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包裝標準匯編:産品包裝捲(上)

中國包裝標準匯編:産品包裝捲(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標準齣版社第一編輯室 編
圖書標籤:
  • 包裝
  • 標準
  • 産品包裝
  • 中國
  • 匯編
  • 工業標準
  • 質量檢測
  • 技術規範
  • 包裝材料
  • 設計規範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標準齣版社
ISBN:9787506660518
版次:1
商品編碼:1056110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10-01
頁數:67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包裝標準匯編》是我國包裝行業標準化方麵的一套大型叢書,按行業分類分彆立捲。本匯編為叢書的《産品包裝》捲之上冊,收集瞭截至2010年8月底批準發布的産品包裝國傢標準和行業標準65項。上冊內容包括綜閤,農業、林業,醫藥、衛生、勞動保護和食品。可供包裝的生産、科研、銷售單位的技術人員,各級包裝監督、檢驗機構的人員、各管理部門的相關人員使用,也可供大專院校有關專業的師生參考。

目錄

一、綜閤
GB 190-2009 危險貨物包裝標誌
GB/T 191-2008 包裝儲運圖示標誌
GB/T 4879-1999 防銹包裝
GB/T 5048-1999 防潮包裝
GB/T 7350-1999 防水包裝
GB/Z、9174-2008 一般貨物運輸包裝通用技術條件
GB/T 12123-2008 包裝設計通用要求
GB/T 13201-1997 圓柱體運輸包裝尺寸係列
GB/T 13757-1992 袋類運輸包裝尺寸係列
GB/T 15000.6-1996 標準樣品工作導則(6) 標準樣品包裝通則
GB/T 15719-1995 現場發泡包裝
GB/T 16716.1-2008 包裝與包裝廢棄物 第1部分:處理和利用通則
GB/T 16830-2008 商品條碼 儲運包裝商品編碼與條碼錶示
GB/T 17306-2008 包裝 消費者的需求
GB/T 19142-2008 齣口商品包裝通則
GB/T 19731-2005 盒式光盤(ODC)裝運包裝以及光盤標簽上的信息
GB/T 19784-2005 收縮包裝
GB/T 19785-2005 拉伸纏繞包裝
GB/T 19946-2005 包裝 用於發貨、運輸和收貨標簽的一維條碼和二維條碼
GB 23350-2009 限製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
GB/T 23862-2009 文物運輸包裝規範
wB/T 1029-2006 裝載單元和運輸包裝的條碼符號

二、農業、林業
GB/T 7414-1987 主要農作物種子包裝
GB/T 8082-2008 天然生膠標準橡膠包裝、標誌、貯存和運輸
GB/T 9846.6-2004 膠閤闆 第6部分:普通膠閤闆標誌、標簽和包裝
GB/T 12626.5-1990 硬質縴維闆産品標誌、包裝、運輸和貯存
GB/T 12626.5-1990 《硬質縴維闆 産品標誌、包裝、運輸和貯存》第1號修改單
GB 20464-2006 農作物種子標簽通則
GB/T 23897-2009 主要切花産品包裝、運輸、貯藏
NY/T 611-2002 農作物種子定量包裝

三、醫藥、衛生、勞動保護
GB 12463-2009 危險貨物運輸包裝通用技術條件
GB/T 15098-2008 危險貨物運輸包裝類彆劃分方法
GB 16473-1996 黃磷包裝
GB 19268-2003 固體氰化物包裝
GB 19269-2009 公路運輸危險貨物包裝檢驗安全規範
GB 19270-2009 水路運輸危險貨物包裝檢驗安全規範
GB 19358-2003 黃磷包裝安全規範使用鑒定
GB 19359-2009 鐵路運輸危險貨物包裝檢驗安全規範
GB 19432-2009 危險貨物大包裝檢驗安全規範
GB 19433-2009 空運危險貨物包裝檢驗安全規範
GB 19453-2009 危險貨物電石包裝檢驗安全規範
GB 19457-2009 危險貨物塗料包裝檢驗安全規範
GB/T 19633-2005 最終滅菌醫療器械的包裝
YY/T 0171-2008 外科器械包裝、標誌和使用說明書
YY/T 0313-1998 醫用高分子製品包裝、標誌、運輸和貯存

四、食品
GB 5606.2-2005 捲煙第2部分:包裝標識
GB 5606.3-2005 捲煙第3部分:包裝、捲製技術要求及貯運
GB/T 5991.2-2000 香料煙包裝、標誌與貯運
GB 7718-2004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
GB 10344-2005 預包裝飲料酒標簽通則
GB/T 10346-2006 白酒檢驗規則和標誌、包裝、運輸、貯存
GB 13432-2004 預包裝特殊膳食用食品標簽通則
GB/T 13607-1992 蘋果、柑桔包裝
GB/T 17109-2008 糧食銷售包裝
GB/T 17374-2008 食用植物油銷售包裝
GB/T 22838.1-2009 捲煙和濾棒物理性能的測定 第Ⅰ部分:捲煙包裝和標識
GB/T 23887-2009 食品包裝容器及材料生産企業通用良好操作規範
GB/T 24617-2009 冷凍食品物流包裝、標誌、運輸和儲存
GH/T 1001-1998 預包裝食用蜂蜜
NY/T 658-2002 綠色食品包裝通用準則
SB/T 229-2007 食品機械通用技術條件産品包裝技術要求
SB/T 10448-2007 熱帶水果和蔬菜包裝與運輸操作規程
Yc/T 10.13-2006 煙草機械通用技術條件 第13部分:包裝
YC/T 137.1-2004 復烤片煙包裝 瓦楞紙箱包裝
YC/T 137.2-1998 復烤片煙包裝木夾闆包裝
YC/T 169.12-2009 煙用絲束理化性能的測定第12部分:包裝與外觀

前言/序言


現代工業設計與可持續發展:全球視野下的創新實踐 圖書簡介 本書聚焦於當代工業設計領域的核心議題,以全球化視野審視設計理念的演變、技術創新的應用以及可持續發展在設計實踐中的核心地位。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專著,更是一本深度剖析行業前沿動態、技術變革對設計範式重塑的綜閤性指南。全書結構嚴謹,內容涵蓋瞭從設計哲學基礎到尖端製造工藝的多個維度,旨在為專業設計師、工程技術人員、産品經理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知識體係。 第一部分:設計哲學的重塑與用戶中心化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驅動現代工業設計的底層思維邏輯。我們不再滿足於産品的功能實現,而是轉嚮對用戶體驗、情感聯結和文化語境的深刻理解。 1. 批判性設計與倫理考量: 討論瞭設計師在麵對全球性挑戰(如氣候變化、社會公平)時所應承擔的責任。內容包括對“過度設計”的反思,以及如何通過設計乾預促進更負責任的消費模式。重點分析瞭設計決策的倫理邊界,探討瞭技術進步(如AI輔助設計)如何影響設計決策的可控性和透明度。 2. 人本主義與認知負荷: 詳細解析瞭認知心理學在産品界麵和物理形態設計中的應用。我們考察瞭感知負荷、記憶限製與操作效率之間的關係,並提齣瞭針對復雜係統(如智能傢居生態、工業控製麵闆)的“減負設計”原則。案例研究部分展示瞭如何通過簡化信息結構和優化交互路徑,顯著提升用戶操作的準確性和滿意度。 3. 文化適切性與全球本地化: 隨著市場日益多元化,設計必須超越單一的西方中心論視角。本章深入剖析瞭不同文化背景下對色彩、符號、材料觸感的偏好差異。內容涵蓋瞭“文化滲透性設計”(Cultural Probes)的研究方法,以及如何在保持品牌全球一緻性的同時,實現地域化、小眾化群體的深度認同。 第二部分:材料科學與前沿製造技術的融閤 本部分是連接設計願景與物質實現的橋梁,重點關注新興材料的潛能和增材製造等顛覆性技術的集成。 1. 智能材料的突破: 涵蓋瞭形狀記憶聚閤物、自修復材料、相變儲能材料在産品設計中的實際應用案例。重點分析瞭這些“活性”材料如何使産品具備環境響應性,從而延長産品壽命並增強用戶互動。對於高導電性與電磁屏蔽材料在電子産品中的布局優化,也進行瞭詳盡的論述。 2. 增材製造(3D打印)的範式轉移: 不僅僅是快速原型製作,增材製造已成為規模化生産的有力補充。本章分析瞭選擇性激光燒結(SLS)、金屬激光熔融(LMF)等技術如何徹底改變瞭拓撲優化和幾何復雜度的限製。討論瞭如何利用這些技術實現供應鏈的本地化和“按需製造”,從而大幅降低庫存風險和運輸能耗。 3. 錶麵工程與功能集成: 探討瞭如何通過先進的錶麵處理技術(如等離子沉積、納米塗層)賦予産品新的功能,例如抗菌性、超疏水性或特定光學效果。內容細緻到微觀結構對宏觀性能的影響機製,並評估瞭不同塗層在極端環境(高腐蝕、高摩擦)下的耐久性測試數據。 第三部分:循環經濟與係統級可持續設計 本部分將可持續性提升至係統層麵,探討如何將“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的理念嵌入到整個産品生命周期管理中。 1. 産品壽命延長策略(PLE): 深入研究瞭如何通過模塊化設計、標準化接口和易於拆卸的連接件,來實現産品部件的快速升級和維修。提供瞭針對電子消費品和耐用傢電的“可維護性評分係統”的構建方法論,強調瞭維修手冊和數字孿生在支持售後服務中的關鍵作用。 2. 逆嚮物流與材料閉環: 討論瞭高效的迴收體係設計,包括如何從源頭追蹤材料的成分(材料護照),以及如何設計易於自動分揀的部件。案例分析瞭不同行業(如汽車、紡織)中實現高價值材料閉環的成功模型,重點剖析瞭分離和提純復雜復閤材料的技術瓶頸與解決方案。 3. 生物基材料的工程挑戰: 評估瞭當前生物塑料和天然縴維復閤材料在機械強度、耐熱性和加工性能上與傳統石化材料的差距。本章詳細對比瞭PLA、PHA等材料的工業化成熟度,並探討瞭如何通過混配技術和結構增強,使其能滿足嚴苛的工業標準,同時確保其最終的可生物降解性。 第四部分:數字化賦能與工業4.0中的設計工作流 本部分關注信息技術如何重塑設計流程、協作模式和産品後期的管理。 1. 參數化與生成式設計: 詳述瞭如何利用算法驅動的設計工具,探索傳統方法無法觸及的巨大設計空間。通過對優化目標(如重量、剛度、成本)的輸入,軟件自動生成數韆種可能的解決方案。本書著重分析瞭設計師在這一過程中如何從“創造者”轉變為“策展人”的角色定位。 2. 數字化供應鏈集成(Digital Thread): 探討瞭從概念設計到生産製造、再到用戶反饋的完整數據鏈的構建。內容包括如何確保CAD模型、仿真結果和生産參數在不同軟件平颱間的無損傳遞,以及數字孿生模型在預測産品早期故障和優化維護計劃中的實戰價值。 3. 沉浸式技術在設計評審中的應用: 分析瞭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如何變革傳統的靜態模型評審。通過沉浸式的環境體驗,設計師和利益相關者能夠更早地發現人體工程學問題、空間布局衝突以及光照影響,從而顯著減少後期原型製作的成本和時間。 本書匯集瞭來自跨學科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旨在為推動工業設計嚮更智能、更負責任、更具創新性的方嚮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和技術支撐。它代錶瞭對“如何設計未來産品”這一核心問題的深度思考。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當我拿到這本《中國包裝標準匯編:産品包裝捲(上)》時,我的期待值是拉滿的。我是一名小型電商的運營總監,我們正麵臨一個棘手的齣口問題:如何確保我們的日化産品包裝能順利通過歐盟和北美的嚴格檢驗,同時又不至於過度包裝導緻成本失控。我特彆希望能從這本書裏找到一個清晰的路綫圖,比如針對不同國際市場的包裝標簽要求、環保材料的使用比例限製,以及關鍵的測試標準對比。我以為這是一本集大成的工具書,能夠一書在手,天下我有的那種。結果,這本書更像是一份非常詳盡、但缺乏上下文解釋的官方文件集閤。它羅列瞭大量的國傢標準編號、技術要求和引用文件,這些信息對於理解“現在的閤規狀態”是至關重要的,但對於指導“如何改進設計以達到閤規”的作用卻相對有限。我需要的是那種能幫我權衡“成本效益”和“閤規風險”的實戰建議,比如在符閤A標準和B標準之間,如果材料B成本高齣20%但能規避一個潛在的法律風險,我該如何決策。這本書提供瞭A和B的具體內容,但決策的天平怎麼放,還得我自己去摸索。它更偏嚮於“是什麼”,而不是“怎麼辦”。

評分

對於一位長期從事包裝材料研發的工程師而言,閱讀這套標準匯編的感受是復雜的。從技術層麵看,這無疑是一部極具權威性的工具書,它係統地收錄瞭國內與産品包裝相關的各項核心標準,涵蓋瞭從原材料的物理性能到成品包裝的力學強度等多個維度。我關注的焦點是那些對材料性能有明確量化指標的部分,比如紙闆的耐破度、塑料薄膜的拉伸強度、油墨的遷移標準等。我本以為書中會對這些關鍵指標的測試方法和判定標準給齣詳盡的圖示解析,或者提供一些標準值與實際應用場景的映射關係。然而,書中對這些測試方法大多是直接引用標準原文,文字描述居多,缺乏工程上直觀易懂的流程圖或故障排除指南。這意味著,即便是我們這些專業人士,在麵對新的、非主流的包裝材料時,也需要對照其他專業書籍或現場測試設備說明書,纔能完全消化這些標準的要求。它更多是充當瞭一個“索引庫”的角色,而不是一個“實時操作手冊”。想要真正用好它,必須具備深厚的行業背景知識作為支撐,否則很容易在浩瀚的條文中迷失方嚮。

評分

這套關於中國包裝標準的匯編,光是書名就透著一股子專業和厚重,尤其是“産品包裝捲(上)”,讓我這位剛接觸包裝行業的新手感到既興奮又有點摸不著頭腦。我原本是想找一本能快速上手、圖文並茂的實操指南,最好是能手把手教我如何設計一個既符閤法規又兼顧美觀的包裝。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書時,迎麵撲來的是密密麻麻的條款、術語和技術指標,感覺就像是直接跳進瞭國傢標準的海洋深處。我期望看到的是對不同行業産品(比如食品、化妝品或電子産品)的包裝材料選擇、結構設計、印刷工藝等方麵的具體案例分析和最佳實踐分享,比如什麼樣的材料阻隔性最好,什麼樣的結構能最大程度抗震動。可惜,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法律條文的匯編,它告訴你“必須如此”,卻很少深入解釋“為什麼必須如此”,更沒有提供太多現成的解決方案模闆。對於我這種需要馬上解決實際問題的初學者來說,這本書的門檻實在太高瞭,它更像是給資深工程師或閤規部門人員準備的參考手冊,而不是給包裝設計師的靈感來源。我花瞭好大力氣纔從這些規範裏篩選齣對我當前工作有用的那幾條,但整體閱讀體驗更像是在啃一本晦澀的教科書,缺乏那種能讓人茅塞頓開的“頓悟”時刻。

評分

坦白說,作為一名包裝行業的老兵,我主要是在核對和更新我已有的知識庫。我對國內標準的變化非常敏感,因此購買這本書主要是為瞭確認所有最新的修訂和補充條款是否都已收錄。我關注的是那些細微的調整,比如某一特定包裝類型的抗濕熱性能要求是否提高瞭0.5個百分點,或者某一類標簽的強製性信息披露要求是否增加瞭新的子項。這本書在收錄的全麵性和及時性上確實展現瞭它的價值,它提供瞭一個統一的、最新的信息源。然而,這種“匯編”的體例決定瞭它無法提供關於標準製定背景或未來趨勢的洞察。我希望看到的是一些專傢對未來包裝趨勢的預判,比如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現有標準哪些部分可能在未來三年內被迭代更新,或者哪些新興材料的標準化進程正在加速。這本書是關於“現在是什麼”,但對於預測“未來會怎樣”和“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的探討,則完全沒有涉及。它是一份紮實可靠的現狀快照,但缺乏前瞻性的戰略分析,這對於需要提前布局的企業來說,略顯不足。

評分

我購買《中國包裝標準匯編:産品包裝捲(上)》的初衷,是希望建立一個內部培訓體係,幫助新入職的設計師快速理解“紅綫”在哪裏,避免在設計階段就觸犯法規。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清晰的“禁區”列錶和常見的“違規案例分析”。例如,哪些添加劑在食品接觸材料中是絕對禁止的?哪些包裝結構在運輸測試中是高頻齣問題的?如果能有一部分內容是把這些標準“翻譯”成業務語言,用生動的負麵案例來佐證規範的重要性,那將是極佳的學習材料。但這本書的風格明顯偏嚮於學術和官方的嚴謹性,通篇都是規範化的陳述,缺乏那種“警示性”的案例剖析。設計師們更擅長從視覺和體驗齣發,如果標準是以一種枯燥的法律文本形式齣現,他們很難産生共鳴或建立深刻的記憶點。因此,這本書在作為“標準教科書”方麵是閤格的,但在作為“培訓工具”方麵,則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需要我們自己再投入大量精力去“二次加工”和“本土化解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