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国学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古代先哲们的高洁志向、明朗人格、处事策略等都被记载在了浩瀚的典籍中,无穷的智慧在字里行间流淌闪烁,时刻给后人深刻的教诲与启迪。
内容简介
国学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内容,形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大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杨永胜编著的《国学经典全集(上下珍藏本)》从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蒙学几个方面入手,选取国学经典中最有代表性的《易经》《诗经》《孟子》《论语》《书经》《六祖坛经》《道德经》《金刚经》《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百家姓》十四部经典名作加以编排整理,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力求使注释准确、译文生动,以帮助读者更深刻领悟国学精髓,立君子品,做智慧人。
内页插图
目录
易经
诗经
孟子
论语
书经
六祖坛经
道德经
金刚经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三字经
千字文
千家诗
百家姓
精彩书摘
《孙子兵法》导读
《孙子兵法》一卷,孙武撰。孙武,字长卿,春秋晚期齐国乐安人,生卒年月约比儒学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略晚。他是齐国新兴势力代表田氏的后裔,后因避齐国的内乱,移居南方的吴国。经伍子胥推荐,向吴王阖闾进呈兵法十三篇,深得吴王赞许,被任命为吴国将军,辅佐阖间经国治军,多有建树。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兵法经典著作,历来被列为我国兵书之首,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文采典雅绚丽,问世以来,对中国军事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占有突出的地位。它成书于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晚期,作者是享有“百世兵家之师”美誉的孙武。据现存文献资料记载,《孙子》一书最早见于《史记》载述。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为《孙子》的诞生提供了时代的契机。孙子出身于著名的军事世家,其祖父田书就是齐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将领。齐国兵学传统的影响,军事世家良好的教育及熏陶,为孙子撰写这部不朽的军事著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孙子本人又曾亲身参加重要的军事实践活动,并从南方吴、楚等国兵学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因而为其军事理论建树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因此,《孙子》的面世,乃是历史的必然,其在历史上产生重大的影响绝非偶然。
《孙子》的篇幅虽不长,但是其所包含的军事思想却异常丰富、深刻,诸凡战争、战略、战术及治军等问题,均有精辟的阐述。
一、战争问题上,《孙子》提出了以“慎战”、“备战”为核心的“安国全军之道”思想。它对战争持十分慎重的态度,开宗明义即表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计篇》)。坚决反对在战争问题上轻举妄动、穷兵黩武。强调“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火攻篇》),做到“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火攻篇》),“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九地篇》)。同时要求加强战备,立足于有备无患,“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九变篇》认为唯有“慎战”与“备战”并重,方可“安国全军”,在激烈的兼并争霸战争中牢牢立于不败之地。另外,《孙子》也高度重视政治清明与否对战争胜负的影响,注意民心向背的问题,将“道”,也就是政治,列为夺取胜利的首要条件。所有这些,都证明《孙子》对战争的认识已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战略问题上,《孙子》推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将其视为用兵的最理想境界。为此,《孙子》主张在战略谋划上做到胜敌一筹,就是强调“知彼知己”,系统全面考察战争的主客观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校之以计而索其情”的著名五事、七计理论。在力量对比上争取占有强大的优势,即加强军事实力,造就“胜兵以镒称铢”、“胜于易胜”的有利态势;在战争准备上,做到周到细致,即“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在实行方式上,重视“伐谋”与“伐交”,即“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从而“必以全争于天下”(《谋攻篇》);在作战行动上,强调突然袭击,速战速决,即提倡“兵贵胜而不贵久”(《作战篇》),“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九地篇》)。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小代价夺取最大胜利。《孙子》这一以谋制敌的全胜战略思想,对中国历代兵学理论的发展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
前言/序言
国学经典全集(套装上下册)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国学经典全集(套装上下册)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