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李毓佩教授是我國著名科普作傢,他幾十年如一日,潛心研究用文學的形式普及數學,至今已是碩果纍纍。他十分擅長用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形式,將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講得深入淺齣,情趣盎然,使讀者在有趣的故事中接觸數學,並從此喜歡上數學。他的“數學曆險故事”,特色鮮明,深受少年兒童的喜愛。《荒島曆險》為“數學曆險故事典藏版”係列中的一冊。
《中國科普名傢名作·數學故事專輯:荒島曆險·數學曆險故事(典藏版)》講述瞭這麼個故事:羅剋要去參加國際中學生奧數比賽,可惜,飛機中途失事,羅剋幸免於難,但是卻落到瞭一個蠻荒孤島上。羅剋在逃生路上,遇到瞭各種各樣的難題,幸好他有個非凡的數學頭腦。於是羅剋得救瞭!
作者簡介
李毓佩教授是我國著名科普作傢。他十分擅長用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形式,將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講得深入淺齣,讀起來輕鬆自如。他提倡調動少年兒童的情感因素,讓讀者在愉悅中接觸數學。李毓佩教授的作品獨樹一幟,特色鮮明,深受全國少年兒童的歡迎。
內頁插圖
目錄
荒島曆險
鐵蛋博士
精彩書摘
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剋數學競賽每年舉行一次,這可以說是一次世界級的小數學傢的聚會和較量。
第一屆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剋數學競賽,是1959年在羅馬尼亞的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的。當時隻有蘇聯、匈牙利等7個國傢參加,到1981年已達21個國傢,參賽國傢逐年增多。1986年7月,在波蘭的首都華沙舉行瞭第27屆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剋數學競賽,中國首次派代錶團正式參賽,取得瞭很好的成績。有3名同學獲得一等奬,1名同學獲得二等奬,1名同學獲得三等奬,團體總分名列第四。
今年,要舉行第31屆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剋數學競賽,中國又派瞭一個實力強大的代錶團參賽,決心奪取團體冠軍。參賽同學都是由高中學生組成,可是在比賽的前3天,一名參賽學生突然病倒,病情很重,不能參加比賽瞭。主教練黃教授非常著急,給中國數學會發瞭急電,指名叫初二學生羅剋急飛美國首都華盛頓參賽。
羅剋何許人也?一個初中二年級的學生,為什麼會得到黃教授的青睞? 羅剋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是韆真萬確的。他13歲,一米八。
的個頭,細高挑,由於長高不長寬,顯得身體比較單薄。他長有一對“招風耳”,對他瘦高的身材來說,這對耳朵十分顯眼,同學們給他起瞭一個外號叫“比杆多耳”,叫起來很像外國名字,實際意思是“比電綫杆子多長兩隻耳朵”。拿這個外號去對照羅剋其人,真是惟妙惟肖! 羅剋偏愛數學,老師課上講的代數、幾何知識已滿足不瞭他對數學的渴望。他自學數學,大量做題,真可謂“飯可一日不吃,數學題不可一日不做”。由於他刻苦攻讀,外加名師指點,數學水平提高很快。他曾獲全市初中數學競賽第一名。他被特許參加全市高中奧林匹剋數學比賽,又勇奪冠軍。他的數學纔能被黃教授看中,破例吸收他為“數學奧林匹剋國傢集訓隊”預備隊員。由於參賽的正式隊員有病,國傢隊的主教練黃教授急令羅剋速速飛往華盛頓。
羅剋接到命令,趕忙收拾行裝。數學會的負責人和羅剋的父母把他送上飛機,他嚮送行的人匆匆揮手,心早已飛嚮瞭賽場。
大型客機在萬米高空平穩地飛行。羅剋無心嚮舷窗外眺望,心裏總想著這次國際比賽。天漸漸黑瞭,吃罷空中小姐送來的點心和飲料,羅剋眯著雙眼,斜躺在座椅上似睡非睡。
突然,機身劇烈地抖動,羅剋和其他乘客被這突如其來的抖動驚醒。飛機在急劇地下降,機長的聲音從擴音器中傳齣: “各位乘客請注意:飛機突然齣現瞭故障,已失去控製。我們正采取迫降的手段。但是,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請各位乘客係好安全帶,聽從我的指揮。” 飛機下降得越來越快,乘客們緊張極瞭,有的尖聲哭叫,有的祈禱上帝,有的閉眼等死……羅剋心裏想的卻隻有一件事:不能及時趕到比賽地點怎麼辦? “轟”的一聲巨響,眼前一片火光,羅剋失去瞭知覺。
也不知過瞭多久,羅剋聞到一股異香,香味十分強烈,一個勁兒往腦子裏鑽,使他不得不睜開雙眼。
羅剋睜開眼睛一看,自己已經不在客機裏瞭,而是在一間很大的茅草房子裏,躺在一張藤床上。
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坐在羅剋的旁邊,拿著一株不知名的香草給他聞。老人見羅剋睜開瞭雙眼,高興地拍打著雙手,嘴裏說著一種聽不懂的語言。在這位老人的招呼下,一下子來瞭許多人,有年輕人、有老人、有婦女,也有小孩。他們的皮膚呈棕紅色,不管男女一律穿著裙子。也許由於天氣熱,男子都赤裸著上身,身上刺著五顔六色的花紋。花紋形狀奇特,有的像花,有的作鳥獸狀,綫條十分清晰。
羅剋迴想剛纔發生的一切,明白是飛機失事瞭,是這些人救瞭自己,白發老人又用香草把自己熏醒。羅剋想坐起來嚮老人緻謝,可是稍一活動,身上就疼痛難忍,白發老人趕緊把他按倒在床上,擺擺手,示意他不要起來。
羅剋開始在這個不知名的地方,在不知名的白發老人的照料下養傷。在養傷期間,羅剋和白發老人通過手勢瞭解到,飛機在下落過程中解體瞭,機上人員絕大部分掉進海裏,下落不明,隻有他一個人落到瞭這個島上。
在白發老人的精心照料下,羅剋的身體恢復得很快,他可以下床到外麵走動瞭。茅草房外麵是海濱,高大的椰子樹、潔白的沙灘、蔚藍色的大海,景色美極瞭。
羅剋在白發老人陪伴下,沿著沙灘慢慢地散步。可是,每當羅剋想起自己不能按期趕到華盛頓,參加第311屆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剋數學競賽,就十分焦急。
這時,一個拿著長矛的年輕人急匆匆跑瞭過來,對白發老人說瞭些什麼,白發老人點點頭,拉著羅剋的手急匆匆地走瞭。
神秘的部族 自發老人拉著羅剋來到一間很大的茅草屋前,門口有持長矛的士兵守衛。走進茅草屋,正中一排五把椅子,上坐五名強壯的男子,兩旁站著持長矛的士兵,氣氛十分嚴肅。
白發老人嚮坐著的五個人行瞭一個禮,然後退步走齣屋子。
緊跟著,從外麵走進來一個年輕人。年輕人先嚮五個人鞠瞭一個躬,迴過身來,用英語和羅剋對話。
年輕人用英語問:“羅剋,你的傷好些瞭嗎?” 聽到年輕人叫自己的名字,羅剋一愣,虧得羅剋英語很好,一般對話不成問題。
羅剋用英語迴答:“噢,傷基本上好瞭。請問,你怎麼知道我叫羅剋?” 年輕人笑瞭笑說:“你從飛機上掉瞭下來,不省人事。我們從你的上衣口袋裏找到瞭一張電報紙,知道你是中國人,叫羅剋,是飛往華盛頓參加中學生國際數學競賽的。”
……
探索未知的宇宙:太空探索與宇宙奧秘 一本帶你領略浩瀚星河的科普讀物 目標讀者: 對宇宙、天文學、航天工程感興趣的青少年及成人讀者 內容概述: 本書旨在帶領讀者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星際旅行,從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齣發,逐步深入太陽係的奧秘,最終將目光投嚮遙遠的星係、黑洞、暗物質與暗能量。本書不僅係統地介紹瞭現代天文學的基礎知識,更穿插瞭人類探索太空的偉大曆程,以及當代科學傢們在宇宙前沿領域取得的突破性發現。 第一部分:仰望星空——地球與太陽係 1.1 我們身處的傢園:地球 本章首先從地球的形成與演化講起,介紹地球內部的結構、地磁場的保護作用以及地球在太陽係中的獨特地位。重點闡述月球的起源與潮汐現象對地球環境的影響,為讀者建立一個堅實的宇宙坐標係。我們將探討地球如何維持生命所需的宜居環境,以及我們如何通過觀測地球自身的運行規律,反推宇宙的宏大尺度。 1.2 太陽的秘密:我們的恒星 太陽是太陽係的中心,也是我們獲取能量的源泉。本章將詳細解析太陽的結構(核心、輻射區、對流層、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深入探討核聚變如何驅動太陽發光發熱。同時,我們將介紹太陽活動(如太陽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對地球空間天氣的影響,以及太陽係的邊界——奧爾特雲和柯伊伯帶。 1.3 太陽係八大行星的巡禮 我們將按照從內到外的順序,對太陽係內的八大行星進行一次詳盡的“走訪”。 類地行星: 水星的極端溫差、金星的失控溫室效應、火星的紅色沙漠與尋找生命的痕跡、地球的生命奇跡。重點介紹水手號、維京號、好奇號等探測器在這些行星上取得的關鍵性發現。 氣態巨行星: 木星的“大紅斑”與磁場結構、土星迷人的光環係統及其組成、天王星的“側躺”自轉、海王星深邃的藍色與劇烈的風暴。我們將探討伽利略號、卡西尼號等任務如何揭示這些巨行星大氣層的復雜性。 矮行星與其他天體: 冥王星、榖神星等矮行星的發現曆史與科學意義,以及小行星帶、彗星的組成和軌道特徵,理解太陽係形成的“殘餘物”如何訴說創世之初的故事。 第二部分:飛嚮深空——人類的航天史詩 2.1 夢想的開端:早期火箭技術與太空競賽 本章迴顧瞭人類對天空的渴望如何轉化為工程實踐。從齊奧爾科夫斯基的理論基礎,到戈達德的液體燃料火箭試驗,再到二戰後火箭技術的發展,最終聚焦於美蘇之間的太空競賽。重點描述瞭斯普特尼剋一號的升空、加加林的首次環繞地球飛行,以及阿波羅計劃的宏偉目標。 2.2 登月壯舉與載人航天的高潮 我們將細緻重現阿波羅11號登月的曆史瞬間,分析“土星五號”的工程奇跡,以及宇航員在月球上留下的科學印記。隨後,我們將轉嚮近地軌道的長期駐留——從“天空實驗室”到和平號空間站,最終聚焦於國際空間站(ISS)的建造、運行模式及其在微重力環境下的科學實驗成果。 2.3 自動探測器的開拓之路:深空探索 本部分詳細介紹瞭無人探測器在太陽係中的巡遊任務。 行星際使者: 水手號、旅行者號(Voyager 1 & 2)如何穿越外太陽係,並嚮我們傳迴關於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無價數據,以及“旅行者號”如何進入星際空間。 火星探秘: 從“海盜號”到“毅力號”,火星探測任務如何一步步揭示火星曆史上的水資源和潛在的生命印記。 專業任務: 硃諾號對木星的深入剖析、卡西尼號對土星係統的長期觀測、新視野號對冥王星及其周邊天體的“初吻”。 第三部分:宇宙的邊疆——恒星、星係與宇宙學 3.1 恒星的誕生、生命與死亡 本章講解恒星的生命周期。從分子雲中的引力坍縮開始,介紹主序星的穩定階段、紅巨星的膨脹,以及恒星最終的歸宿:白矮星、中子星,以及壯觀的超新星爆發。特彆深入探討恒星內部的核閤成過程,解釋為什麼我們都是“星塵”的構成。 3.2 銀河係的結構與鄰居 我們將目光從單個恒星投嚮數十億顆恒星構成的星係。詳細描述銀河係的結構(鏇臂、核球、暗物質暈),介紹如何通過射電天文學、紅外天文等手段繪製齣我們看不見的銀河係內部景象。隨後,介紹本星係群的鄰居,如仙女座星係(M31)的引力相互作用,以及本星係群的未來命運。 3.3 極端天體:黑洞與引力波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之一。本章解釋史瓦西半徑、事件視界等核心概念,區分恒星級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深入討論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如何預言瞭黑洞的存在,並重點介紹激光乾涉引力波天文颱(LIGO)如何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開啓瞭引力波天文學的新紀元。 3.4 宇宙的宏大敘事:大爆炸與暗物質 本章觸及現代宇宙學的最前沿。介紹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作為“宇宙嬰兒時期的照片”的重要性,闡述大爆炸理論的核心證據。隨後,探討宇宙學中兩大未解之謎:暗物質(我們看不見卻知道其引力效應的天體物質)和暗能量(驅動宇宙加速膨脹的神秘力量)。 第四部分:展望未來——人類的星際夢想 4.1 尋找地外生命:宜居帶與係外行星 介紹係外行星的發現方法(淩星法、多普勒法),迴顧開普勒望遠鏡和TESS任務的輝煌成就。討論“宜居帶”的概念,以及科學傢們如何分析係外行星的大氣成分,以期發現生命的生物標記。 4.2 太空探索的下一個十年 展望未來幾十年的人類航天計劃,包括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JWST)在紅外波段對早期宇宙的觀測、阿爾忒彌斯計劃重返月球,以及載人登陸火星的挑戰與技術準備。探討星際旅行(如突破攝星計劃)的可能性與障礙。 本書特色: 豐富的插圖與圖錶: 配備大量由專業機構提供的、高清晰度的天文圖像、探測器模型圖和宇宙結構示意圖,增強視覺衝擊力。 科學與故事的融閤: 在介紹科學原理的同時,穿插瞭著名天文學傢和航天工程師的生平故事,使復雜的知識更具人情味和可讀性。 前沿知識更新: 確保內容涵蓋近五年內宇宙學和行星科學領域的重要發現,緊跟科學進展的步伐。 思維訓練: 鼓勵讀者運用科學思維,理解觀測數據如何轉化為理論模型,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 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不僅僅是知識的接收者,更會成為一名遨遊於宇宙間的探索者,理解人類在浩瀚時空中的位置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