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精细化学品丛书:涂料制备·原理·配方·工艺

实用精细化学品丛书:涂料制备·原理·配方·工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志刚,张巨生 著
图书标签:
  • 涂料
  • 精细化学品
  • 化学工业
  • 配方
  • 工艺
  • 制备
  • 实用技术
  • 化学工程
  • 材料科学
  • 工业应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04380
版次:1
商品编码:1058611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实用精细
开本:小16开
出版时间:2011-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实用精细化学品丛书:涂料制备·原理·配方·工艺》简要介绍了涂料的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253例通用和特种涂料的配方,详细说明了每例配方相关组成原料的功能及供应商、涂料的制备方法、应用领域及施工工艺等,配方翔实可靠,实用性较强。
  《实用精细化学品丛书:涂料制备·原理·配方·工艺》可为从事涂料研发、生产等相关人员的创新拓展思路,也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涂料概论
1.1 涂料的定义
1.2 涂料的功能
1.3 涂料的组成
1.4 涂料的分类和命名原则
1.5 涂料成膜机理
1.5.1 溶剂挥发型
1.5.2 乳胶凝聚型
1.5.3 氧化聚合型
1.5.4 缩合反应型
1.6 涂膜干燥(固化)方法
1.7 涂料涂装
1.7.1 被涂物表面处理
1.7.2 涂料涂装方法
1.8 涂料性能检验
1.8.1 涂料产品性能检测
1.8.2 涂料施工性能检测
1.8.3 涂层性能检测
1.9 涂料的流变性
1.9.1 流变性
1.9.2 流变添加剂
1.9.3 表观黏度的测量
1.10 涂料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10.1 针孔
1.10.2 起泡
1.10.3 发白
1.10.4 咬底
第2章 涂料组成
2.1 成膜物质
2.1.1 合成树脂的制备方法
2.1.2 醇酸树脂
2.1.3 聚酯树脂
2.1.4 酚醛树脂
2.1.5 氨基树脂
2.1.6 丙烯酸树脂
2.1.7 环氧树脂
2.1.8 聚氨酯树脂
2.1.9 硅树脂
2.2 溶剂
2.2.1 溶剂的作用
2.2.2 溶剂的选择原则
2.2.3 常见单体溶剂
2.3 颜料
2.3.1 概述
2.3.2 着色颜料
2.3.3 功能颜料
2.3.4 体质颜料
2.4 助剂
2.4.1 概述
2.4.2 流平剂
2.4.3 颜料分散剂
2.4.4 增稠剂
2.4.5 消泡剂
2.4.6 增塑剂
2.4.7 催干剂
2.4.8 固化剂
2.4.9 光稳定剂
2.4.10 防缩孔剂
2.4.11 防发花剂
2.4.12 防流挂剂
2.4.13 防沉淀剂
2.4.14 防结皮剂
2.4.15 消光剂
2.4.16 增滑剂
2.4.17 防霉剂
第3章 防水涂料
第4章 防火涂料
第5章 防腐涂料
第6章 弹性涂料
第7章 氟碳涂料
第8章 外墙涂料
第9章 内墙涂料
第10章 艺术涂料
第11章 木器漆
第12章 汽车涂料
第13章 其他涂料
参考文献
精细化学品前沿探索:功能性材料与应用发展 本书聚焦于当代精细化学品领域中,那些具有高附加值、面向特定功能需求的先进材料的研发、制备、性能调控及其在关键工业领域的应用拓展。全书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探讨一系列前沿技术,为化工、材料科学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份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价值的参考资料。 本书内容横跨多个精细化工分支,重点关注高性能聚合物、特种添加剂、先进复合材料以及绿色化学合成路线的最新进展。全书结构严谨,从基础的分子设计原理出发,逐步深入到复杂的宏观性能表征与工业化放大挑战。 第一部分:功能性高分子与智能材料 本部分详尽论述了新一代功能性高分子的设计理念及其在光、电、热响应性方面的应用。 1.1 响应性聚合物的构筑与机制 深入剖析了刺激响应性聚合物(如温度敏感型、pH响应型、光响应型聚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宏观响应行为之间的构效关系。重点讨论了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以及交联网络结构如何影响溶胀/收缩动力学和阈值响应点的精确调控。内容涵盖RAFT聚合、ATRP等先进自由基聚合技术在精确控制聚合物分子量和分散度的应用,以及这些材料在药物缓释系统、化学传感器件中的潜力。 1.2 高性能工程塑料的改性与界面科学 本章侧重于提升传统工程塑料(如聚酰亚胺、聚醚醚酮等)的耐热性、机械强度和介电性能。详细介绍了纳米填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粘土)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技术——包括表面化学修饰、原位聚合等策略。特别探讨了纳米填料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界面相互作用的表征方法(如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原子力显微镜AFM的表面摩擦力成像),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界面实现应力有效传递,从而突破传统复合材料的性能瓶颈。 1.3 生物相容性与可降解材料 关注生物医用材料和绿色包装材料的发展。系统阐述了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等可降解聚合物的合成工艺优化,包括环氧开环聚合的催化剂体系筛选。深入分析了这些材料在体内的降解速率控制、产物毒性评估以及机械性能的长期稳定性问题,为生物植入器械和环保包装解决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部分:特种添加剂与界面化学控制 本部分是理解精细化学品配方技术内核的关键,涵盖了影响最终产品性能的关键助剂的研发与应用。 2.1 高效分散剂与乳化体系的理论 详细解析了表面活性剂(如非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离子型)的分子结构设计原理,及其在稳定非均相体系中的作用机制。重点讨论了聚合物分散剂(如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在空间位阻效应下的分散机理,以及动态光散射(DLS)、界面张力测量在评估分散稳定性的重要性。内容涵盖了高固含量体系(如高浓度颜料浆料、陶瓷浆料)的分散工艺优化。 2.2 抗氧化剂与光稳定剂的分子机制 针对高分子材料的老化问题,本章深入探讨了自由基捕获机理(如受阻胺光稳定剂HALS)和过氧化物分解机理(如磷酸酯类抗氧化剂)。分析了不同类型稳定剂在聚合过程、加工过程和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协同效应与竞争机制,并介绍了先进的加速老化测试方法(如氙灯老化试验箱的参数设置与数据解析)。 2.3 流变改性剂与触变性控制 本节聚焦于流变学在精细化学品(如胶黏剂、油墨、密封剂)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有机膨润土、聚脲、聚酰胺蜡等流变助剂的微观结构及其在溶剂/聚合物基体中的网络形成过程。深入分析了剪切稀化、触变恢复时间等关键流变学参数的精确测量与调控方法,以满足精密涂布、喷涂等高要求成型工艺的需求。 第三部分:先进合成技术与过程强化 本部分关注如何通过创新反应工程手段,实现精细化学品的高效、安全和环境友好的制备。 3.1 微反应器技术在精细合成中的应用 详细介绍了微通道反应器(MCR)在处理高危反应(如硝化、重氮化、强放热聚合反应)中的优势。内容包括微混合的传质增强效应、精确的温度控制能力如何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收率。同时,讨论了MCR在连续流化学合成中的放大挑战与工程实施细节。 3.2 绿色溶剂与催化体系的开发 系统回顾了离子液体、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作为反应介质的潜力。重点阐述了负载型金属催化剂、酶催化在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应用进展。尤其关注了如何在多相催化体系中设计具有高表面积和稳定孔隙结构的载体,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和易于回收性。 3.3 反应终点预测与在线分析技术(PAT) 强调了过程分析技术(PAT)在确保产品一致性中的核心作用。详细介绍了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探头在反应釜内的实时监测技术,如何用于监测关键中间体的浓度变化、反应转化率以及结晶过程中的晶型转变。探讨了如何建立基于光谱数据的机理模型,实现反应过程的智能控制与优化。 --- 本书结构清晰,涵盖了从基础分子设计到复杂工业过程控制的完整链条,特别强调了材料的“功能性”与合成的“绿色化”两大趋势。每一章节均辅以最新的研究案例和工业实例分析,力求为读者提供一套前瞻性的、可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研发工作中的技术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刚入行不久的研发助理,我急需一本能帮我快速建立知识框架的入门级但又不失深度的书籍。我对“配方”这一块的需求,不是要现成的配方,而是要理解“为什么是这个配方”。我希望书里能用清晰的图表和直观的比喻,解释不同官能团之间的化学反应对涂层最终性能(如附着力、耐候性)的影响逻辑链条。比如,为什么选择异氰酸酯时,脂肪族比芳香族在抗黄变性能上表现更佳?这种基础但关键的知识点,如果能系统地梳理出来,将极大地加速我的学习曲线。同时,对于成本控制,我也很感兴趣。希望书中能分析不同类型树脂的合成成本与最终性能的投入产出比,为我们初期配方筛选提供经济学依据,而不是只关注技术上的“完美”,而是追求技术与商业价值的“最优解”。

评分

这本《实用精细化学品丛书:涂料制备·原理·配方·工艺》听起来简直是为我这种想深挖涂料技术门道的人量身定做的宝典!我最近在研究环保型水性涂料的转型,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书籍根本满足不了我对配方设计中乳液聚合机制的深入理解。我特别期待书中能详尽阐述各种助剂,比如流平剂、消泡剂和增稠剂,它们在不同pH值和剪切速率下的作用机理,而不是简单罗列“加了某某助剂可以改善某某性能”。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看到针对不同基材,如木材、金属和塑料,在复杂气候条件下的涂层耐久性测试方法和数据解析,最好能结合失效分析的案例,这样理论联系实际才有价值。我对工艺部分的要求也极高,希望它能细致讲解从原材料分散到终产品包装的全流程控制点,特别是针对高固含量涂料的混合分散技术,那块的技术壁画突破才是提升效率的关键。如果能提供一些特定应用领域(比如汽车修补漆或高端建筑外墙漆)的优化配方实例及其背后的逻辑,那就更完美了,这样我才能真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迭代我自己的产品线。

评分

读技术书籍,我最看重的是作者的行业地位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这本《实用精细化学品丛书》如果能真正做到“精细”,那么它应该具备一种跨越不同材料学科的视野。我希望它不仅仅停留在涂料本身,而是能将涂料作为一种多相材料体系,来阐述其与底层基材的界面化学、与环境介质的长期交互作用。例如,书中是否能有一章专门讨论紫外线吸收剂和光稳定剂的协同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在不同树脂骨架(如丙烯酸、聚氨酯)中的迁移和降解路径?我尤其关注的是涂料的流变学行为,希望它能提供更复杂的非牛顿流体模型在涂料应用中的具体数学表达和参数标定方法,这样在进行喷涂和流平模拟时,才能获得精确的预测结果。这种将基础理论、材料科学和工程应用无缝结合的深度,才是衡量一本专业著作水平的关键标尺。

评分

我对这本丛书抱有的期望,更偏向于一本实操性极强的“疑难解答手册”。我工作中最常遇到的瓶颈,往往是那些教科书上不讲、但实际生产中频频出现的“怪问题”:比如乳液体系在季节交替时突然出现絮凝,或者某些颜料在高速分散后油水分离的现象。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探讨这些非理想状态的成因分析和快速解决策略,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故障排除流程图。比如,对于高遮盖力白色涂料,如何在大力分散带来的剪切热和颜料团聚倾向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并且详细解释这个平衡点是如何通过控制研磨时间、分散剂选择和体系粘度来精细调控的。此外,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使得溶剂型到水性、高固分的转变势在必行,书中对溶剂替代过程中遇到的重排配方和性能补偿机制的论述,如果能结合具体的工业案例,那就太有参考价值了,能帮我少走许多弯路。

评分

我是一个在涂料行业摸爬滚打了快二十年的老工程师,说实话,现在市面上大部分“新”出的技术书,翻开来无非就是把几十年前的知识换个包装,美其名曰“升级版”。我真正需要的是那种能让人耳目一新的、关于前沿合成技术和微观结构调控的深度探讨。我渴求看到关于纳米粒子在涂料体系中如何稳定分散、如何通过界面化学调控涂层自修复功能的详细论述。想象一下,如果书里能提供一些先进的表征技术(比如原子力显微镜在涂层形貌分析中的应用)的解读指南,那对我们进行研发工作简直是如虎添翼。我对“原理”部分的期待是,它必须超越简单的物理化学描述,深入到高分子链段间的相互作用、溶剂化效应以及成膜过程中复杂的动力学过程。如果它能涵盖一些关于智能涂料(如温敏变色或自清洁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工业化挑战,那绝对是物超所值,能帮我指引未来几年的研发方向。

评分

2.4.6 增塑剂

评分

2.3.2 着色颜料

评分

1.7 涂料涂装

评分

2.4.12 防流挂剂

评分

1.6 涂膜干燥(固化)方法

评分

2.3.2 着色颜料

评分

2.4.16 增滑剂

评分

第2章 涂料组成

评分

2.4.9 光稳定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