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慧 编
图书标签:
  • 食品微生物学
  • 微生物实验
  • 食品安全
  • 实验技术
  • 现代食品
  • 食品科学
  • 微生物检测
  • 食品质量
  • 实验室技术
  • 食品卫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54094
版次:1
商品编码:1069657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现代食品微生物学》配套实验教材
出版时间:200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2
字数:422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可作为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如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制剂专业的教科书和发酵工程、生物化工本科生的参考书,以及食品相关企业、食品卫生检验部门的参考书。同时也可作为从事食品微生物和发酵工作者的必备资料。本教材在编撰过程中突出以下特点:
   1.在编排形式上力求创新。本教材从总体上分为两篇。第一篇“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基础实验”介绍《普通微生物学》课程的基本实验技术,第二篇“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应用实验”介绍《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应用实验技术。以上内容共编写54个实验,每个实验相对独立,可供全国各大院校相关专业酌情选做。该教材将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前后内容融会贯通,目的是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食品微生物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并使编排形式紧凑、简练,写作思路统一,书写格式一致,编写成系统、连贯、实践性强、教学效果较好的实验系列。同时在内容取舍和编排上突出重点,尽量删除陈旧的内容。
   2.在内容上有所更新。在整个编撰过程中,以“基本”和“新”为原则,力图使《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现代食品微生物学》配套实验教材: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既具有较系统的食品微生物学基础实验内容,注重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又具有较新的食品微生物学检测技术、食品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技术、发酵食品的制备技术、食品加工与保鲜技术、现代分子微生物学实验方法等。并将有关食品微生物学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发展新动态融人教材的每一实验中,使学生便于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并尽力做到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验证性实验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结合,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目的是培养和造就一批“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生产型创新人才。此外,该部教材有关微生物的学名不仅得到了前后统一,而且根据近年来采用了168rRNA序列分析鉴定新技术成果,在教学常用微生物的学名附录中修正和引入了新的微生物学名,尽量避免目前微生物学名存在同物异名的混乱现象。
   3.在文字有达上把好质量关。本教材编撰力求语言简练,内容精练,层次分明,表达严谨,图文并茂。

目录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室守则
第一篇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基础实验
实验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实验2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及其形态观察
实验3 细菌的芽孢、荚膜和鞭毛染色法
实验4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方法
实验5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
实验6 细菌、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的接种与培养技术
实验7 细菌、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的形态与菌落特征观察
实验8 酵母菌子囊孢子和霉菌接合孢子的培养与观察
实验9 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
实验10 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实验11 用比浊法测定细菌、酵母菌的数量及其生长曲线
实验12 实验室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
实验13 微生物鉴定用常规生化反应试验
实验14 微生物鉴定用微量生化反应试验
实验15 常规的抗原与抗体反应试验
实验16 荧光抗体鉴定技术
实验17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usA)
实验18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19 食品防腐剂抑菌效果的测定
实验20 营养元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21 微生物的人工诱变育种技术
实验22 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筛选与鉴定
实验23 酵母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实验24 微生物的菌种保藏技术
实验25 食品中微生物菌落总数的测定
实验26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实验27 还原试验法对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28 还原试验法对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的测定
实验29 食品中沙门氏菌属的检验
实验30 食品中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检验
实验31 食品中志贺氏菌属的检验
实验32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PCR检测
实验33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
实验34 食品中肉毒梭菌及其肉毒毒素的检验
实验35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实验36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PCR检测
实验37 食品中耐热菌和嗜冷菌数量的检测
实验38 蛋白质、脂肪分解菌和淀粉水解菌的检验
实验39 噬菌体的检测及其效价测定
实验40 Ames法对诱变剂与致癌剂的检测
实验41 饮用水的微生物学检验
实验42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验和数量测定
实验43 啤酒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与酒精发酵试验
实验44 甜酒曲中根霉的分离与甜酒酿的制作
实验45 毛霉的分离与豆腐乳的制作
实验46 固体糖化曲的制备及其酶活力的测定
实验47 酱油种曲中米曲霉孢子数及发芽率的测定
实验48 发酵乳品中常用乳酸菌的培养与性状观察
实验49 乳酸菌的菌种保藏、活化及其乳品发酵剂的制作
实验50 酸乳及其发酵剂的活菌计数与菌种活力的测定
实验51 发酵乳制品生产菌种的复壮技术
实验52 发酵乳制品及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实验53 发酵风干香肠中葡萄球菌和微球菌的分离计数与初步鉴定
实验54 双歧杆菌等厌氧菌的分离、培养及其活菌计数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前言/序言


探索生命奥秘的微观世界:一本关于食物中微生物的入门读物 你是否曾好奇过,那些看似普通的发酵食品,如酸奶、奶酪、泡菜,是如何拥有那令人垂涎的独特风味?又或者,当我们谈论食品安全时,那些我们看不见的“敌人”——致病微生物,究竟是什么?《探索生命奥秘的微观世界》将带你踏上一段引人入胜的旅程,深入了解我们日常饮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微生物。 本书并非枯燥乏味的学术论文,而是以一种生动、易懂的方式,为你揭示隐藏在食物背后那个庞大而活跃的微观世界。我们不会讨论复杂的基因测序技术,也不会深入探讨高度专业化的生物化学反应。相反,我们将聚焦于那些你我都能接触到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微生物知识。 本书将为你解答以下一系列有趣的问题: 食物的“魔法师”: 你将认识到,并非所有的微生物都是有害的。许多有益的微生物,如酵母菌和乳酸菌,是制作我们喜爱的发酵食品的关键。我们将了解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它们在食品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它们创造出更加美味健康的食物。从面包的蓬松到红酒的醇厚,你将学会欣赏这些微小生命的“点石成金”能力。 看不见的威胁: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微生物。本书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了解它们是如何在食物中滋生、传播,以及可能引起的疾病。我们会提供实用的建议,帮助你识别潜在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家人的食品安全。 微生物的“生活方式”: 微生物是如何生存和繁殖的?它们对环境有什么要求?本书将为你揭示微生物的生存习性,让你对这些生命形式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我们将探讨温度、湿度、pH值等因素如何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从而理解为什么某些食物容易腐败,而另一些则可以保存更长时间。 餐桌上的“侦探游戏”: 了解微生物,也是了解食物品质和安全的另一面。通过这本书,你将能以更敏锐的视角看待食物,学会辨别一些基本的食品变质迹象,并理解日常的食品处理和储存方法为何如此重要。 微生物与我们的未来: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远不止于发酵。它们在益生菌、生物保鲜、甚至未来新型食品的开发中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书将对这些令人兴奋的未来趋势进行简要的展望,让你看到微生物领域蕴含的无限可能。 本书的亮点在于: 通俗易懂的语言: 我们避免使用艰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贴近生活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 丰富的案例分享: 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和现象,让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联想和记忆。 实用的生活指导: 本书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与微生物相关的问题。 激发好奇心的视角: 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点燃你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鼓励你继续探索更多关于生命和食物的奥秘。 无论你是对美食充满热情的美食爱好者,还是关注家人健康的家庭主妇(夫),抑或是对科学充满好奇的学生,本书都将为你打开一扇了解食物中微生物世界的大门。让我们一起,以全新的视角,去认识那些看不见却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微小生命,让每一次用餐都充满知识和乐趣! 这本书适合那些想要初步了解食物中微生物,但又不想陷入过于技术性细节的读者。它将为你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让你能够更自信、更明智地选择和处理你的食物,并更深刻地欣赏这个充满活力的微观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组织方式我非常喜欢,它并没有按照传统教科书那样,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割裂开来。相反,它将理论概念、实验原理以及实际操作步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读者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够立即理解其在实验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在讲解“食品中霉菌毒素的检测”时,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主要霉菌毒素的理化性质和毒性,还一步步地指导读者如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定量分析,包括样品前处理、色谱柱选择、流动相配制、检测器设置等关键环节。书中还附带了大量的图表和示意图,生动地展示了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实验过程,这对于我这样的视觉型学习者来说,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又爱又恨的书。作为一名刚刚踏入食品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的菜鸟,我满心期待地捧起它,希望能从中找到指引方向的明灯。然而,这本书的广度和深度,有时候真的让我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它几乎涵盖了食品微生物学的方方面面,从基础的菌种分离鉴定,到复杂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再到食品保藏和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调控,每一章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世界,需要我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食品中毒菌快速检测方法”的章节,详细介绍了PCR、ELISA等技术在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书中给出的实验步骤非常详尽,甚至细致到试剂的配制比例和孵育时间,这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帮助。我曾尝试按照书中的方法,用PCR扩增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基因片段,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最终在导师的指导下,成功获得了预期的条带,那一刻的成就感真是难以言喻。

评分

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本书的知识密度极高,信息量非常庞大。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本介绍常见食品微生物实验的教科书,但很快我发现,它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本涵盖了当前食品微生物学研究前沿的百科全书,深入探讨了许多我之前闻所未闻的领域。例如,在“功能性食品与益生菌”的章节中,书中详细介绍了益生菌的筛选、鉴定、代谢产物分析以及其在改善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等方面的作用机理。书中还列举了许多实际应用的案例,比如利用乳酸菌发酵生产酸奶、泡菜等,并分析了不同菌株的特性对发酵产品风味和品质的影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微生物基因组学在食品研究中的应用”的论述印象深刻,它解释了如何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来解析食品中微生物的生态系统,以及如何利用基因信息来优化食品发酵过程、开发新的食品原料。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远不止于实验技术本身。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看到了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的无限可能性。在“食品生物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章节中,书中探讨了如何利用微生物来生产生物燃料、生物塑料,以及如何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微生物来提高农作物产量、抗病性,从而实现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这让我意识到,食品微生物学不仅仅是关于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它还与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全球健康等宏观议题息息相关。书中列举的许多前沿研究案例,让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憧憬,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这个领域的浓厚兴趣。

评分

我非常欣赏这本书在案例分析方面的深度。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在探讨“食品中微生物生态系统”时,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食品(如酸奶、奶酪、发酵蔬菜)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并解释了这些微生物如何影响食品的风味、质地和保质期。书中还提供了许多关于食品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真实案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微生物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实验技术来规避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安排非常合理,循序渐进,从基础到深入。一开始,它会从食品微生物的基本分类、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讲起,然后逐步过渡到各种食品中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技术。我个人觉得,对于初学者来说,前几章是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书中对不同培养基的配制成分、适用范围,以及各种鉴定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介绍。例如,在介绍“指示性微生物检测”时,书中详细解释了为什么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可以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菌,以及如何在各种食品样品中分离和计数这些指示菌,这对于我理解食品卫生的重要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

我必须指出,这本书在某些实验的安全性提示方面,可以做得更完善。虽然书中大部分实验都遵循了标准的实验室安全规程,但在一些涉及高压灭菌、化学试剂处理、以及使用特殊仪器(如离心机、超低温冰箱)的环节,个人觉得还可以加入更多具体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措施。例如,在操作高压灭菌锅时,除了基本的安全操作规程,还可以强调一下灭菌完成后,打开锅盖前必须确保压力完全释放的重要性,以及意外泄露时的紧急处理步骤。虽然很多实验室都会有自己的安全手册,但将这些关键的安全提示融入书中,无疑能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某些部分对于我目前的知识储备来说,略显晦涩难懂。尤其是在涉及一些高深理论和复杂仪器操作的章节,例如“流式细胞术在食品微生物分析中的应用”以及“质谱联用技术在微生物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初学者在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书中对这些技术的原理阐述非常深入,涉及到了量子力学、光学、电磁学等基础科学的知识,这远远超出了我本科阶段的学习范畴。虽然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文献,但我仍然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去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才能勉强理解其中的概念。尽管如此,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我深知这些技术是未来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掌握它们将为我的学术生涯打开新的大门。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书,尤其适合食品科学、微生物学、食品安全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它的内容涵盖面广,技术深入,案例丰富,能够帮助读者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入的食品微生物学知识体系。虽然其中一些章节对初学者可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正是这种深度和广度,才使得它成为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宝藏。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学习到了具体的实验技术,更重要的是,我深刻理解了食品微生物学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它在保障人类健康和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巨大潜力。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严谨而不失清晰。虽然内容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概念,但作者的表述方式却十分到位,力求让读者能够准确地理解每一个细节。书中对于实验操作的描述,更是细致入微,仿佛作者就站在读者身旁,一步步地指导操作。我曾经在进行一项关于食品中真菌耐药性基因检测的实验时,遇到了一些技术上的难题,翻阅了本书的相应章节,书中对PCR扩增的参数优化、引物设计原则以及产物电泳分析的注意事项都进行了详尽的说明,这些建议对我顺利完成实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

评分

不错不错。。。。。。。。。。。。。。。。。。。。

评分

不错不错。。。。。。。。。。。。。。。。。。。。

评分

不错不错。。。。。。。。。。。。。。。。。。。。

评分

还行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不错不错。。。。。。。。。。。。。。。。。。。。

评分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这本书的印刷质量是非常不错的,很喜欢,而且价格相对来说很实惠,可谓物美价廉,无论是装订方式,还是发货包装个人感觉都是很不错的.买之前还特意看了一下编辑推荐,本来还有点犹豫,看到这么多名人都喜欢刘慧编写的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也就打消了我的犹豫.简单的看了下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可作为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如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制剂专业的教科书和发酵工程、生物化工本科生的参考书,以及食品相关企业、食品卫生检验部门的参考书。同时也可作为从事食品微生物和发酵工作者的必备资料。本教材在编撰过程中突出以下特点1.在编排形式上力求创新。本教材从总体上分为两篇。第一篇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基础实验介绍普通微生物学课程的基本实验技术,第二篇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应用实验介绍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应用实验技术。以上内容共编写54个实验,每个实验相对独立,可供全国各大院校相关专业酌情选做。该教材将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前后内容融会贯通,目的是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食品微生物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并使编排形式紧凑、简练,写作思路统一,书写格式一致,编写成系统、连贯、实践性强、教学效果较好的实验系列。同时在内容取舍和编排上突出重点,尽量删除陈旧的内容。2.在内容上有所更新。在整个编撰过程中,以基本和新为原则,力图使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现代食品微生物学配套实验教材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既具有较系统的食品微生物学基础实验内容,注重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又具有较新的食品微生物学检测技术、食品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技术、发酵食品的制备技术、食品加工与保鲜技术、现代分子微生物学实验方法等。并将有关食品微生物学方面的最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发展新动态融人教材的每一实验中,使学生便于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并尽力做到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验证性实验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结合,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目的是培养和造就一批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生产型创新人才。此外,该部教材有关微生物的学名不仅得到了前后统一,而且根据近年来采用了168序列分析鉴定新技术成果,在教学常用微生物的学名附录中修正和引入了新的微生物学名,尽量避免目前微生物学名存在同物异名的混乱现象。3.在文字有达上把好质量关。本教材编撰力求语言简练,内容精练,层次分明,表达严谨,图文并茂。,我发觉我已经喜欢上它了,尤其是书中的一段,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意犹未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