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徳] 马丁 等 著
图书标签:
  • 农业生态学
  • 生态农业
  • 农业可持续发展
  • 生态系统
  • 农业环境
  • 生物多样性
  • 农田生态系统
  • 农业生产
  • 生态学原理
  • 绿色农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317893
版次:1
商品编码:1069578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生态学名著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3
字数:29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农业生态学》从生态学的观点阐述农业种植系统的结构和过程,讨论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农作物及其产量的影响,以及农业生态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介绍了人类控制农业生态系统的途径和局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农业生态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参考书,对农学、生物、生态和地理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均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目录

前言
第1章 引言
1.1 基本概念与内容梗概
1.1.1 生态系统
1.1.2 农业生态系统

第2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2.1 最早的人类
2.2 农业的起源
2.2.1 从野生植物到作物
2.2.2 农业起源中心
2.2.3 农业和作物的扩展
2.3 农业的进步与效果
2.3.1 技术发展与机械化
2.3.2 人工灌溉
2.3.3 肥料与植物保护剂(农药)
2.3.4 植物育种
2.3.5 集约化农业的效果
2.4 农业生态系统的划分
2.4.1 转换系统
2.4.1.1 农林农作制
2.4.1.2 农田灌木农作制
2.4.1.3 农田草地农作制
2.4.2 持久系统
2.4.2.1 永久种植
2.4.2.2 多年生作物

第3章 生态系统的模式与过程
3.1 生物的相互作用
3.1.1 营养关系
3.1.1.1 自养生物
3.1.1.2 异养生物
3.1.1.3 营养级与食物网
3.1.2 竞争
3.1.3 互惠共生(互利共生)
3.2 生物群落
3.3 生物多样性
3.3.1 自然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3.3.2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3.4 演替
3.5 能量流与物质流
3.5.1 通过食物网的能量流
3.5.2 通过水和风的物质运输
3.5.3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与物质流
3.6 全球物质循环
3.6.1 水(h2o)
3.6.2 碳(c)
3.6.2.1 人类对co2收支平衡的影响
3.6.3 氧(o)
3.6.4 氮(n)
3.6.4.1 氮循环过程
3.6.4.2 人类对氮循环的影响
3.6.5 磷(p)

第4章 作物及其环境
第5章 不受欢迎生物的防治
第6章 气候带与土地利用
第7章 全球变化的农业生态学问题
参考文献
索引
《大地智慧:重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我们与大地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曾经,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以谦卑之心学习、模仿,并从中汲取生存的智慧。《大地智慧》这本书,不是一本描绘农作物种类,或是介绍土壤改良技术的工具书。它是一次深刻的探索,一次对我们与生养我们的土地之间曾经拥有,又逐渐失落的联系的寻觅。 这本书的开篇,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回到那些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时代。我们看到的不是工业化的巨大农场,而是散布在山野之间的村落,那里的人们懂得观察星辰的轨迹来判断播种的时节,懂得倾听风的声音来预测天气的变化。他们与土地进行着一场温和而持久的对话,每一次耕耘都饱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作者将通过生动的叙事和细腻的描绘,展现这些古老智慧的精髓:如何理解土壤的呼吸,如何感知植物的语言,如何尊重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如何在不破坏整体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 随后,《大地智慧》将笔锋转向现代社会。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似乎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能力去“控制”自然,去“征服”土地。然而,这种过度干预和掠夺式的耕作方式,却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曾经肥沃的土地变得贫瘠,曾经清澈的河流被污染,曾经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逐渐衰败。书中将深入剖析这些现代农业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从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到社会公平问题和食物安全危机。这不是一场简单的道德谴责,而是一次基于事实和数据的理性分析,旨在唤醒读者对当前发展模式的反思。 然而,这本书并非止步于对问题的揭示。它的核心在于“重塑”。《大地智慧》将聚焦那些正在发生的、充满希望的改变。它将深入探访世界各地那些致力于回归自然、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社区和个人。我们将会看到,有人在废弃的土地上重新播撒生命的种子,用堆肥和覆盖物唤醒沉睡的土壤;有人在城市中开辟“垂直农场”,用创新的技术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构建绿色的希望;有人在偏远的山区,与当地居民合作,发展生态旅游,让传统文化与环境保护并行。 这些案例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更是理念上的突破。《大地智慧》将强调“生态系统思维”的重要性。我们不再将农田视为孤立的生产单元,而是将其看作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命网络的一部分。书中将阐述如何通过模仿自然界的运作规律,例如“物尽其用,循环再生”的原则,来构建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的农业体系。我们将了解到,如何通过种植多样化的作物,吸引有益昆虫,构建健康的土壤微生物群落,来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 此外,本书还将探讨“社区”的力量。在许多地方,人们正重新找回互助合作的精神,共同经营社区花园,分享劳作的喜悦和收获的果实。这种基于信任和共享的模式,不仅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更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重塑人与社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书中将描绘这些社区如何成为滋养生命、传承智慧的温暖港湾。 《大地智慧》还将触及食物的“本质”。它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能量来源,更是连接我们与土地、与生命、与文化的重要纽带。书中将鼓励读者重新审视自己的饮食习惯,了解食物的来源,选择那些以尊重自然、关爱生命的方式生产出来的食物。这种“有意识的饮食”,不仅是对个人健康的负责,也是对地球母亲的温柔呵护。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能会感受到一种“回家”的宁静。这种宁静源于对生命本质的理解,源于对宇宙和谐规律的感悟。《大地智慧》并不回避现实的挑战,但它始终传递着积极的能量和前行的方向。它相信,通过每一个个体微小的努力,通过集体智慧的汇聚,我们完全有可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可持续的未来,一个我们与大地母亲能够和谐共生、相互滋养的未来。 这本书的文字,将如春风拂过大地,带来生机与希望。它希望能够成为一份邀请,邀请每一位读者踏上这场探索之旅,重新发现我们与大地的深刻联系,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大地智慧”。这不是一个关于农耕技术的教程,而是一次关于生命、关于连接、关于重塑的深度对话。它将激发我们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渴望,并指引我们走向一条通往真正和谐与繁荣的道路。 《大地智慧》将以一种充满诗意和哲思的笔触,描绘出人与自然之间最本真的关系。它没有冷冰冰的理论,只有温暖人心的故事;它没有艰涩的术语,只有朴素而深刻的洞察。在翻阅每一页时,你都能感受到泥土的芬芳,听到鸟儿的歌唱,触摸到生命的力量。这本书,将是你理解大地,重塑自我,拥抱未来的重要启程。它提醒我们,人类并非是自然的统治者,而是它的一部分,我们最伟大的成就,往往来自于我们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以及我们与万物和谐共存的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翻阅的《土壤微生物生态学导论》这本书,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地下世界的“史诗巨著”。在阅读之前,我对土壤的印象无非就是泥土和一些蚯蚓,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脚下这片看似不起眼的“尘土”,实际上是一个比任何热带雨林都要复杂、都要活跃的生物圈。作者对于那些肉眼不可见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描述,简直是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特别是关于氮素循环的部分,它不再是教科书上干巴巴的几个化学公式,而是被描绘成一场宏大而永不停歇的“生物炼金术”,从固氮菌的“空气捕获”,到反硝化作用的“秘密回归”,每一个步骤都由特定的微生物家族精心执行。书中对土壤酶活性的分析方法介绍得尤为详尽,让我看到了如何量化这个地下生态系统的“健康指数”。而且,这本书并不只是局限于描述“是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人类活动,比如休耕和过度施肥,是如何像地震一样打乱这个微妙的平衡。读完之后,我对任何一块田地都会心生敬畏,因为我知道,那里正在上演着地球上最古老、最关键的生命循环。

评分

《作物育种学:理论与实践》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创造生命”的错觉感和强烈的成就感。作为一名对传统农业抱有好奇心的旁观者,我原以为育种就是简单的杂交,让高产的和抗病的种子配对。但这本书,尤其是关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和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现代育种中的应用章节,简直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展示了人类如何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设计”作物。作者对杂交育种的遗传学基础讲解得极其扎实,从孟德尔的定律到复杂的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得如同精密的机械设计图。我特别喜欢它对“遗传多样性维护”的探讨,这部分内容充满了对未来农业可持续性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不能为了短期的产量而牺牲长期的基因库。书中还包含大量的图谱和案例研究,比如如何通过回交法改良某个特定性状,每一步操作都清晰可见,仿佛作者正站在我身边,手把手地指导我完成一次育种计划。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生物学的抽象理论,完美地转化成了解决现实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具体工具箱。

评分

这本《植物生理学原理》简直是打开了我对生命奥秘认识的一扇窗!我一直以为植物就是静静地待在那里,进行着简单的光合作用,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对细胞层面的水分运输机制的阐述,细致入微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那些复杂的渗透压梯度、气孔的精密调控,读起来就像是在观看一场精妙的微观芭蕾。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激素调控的部分,赤霉素如何影响茎的伸长,脱落酸又如何在干旱胁迫下指挥植物的“自救”行动,这些都以非常清晰的图表和详实的实验数据支撑,让人不得不信服。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比如不同光照条件下叶绿素合成的动态变化,这让抽象的生理过程变得生动起来。我甚至开始留意自家阳台上的那盆绿萝,思考着它此刻正在经历怎样的生理压力和激素信号。对于任何想真正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深度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绝不是一本可以囫囵吞枣的教科书,它要求你沉下心来,去解析每一个生化反应的逻辑链条,每一次信号转导的精确性。阅读它,就像是获得了一把解剖生命的钥匙,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知识的重量和探索的乐趣。

评分

《经济作物病虫害诊断与综合防治》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场侦探小说般的推理过程。作者构建了一个极其严谨的诊断体系,将那些看似无从下手的作物病害和虫害问题,分解成了一系列可观察、可量化的线索。开篇对各种病害症状的图文对照,细致到连叶片上的斑点颜色、边缘的形态,甚至是气味的变化,都有明确的记录,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现场识别”能力。最吸引我的是书中对“综合防治”(IPM)理念的阐述,它拒绝了简单粗暴的化学药剂依赖,而是推崇一种生态平衡的智慧。比如,如何利用天敌的生命周期来控制害虫爆发,如何通过轮作和生物刺激素来增强作物的自身抵抗力。书中对每种主要病虫害的“生命史”分析都非常透彻,一旦了解了它们是如何繁殖、如何越冬的,那么制定有效的、非化学的干预措施就变得顺理成章。这本书充满了实用主义的智慧,它教会你如何与自然的力量周旋,而不是试图完全压制它,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农业哲学体现。

评分

《现代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控制》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专业的书籍,不如说是一部令人热血沸腾的“未来农场操作手册”。我原本以为农业就是弯腰播种、辛勤收割,但这本书描绘的场景是:无人驾驶的联合收割机在北斗系统的引导下,以厘米级的精度完成作业;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着每一株作物的需水情况;决策系统根据气象预报和土壤数据,自动调整灌溉阀门的开合度。作者在讲解拖拉机液压系统的原理时,那种对机械工程的精妙结合的赞叹溢于言表,每一个齿轮、每一个阀门的设计都体现了对效率的极致追求。更让我惊叹的是关于物联网(IoT)在农业中的集成应用,数据流如何从田间地头汇集到云端,再转化成可执行的指令,这个闭环的构建,着实体现了信息技术对传统行业的颠覆力量。这本书读起来完全没有枯燥的工程术语堆砌感,反而充满了对工业美学的赞赏。它让我意识到,未来的农业不仅是关于“种地”,更是关于“数据管理”和“精密工程”。

评分

值得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的人阅读的一本著作。

评分

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啊哈哈

评分

4、保花保果。柠檬具有旺长特性,对结果树可采用断根、控水、枝条环割等手段控制旺长。还可用多效唑500倍液在枝梢生长前期喷2~3次,抑制枝梢生长,或在9~10月秋梢老熟前喷,促进花芽形成。对结果树可在开花盛期前20天施入腐熟麸肥水10~15千克和磷肥1~2千克;谢花3/4时和幼果出现后,应进行根外追肥,可用0.3%尿素 0.3%磷酸二氢钾;或0.3%尿素 5~7毫克/升的2,4-D溶液;或用50毫克/升的奇宝“九二0”树冠喷洒,每隔20天喷1次,连续2~3次能明显提高坐果率。对缺硼果园可在花芽分化期喷0.1%~0.2%硼砂,在谢花后再喷1次。若遇春季连绵阴雨时,要注意摇振花瓣脱落,加速幼果转绿,并能防止卷叶蛾等危害幼果。[2]

评分

5、病虫害防治。柑桔流胶病:该病盛发于4~10月间,以高温多雨潮湿的条件下最为猖獗。主要危害树干,也危害主枝,病部皮层变褐色,水渍状,常裂口和流胶,叶片黄化脱落,树势衰退。

评分

帮我姐夫买的书。。。

评分

帮朋友买的,他需要这方面的东西

评分

原版书应该不错,翻译水平部分还有待提高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正版图书在京东,就是价格稍贵了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