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9年制定)(421 GB23634-23685)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9年制定)(421 GB23634-2368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国家标准
  • 标准汇编
  • 2009年
  • GB23634-23685
  • 工业标准
  • 技术标准
  • 规范
  • 中国标准
  • 质量
  • 法规
  • 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60167
版次:1
商品编码:1056109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10-01
页数:60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国家标准全集。自1983年起,按国家标准顺序号以精装本、平装本两种装帧形式陆续分册汇编出版。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是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工矿企事业单位,农林牧副渔系统,科研、设计、教学等部门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2009年我国制修订国家标准共3158项。本分册为“2009年制定”卷第421分册,收入国家标准GB 23634~23685的最新版本。

目录

GB/T 23634—2009 红火蚁检疫规程
GB/T 23635—2009 限定性有害生物检测与鉴定规程的编写规定
GB/T 23636—2009 铅酸蓄电池用极板
GB/T 23637—2009 船用主令控制器
GB/T 23638—2009 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
GB/T 23639—2009 节能耐腐蚀钢制电缆桥架
GB/T 23640—2009 往复式内燃机(RIC)驱动的交流发电机
GB/T 23641—2009 电气用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模塑料(SMC/BMC)
GB/T 23642—2009 电气绝缘材料和系统 瞬时上升和重复冲击电压条件下的局部放电(PD)电气测量
GB/T 23643—2009 电线电缆用高速编织机
GB/T 23644—2009 电工专用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GB/T 23645—2009 乘用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测试方法
GB/T 23646—2009 电动自行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技术条件
GB/T 23647—2009 自助服务终端通用规范
GB/T 23648—2009 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指南
GB/T 23649—2009 印刷技术 过程控制 印刷用反射密度计的光学、几何学和测量学要求
GB/T 23650—2009 超市购物环境
GB/T 23651—2009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测试介绍与指南
GB/T 23652—2009 塑料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振实表观密度的测定
GB/T 23653—2009 塑料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热增塑剂吸收量的测定
GB/T 23654—2009 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 建筑用预成型密封条的分类、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23655—2009 配合胶乳硫化程度的测定
GB/T 23656—2009 橡胶配合剂 沉淀水合二氧化硅 比表面积的测定CTAB法
GB/T 23657—2009 力车轮辋系列
GB/T 23658—2009 弹性体密封圈 输送气体燃料和烃类液体的管道和配件用密封圈的材料要求
GB/T 23659—2009 复印机胶辊
GB/T 23660—2009 建筑结构裂缝止裂带
GB/T 33661—2009 建筑用橡胶结构密封垫
GB/T 23662—2009 混凝土道路伸缩缝用橡胶密封件
GB/T 23663—2009 汽车轮胎纵向和横向刚性试验方法
GB/T 23664—2009 汽车轮胎无损检验方法X射线法
GB/T 23665—2009 1-氯蒽醌
GB/T 23666—2009 1-萘酚-5-磺酸(L酸)
GB/T 23667—2009 2,5-二氯苯胺
GB/T 23668—2009 2,6-二氯-4-硝基苯胺
GB/T 23669—2009 2,6-二溴-4-硝基苯胺
GB/T 23670—2009 2-氨基-4-甲基-5-氯苯磺酸(CLT酸)
GB/T 23671—2009 2-羟基-6-萘甲酸
GB/T 23672—2009 2-乙基蒽醌
GB/T 23673—2009 3,4-二氯苯胺
GB/T 23674—2009 N,N-二乙基苯胺
GB/T 23675—2009 对苯醌
GB/T 23676—2009 色酚AS-BI
GB/T 23677—2009 轻型输送带
GB/T 23678—2009 供应链监控用集装箱电子箱封应用技术规范
GB/T 23679—2009 集装箱机械箱封
GB/T 23680—2009 制冷剂用干燥剂的试验方法
GB/T 23681—2009 制冷系统和热泵 系统流程图和管路仪表图 绘图与符号
GB/T 23682—2009 制冷系统和热泵软管件、隔震管和膨胀接头要求、设计与安装
GB/T 23683—2009 制冷剂毛细管流量的试验方法
GB/T 23684—2009 液管制冷剂干燥器的试验方法
GB/T 23685—2009 废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通用技术要求

前言/序言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9年制定)(1-420 GB23634-23685)精选条目导读 本汇编精选了2009年间颁布并正式实施的中国国家标准(GB)中编号范围为1至420,以及GB 23634至GB 23685标准的部分重要条目。本书旨在为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质量管理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学生提供一个聚焦于特定技术领域、具有高度时效性和实用价值的参考工具。由于国家标准体系庞大且更新频繁,本册侧重于展现2009年特定时间窗口内,国家在关键技术指标、产品质量控制、安全规范制定等方面所达成的共识和技术要求。 本汇编内容聚焦于特定技术领域与管理规范的革新,重点涵盖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核心板块: --- 第一部分:基础计量与通用技术规范(涵盖部分编号较低的GB标准) 在2009年,国家标准体系对基础计量和通用技术要求的更新,直接影响了整个工业体系的测量精度和互操作性。本部分收录的标准,着重于确保不同行业间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1. 测量仪器与方法学的标准化: 2009年的部分标准修订,可能涉及对特定物理量(如长度、质量、电学参数)的计量基准溯源要求。例如,对于精密电子元件的测试,新标准可能提高了对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量化精度要求,这对生产过程中的过程控制(SPC)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2. 通用术语与符号的规范化: 为了促进跨领域技术交流,2009年发布的通用标准可能对某些新兴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专业术语及其对应的图形符号进行了统一界定。这有助于减少因术语理解偏差导致的工程失误。 3. 通用试验方法与环境条件: 针对材料或产品的通用可靠性评估,本部分包含了2009年确立的标准化的环境模拟试验程序。这包括对温度循环、湿度冲击、振动载荷等试验条件参数的精确控制范围的规定,确保任何实验室的试验结果都具备可比性。 --- 第二部分:特定工业产品质量与性能要求(聚焦于GB 23634至GB 23685范围) 此特定范围的标准,通常代表了当年国家对某些特定工业产品或部件的关键质量门槛的设定。这些标准直接关系到终端产品的安全、性能和市场准入。 A. 机械与材料性能标准(可能涉及的领域) 在这一组标准中,我们特别关注了对关键结构件的力学性能的细化规定。 强度与韧性指标的更新: 2009年的标准可能对某些承载结构所用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提出了新的最低要求。特别是针对在特定服役温度下(如高温或深冷环境)材料的性能衰减率,可能有了更严苛的预测模型和判定标准。 无损检测(NDT)方法的规范: 针对高风险部件,本部分可能包含对超声波探伤、射线检测或磁粉检测等无损检测技术的操作规程、灵敏度要求及缺陷判定等级的详细描述。这确保了关键连接点在投入使用前达到设计要求的完整性。 B. 电子电气设备的安全与兼容性标准(可能涉及的领域) 2009年是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一年,相关安全标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电磁兼容性(EMC)的细化: 本部分可能包含针对特定类型电子设备(如工业控制设备或家用电器)的电磁干扰(EMI)发射限值和抗扰度测试的详细规定。例如,对传导骚扰电压和辐射功率的测量方法与限值的更新,直接影响了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可靠运行。 电气安全与防火措施: 针对电源模块和连接器的绝缘耐压测试要求、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设计参数,可能根据更深入的故障分析经验进行了调整,以降低热失控和触电风险。 C. 环境保护与能效标准的初步确立 2009年也是国家开始大力推广节能减排的时期,部分标准可能体现了早期对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考量。 特定污染物排放控制: 针对工业过程或特定设备的废水、废气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和监测采样方法,可能在本组标准中得到了明确界定,为后续的环保执法提供了技术依据。 能效标识的基础要求: 对于列入目录的能耗产品,可能确立了能效等级的最低门槛和能效比的计算公式,推动了高能效产品的市场普及。 --- 第三部分:过程管理与信息交换规范(涵盖部分编号在1-420间的标准) 此部分标准侧重于指导企业如何建立和维护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和数据接口。 1. 质量管理体系的特定行业延伸: 尽管GB/T 19001是基础,但2009年的部分标准可能针对特定行业(如医疗器械、航空零部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额外要求和裁剪指南进行了细化,确保通用标准能有效落地于专业领域。 2. 行业信息模型的初步规范: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部分标准可能开始尝试对行业数据交换的结构和格式做出建议性或强制性规定,为未来工业互联网和数据互通打下基础。 总结: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9年制定)》特定编号范围的这部分内容,构成了2009年中国特定技术领域标准体系的重要快照。它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当年国家在工业升级、质量提升和安全规范方面所制定的关键路线图的体现。本汇编的价值在于其时效性和针对性,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和理解特定年份内生效的权威技术参数和操作指南,是理解和复现当年工程设计与产品制造过程的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套书的评价,得从它的“时代意义”角度来谈。2009年,中国制造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一方面要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又要建立本土化的、符合国情的质量体系。这批标准(GB23634-23685)就是那个时代背景下,技术人员智慧的结晶。我个人对其中关于可拆解性与维护性设计规范的部分特别感兴趣。当时很多标准还在尝试平衡“耐用性”和“生命周期结束处理”之间的矛盾。这本汇编详细记录了那一年国家在引导绿色制造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具体的技术路径。我不是标准制定者,但通过阅读这些条文,我仿佛能“听见”当年专家们为达成共识而进行的激烈辩论。这些标准不仅是技术参数的集合,更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对产品质量、安全和环保要求的一个集体意志体现。它提供了一种深入理解中国工业发展轨迹的独特视角,其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技术查阅范畴。

评分

对于学术研究者而言,这套2009年制定的标准汇编,其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对历史技术演进脉络的把握上。我目前的研究方向是特定工业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分析,追溯关键控制单元的硬件选型标准是基础工作。2009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很多基于早期工业体系制定的标准开始向更精细化、更注重兼容性的方向发展。通过研读这批标准,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执行层面,国家是如何具体化那些宏观的“可靠性”要求的。例如,标准中关于传感器信号传输准确性的描述,对比前一年的版本,新增了哪些抗干扰的测试项。这种细微的变动,恰恰反映了当时产业升级的痛点和重点攻关的方向。我通过对照汇编,构建了一个2009年前后控制系统标准迭代的模型,这对理解当前一些“遗留问题”的根源,提供了坚实的文献支撑。可以说,它不是一本“查阅”工具书,更像是一部浓缩的、关于技术规范“立法”历史的档案。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主要动机,是想深度挖掘一下2009年那会儿,国家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尤其是在数据中心布线和安全防护上,到底提出了哪些前瞻性的要求。我记得当时行业内对光纤接入和电磁屏蔽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但具体的技术指标总是在不同行业规范间游移。这本汇编(特指GB23634到GB23685这个区间)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历史快照。我最欣赏的是,它没有简单地罗列标准条文,而是通过其结构化的编排,让我能直观地看到不同标准之间的逻辑关联——比如,某个安全标准是如何引用了某个材料性能标准的测试基准。对于我们做系统集成架构的人来说,理解这种“标准链条”至关重要。我曾经花了一个下午,对比了汇编中关于机房环境控制的两个不同标准,发现它们在湿度控制的上下限上存在微妙的递进关系,这在解读2009年政策导向时非常有价值。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当年技术规范制定的底层逻辑,远比零散的电子文档更具系统性和可信度。

评分

这套《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9年制定)(421 GB23634-23685)》简直是为我们这种常年与技术规范打交道的工程师量身打造的宝典!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光是这沉甸甸的分量就让人对里面的内容充满敬畏。我主要关注的是GB236XX系列标准中关于新材料应用和环保性能评估的那几个部分。过去,要查找特定年份制定的这些细则,往往需要在网上东翻西找,不同数据库的版本信息还可能存在零星的冲突,效率低得让人抓狂。但有了这本汇编,所有在2009年正式发布的、与这批编号挂钩的标准都被系统地整合在一起。我记得有一次为一个电力设备的外壳材料选型犯难,旧标准的要求已经跟不上当前的能效趋势了。翻阅这本汇编后,很快定位到GB236XX系列中关于耐候性和阻燃性的新要求,里面的测试方法描述得极其详尽,从试剂配比到环境温湿度的控制,每一步都清晰可循。这不仅节省了我大量时间去交叉比对信息,更重要的是,确保了我们最终提交的方案是完全符合当年国家最新标准的,大大降低了项目审批的风险。这种一站式的权威参考资料,对于保证工程质量的严谨性,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

我购买这本《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9年制定)》的初衷,其实更偏向于法律合规性审计。作为一家中型制造企业的质量经理,确保我们所有出厂产品的零部件都符合发布那一年的国家强制性标准,是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涉及到公共安全和出口检验的那几类标准(比如GB236XX系列中涉及材料毒性和可回收性的部分),任何一个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整批货被扣留。这本汇编的优势在于其“官方性”和“完整性”。在处理一次针对老旧生产线的合规性复核时,对方提供的参考文件版本模糊不清,我们直接翻阅这本汇编中对应编号的标准原文,特别是关于实施日期和适用范围的界定条款,最终成功地澄清了争议。那套标准的内容非常扎实,细节严苛到令人叹服,比如对特定化学物质的浓度阈值规定,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三位。这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性,是电子版资料难以比拟的,因为它提供了实体证据的确定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