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中,傢長重視和強調孩子的學習,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綫上,事實上,父母纔是孩子的起跑綫。孩子天生是單純而快樂的,但外在的壓力使他們有時候並不快樂,因此學習快樂,陪孩子一起學習成長,成為父母的必修課。 本書作者強調“學習快樂”和“快樂學習”的理念,采用引導式教育和體驗式方法,引導孩子學習思考,體驗成功和失敗,同時引導孩子如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在培養孩子的快樂之心、好奇之心和感悟之心的同時,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和責任意識。
目錄
Learning——學習生活,是孩子最好的教育
大人為什麼要說謊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成為一個不能說謊的人,但我們經常對孩子說謊。當有一天,我們的孩子知道他們的父母、師長都曾經欺騙過他們,孩子心裏的傷將是何其重!
學習快樂,纔能快樂學習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大人們給他們什麼,他們就會存放在腦子裏、心裏,反映在行為及語言上。你想給孩子一段什麼樣的記憶?是往來於學校、傢裏書房和各種纔藝班的晦暗記憶,還是在陽光與自然的陪伴下孩子快樂成長的記憶?
錯誤也是一種學習
彆急著想長大,即使長大瞭,也彆急著丟棄童稚的純真和良善。當孩子犯瞭錯,與其大聲嗬斥、責打,不如在可容許、沒有危險的範圍內,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讓孩子能從自己犯的錯誤中,得到教訓,學會改過,並學會不再犯同樣的錯。
參與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過程
經常,我們會要求孩子達到我們的要求,但是我們從來不曾要求自己去參與孩子的生活,加入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一起麵對所有的問題,享受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樣的我們,對嗎?當我們在責怪孩子的功課不好、作業沒寫、書沒念完時,身為父母的我們,又花瞭多少時間陪孩子呢?
給社會留一個好孩子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所有看到的事、遇上的人、說過的話、上過的課,都有可能讓他們産生疑問。當孩子有問題問我們時,是齣於信任,同時也是一種渴求。你都怎麼迴答孩子的問題?是當他們的問題都是童言童語,隨意地敷衍一番,還是認真地迴答他們的問題,解決他們的睏惑?
愛,也會燙傷孩子
不準、不可以、不能、彆想……這些強而有力的字眼,常齣自父母或師長之口,它們象徵不可侵犯或違逆的“權威”。在大人們的心中,這些權威字眼代錶的是關心和愛,但卻不知道,這是身為大人的我們一相情願的想法,對孩子們來說,這種愛卻是足以燙傷他們的“火”。
你也可以做孩子的伯樂
我們都會說“分數不代錶全部”,“功課好不代錶未來一定會成功”,但我們卻仍然不免用“分數”來衡量孩子的未來。如果我們能夠試著多觀察我們的孩子,多和孩子相處,那麼或許我們也會是孩子的伯樂,發現孩子在成績之外的天纔。
真的都是彆的孩子的錯嗎
“我的孩子本來是很乖的,都是因為交瞭壞朋友,所以纔……”
“他一定是被同學帶壞的,他本來不是這樣的。”
……
當孩子的行為齣現瞭偏差,許多父母都會說“是彆人造成的”,卻從來沒有想過,為什麼自己的孩子總是學彆人的壞,而不去學彆人的好。
彆為孩子樹立天敵
“彆哭瞭,再哭叫警察伯伯來抓你!”
“再不寫作業,小心明天又要被老師罰站!”
“還不快去洗手準備吃飯,待會兒媽媽不給你飯吃!”
“爸爸就要迴來瞭,還不快點去書桌前坐好!”
……
“恐嚇”孩子,其實不是教育孩子的方式,畢竟身為父母的我們都不希望有一天聽到孩子對我們說:“你再不給我零用錢,小心我打你!”
是父母,不是保姆
什麼事都自己來做,那不是勤,是勞,勞心又勞力。我們都以為,為瞭孩子好,我們要替孩子準備好一切,這樣纔可以減少孩子在成長路上的跌跌撞撞,但卻從來不知道這個想法錯得有多離譜。當父母為孩子打點好瞭一切,孩子便失去瞭所有學習的機會,甚至,孩子將沒有靠自己去決定自己未來的能力。
用心去理解孩子的需要
“大人永遠不會錯,錯的永遠是孩子”,“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這兩句話,我們耳熟能詳。當孩子沒有按照大人的“指示”及“希望”去做時,孩子就是錯的;當孩子的所作所為在大人的理解範圍和接受度之外時,孩子當然也是錯的,身為大人的我們,始終相信這樣的邏輯。但現在,如果我告訴大傢這不見得是對的,那麼你能接受嗎?
打孩子不如聽孩子說話
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過去,大人們都相信“棒下齣孝子”;現在,則提倡“愛的教育”,嚴格杜絕體罰。從某些角度來看,過去和現在的差異似乎太大瞭,但仔細想想,如果打孩子就能讓孩子變乖,讓孩子成長、懂事,那麼我們為什麼還需要教育呢?
引導孩子建立好人品
你希望你的孩子在升學班,還是在放牛班?相信聽到這個問題的人,答案應該都是:“白癡纔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放牛班吧?”然而,身為父母的你有沒有發現,放牛班的孩子臉上有升學班的孩子所沒有的笑容,放牛班的孩子的想象力比升學班的孩子來得更寬廣,放牛班的孩子比升學班的孩子更勇於嘗試和麵對失敗……甚至,放牛班的孩子未來的成就似乎也不輸給升學班的孩子?我們能不能不再用分班來區分孩子的未來呢?
Happiness——希望孩子聰明,不如希望孩子快樂
有比較,真的比較好
我們都不喜歡被比較,尤其是和我們最親的人──兄弟姐妹,或者我們的同學。因為我們看到的,是比較的殘酷麵,因為我們覺得,比較就是競爭,就會傷害彼此的感情。然而,一旦我們沒有瞭比較的對象──沒有瞭兄弟姐妹,沒有瞭同學,自然也就沒有瞭比較的必要,這難道纔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嗎?
木桶原理
身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十項全能,功課好,體育也強;會彈鋼琴,也能贏得象棋比賽;演講比賽拿第一名,英語朗讀也不能輸人。孩子的壓力,身為父母的卻從來沒有想過,從今天起,讓我們一起對孩子說:“孩子,從今以後,我要你記住,不要相信彆人告訴你的,你這個不行,你那個不會。”
大人偉大的情緒
“你等一會兒再說好嗎?爸爸現在在忙。”
“你讓媽媽先做飯,等一下有時間再聽你講。”
“你先去玩好不好?爸爸正在打一個很重要的電話。”
……
我們常因為工作、傢庭、經濟上的壓力而産生情緒上的起伏,也會因為過於忙碌,甚至因為想要擁有片刻自我的空間,而忽略瞭孩子對愛的渴望。但我們卻忘記瞭,大人有大人的情緒,孩子也有孩子的需求。
你恨過你爸爸嗎
很多人都有過同樣的經曆,因為覺得父母偏心,從小到大都不願意和父母好好地說句話,為叛逆而叛逆;因為覺得老師偏心,不惜以在班上欺負彆的同學、做老師不許可的事來吸引老師的注意……一切都是因為“我覺得”。因為這三個字,我們可能選擇瞭去傷害彆人、傷害自己,直到無法挽迴。我到三十多歲那年,纔知道我原來誤會瞭爸爸二十多年。你呢?你是不是也誤會瞭誰?
綽號也是一種功課
從小到大,你有過幾個綽號?一個,兩個,還是從來沒有過?從小到大,你給幾個人取過綽號?一個,兩個,還是數不清?想想看,你喜歡那些彆人給你取的綽號嗎?也想想看,彆人會喜歡你給他取的綽號嗎?
計較掉身邊的幸福
夫妻的相處是難,親子的相處更是難。當我們一味抱怨對方不瞭解自己、相處的衝突點太多時,是否真的瞭解這些不瞭解和衝突的真正原因。花三分鍾想想,在夫妻或親子的相處過程中,你需要調整的是什麼?
學會感恩,纔會珍惜
天地萬物的存在都不是理所當然的。香噴噴的飯、新鮮的蔬果,來自辛勤播種的農民;遮風避雨的住宅、平坦好走的道路,來自揮汗工作的工人……因為有彆人的付齣,我們纔能無憂地享用著一切,也因為這樣,我們是否應該更珍惜身邊的資源呢?
前言/序言
學習快樂:陪孩子一起學習成長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學習快樂:陪孩子一起學習成長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