 168   
    6.2 记录的几个层面 169   
    6.3 晨间日记 171   
    6.3.1 小日记大梦想 171   
    6.3.2 九宫格晨间日记 172   
    6.3.3 图文并茂的晨间日记 180   
    6.3.4 用标签组织一辈子的晨间日记 190   
    6.3.5 我的日记我做主 196   
    6.4 时间日志 197   
    6.4.1 时间都去哪儿了 197   
    6.4.2 记录时间日志的方法 204   
    6.5 周回顾 216   
    6.5.1 周回顾的作用 216   
    6.5.2 周回顾都做些什么 219

【本书简介】 在这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身处一个由海量知识、碎片化信息和瞬息万变的灵感构成的漩涡之中。如何才能有效地捕捉、整理、加工这些珍贵的心智火花,让它们不至于在时间的洪流中消散,而是转化为驱动我们个人成长与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正是许多人面临的挑战。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特定工具的教程,也非一篇关于技术更新的报告。它是一次关于“思考”的深度探索,一次关于“记忆”的再认识,一次关于“创造”的启迪。我们试图穿越纷繁复杂的表象,触及那些藏匿在高效学习、深度工作和创新思维核心的根本原则。 第一部分:记忆的边界与心智的拓展 我们的记忆,虽然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却有着固有的局限性。遗忘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但我们是否因此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曾经闪耀的灵感、精妙的构思、重要的信息从指缝间溜走?本书将带你重新审视“记忆”的概念。我们不再将记忆仅仅局限于大脑内部的生物化学过程,而是将其延展至我们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之中。 记忆的“外部化”: 我们将探讨如何将大脑的记忆功能“外包”给更可靠、更强大的外部系统。这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录,而是通过一套系统性的方法,将零散的信息转化为有序的知识体系。我们将讨论,一个好的笔记系统,不仅仅是信息的仓库,更是思维的延伸,是第二大脑的雏形。它帮助我们摆脱对纯粹记忆的过度依赖,释放大脑的更多潜能,去进行更高级的思考,比如分析、判断、创造。 遗忘曲线的挑战与应对: 科学研究表明,遗忘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遵循一定的规律。然而,我们并非束手无策。本书将揭示如何通过巧妙的复习机制、关联性记忆法以及主题式整理,来对抗遗忘的侵蚀。我们将学习如何主动地、有策略地进行信息的复现,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将模糊的印象转化为清晰的认知。 专注力的核心价值: 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下,专注力已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没有专注,再好的记录方式也只是徒劳。本书将深入剖析专注力的本质,探讨如何识别和克服那些分散我们注意力的“噪音”,如何创造有利于深度思考的环境,以及如何训练我们的大脑,使其能够长时间、高效率地专注于一项任务。我们将学习如何建立“无干扰”的工作流,如何管理数字世界的诱惑,从而让我们的心智能够真正地投入到思考之中。 第二部分:知识的构建与思维的升级 信息孤岛是效率的最大敌人。当我们拥有的信息仅仅是零散的片段,而缺乏有效的连接和整合时,它们就很难转化为真正的知识,更谈不上激发创新。本书将带领你走出信息孤岛,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 从信息到知识的转化: 信息是原材料,而知识则是经过加工、提炼、关联后的成品。我们将探讨如何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标记和注释,如何识别信息的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场景。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提问、质疑、比较等方式,深入挖掘信息的内涵,使其不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鲜活的思想。 关联性思维的力量: 伟大的发现往往来自于不同领域、不同概念之间的奇妙碰撞。本书将强调关联性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系统性的笔记方法,来主动地寻找信息之间的联系。我们将学习如何构建思维导图、概念图,如何进行跨领域的知识整合,从而发现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第二大脑”的建设与维护: 想象一下,拥有一个强大、有序、随时可用的“第二大脑”,它能够存储你所学、所思、所见,并能根据你的需求,迅速地为你提供相关的洞察。本书将提供一套构建“第二大脑”的系统化方法,包括信息的收集、整理、回顾、输出等各个环节。我们将学习如何设计一套适合自己的笔记系统,如何使其能够随着你的成长而不断进化,成为你持续学习和创新的坚实后盾。 思维模型的应用: 很多成功的思考者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型,这些模型帮助他们以更高效、更深刻的方式理解世界。本书将介绍一些经典的思维模型,并探讨如何通过笔记来学习、实践和内化这些模型。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第一性原理”、“系统思维”、“概率思维”等工具,来解决复杂问题,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第三部分:创造的引擎与成长的加速器 思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行动,是为了创造更大的价值。本书将聚焦于如何将我们所学、所思转化为实际的成果,并以此驱动个人和事业的持续成长。 灵感的捕捉与孵化: 灵感往往是短暂而难以捉摸的。如何才能有效地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方法,帮助你成为灵感的捕手。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零碎的时间,如何通过主题式的笔记来激发新的联想,如何将零散的灵感组织成具有潜力的项目。 深度工作的实践指南: 在一个充满干扰的时代,深度工作能力已成为区分平庸与卓越的关键。本书将结合笔记方法,指导你如何有效地安排时间,如何排除干扰,如何进入心流状态,从而进行高质量的思考和创作。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规划和反思,来最大化深度工作的产出。 输出的力量: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输出。无论是写作、演讲、项目开发,还是简单的分享,输出的过程都能极大地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新的思考。本书将强调输出的重要性,并提供一系列围绕笔记进行的输出方法,如文章撰写、演讲稿准备、项目规划等。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卡片盒”笔记法等方式,将零散的思考转化为清晰、有逻辑的表达。 持续学习与终身成长的路径: 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终身学习已成为现代人的必修课。本书将为你提供一套可持续学习的框架,帮助你建立一个不断迭代、不断优化的知识体系。我们将学习如何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如何根据新的信息和需求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实现在任何时代都能保持竞争力。 本书的核心理念: 本书并非要推销某种特定的软件或技术,而是要引导你认识到,你的思维方式,你管理信息和知识的系统,才是你最宝贵的资产。 无论你使用的是纸质笔记本,还是云端的笔记应用,亦或是任何其他工具,本书所传达的原则都将适用于你。 我们相信,通过本书所探讨的方法,你将能够: 更有效地捕捉和管理信息: 告别杂乱无章,构建一个清晰、有序的知识库。 更深刻地理解和连接知识: 发现信息背后的规律,形成自己的洞察。 更具创造性地思考和工作: 将零散的灵感转化为有价值的成果。 更持续地学习和成长: 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提升自我。 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做笔记”的书,它更是一次关于“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如何创造”的全面训练。愿本书能成为你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你探索更广阔的心智空间,开启更精彩的人生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温暖和亲切感,淡雅的色彩搭配简洁的插画,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一种陪伴的力量。书名《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 Evernote伴你成长》更是直击人心,仿佛作者在轻声诉说, Evernote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个承载我们点滴成长的空间。我一直是个喜欢记录生活的人,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写日记、摘抄,但总觉得不够系统,信息碎片化严重,难以检索和回顾。接触 Evernote 以来,虽然也摸索着使用,但总觉得未能完全发挥它的潜能,时常会陷入“有用了但没用好”的尴尬境地。这本书的出现,恰好解答了我长久以来的困惑。从书名中我能预感到,它会不仅仅是教会我如何操作 Evernote 的各项功能,更重要的是,它会引导我思考如何利用 Evernote 去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如何让它成为我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得力助手,真正实现“伴你成长”的承诺。这种由工具到伙伴的升华,是我一直渴望的,相信这本书会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启发。

评分

我一直认为,工具的价值在于其能否真正解决我们的问题,并提升我们的效率。而《Evernote 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这个书名,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在我看来,做笔记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技能,掌握了好的方法,就能事半功倍,甚至改变思维方式。我平时阅读量不小,但往往读完之后,印象深刻的片段寥寥无几,想要回顾时更是大海捞针。有时候,也会尝试用各种笔记软件,但总是难以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体系。这本书的“100个好方法”听起来就非常有吸引力,它暗示着这本书提供了极其丰富和实用的技巧。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些方法是否能帮助我系统地整理阅读心得,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是否能教会我如何高效地提取信息,并将它们转化为我自己的见解?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打破我固有的思维模式,让我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笔记这件事,从而真正提升我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成长”这个概念的深入挖掘。它不仅仅是将 Evernote 视为一个简单的信息管理工具,而是将其上升到了一个“伴你成长”的高度。这意味着, Evernote 能够与我们的生活轨迹同步,记录我们的进步,承载我们的梦想,并最终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伙伴。我曾一度认为,笔记只是学习的辅助,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一个好的笔记系统,可以成为自我反思、自我激励的重要载体。例如,书中提到的如何通过 Evernote 来规划职业发展,记录学习目标,甚至追踪个人兴趣的演变,都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我开始想象,未来的某一天,当我回顾自己用 Evernote 记录的点滴时,看到的不仅仅是冰冷的信息,而是一个鲜活的、不断成长的自己。这种连接工具与个人成长的视角,是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所缺乏的。

评分

对于我这样时间碎片化严重的现代人来说,找到一种高效且可持续的学习和工作方法至关重要。《Evernote 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注意到书中关于“快速捕捉”、“信息整理”以及“知识输出”的讲解,都极其贴合我当下的需求。我常常在通勤路上、会议间隙,突然冒出一些想法或需要记录的重要信息,但因为没有便捷有效的方法,这些宝贵的“灵感碎片”常常就此流失。这本书所提供的“100个好方法”,我相信一定能为我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让我能够随时随地轻松捕捉信息,并将其系统地整理归类。更重要的是,书中关于“知识输出”的指导,让我看到了将零散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知识的可能性。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 Evernote 变成我提升工作效率、深化学习理解的得力助手,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评分

翻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干货”气息,没有冗长的理论铺垫,而是直奔主题,仿佛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实用的技巧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书中的案例分析特别有说服力,作者并没有空泛地描述 Evernote 的功能,而是结合了实际的应用场景,例如如何用 Evernote 来管理项目进度,如何记录旅行中的点滴,甚至是如何整理一份详尽的个人研究报告。这些场景都与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标签化”和“笔记本组织”的讲解,这正是我一直以来头疼的问题,总觉得自己的笔记杂乱无章,难以查找。而作者提供的系统化方法,让我看到了清晰的思路和可行的解决方案。书中的语气也很亲切,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像在和老朋友聊天一样,分享着自己的经验和感悟,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评分

给自己买的,不知道怎么样。希望不错,

评分

1

评分

给自己买的,不知道怎么样。希望不错,

评分

非常好的图书,完美的解决了印象笔记的使用问题

评分

最新出来的那本书--留给你的空间,没什么意思,其他两本讲印象笔记使用方法,还不错,“数字”那本是黑白的,书是正版的,快递也行。

评分

好好学习,争取有所收获

评分

不错,值得购买,可以进阶印象笔记使用

评分

==打包购买的,由于习惯了用印象笔记,但还是不够熟练,买来这几本书,好好熟悉下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评分

我是印象笔记的黄金会员 这一系列书能帮我更好的活学活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