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阎孟伟编著的《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视野中》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青年名家文库》丛书之一分册。《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视野中》力图从哲学本体论、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作比较系统的阐述。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实践哲学的本体论诉求》主要阐述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本体论内涵;中篇《实践哲学视野中的历史哲学》主要阐释马克思的实践论历史哲学,即他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论;下篇《实践哲学视野中的政治哲学》。每篇均包含历史遗产、马克思的理论和马克思理论在当代的发展三个层次。
作者简介
阎孟伟,1953年出生,吉林海龙人,1989年就读南开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陈晏清教授。199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1998年晋升教授,次年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和社会历史哲学,已出版独著或合著的著作、译著四部,发表论文60余篇。
目录
上篇 实践哲学的本体论诉求
第一章 哲学本体论的历史遗产
一、欧洲古代哲学中的自然本体论和思维本体论
二、欧洲近代哲学中的本体论问题
三、德国哲学的理论综合
第二章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本体论内涵
一、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形成及其本体论革命
二、马克思的“感性世界”理论
三、以感性活动为基础和出发点的实践哲学范式
第三章 “感性世界”实践论诠释的认识论意义
一、“现象”及“实践场域内客体间相互作用”
二、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三、“不可知论”的误区
第四章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与现代纯粹哲学
一、现代纯粹哲学的原初性问题
二、关键的问题在于理解对象的被给予方式
三、“感性活动”与解决原初问题的可能方案
四、“感性世界”的实践论诠释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
中篇 实践哲学视野中的历史哲学
第五章 历史哲学的历史遗产
一、启蒙运动中的史学理性主义
二、历史哲学的兴起
三、德国思辨哲学中的历史哲学
第六章 马克思的实践论历史哲学范式
一、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基本出发点
二、历史的基本因素和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原则
三、人的解放及其现实性
四、对唯心主义历史哲学的批判
第七章 实践论历史哲学的本体论基础——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一、“感性活动”是人的有意识的自由活动
二、社会生活的物质性和客观性
三、社会生活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属性
四、文化价值观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八章 社会结构与历史规律
一、社会交往与社会结构的生成
二、社会生活因素与社会历史规律
三、对历史规律的辩证理解以及恩格斯的重要补充
第九章 历史过程中的必然与自由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特征
二、历史规律与人的自由活动
三、个人与社会的矛盾
四、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
第十章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
一、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历史哲学的理解
二、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与“人道主义”
三、马克思历史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融合
四、后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历史哲学的“解构”
第十一章 评西方学者对唯物史观的责难
一、李凯尔特:经济生活并非历史的本质
二、科弗伍德:历史无重点、无骨髓
三、罗素:经济不是唯一起决定作用的东西
四、文化论历史哲学与“历史二元论”
第十二章 评西方学者对马克思辩证的历史决定论的反驳
一、新康德主义对“历史规律”的否定
二、波普对历史决定论的反驳
三、哈耶克的“自发进化论”
四、后现代主义:历史的非连续性、多元性和差异性
下篇 实践哲学视野中的政治哲学
第十三章 政治哲学的历史遗产
一、欧洲古典政治哲学理论
二、启蒙运动与欧洲近代政治哲学的产生
三、政治哲学理论在德国的发展
第十四章 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形成
一、《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的政治批判
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同黑格尔国家观的决裂
三、《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本纲领
四、《(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宣言
第十五章 马克思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批判
一、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两个维度
二、对资本主义的人道主义批判
三、对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批判
四、对资本主义政治形态的批判
五、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
六、对资本主义自由与平等观念的批判
七、阶级斗争学说与共产主义理论
第十六章 马克思政治哲学在当代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两条路线
二、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总体性批判
三、对现代资本主义异化的批判
四、对现代资本主义政治形态的心理学批判
五、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
六、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和文化批判
七、对现代资本主义的生态学批判
第十七章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
一、政治解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政治解放是人类解放的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三、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应当以政治解放为基本内涵
四、旨在人类解放的政治解放的现实内涵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从这个思维的内在性原则出发,笛卡儿认为普遍性、必然性的真理或确定性的知识只能来自于“我思”,确切地说来自于理 .性直觉和演绎推理,除了通过自明性的直觉和必然性的演绎以外,人类没有其他的途径来达到确实性的知识。值得注意的是,他没有把演绎推理看成是真理性知识的最终保证。在他看来,演绎推理虽然具有必然性,但演绎推理的结论是否确实可靠,取决.于演绎推理得以进行的前提是否正确。那么,怎样才能获得这类正确观念呢?笛卡儿断言这种正确的观念不能来自感觉经验,因为感觉经验是不可靠的。既然感觉不能提供真理性认识,那么,能够作为推理的前提的正确观念就只能来自于理性直觉。笛卡儿相信,通过普遍怀疑扫除了人们思想上的一切成见之后,理性这个“自然之光”便能不借助于任何推理直接发现或把握某些不证自明的真理。这就是所谓“天赋观念”。这种观念不是通过感官获得的,而是从我自己的本性得来的,或仅仅根据我能够从我的思想里得出的清楚明白的观念,例如在几何学中的三角形观念,即便我在世界上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三角形,这个观念也是真的,无可怀疑的,因为三角形的这个本性、形式或本质是不变的、永恒的,不是我凭空捏造出来的。
然而,在笛卡儿“我思”所确立的思维内在性原则中,尽管“我思”意味着思维着的我的存在,但这种我思和我在的同一性,归根到底不过是思维的自身联系或思维的纯粹的自身同一,而并没有指向思维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笛卡儿并没有否认外部世界的存在,只不过在他看来,从“我思”中不可能直接引申出外部世界的存在,若想明确地、无可怀疑地确立外部世界或物理的世界的存在,必须借助一个思维的中介,这个中介就是上帝。所以,他从“我思故我在”这一原理出发,先是推论出他的第二条哲学原理:上帝存在。他的推论是,我在怀疑说明我不完满,而我知道自己是不完满的,乃是因为我心灵中有一个绝对完满的观念。这个绝对完满的观念不可能来自于不完满的东西,而只能是来自一个绝对完满的实体,这就是上帝。在笛卡儿那里,上帝是作为思维的普遍性、完满性、确定性和无限性的代名词而被理性化了,并由此构成了笛卡儿“我思”中的否定性环节。借助这个环节,笛卡儿进一步推论出物质世界的存在。在这里,他把“实体”分割为无限实体和有限实体两种类型,上帝是无限实体,我以及其他一切存在物都是有限实体,这些有限实体都是由上帝这个无限实体创造出来的。既然我可以从我思中明白无误地引申出“我”这一有限实体的存在,那么我们同样有理由从上帝这个无限实体中进一步论证出我之外的其他一切实体即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存在,因为这些有限实体如同我的心灵一样是由上帝这个无限实体创造出来的。在心灵实体和物质实体之间,上帝的中介作用即为:“上帝一方面把这些规律建立在自然之中,一方面又把它们的概念印人我们的心灵之中,所以我们对此充分反省之后,便绝不会怀疑这些规律值为世界上所存在、所发生的一切事物所遵守。”①通过这个推论,现在笛卡儿把他在普遍怀疑中加以质疑的心灵之外的存在借助上帝这个中介在我思中重新建立起来。
但是,虽然笛卡儿肯定了外部世界的存在,但却没有成功地论证我思与外部世界的同一性。我思是一个有限的实体,外部世界中的有形体的东西同样都是有限的实体,这两种实体的区别是,我思只是一个在思想而无广袤的东西,它是完全不可分的,而形体则是有广袤而不思想的东西,它是永远可分的。在笛卡儿那里,这两种实体是借助上帝这个无限实体而达到某种意义上的沟通,但这是一个没有论证的论证,没有说明的说明。上帝这个中介,只能凭信仰使我确信心灵中关于外部事物的观念是真实的,但不能说明外部事物的观念是怎样在我们的心灵中建立起来的。笛卡儿也试图从身心关系角度解决这个问题,但很不成功,反而闹出点笑话,如他提出的所谓松果腺的说法。
……
前言/序言
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视野中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视野中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