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北京大學蔣紹愚教授主持修訂
中學生、語文教師、大學中文係學生必備工具書
曾榮獲首屆中國辭書奬一等奬,迄今發行量超過韆萬冊
本次修訂內容主要包括:
1. 增加瞭一些常用的義項。
2. 完善瞭釋義,釋義更精準、易於理解。
3. 更新瞭部分例句,例句更典型,更能幫助讀者理解釋義。
4. 修改瞭引書體例。
5. 根據《通用規範漢字錶》全麵調整瞭字頭和釋義用字。
內容簡介: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由著名語言學傢王力、岑麒祥、林燾、戴澧、唐作藩、蔣紹愚等十餘位專傢學者編寫,是學習古漢語的必備工具書。本字典自1979年齣版以來,深受廣大讀者歡迎。第5版延續瞭第4版的特色:專傢學者主持、參與修訂;釋義quan威,審音準確,例句精當,難懂例句附有注解和串講;專設“注意”“辨析”內容,對疑難字詞加以提示和辨析;附錄實用,《中國曆代紀元錶》《古代漢語語法簡介》《怎樣學習古代漢語》等附錄,可供讀者學習參考。本次修訂在常用義項的增補、釋義的完善、字音的審訂、例句的更新和體例的完備方麵做瞭很多工作,可謂在第4版的基礎上精益求精,質量更上一層樓。
主要修訂:
(一)增加字的義項。如“小”字在義項①“小。與‘大’相對”下增加瞭“又小人,卑鄙的人”義項(《詩經·邶風·柏舟》:“憂心悄悄,慍於群~。”)。又如“幸”字在義項④“君主到某處去”下增加瞭“又君主寵幸婦女”義項(《史記·項羽本紀》:“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再如“曖”字疊用時,在原有義項“昏暗不明的樣子”的基礎上,增加瞭“隱隱約約的樣子”(陶潛《歸田園居》詩:“~~遠人村,依依墟裏煙。”)和“溫暖的樣子”(王維《贈裴十迪》詩:“~~日暖閨,田傢來緻詞。”)兩個義項。
(二)完善釋義。如“哇”字義項②“靡曼之音”,第5版改為“淫邪的音樂”,更通俗易懂。又如“晞”字義項②“天明”,第5版改為“天色微明”,釋義更精準。再如“攜”字義項②“分離”,第5版改為“分離,離間”,釋義更準確。
(三)調整字音。如“嶺2”字義項①[嶺巆(hōng)]“山深的樣子”,第5版把“巆”的注音改為“yínɡ”,這是因為:“巆”《集韻》有兩讀:“巆,嶺巆,山深貌。呼宏切。”“嵤,嶺嵤,山深貌。或從營。玄扃切。”《王力古漢語字典》取前一音,亦可;但這裏“嶺巆”是疊韻聯綿字,則當取後一音。
(四)更新例句。如“璆”字義項①“同‘球’。美玉”的例句原為“《國語·晉語四》:‘籧篨濛~。’”改為“劉琨《重贈盧諶》詩:‘握中有懸璧,本自荊山~。’”,改後的例句能更好地幫助讀者理解釋義。又如“訟”字義項⑤“通‘頌’。歌頌,頌揚”的例句原為“《韓非子·人主》:‘背左右之~。’”,改為“《漢書·王莽傳上》:‘深~莽功德。’”,這個例句裏的“頌”做謂語,是它作為動詞的主要語法功能,比原來的例句更典型。再如“毋”字的義項②“無,沒有”的例句原為“《韓非子·顯學》:‘儒俠~軍勞。’”改為“《管子·度地》:‘山之溝,一有水,一~水者,命曰榖水。’原例句在不清楚上下文的情況下不好理解,改後的例句則“毋水”和“有水”對舉,意思非常清楚。
(五)修改引書體例。如《史記》按原書篇名標寫,閤傳、類傳用全稱,不分標舉(例如《史記·西門豹傳》改為《史記·滑稽列傳》)。又如《鹽鐵論》《潛夫論》《世說新語》《顔氏傢訓》等統刪作者。再舉一個例子,“噏”字義項②和“歙”字義項②的書證都是《老子》:“將欲~之,必固張之”,第4版在“噏”字下注明“河上公本”,第5版在“歙”字下增加瞭“王弼本”,這樣讀者就很清楚這兩處用字的不同是版本的區彆。
(六)根據《通用規範漢字錶》對字頭及正文用字做瞭全麵的調整,錶外字不做類推簡化。
作者簡介:
原編者王力、岑麒祥、林燾、戴澧、唐作藩、蔣紹愚等都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傢,蔣紹愚教授同時也是本次修訂的負責人。王力著有《漢語史稿》《漢語音韻學》《詩經韻讀》《楚辭韻讀》等。岑麒祥著有《語言地理學的理論和實踐》《語音學概論》《普通語言學》《語言學史概要》《漢語外來詞詞典》等。林燾著有《經典釋文異文之分析》(與陸誌韋閤作)、《關於漢語規範化問題》、《語音探索集稿》等。戴澧著有《中國文字學》等。唐作藩編著有《上古音手冊》《音韻學教程》《漢語語音史教程》等。蔣紹愚著有《古漢語詞匯綱要》《近代漢語研究概況》《唐詩語言研究》《漢語曆史詞匯學概要》等。這本詞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紙張的質感摸上去就很舒服,看得齣來商務印書館在細節上是下瞭不少功夫的。初次翻閱時,那種油墨散發的淡淡清香,讓人感覺非常親切,仿佛迴到瞭那個沉浸在書香中的年代。字體排版清晰大氣,尤其對於我們這些需要長時間閱讀古漢語文字的人來說,這種舒適度至關重要。很多老版詞典為瞭追求小巧,犧牲瞭閱讀體驗,但這一版明顯考慮到瞭用戶的實際需求。尤其是那些繁體字的釋義部分,排版得井井有條,難得的是在保持專業性的同時,兼顧瞭美觀度。我特彆留意瞭對一些生僻字的處理,不僅標注瞭清晰的筆畫和結構,還配上瞭恰當的例句,讓人能很快理解其在古代語境中的確切用法。這種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尊重和現代印刷技術的完美結閤,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即便是隨手放在書架上,它散發齣的那種沉穩厚重的氣質,也足以彰顯主人對學術的敬重。
評分不得不提的是,相較於我過去使用的幾本舊版古漢語詞典,第五版在對一些新興學術觀點的吸收和對當代古漢語研究成果的整閤方麵,展現齣瞭明顯的進步和與時俱進的態度。例如,在對某些特定曆史時期(如魏晉南北朝)語言特點的描述中,它明顯加入瞭近年來學界討論的熱點詞匯和新的解釋框架,這使得這本書的權威性和時效性都得到瞭保證。這說明編纂團隊並非隻是簡單地修訂舊版,而是進行瞭深度的內容更新和學術對焦。對於正在進行相關研究的學者或高年級學生來說,這意味著他們不必再費力去尋找最新的研究論文來佐證自己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提高瞭研究的效率和準確性。這種對學術前沿的敏銳捕捉,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本普通的“工具書”,更像是一份活態的、不斷成長的語言參考寶典。
評分我最欣賞這本書的一點是它的實用性和即時檢索能力,這對於日常的閱讀和學習效率有著直接的提升作用。在查詢某個不認識的字時,它的部首檢字法非常流暢,檢索係統設計得非常符閤用戶習慣,幾乎沒有冗餘步驟。一旦找到詞條,釋義的結構化非常清晰,首先是主要的現代漢語解釋,然後是文言文的精確解釋,緊接著是詳細的用法說明和典故齣處。這種層層遞進的結構,大大降低瞭理解復雜古文的門檻。我試著快速查找瞭一些我記憶模糊的成語典故,比如“罄竹難書”這類,它不僅給齣瞭字麵意思,還追溯瞭最早的齣處,並且解釋瞭在不同曆史時期語義的微妙變化。對於需要頻繁在文言文和白話文之間切換思考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平穩的過渡平颱,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學術泰鬥,而是耐心周到的私人助教。
評分作為一名對古代文學有濃厚興趣的愛好者,我發現這本書在收錄的廣度和深度上,著實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像某些隻注重基礎詞匯的工具書那樣淺嘗輒止,而是深入挖掘瞭許多在經典著作中反復齣現,但現代人容易産生歧義的詞匯。舉個例子,關於“之”、“乎”、“者”這些基礎虛詞的辨析,不同篇章中的細微差彆被梳理得極其透徹,配上引文齣處,讓人豁然開朗。更值得稱贊的是,它對中古漢語和近代漢語的詞義演變也有所涉獵,這對於研究曆史文獻的演變軌跡非常有幫助。我曾經在解讀一篇唐宋八大傢的文章時,對其中一個動詞的理解産生睏惑,翻閱其他工具書都未能得到滿意解答,但在這本第五版中,通過詳細的詞源考證和豐富的例句對比,我最終找到瞭準確的含義。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讓人對商務印書館的專業水準深信不疑。它提供的不僅是“答案”,更是一條通往理解深層語義的“路徑”。
評分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厚重感”恰恰是其穩定可靠的象徵。它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讓人感到充實和安心,不像一些輕飄飄的速成讀物那樣容易讓人産生浮躁感。它鼓勵你慢下來,仔細體會每一個字、每一個詞在曆史長河中的沉澱與演變。我曾試圖挑戰自己,不藉助任何電子設備,隻用這本書來研讀一篇較長的古文,結果發現,正是這種實體書的沉浸式體驗,讓我更好地進入瞭古人的語境之中。紙張的觸感、翻頁的聲音,都構成瞭一種儀式感,使學習古漢語的過程變得更加莊重而富有樂趣。這本書非常適閤那些渴望真正紮根於傳統文化,而非僅僅停留在錶麵理解的深度學習者。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友,陪伴你一步步探索漢字與文言世界的博大精深,每一次翻閱都能帶來新的感悟與收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