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必訪的日本古城:和知名武將同遊!港颱繁體中文圖書

一生必訪的日本古城:和知名武將同遊!港颱繁體中文圖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西榖恭弘 編,徐嘉霙 譯
圖書標籤:
  • 日本古城
  • 武將
  • 曆史
  • 文化
  • 旅遊
  • 建築
  • 城堡
  • 港颱文化
  • 繁體中文
  • 攻略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善本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共和國-遠足文化
ISBN:9789869300018
商品編碼:10526394022
齣版時間:2016-05-11
頁數:192

具體描述

作者: 西榖恭弘/監修
譯者:徐嘉霙
齣版社:遠足文化
齣版日期:2016/05/11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9300018
叢書係列:大河
規格:平裝 / 192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齣版地:颱灣


內容簡介

從四大國寶到現存十二天守 日本城迷人手壹本 攻城必備!
全書逾三百張精美圖片 完整解說日本古城構造與歷史

無論是姿態猶如翱翔於藍天下白鷺的姬路城,或者被市民稱為烏城、嚮北阿爾卑斯

藉景的鬆本城,對於對日本歷史、文化感興趣的遊客而言,或許並不陌生。但是在這名聞遐邇的四大國寶城之外,日本當地還有許多知名度較低、可看度卻極高的古城。

挾帶大河劇「軍師官兵衛」的超高人氣,和黑田如水(官兵衛)相關的名勝古蹟在日本甚至亞洲各地的遊客間,都掀起瞭參訪熱潮。有趣的是,就連多數日本人都不知道:黑田如水除瞭是冷靜洞悉局勢的智將,更是連築城名傢加藤清正都自嘆弗如的築城高手!在本書中,不隻針對繩張、天守、破風、虎口等城郭構造進行詳盡的解說,更以專欄形式,介紹藤堂高虎、黑田如水、加藤清正三位知名築城高手的生平,及他們的傳奇故事。

除此之外,本書更從南到北、完整收錄多達156座日本古城訊息,並提供名城賞櫻的時間建議、特色城下町旅遊資訊,以及值得壹遊的大名庭園地圖,讓讀者在安排相關行程時,能夠手握更多實用的主題旅遊情報。

名人推薦

深入淺齣解構日本城郭,給你加深認識日本歷史、文化、旅遊價值的壹冊!──「旅日攻城誌」粉絲專頁

作者簡介

西榖恭弘

歷史考古學者。
橫濱市中區人,畢業於專修大學法學院。

擁有東京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國史研究生、月刊《歷史手帖》主編、東京都荒川區史編纂委員、立正大學文學部講師等經歷。目前是日本城郭史學會代錶、日本城郭資料館長、戰國史研究會委員、日本考古學協會員、東京都闆橋區鄉土資料館營運協議會會長。

【主要著作】
《城郭事典》《築城的歷史》(小學館)、《戰國城郭》共四集(學研)、《戰國大名城郭事典》、《如何欣賞與調查城郭手冊》《江戶城-全貌與歷史》(東京堂齣版)、《東京近郊的名城與古城》(PHP研究所)等等。

譯者簡介

徐嘉霙

畢業於淡江應日係。喜歡看電影、看書與烘焙。近期譯有《暗黑學校》、草莓之夜係列《藍色謀殺》等書。臉書交流頁麵:自由譯者Mizore。

目錄

第1章 絕景!!日本古城
翱翔於藍天之下的白鷺 姬路城 8
嚮北阿爾卑斯藉景建成 鬆本城 10
屹立於陽光之下的城 勝連城 座喜味城 中城城 12
引入海水的壕溝與壯觀的石垣 今治城 14
「清正流」石垣氣勢驚人 熊本城 16
天空之城 越前大野城 備中鬆山城 但馬竹田城 18
裝點天守之染吉野櫻 彥根城 20
白帝城的樣貌 犬山城 22
築城名人① 藤堂高虎 24

第2章 國寶古城I 姬路城介紹
姬路城全城鳥瞰圖 26
國寶姬路城天守群 28
天守的構造 30
大天守內部 32
小天守與渡櫓 33
完美的防禦之城 34
(p.3)
姬路城的歷史 36
姬路城巡禮 38
專欄:傳說 播州皿屋的阿菊井等等 基督教大名的十字紋 大天守的 傳說之窗42
築城名人② 黑田如水 44

第3章 國寶古城II 根城 鬆本城 犬山城
德川政權的diyi次「天下普請」 彥根城 46
雪國特有的積雪與融雪之完善對策 鬆本城 50
荻生徂徠命為為「白帝城」 犬山城 54
專欄:斜柱法 48
沒有天花闆的大、小天守zui上階 53
後堅固之城 55
築城名人③ 加藤清正 56

第4章 現存的天守之城
代替天守使用的「禦三階櫓」 弘前城 58
日本zui古老的天守遺跡 丸岡城 60
以高石垣鞏固所有壁壘 鬆江城 62
建城者是愛好茶道的小堀遠州 備中鬆山城 66
以水平隅撐完成耐震的高層建築 丸龜城 68
(p.4)
在戰況激烈的幕末重建的天守 伊予鬆山城 70
大量使用破風來裝飾屋頂 宇和島城 74
唯壹在本丸保有完整天守之城 高知城 76
專欄:栩葺 59
石瓦 61
犬走 64
小小的天守 67
木圖 69
隱門 73
樺崎颱場 75
土居 77
建於朝鮮南部的城池 秀吉遠徵軍之城 倭城 78

第5章 城的構造
配置 繩張 80
天守 82
破風 84
櫓 85
書院 數寄屋 86
番所 88
蔵 89
門 90
虎口 92
塀 93
牆壁 94
窗 門 95
狹間 石落 96
橋 97
石垣 98
堀 濠 100

第6章 城的歷史
彌生~古墳時代 環濠集落 102
飛鳥時代 為瞭保衛國傢而建設朝鮮式山城 都城 102
奈良~平安時代 東北統治的城柵 103
鎌倉時代 因應元寇的 石築地 103
南北朝時代 中世山城登場 103
室町時代 戰國的山城 城下町的建設 104
戰國時代 天主(天守)的齣現 城下町的繁榮發展 104
桃山時代 近世城郭的普及與天下普請 城下町的擴張 105
江戶時代 壹國壹城令 強化海防 106
明治~昭和 破落與戰火破壞 106
昭和~平成 復興城郭風潮 106
專欄:吉野裏遺跡 102
Gusuku 104
倭城 105
天下普請之城 105
外樣大名所建之城 105
Chashi 106
毀於空襲的城 106
(p.5)
第七章 日本名城壹覽
名城MAP 北海道 東北
根室半島CHASHI遺跡群 靜內CHASHI 誌苔館 109
茂別館 鬆前城 五稜郭 110
根城 三戶城 盛岡城 112
花捲城 脇本城 久保田城 113
橫手城 山形城 米澤城 114
鶴岡城 鬆山城 仙颱城 115
多賀城 白石城 會津若鬆城 116
白河小峰城 二本鬆城 豬苗代城 117
CHASHI 111
賞櫻之樂 118
名城MAP 關東 甲信越
水戶城 逆井城 足利氏館 123
高崎城 箕輪城 金山城 124
川越城 鉢形城 忍城 125
佐倉城 久留裏城 大多喜城 126
館山城 八王子城 小田原城 127
春日山城 新發田城 村上城 128
躑躅崎館 新府城 甲府城 129
上田城 鬆代城 小諸城 130
高遠城 飯山城 高島城 131
漫遊江戶城 132
專欄:中之門石垣 132
虎之門站的石垣 135
名城MAP 北陸 東海
岐阜城 岩村城 郡上八幡城 137
大垣城 久能山城 駿府城 138
掛川城 濱鬆城 岡崎城 139
名古屋城 140
長篠城 清洲城 伊賀上野城 141
津城 桑名城 富山城 142
高岡城 金澤城 七尾城 143
小鬆城 大聖寺城 福井城 144
壹乘榖城 小濱城 越前大野城 145
樂遊城下町 146
專欄:小京都與小江戶 148
(p.6)
名城MAP 近畿
小榖城 觀音寺城 長濱城 151
安土城 152
膳所城 二條城 福知山城 153
伏見城 田邊城 勝龍寺城 154
笠置山城 韆早城 岸和田城 155
池田城 高槻城 上赤阪城 156
明石城 赤穗城 但馬竹田城 157
篠山城 龍野城 大和郡山城 158
高取城 多聞城 和歌山城 159
漫遊大阪城 160
名城MAP 中國 四國
鳥取城 米子城 羽衣石城 165
津和野城 月山富田城 岡山城 166
津山城 備中高鬆城 鬼之城 167
廣島城 福山城 吉田郡山城 168
萩城 岩國城 德島城 169
壹宮城 高鬆城 川之江城 170
今治城 大洲城 湯築城 171
樂遊大名庭園 172
名城MAP 九州 沖繩
福岡城 大野城 小倉城 177
名護屋城 佐賀城 唐津城 178
吉野裏城遺跡 島原城 平戶城 179
熊本城 180
人吉城 岡城 大分府內城 181
中津城 飫肥城 鹿兒島城 182
勝連城 中城城 座喜味城 183
漫遊首裏城 184
專欄:首裏與那霸 185
主要的城郭相關博物館 資料館 186
城郭索引 188

古都探幽:日本歷史名城的建築藝術與文化遺產 前言 日本,一個在歷史長河中不斷演變的國度,其留下的古城不僅是軍事要塞的遺蹟,更是凝聚瞭韆年匠心與時代精神的活化石。它們見證瞭戰國風雲的變幻,也記錄瞭江戶時代的安定與繁榮。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深入探訪那些在日本歷史上留下深刻印記的著名古城。我們將拋開單純的旅遊指南視角,著重於解析這些城郭的建築學意義、其所承載的文化內涵,以及它們如何塑造瞭今日日本的民族性格與美學觀。 第一章:築城哲學的演變——從山城到平城 日本的古城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追求防禦與美學平衡的歷史。本章將從地理環境對築城策略的影響談起。早期的山城,如吉備津城或部分山陰地區的城池,強調利用天然屏障,以複雜的地形和陡峭的坡道構成第一道防線。我們將詳細分析「麯輪」(Kuruma)的層層遞進結構,以及「石垣」(Ishigaki,石牆)的堆砌技術如何從最初的粗獷堆疊,逐漸發展成為如魚鱗般緊密、擁有驚人抗震能力的藝術品。 接著,隨著戰國末期統一趨勢的明顯,大名們開始將權力中心轉嚮平原地區,催生瞭宏偉的「平城」(Hirajiro)。這些平城不再僅僅依賴地勢,而是展現瞭統治者壓倒性的財力與政治意圖。本章將深入探討天守閣(Tenshukaku)作為權力象徵的意義,解析其結構力學上的突破,例如大規模木結構與石牆的完美結閤,這代錶瞭當時日本工程技術的巔峰成就。 第二章:防禦的藝術——石垣、堀與迷宮般的城內結構 一座堅固的古城,其魅力往往隱藏在細節的防禦工事之中。本章將聚焦於構成城郭骨幹的關鍵元素。 石垣的密碼: 石垣不僅是圍牆,更是藝術。我們將分析不同時代、不同流派的石垣砌法,如「野麵積」(野麵積み,粗獷堆疊)、「崩し積」(崩し積,半加工石材交錯)到最終極的「打込接」(打込接,精密切割對接)。每種砌法都透露齣築城者對材料的理解和對時間的掌控。特別是那些保存完好的彎麯石牆,其線條的流暢性,如何巧妙地將敵人引入預設的射擊區域,是軍事工程學的傑作。 水域的戰略價值: 護城河(堀,Hori)的作用遠不止於阻隔。本章會區分「空堀」(乾涸的壕溝)與「水堀」(注水的壕溝),並探討如何在內部設計複雜的水係,以控製城內外的交通,並作為火災時的緩衝區。城門和橋樑的設計,如「枡形」(Masugata,方形的甕形空間)結構,如何迫使進攻方在狹窄空間內轉嚮,從而暴露於守軍的火力之下,這些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戰術設計。 第三章:天守閣的凝視——象徵與結構的雙重體現 天守閣是日本古城的靈魂所在,是統治者權威的外顯。本章將深入剖析幾座標誌性天守閣的異同,探討其「大天守」(主塔)與「小天守」(附屬塔)的配置關係,這不僅是功能性的劃分,更是視覺美學上的層次營建。 我們將細緻分析木造結構中的梁柱係統、屋頂的歇山式或入母屋式結構,以及那些保護核心結構的「袴腰」(Hakamagoshi)部分。通過對比不同時期(如安土桃山時代的雄渾與江戶時代的精緻化)的風格差異,讀者可以理解時代背景如何影響瞭建築的審美取嚮。此外,天守閣內部複雜的樓梯、儲藏空間的規劃,以及設置於頂層的瞭望颱,都體現瞭實用性與威懾力的完美結閤。 第四章:城下町的有機生長——權力與市民生活的交匯 古城的存在,必然伴隨著「城下町」(Jokamachi,城堡周邊的城鎮)的興起。本章將探討城下町的城市規劃邏輯。成功的城下町規劃,是將軍事安全需求與經濟發展需求有效結閤的典範。 我們會分析主要街道的佈局,如「T字型」或「十字型」的交匯設計,這些設計如何確保軍隊能迅速調動,同時也為商業活動提供瞭便利的通道。領主宅邸、武士階層的住所區(武傢屋敷)、以及平民的居住與商業區(町人地)之間的劃分和相互依存關係,揭示瞭江戶時代森嚴的社會等級製度是如何具體化在城市空間中的。城下町不僅是資源的集散地,更是文化與資訊交流的中心。 第五章:歲月與修復——歷史的痕跡與現代的傳承 許多古城經歷瞭戰火、地震乃至人為破壞,留存至今的許多建築是後世的重建或精準的修復。本章將討論古城保護與研究的重要性。 我們將探討「史料考證」在古城復原中的關鍵作用,包括對古文書、繪圖和殘存基礎結構的解讀。哪些部分是原物、哪些是基於推斷的重建?這種區分對於歷史學傢和遊客理解其真實麵貌至關重要。同時,也會介紹現代科技,如雷射掃描和三維建模,如何幫助保護專傢們更精確地記錄和模擬這些宏偉建築的原始樣貌,確保這些歷史的寶藏能夠跨越世代,繼續訴說它們的故事。 結語 日本的古城,是凝固的歷史詩篇,是工程智慧的結晶。它們不僅是石頭和木頭的組閤,更是數百年來權力鬥爭、社會結構、美學追求的縮影。通過對這些堅實遺產的深入考察,我們得以一窺日本歷史的深層次脈絡,感受那份跨越時代的雄渾與靜謐之美。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一個注重實用信息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真是太貼心瞭。它不是按照地理位置或者朝代順序來編排,而是似乎更傾嚮於一種“體驗式”的遊覽路徑設計。每座古城的介紹前,都會有一個小引言,可能是那座城池最齣名的一段傳奇故事,一下子就抓住瞭讀者的好奇心。在具體介紹每一處景點時,它會很清晰地標注齣“必看點”和“曆史淵源”,讓你知道哪些地方是絕對不能錯過的。更讓我感到貼心的是,它在描述城池內部布局時,會特意提到“武將的視角”和“普通士兵的視角”可能看到的風景有何不同,這種代入感的營造,讓原本枯燥的考察變成瞭一場生動的想象遊戲。此外,書裏還穿插瞭一些“小貼士”欄目,比如介紹如何根據不同季節來觀賞古城風貌,或者推薦一些周邊的小眾曆史遺跡,這些“乾貨”信息對我規劃未來的行程簡直是雪中送炭。它成功地架起瞭知識深度和閱讀樂趣之間的橋梁。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曆史迷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對日本的古代建築和武士文化抱有濃厚的興趣,總覺得隔著書本和屏幕看總少瞭一點“在場感”。這本書的排版和印刷質量真的沒得說,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最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在介紹每一座古城時,不隻是簡單地羅列年份和結構特點,而是巧妙地融入瞭那個時代背景下的故事。比如提到某座城池的防禦工事時,會穿插講述一場著名的戰役,甚至會引用一些當時的傢臣手劄裏的零星記載,讀起來就像是跟著一位博學的嚮導在穿越時空。我特彆喜歡它對細節的捕捉,比如城牆上的風化痕跡、庭院裏石燈籠的苔蘚顔色,這些描述一下子就把冰冷的建築變成瞭有生命的遺跡。雖然我還沒能親自踏足那些地方,但光是閱讀這些文字,我已經仿佛能聞到鬆木的香氣,感受到曆史風雲的變幻瞭。這本書絕不僅僅是一本旅遊指南,它更像是一部精緻的日本戰國史畫捲,讓人在欣賞建築之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那些叱吒風雲人物的悲歡離閤。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人”的刻畫。很多關於古城的書籍,要麼是側重建築技術,要麼是純粹的曆史梳理,但這本書明顯投入瞭大量筆墨去描繪那些曾經生活在這些城牆內的曆史人物。比如,在介紹熊本城時,作者筆下的加藤清正不再是一個刻闆的英雄符號,而是變成瞭一個為瞭修建一座足以抵禦天下的堅固城池而殫精竭慮的實乾傢,甚至提到瞭他對民間疾苦的關注。這種將宏大敘事落到個體命運上的寫法,讓冰冷的石頭和高聳的城樓瞬間有瞭溫度和人情味。我感覺自己不是在看一本關於“地方”的書,而是在看一部關於“人”的史詩。通過對這些武將、大名以及他們傢臣的生平側寫,我更能理解他們為何要花費巨大的代價去修建和守護這些城池。這種人文關懷的視角,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深度和情感共鳴。

評分

坦率地說,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比較晦澀難懂的專業書籍,畢竟“古城”和“武將”這兩個主題聽起來就門檻很高。但這本書的文字功底非常瞭得,敘事流暢自然,用詞精準又不失文學性,完全沒有一般曆史讀物那種生硬的學術腔調。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藝高超的說書人,他懂得如何在保持曆史嚴謹性的前提下,用最吸引人的方式將復雜的信息傳達給大眾讀者。即便是涉及到一些復雜的權力鬥爭或戰略部署,作者也會用清晰的比喻或者生動的場景重現來幫助我們理解。而且,這本書的篇幅控製得恰到好處,既有足夠的深度去滿足考據的欲望,又不會因為篇幅過長而讓人感到疲憊。我可以輕鬆地在睡前翻閱一章,沉浸在那個刀光劍影的年代裏。對於那些想瞭解日本曆史,但又不想從厚重的教科書開始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個完美且愉悅的入門選擇。

評分

我必須說,這本書在視覺呈現上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我手裏拿的很多旅遊書籍,要麼是圖文分離,要麼是照片拍得比較呆闆,但這本書不同。它的圖片選擇非常講究,大多是專業攝影師在不同季節、不同光綫下捕捉到的最佳角度,色彩飽和度和對比度處理得極其到位,讓人忍不住想立刻訂機票去親眼看看。更棒的是,它在一些關鍵的曆史節點或者建築結構解說旁邊,會穿插一些手繪的地圖和復原圖。這些手繪圖綫條流暢,充滿瞭藝術感,它們精準地還原瞭古城鼎盛時期的麵貌,這對於理解復雜的多層防禦體係非常有幫助。我過去看其他資料時總要對照著復雜的平麵圖費勁地想象,而有瞭這些復原圖,一切就豁然開朗瞭。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很有品味,封麵那種低調的暗色調配上燙金的文字,拿在手上很有檔次感,絕對是值得收藏的那一類。即便是對日本曆史不甚瞭解的朋友,也會被它精美的視覺效果所吸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