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第2版)

模具设计与制造(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占尧 编
图书标签:
  • 模具设计
  • 模具制造
  • 机械工程
  • 工业设计
  • 制造技术
  • 机械制图
  • CAD/CAM
  • 模具工艺
  • 冲压模具
  • 注塑模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272843
版次:1
商品编码:1094875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非模具专业学生学习模具知识的综合性教材,内容通俗实用,紧扣生产实际,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
本书涵盖了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技术的主要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重点介绍了塑料成形基础,塑料注射模、压缩模、压注模、挤出模设计和塑料模具制造与装配方法;下篇重点介绍了冲压加工基础、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其他冲压工艺与模具以及冲压模具制造与装配。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机械类非模具专业模具课程教学和模具技术培训用书,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绪论
0.1 模具及其功能 
0.2 模具分类及应用 
0.3 模具制造特点 
0.4 模具加工方法 
实训与练习 
上篇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第1章 塑料成形基础
1.1 塑料及其组成 
1.1.1 塑料的特点 
1.1.2 塑料的组成 
1.2 塑料的分类 
1.2.1 按聚合物的热性能分类 
1.2.2 按塑料的用途分类 
1.3 塑料模的功用与分类 
1.3.1 塑料模的功用 
1.3.2 塑料模的分类 
1.4 塑料模具材料及其选用 
1.4.1 塑料模成形零件材料要求 
1.4.2 塑料模零件材料的选用 
1.5 塑料制件设计 
1.5.1 塑料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1.5.2 塑件的形状和结构设计 
1.5.3 螺纹塑件设计 
1.5.4 齿轮塑件设计 
1.5.5 塑件的尺寸精度 
1.6 注射机的基本结构与类型 
1.6.1 注射机的基本组成 
1.6.2 注射机的工作过程 
1.6.3 注射机的分类 
1.6.4 注射机的技术参数 
1.6.5 注射机的型号规格表示法 
1.7 注射模与注射机的关系 
1.7.1 型腔数量的确定和校核 
1.7.2 最大注射量校核 
1.7.3 锁模力校核 
1.7.4 开模行程校核 
1.7.5 推顶装置校核 
1.7.6 模具在注射机上的安装与固定尺寸校核 
实训与练习 
第2章 塑料注射模设计
2.1 注射模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组成 
2.1.1 注射模的工作原理 
2.1.2 注射模的结构组成 
2.2 注射模的典型结构 
2.2.1 单分型面注射模 
2.2.2 双分型面注射模 
2.2.3 带有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注射模 
2.3 浇注系统设计 
2.3.1 浇注系统的作用与组成 
2.3.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2.3.3 热流道浇注系统设计 
2.4 成形零部件设计 
2.4.1 分型面的设计 
2.4.2 注射模的排气 
2.4.3 成形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2.4.4 成形零部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2.4.5 成形零部件的壁厚计算 
2.5 结构零部件设计 
2.5.1 导柱合模导向机构设计 
2.5.2 锥面对合导向机构 
2.5.3 标准模架 
2.6 推出机构设计 
2.6.1 推出机构的驱动方式 
2.6.2 推出力的计算 
2.6.3 一次推出机构 
2.6.4 二次推出机构 
2.6.5 浇注系统凝料的推出和自动脱落 
2.6.6 带螺纹塑件的脱模机构 
2.7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 
2.7.1 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2.7.2 弯销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2.7.3 斜导槽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2.7.4 斜滑块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2.7.5 斜顶杆顶出抽芯机构 
2.7.6 液压或气压抽芯机构 
2.7.7 手动分型抽芯机构 
2.7.8 齿轮齿条抽芯机构 
2.8 温度调节系统设计 
2.8.1 温度调节系统的功用 
2.8.2 冷却系统设计 
2.8.3 加热系统设计 
2.9 注射模设计实例 
2.9.1 确定模具结构形式 
2.9.2 确定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 
2.9.3 注射机的初步选择 
2.9.4 浇注系统设计 
2.9.5 成形零件设计 
2.9.6 冷却系统设计 
2.9.7 注射机有关参数的校核 
2.9.8 模具装配图的绘制 
2.9.9 模具零件图的绘制 
实训与练习 
第3章 其他塑料成形模具设计
3.1 压缩模设计 
3.1.1 压缩成形原理 
3.1.2 压缩模的典型结构及组成 
3.1.3 压缩模的分类 
3.1.4 压缩模的结构选用 
3.1.5 压缩模结构设计要点 
3.2 压注模设计 
3.2.1 压注成形原理 
3.2.2 压注模的典型结构与组成 
3.2.3 压注模的分类 
3.2.4 压注模结构设计要点 
3.3 挤出模设计 
3.3.1 挤出成形原理 
3.3.2 挤出成形的模具结构 
3.3.3 机头与挤出机的连接 
3.3.4 管材挤出成形机头 
3.3.5 棒材挤出成形机头 
3.3.6 薄膜挤出吹塑成形机头 
实训与练习 
第4章 塑料注射模具制造与装配
4.1 塑料注射模具制造特点 
4.1.1 模具制造过程的基本要求 
4.1.2 模具制造过程 
4.2 塑料注射模具制造要点 
4.2.1 模架制造要点 
4.2.2 成形零件制造要点 
4.2.3 模具辅助结构件制造要点 
4.3 塑料注射模具典型零件加工 
4.4 塑料注射模具的装配 
4.4.1 塑料注射模具技术要求 
4.4.2 模具装配的工艺过程 
4.4.3 模具的装配方法 
4.4.4 模具的装配要点 
4.4.5 模具的组件装配 
4.4.6 模具的总装 
4.4.7 模具的试模 
实训与练习 
下篇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
第5章 冲压加工基础
5.1 冲压加工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5.1.1 冲压加工与冲压模具的概念 
5.1.2 冲压加工的特点 
5.1.3 冲压加工的基本工序 
5.2 板料塑性变形及其基本规律 
5.2.1 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概念 
5.2.2 应力-应变曲线及朔性变形定律 
5.2.3 塑性条件 
5.2.4 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5.3 冲压常用材料 
5.3.1 冲压加工对材料的要求 
5.3.2 冲压加工常用材料及其力学性能 
5.3.3 冲压加工常用材料在图纸上的表示 
5.4 冲压模具常用材料 
5.4.1 模具材料在模具工业中的地位 
5.4.2 冲模材料的选用原则 
5.4.3 冲模常用材料及热处理 
5.5 冲压设备与选用 
5.5.1 曲柄压力机 
5.5.2 液压机 
实训与练习 
第6章 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
6.1 冲裁变形过程及断面特征 
6.1.1 冲裁板料的变形过程 
6.1.2 冲裁件的断面特征 
6.2 冲裁间隙 
6.2.1 合理间隙 
6.2.2 合理间隙的确定 
6.2.3 合理间隙的选择原则 
6.3 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6.3.1 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原则 
6.3.2 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6.4 冲裁工艺的计算 
6.4.1 冲裁力的计算 
6.4.2 降低冲裁力的方法 
6.4.3 卸料力、推件力和顶件力的计算 
6.4.4 压力机公称压力的确定 
6.4.5 冲裁压力中心的计算 
6.5 工件的排样与搭边 
6.5.1 排样原则 
6.5.2 排样方法 
6.5.3 搭边 
6.5.4 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6.5.5 排样图 
6.6 冲裁工艺设计 
6.6.1 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 
6.6.2 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6.6.3 模具结构的设计 
6.7 冲裁模的典型结构 
6.7.1 冲裁模的结构组成 
6.7.2 冲裁模的典型结构 
6.8 冲裁模零部件设计 
6.8.1 工作零部件设计 
6.8.2 定位零件设计 
6.8.3 卸料装置设计 
6.8.4 固定零件设计 
6.8.5 模具的闭合高度 
6.9 冲裁模具设计实例 
6.9.1 冲裁件工艺分析 
6.9.2 模具总体方案的确定 
6.9.3 模具设计的工艺计算 
6.9.4 模具装配图的绘制 
6.9.5 模具零件图的绘制 
实训与练习 
第7章 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
7.1 概述 
7.2 弯曲变形过程及特点 
7.2.1 弯曲变形过程 
7.2.2 弯曲变形特点 
7.3 弯曲件质量分析 
7.3.1 弯裂 
7.3.2 弯曲回弹 
7.3.3 偏移 
7.4 弯曲件的工艺计算 
7.4.1 弯曲中性层位置的确定 
7.4.2 弯曲件展开长度的计算 
7.4.3 弯曲力计算 
7.4.4 顶件力或压料力 
7.4.5 压力机吨位的确定 
7.5 弯曲模的设计 
7.5.1 弯曲件的工艺性 
7.5.2 弯曲模的结构设计 
7.5.3 弯曲模的工作部分设计 
7.6 弯曲模的典型结构 
7.6.1 V形件弯曲模 
7.6.2 U形件弯曲模 
7.6.3 Z形件弯曲模 
7.6.4 形件弯曲模 
7.6.5 圆形件弯曲模 
7.6.6 铰链件弯曲模 
7.6.7 复合弯曲模 
实训与练习 
第8章 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8.1 概述 
8.2 圆筒形件拉深工艺分析 
8.2.1 拉深变形过程及特点 
8.2.2 拉深过程中的应力与应变 
8.2.3 拉深过程中的起皱与破裂 
8.2.4 拉深件的工艺性 
8.3 圆筒形件拉深的工艺计算 
8.3.1 毛坯尺寸的计算 
8.3.2 拉深次数的确定 
8.3.3 工序件尺寸的计算 
8.3.4 拉深力与压边力的确定 
8.4 拉深模工作部分设计 
8.4.1 凸、凹模结构设计 
8.4.2 拉深模具间隙 
8.4.3 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和公差 
8.4.4 压边装置 
8.5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8.5.1 首次拉深模 
8.5.2 以后各次拉深模 
8.5.3 落料拉深复合模 
8.6 带凸缘筒形件的拉深简介 
8.6.1 窄凸缘筒形件的拉深 
8.6.2 宽凸缘筒形件的拉深 
实训与练习 
第9章 其他冲压工艺与模具
9.1 校形 
9.1.1 校平 
9.1.2 整形 
9.2 翻边 
9.2.1 内孔翻边 
9.2.2 外缘翻边 
9.3 胀形 
9.3.1 胀形的变形特点 
9.3.2 平板坯料的起伏成形 
9.3.3 空心坯料的胀形 
9.4 硬质合金模 
9.4.1 硬质合金模具的特点 
9.4.2 硬质合金模具设计要求 
9.5 多工位级进模 
实训与练习 
第10章 冲压模具制造与装配
10.1 概述 
10.2 冲裁模的制造与装配 
10.2.1 凸、凹模技术要求与加工特点 
10.2.2 凸、凹模加工 
10.2.3 其他零件加工 
10.2.4 模具零件的连接方法 
10.2.5 模具间隙及位置的控制 
10.2.6 模具的装配 
10.2.7 模具装配举例 
10.2.8 试模与调整 
10.3 弯曲模的制造与装配 
10.3.1 凸、凹模技术要求与加工特点 
10.3.2 凸、凹模加工 
10.3.3 试模与调整 
10.4 拉深模的制造与装配 
10.4.1 凸、凹模技术要求与加工特点 
10.4.2 凸、凹模加工 
10.4.3 试模与调整 
实训与练习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为一本名为《先进材料与结构应用》(暂定名)的图书撰写的详细简介,该书内容与您提到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第2版)》完全无关。 先进材料与结构应用:理论基础、性能优化与工程实践 图书简介 在当代工程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的浪潮中,材料的创新与结构的优化已成为制约诸多高端制造业,如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生物医学器械以及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瓶颈。本书《先进材料与结构应用》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部集理论深度、技术前沿与工程应用价值于一体的专业著作。它旨在为材料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航空宇航工程等领域的学生、科研人员及一线工程师提供一套系统、全面且具有高度实践指导意义的知识体系。 本书的撰写秉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驱动创新”的核心理念,内容覆盖了从基础材料科学到复杂结构力学分析,再到先进制造技术中的材料应用等多个维度,力求构建一个连接材料本构关系与宏观结构性能之间的完整桥梁。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兼顾了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前沿技术的探讨。 第一部分:高性能材料基础与设计原理 本部分系统回顾了现代工程中使用的关键高性能材料的微观结构、基本性能及其设计思路。重点聚焦于材料的本征特性与宏观响应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一章:晶体结构、缺陷与力学性能基础 深入探讨了晶体学原理在理解金属塑性变形机制中的作用。详细阐述了位错理论、晶界对材料强度的影响机制。本章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拉伸、压缩、弯曲测试,还引入了疲劳、蠕变和断裂韧性的基本概念和测试方法,为后续的结构可靠性分析奠定基础。尤其强调了先进材料中高密度微观缺陷控制对整体性能提升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章:先进高分子材料与复合材料 本章着重介绍了工程塑料、热固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链结构、粘弹性行为及其在极端环境下的老化机制。重点内容在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C)的设计原理。读者将学习到层合板的经典层合理论(Classical Lamination Theory, CLT),包括铺层设计对刚度、强度和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引入了碳纤维、芳纶纤维等主流增强体的特性分析,以及纳米填料在改性高分子基体中的应用案例。 第三章:特种金属材料与功能梯度材料 本部分聚焦于冶金学前沿的特种合金,如高熵合金(HEA)、形状记忆合金(SMA)以及高性能难熔合金的制备、微观组织控制及其在高温、高载荷条件下的应用潜力。此外,对功能梯度材料(FGM)的材料梯度设计理念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包括其在热应力缓释和界面强化的工程优势。 第二部分:结构力学分析与可靠性评估 结构不再是材料的简单堆砌,而是材料属性、几何形态与载荷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本部分致力于提供先进的结构分析工具和可靠性评估方法。 第四章: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与本构模型 系统介绍了现代结构分析的核心工具——有限元方法(FEM)。重点讲解了线弹性假设的局限性,并深入探讨了弹塑性、超弹性、粘弹性等非线性本构模型的数学描述与数值实现。本章通过丰富的实例,指导读者如何正确选择和校准合适的本构模型,尤其是在处理大变形、接触问题和材料损伤演化时的技巧。 第五章:断裂力学与结构完整性评估 本章从能量守恒原理出发,构建了线弹性断裂力学(LEFM)和弹塑性断裂力学(EPFM)的理论框架。详细分析了裂纹尖端场的应力强度因子($K$)、弹性能释放率($G$)以及J积分等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针对实际工程中的缺陷,本章提供了疲劳裂纹扩展的寿命预测模型(如Paris定律的修正形式),并介绍了无损评估(NDE)技术在早期缺陷识别中的作用。 第六章:动力学响应与振动控制 针对高速运转设备和轻量化结构中普遍存在的振动问题,本章阐述了结构的自由振动、强迫振动分析,以及模态分析技术。内容延伸至主动和被动减振技术,包括阻尼材料的选择应用、振动隔离器的设计,以及引入智能材料(如压电材料)进行结构健康监测和主动控制的最新进展。 第三部分:先进制造技术与结构优化集成 先进材料的性能只有通过精确的制造工艺才能完全释放。本部分探讨了如何将材料科学与现代制造技术相结合,实现结构性能的最大化。 第七章:增材制造(AM)中的材料行为与后处理 本书将增材制造视为结构设计的新范式。本章详述了选区激光熔化(SLM)、电子束熔化(EBM)等金属增材制造过程中的热历史、残余应力累积机制以及微观组织演变。重点讨论了增材制造件的各向异性力学性能、表面完整性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热等静压(HIP)等后处理技术来消除内部孔隙,恢复材料的机械性能。 第八章:先进连接技术与界面工程 在多材料结构设计中,异种材料的可靠连接至关重要。本章系统介绍了先进的焊接技术(如搅拌摩擦焊、激光复合焊)和扩散连接。更重要的是,本章深入探讨了界面工程,即如何通过表面改性、涂层技术或中间过渡层设计,优化不同材料间的力学和化学兼容性,以确保连接界面的长期可靠性。 第九章:结构轻量化与拓扑优化设计 结构优化是实现材料效能最大化的核心手段。本章介绍经典的拓扑优化理论(如均匀密度法、水平集方法),指导读者如何根据预设的载荷边界条件,自动生成具有最高刚度质量比的结构概念设计。同时,结合增材制造的工艺约束,讨论了如何将优化结果转化为可制造的高性能零件。 总结与展望 《先进材料与结构应用》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面向未来的参考书。它清晰地勾勒出材料科学、结构工程和制造技术三者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本书的案例分析取材于真实的工业挑战,强调从宏观性能需求反推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的全过程。通过对前沿理论的深入解读和对工程实践难点的细致剖析,本书期望能够激发研究人员对新材料系统的探索热情,并为工程师提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有力工具。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结构工程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对于从事航空航天、汽车轻量化、能源装备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率地说,我对技术书籍的审美要求是比较高的,很多教材封面陈旧、内页印刷模糊,让人一看就提不起精神。但这本《模具设计与制造(第2版)》在装帧上做到了专业级的水平。纸张的厚度和光泽度都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重要的是,内容更新的及时性让我非常满意。它显然是紧跟行业最新进展进行修订的,不像有些“老掉牙”的教材,还在讨论早已被淘汰的技术。我在其中看到了关于先进制造技术如增材制造在模具领域的应用探讨,这显示了编者紧跟时代脉搏的学术视野。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从排版到内容的时效性,都体现了编者对读者的高度尊重。可以说,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制作精良的工艺品,非常适合作为专业学习和日常查阅的工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欣慰的一点是它对“思维模式”的培养作用。很多技术书籍教你“怎么做”,而这本书更多地引导你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例如,在分析常见的脱模困难问题时,它没有直接给出解决方案A或B,而是深入剖析了导致脱模力的根本原因,是基于哪些物理原理产生的,从而启发读者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设计出最优方案。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远比死记硬背公式要高明得多。我感觉它不仅仅是在传授模具制造的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严谨的、系统化的工程分析能力。这本书的语言虽然专业,但逻辑流畅,行文间充满了对工程美学的追求。我强烈推荐给那些不满足于“照猫画虎”地做设计,而是希望真正理解设计背后的科学与艺术的读者。它是一本能够陪伴你从新手成长为专家的良师益友。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挺有吸引力的,配色沉稳又不失活力,看起来就是那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工具书。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体选择清晰易读,章节划分逻辑性很强,初学者也能很快找到自己需要的部分。我翻阅了一下目录,发现内容覆盖面很广,从最基础的材料学知识到复杂的成型工艺都有涉猎,这对于一个想系统学习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特别是那些图示和流程图,画得特别精细,很多复杂的概念通过图解一下子就清晰明了。我以前看其他教材时总觉得有些概念描述得过于书面化,读起来费劲,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语言风格平实,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旁边耐心讲解一样。那种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感觉,让我在阅读时充满了踏实感,完全没有那种“纸上谈兵”的空洞感。整体来说,光是这份严谨和细致,就足以让人愿意花时间去钻研它。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渐入佳境的。一开始接触时,庞大的信息量会让人有些望而却步,但只要坚持读下去,就会发现作者在知识点之间的逻辑串联做得极其出色。它不像很多技术书籍那样生硬地罗列知识点,而是像在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从原材料的选取开始,逐步发展到零件的成型,再到整个模具的装配和调试,一气呵成。我特别留意了关于公差配合和表面粗糙度的章节,这部分在实际生产中极易出错,但书中的讲解非常细致,结合了最新的国家标准进行阐述,这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而且,书中的插图清晰度极高,有些复杂的几何结构图,我甚至可以据此直接在三维建模软件中进行复现和验证,这种即时反馈的学习模式,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效率高太多了。这本书无疑为我构建了一套坚实的、系统的模具设计知识框架。

评分

拿到这本书后,我立刻尝试着去对照书中的一些经典案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令我惊喜。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公式的堆砌,而是真正注重实际操作中的“陷阱”和“诀窍”。比如,在讨论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时,书中详细分析了几种不同冷却方式在不同工件上的优劣,甚至连冷却水管的布置间距都有明确的建议范围,这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复杂计算过程时所采用的递进式讲解,先给出宏观思路,再逐步拆解到微观细节,让你能够清晰地追踪每一步的逻辑推导,而不是囫囵吞枣地记住结论。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平衡得非常好,既能满足初学者的入门需求,也能为资深工程师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进阶思路。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挑剔的,或许是某些特定高端设备的介绍略显简略,但考虑到这是一本综合性的教材,这种取舍是可以理解的,总体而言,它绝对是一本值得在工作台上常备的参考手册。

评分

送货速度很快,给满分钟。

评分

挺好的,书很新,看起来很舒服

评分

,,,,,,,,,,,,,,,,,

评分

还行吧

评分

内容不错,正版的哦。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入门的还可以吧·····

评分

书很好,是正品,物流超快工作之余,人们或楚河汉界运筹帷幄,或轻歌曼舞享受生活,而我则喜欢翻翻书、读读报,一个人沉浸在笔墨飘香的世界里,跟智者神游,与慧者交流,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醉在其中。我是一介穷书生,尽管在学校工作了二十五年,但是工资却不好意思示人。当我教训调皮捣蛋的女儿外孙子们时,时常被他们反问:“你老深更半夜了,还在写作看书,可工资却不到两千!”常常被他们噎得无话可说。当教师的我这一生注定与清贫相伴,惟一好处是有双休息日,在属于我的假期里悠哉游哉于书香之中,这也许是许多书外之人难以领略的惬意。好了,废话不多说。书不错 我是说给懂得专业的人听得 毕竟是小范围交流 挺好,粘合部分不是太好,纸质还是不错的,质量好,封装还可以。虽然价格比在书店看到的便宜了很多,质量有预期的好,书挺好!之前老师说要买 但是是自愿的没买 等到后来说要背 找了很多家书店网上书店都没有 就上京东看看 没想到被找到了 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坐得冷板凳,耐得清寂夜,是为学之根本;独处不寂寞,游走自在乐,是为人之良质。潜心学问,风姿初显。喜爱独处,以窥视内心,反观自我;砥砺思想,磨砺意志。学与诗,文与思;青春之神思飞扬与学问之静寂孤独本是一种应该的、美好的平衡。在中国传统文人那里,诗人性情,学者本分,一脉相承久矣。现在讲究“术业有专攻”,分界逐渐明确,诗与学渐离渐远。此脉悬若一线,惜乎。我青年游历治学,晚年回首成书,记忆清新如初,景物历历如昨。挥发诗人情怀,摹写学者本分,意足矣,足已矣。据说,2011年8月24日,京东与支付宝合作到期。官方公告显示,京东商城已经全面停用支付宝,除了无法使用支付服务外,使用支付宝账号登录的功能也一并被停用。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先生5月份曾表示京东弃用支付宝原因是支付宝的费率太贵,为快钱等公司的4倍。在弃支付宝而去之后,京东商城转投银联怀抱。这点我很喜欢,因为支付宝我从来就不用,用起来也很麻烦的。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两本好书:《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事》简介:最实用剩女出嫁实战手册、婚女幸福宝典;婚姻不是最终归宿,幸福的婚姻才是真正的目的;内地首席励志作家陆琪 首部情感励志力作;研究男女情感问题数年,陆琪首本情感婚姻励志作品。作者作为怀揣女权主义的男人,毫无保留地剖析男人的弱点,告诉女人应该如何分辨男人的爱情,如何掌控男人,如何获得婚姻的幸福。事实上,男人和女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用女人的思考方式,永远也了解不透男人。所以陆琪以男性背叛者的角度,深刻地挖掘男人最深层的情感态度和婚姻方式,让女人能够有的放矢、知己知彼,不再成为情感掌控的弱者。二、《正能量(实践版)》——将“正能量”真正实践应用的第一本书!心理自助全球第一品牌书!销量突破600万册!“世界级的演讲家和激励大师”韦恩·戴尔,为我们带来了这本世界级的心理学巨作!他在韦恩州立大学获得过教育咨询博士学位,曾任纽约圣约翰大学教授,是自我实现领域的国际知名作家和演讲家。他出版过28本畅销书,制作了许多广播节目和电视录像,而且在数千个电视和广播节目中做过嘉宾访谈。本书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数十周之久,在全球取得了极高的赞誉,曾激励数百万人走上追逐幸福之途。《正能量(实践版)》——内容最实用、案例最详实,10周改善你的人生!这本书是作者联合数十位科学家、心理学家,耗费十余年心力的研究结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帮助所有身处人生低谷、长期焦虑、沮丧、消沉、自我怀疑的人,过上幸福喜乐的生活。每一章都像一次心理咨询,详细论述了各种自我挫败行为,分析我们之所以不愉快、消极应对生活的原因,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暴露的性格缺陷(如自暴自弃、崇拜、依赖)和不良情绪(如悔恨、忧虑、抱怨、愤怒)逐条分析,揭开你最想知道的心理学真相,每章结尾都提供了简易的方法,使得你即刻改变恶行,拥抱新生。

评分

实用的工具书,模具制造技工好帮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