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学尤其是田野调查的实践中,“口述史”也得以广泛使用,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讲述者的独角戏,项目的执行者(即最后文稿的作者)往往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他者”作用——话题预设、根据访谈进展状况调整问话方式等等,比如出版过一系列口述史著作如《胡适口述自传》《李宗仁回忆录》的历史学者唐德刚就爱在口述者的内容后面加上他个人的感悟注释。同时,完成一次精彩的采录,还需要双方建立起彼此信任、友好且平等的关系。所以,对于口述史学者来说,学问之外的社会经验以及特定的客观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
评分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专业的学术机构和学者开始大量参与到口述史的工作中来。不过,口述史在中国的发展,始终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是沿着一条单一的路径,即先有部分学者将西方的理论与方法介绍进来,并指导国内学者从事实践的方式而展开。事实恰好相反,中国大陆为数颇多从事口述史学实践的学者和已经取得的实践成果,都是由这些学者直接吸收借鉴西方理论与经验并应用于国内实践的产物,更有一些,则是受到台湾学界口述史的影响,因而出现一部分人致力于介绍和探讨理论、另一部分人一头扎进实地访谈,二者几乎互不相干的局面。不过,这倒反而使口述史的发展呈现一种“多源多流”的多元化特征,是近年来口述史学在我国学界显示出蓬勃生机的重要因素。
评分在人类学尤其是田野调查的实践中,“口述史”也得以广泛使用,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讲述者的独角戏,项目的执行者(即最后文稿的作者)往往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他者”作用——话题预设、根据访谈进展状况调整问话方式等等,比如出版过一系列口述史著作如《胡适口述自传》《李宗仁回忆录》的历史学者唐德刚就爱在口述者的内容后面加上他个人的感悟注释。同时,完成一次精彩的采录,还需要双方建立起彼此信任、友好且平等的关系。所以,对于口述史学者来说,学问之外的社会经验以及特定的客观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
评分实用,专业。不错!
评分1929-1972年:在中国搞科研,在美国搞教学陈宁萍、[澳]罗仁地/234
评分评分
春节期间都还能那么快到货,京东太给力了,十分满意。。。
评分京东发我带划痕的手表,告诉我因为我试戴过所以质量问题不退不换,呵呵。
评分关于口述历史的论文及案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