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學者眼中的毛澤東,暢銷的毛澤東傳之一,著名學者迪剋威爾遜的經典之作,視角全新,觀點犀利,情節鮮為人知,全譯本插圖珍藏版,原版本的基礎上,重新修訂文字,增加數十幅珍貴曆史照片,打造新珍藏全譯本,極具收藏價值。
《毛澤東傳》是由外國知名學者迪剋·威爾遜撰寫的毛澤東傳記。作為全球毛澤東研究領域裏專業、暢銷的作品之一,《毛澤東傳》采取以毛澤東的政治生涯為主綫,兼顧其他領域並穿插個人生活的寫法,揭秘瞭他的那些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他如何為此而奮鬥。
作者精心研究瞭大量全新的文獻資料,完整、準確、生動地再現毛澤東這位曆史人物的本來麵貌,並對其功過是非做齣令人信服的評說。《毛澤東傳》具有極高的曆史價值和可讀性,對世人重新理解、認識和評價毛澤東大有裨益。
迪剋·威爾遜,國外研究當代中國問題的知名學者。早年就讀於英國牛津大學及美國加州大學,獲文學、法學碩士,後在研究中國問題的專業性刊物《中國季刊》擔任主編。威爾遜在研究當代中國曆史和人物方麵有一定造詣,其主要著述有:《毛澤東傳》、《周恩來傳》、《長徵,1935年》、《亞洲的覺醒》、《人類的四分之一》等。
作者序
第一部分 引弓待發
1 屬蛇的孩子(1893—1910)
2 守規矩的學生(1911—1915)
3 深淵蛟龍(1915—1918)
4 轉變(1918—1921)
5 未來的締造者(1921—1924)
6 三薯飯(1925——1927)
第二部分 奮鬥
7 “山大王”(1927—1928)
8 抗爭(1928—1930)
9 遭貶(1931—1934)
11 延安(1935—1937)
12 藍蘋(1937—1938)
13 惡戰(1938—1941)
14 “抽象的愛”(1942—1945)
15 魔鬼的晚宴(1945—1948)
16 兵臨北平(1948—1949)
第三部分 大權在握
17 虎口取食(1949—1951)
18 揮鞭(1952—1954)
19 弄潮(1955——1956)
20 夜鷹(1956)
21 百花齊放(1957)
22 東風壓倒西風(1957—1958)
23 大躍進(1958——1959)
24 舊靴(1960—1963)
25 孤軍奮戰(1964—1965)
26 文化大革命(1965—1966)
27 黑手(1966——1970)
28 和尚打傘(1970—1976)
結論
注釋
譯後記
毛澤東是近代最後一位偉大的領導者,他從一個農傢子弟,獲得神秘的幸運之神的幫助,以堅強的毅力,不屈不撓地攀登著,終於成為一個大國的統治者。他的故事一段不朽的曆史。可以說,像毛澤東這樣一個統治人類四分之一人口達四分之一世紀之久的偉人,在曆史上也是罕見的。
他為中國創造瞭全新的社會、經濟和政治製度,並留下瞭一批理論著作和評注文章,也留下瞭一小部分很傑齣的詩詞,其中很多是在馬背上吟誦而成的——本書引錄或節引瞭許多。他為自己規定的使命是把統治中國人民許多世紀的腐敗、衰落、無能的帝製引入現代化——這個使命他無法完成。作為一個小省城的小學校長,到1920年毛確信隻有共産主義纔是使中國達到社會公正和經濟發展的唯一可行的便捷途徑。
因而他扮演瞭中國的列寜和凱沫爾?阿塔圖剋——從嚴格的意義上說,還有斯大林——的角色。列寜在1917年以後隻執掌瞭短短幾年的開創性權力,而毛在曆經30年奮戰建立瞭一個共産黨國傢後,又執掌權力近30年之久,並力圖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挑戰與其說是來自反共人士,不如說是來自共産黨內的對手和競爭者。毛的許多精力花在瞭同那些與他的基本思想相同的同誌的不必要的鬥爭上。
也許這是由於他個性中的某種不安全感造成的,一些解釋說是緣於他少年時期的經曆。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反抗他的父親,顯示他的獨立性,這在那個社會是駭人聽聞的。作為傢中4個孩子中的長子,他早年的生活並不輕鬆。他所捍衛的獨立,他一心一意地追求瞭70年之久的個人啓濛和政治權力,有許多緣於那些早年經曆。
但他的個人生活付齣瞭代價,他不僅不能為其先後3個妻子提供任何真正物質的保證,而且似乎也未能承擔感情上的責任。對他那許多孩子,他沒有給予適當的保護,也沒有給予傳統的做父親應給予的關懷。
由於他自己從事危險的事業,他的傢庭不得不退居第二位,從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他毀滅瞭自己的傢庭。他的兩個弟弟,一個妹妹,他的堂弟和他的第一個妻子——更不要說他的眾多關係密切的校友——都被殺害瞭,常常是在殘酷的環境下,在共産黨與其對手的內戰中犧牲瞭。他的長子死在朝鮮戰爭中,他的第二個妻子和次子得瞭精神病,而他的第三個妻子、兩個女兒和侄子則在他死後不久很快就失寵瞭,原因是他們進行瞭恐怕應該說是為瞭毛本人的政治活動。
令人驚奇的是毛本人活得那麼長,幸運偏袒著他的生命與事業。1927年他死裏逃生,在內戰的一次戰役中站在他旁邊的士兵被打死瞭,他卻幸免於難。在1935年史詩般的長徵途中,幸運之神一直陪伴著他。他率領部隊爬雪山,過草地,渡急流,通過充滿敖意的少數民族部落地區,跋涉25000裏到達瞭延安的避難所。
在若乾年裏,我們將難以知道中國人自己對毛的真實看法。
一方麵,他是平等和社會正義的旗手,大躍進和文化革命的創造者,中國社會被壓迫者的鬥士。另一方麵,他又是離不開社會的發明者,他堅持搞不停頓的、劇烈的運動,這種運動對許多人來說都是精疲力盡的和可怕的——特彆是對技術人員和中産階級來說更是如此。毛自己承認在1949年以後他引進共産主義的過程中,死瞭成韆上萬的人,而敵對的外國估計數字高達5000萬人。作為國父式的人物,今後一段時間內,他不會得到公正的評價。
林彪是他終生的信徒,但在其生命的最後幾個星期年又轉而反對他。林彪當麵說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天纔”,但林的兒子背後在其父母和親信麵前又稱毛是“中國曆史上最大的封建暴君”。
在中國以外,毛的聲譽同樣也是相互矛盾的。對許多海外華人來說,毛是個英雄,他使中國站起來反抗外國的壓迫,特彆是西方和俄國的壓力。
毛是公然反對斯大林的共産黨人,又是斯大林的後繼者,他想發展新的具有現代色彩的恰到好處的馬剋思列寜主義。他還是在白種人的西方以外以毫不動搖的自信心麵對西方的第一位領導人。在西方麵前,他沒有絲毫的自卑感,反而嚮西方作者宣傳經過修正和調整的西方理論,同時又適當地揉進瞭一些原始的道教思想和中國的常理。
斯大林嘲笑毛是一個“人造黃油式的馬剋思主義者”,赫魯曉夫扔給毛一頂“小資産階級”的帽子。但毛還是引起瞭一些歐洲共産主義者的關注。一個東德哲學傢在20世紀50年代宣稱:“赫魯曉夫隻是個經濟上的實用主義者,而毛卻是個思想傢”,另一個人則說:“我們需要思想,今天我們隻能從毛那兒而不是從赫魯曉夫那兒得到它。”
中國的情況使一些外國共産黨人很難欣賞毛。卡斯特羅曾譴責毛是一個“荒唐可笑的凡夫俗子”,而他的黨居然還把他奉為“尊神”;同時智利詩人巴布諾?聶魯達則批評說:“毛澤東成瞭脫離人民的活佛,他通過宗教法庭按他自己的方式來解釋馬剋思主義和當代事件。”
但在第三世界不那麼西方化的地方,在亞洲和非洲,毛更多地被稱為英雄。當毛在文化大革命中竭盡最後力量要改造中國人時,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評論說:“如果毛失敗瞭,那將是偉大革命時代的終結。”
巴基斯但總理布托在談到毛的去世時說,“像毛澤東這樣的人百年不遇,也許是韆年不遇。他們占據著舞颱,以神的啓示來書寫曆史。”毛是“一座奧林匹斯山”,他“使曆史為之萎縮”,他是“世界為之震驚的輝煌的新秩序的最傑齣的建築師”。甚至保守的英國人濛哥馬利勛爵也評判毛是“一個非常瞭不起的偉人,是凡人時代最不平凡的人”。
然而歸根結底,毛仍擺脫不瞭他的農民習性,他節儉得近於吝嗇。穿的衣服有補丁,睡一張既沒有彈簧也沒有墊子的寬大木床,住著樸素的寓所,吃的也是粗茶淡飯。
毛的悲劇在於,他最終未能在中國推行他想要進行的所有改革——他低估瞭阻力。本書將展示他的那些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他如何為此而奮鬥——既反對敵人也反對朋友——以及他最後是怎樣失敗的。
……
這本書的文字功底確實不一般,讀起來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乏生動的故事性。作者在敘述過程中,大量引用瞭當時的文獻資料和親曆者的迴憶,使得文字顯得格外真實可信。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毛澤東早年經曆的描寫,那些樸實無華的文字,勾勒齣瞭一個充滿理想、敢於思考的青年形象。他如何從一個普通農傢子弟,一步步走上革命道路,這個過程的鋪陳非常細膩。書中對一些重大曆史事件的解讀,也讓我耳目一新,不再是刻闆印象中的那種簡單敘述,而是展現瞭事件發生的復雜背景,以及不同人物之間微妙的互動。我喜歡作者在分析毛澤東的革命策略時,所展現的深入的洞察力,那種將宏大曆史背景與個體命運緊密結閤的敘事方式,讓人讀來頗有感觸。這本書不隻是枯燥的史料堆砌,它更像是在講述一個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故事,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親眼見證曆史的 unfolding。
評分這本《毛澤東傳》的印刷質量和裝幀都令人印象深刻,封麵設計大氣,紙張觸感也很好,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我一直對近現代中國史非常感興趣,而毛澤東無疑是其中最關鍵、也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所以一直想找一本深入瞭解他的著作。這本書的篇幅相當可觀,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個全麵、細緻的視角,不僅僅是記錄他的人生軌跡,更能深入剖析他思想的形成、轉變,以及他所做齣的那些影響深遠的決策背後的考量。我尤其關心書中如何展現他作為一個人,他的情感、他的掙紮,以及他在曆史洪流中的個人選擇。希望這本書能做到客觀公正,避免過度拔高或貶低,而是用史實的細節去構建一個立體的毛澤東形象,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那個時代的復雜性,以及他本人在其中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讀完之後,我希望能對中國革命的進程,以及新中國的建立有更深刻的認識,並且能更好地理解當今中國所麵臨的一些現實問題,它們往往都能追溯到那個年代的決策和影響。
評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聚焦於毛澤東本人的生平事跡,更將他置於宏大的曆史背景之下,深刻分析瞭當時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狀況,以及國際形勢對他的影響。我喜歡作者在剖析毛澤東思想體係時所展現齣的嚴謹和細緻,他能夠清晰地梳理齣毛澤東思想的形成、發展和演變過程,並探討其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指導意義。書中對一些關鍵的曆史節點的分析,尤其讓我受益匪淺,它幫助我打破瞭一些固有的認知,提供瞭新的視角和解讀。我感覺作者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深入中國近現代史的叢林,揭示隱藏在事件背後的深層邏輯。這本書的閱讀,讓我對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革命道路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對毛澤東這個人有瞭更全麵、更立體的理解,不再是簡單臉譜化的形象,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擔當的復雜個體。
評分老實說,一開始我抱著一種審慎的態度來閱讀這本《毛澤東傳》。畢竟,關於毛澤東的評價嚮來是褒貶不一,充滿著各種復雜的解讀。然而,讀完之後,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相當平衡和客觀的視角。作者並沒有迴避他所犯過的錯誤和帶來的負麵影響,但同時也清晰地闡述瞭他在特定曆史條件下所做的決策的必然性,以及他對中國革命和建設所做齣的巨大貢獻。書中的很多分析都非常到位,引人深思。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敏感話題時的審慎態度,他通過引用不同來源的資料,力求呈現一個多維度的毛澤東形象。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與其說是在“評價”毛澤東,不如說是在“理解”他。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看一個曆史人物,而是在剖析一種思想,一種力量,一種在中國現代史的進程中留下瞭不可磨滅印記的存在。
評分從這本書裏,我獲得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它不僅僅是一本傳記,更像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作者的寫作風格極其富有感染力,他能夠將曆史事件、人物性格、時代背景巧妙地融為一體。我被書中對毛澤東革命生涯各個時期的描繪深深吸引,從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到延安的窯洞歲月,再到新中國的建立,每一個階段都充滿瞭艱辛與輝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描述一些激烈的政治鬥爭時,並沒有簡單地煽情或批判,而是冷靜地剖析瞭事件的根源和發展脈絡,讓我對那個時代的復雜性和殘酷性有瞭更深的體會。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鮮活的毛澤東,他有他的理想、他的魄力,也有他的矛盾和局限。它不是讓你去簡單地愛戴或憎恨,而是去理解,去思考,去品味一個偉人如何在曆史的大潮中,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書寫屬於他自己的傳奇。
評分書不錯,就是紙質差瞭點,看瞭美版的再來看看英版,互補一下,毛@讓中國人民站起來,不在跪著就衝這他也是最偉大的@之人
評分本來打算看英文的,但是速度太慢瞭,而且很多專有名詞不翻譯的話不理解,所以就直接看中文瞭。感覺一般吧,看網上評論對這本書很是推崇,但我覺得不過爾爾。唯一新鮮的地方在於安德在戰鬥學院裏一步步成長的情節。細膩的心理活動很好玩,有藉鑒意義。安德對戰隊建設的方式和理解讓我學到不少。不足的地方在於格局太小瞭,和三體那樣的世界觀相比實在是簡陋得可以。
評分楊聯陞(1914—1990),著名史學傢。三十年代得清華名師真傳,四十年代負笈哈佛,五十年代成為西方漢學界一流學人,哈佛燕京講座教授。楊先生治學從經濟史入手,兼治文史語言,曾任趙元任助手,與鬍適通信論學二十年,餘英時稱其為“中國文化的海外媒介”,而他自己則自喻“敢比仰山雜貨鋪”。
評分南京國民政府,從清朝開始挺具體的,但這本書中文翻譯的人不咋地,現在課本那些什麼*派,什麼與帝國主義勾結,簡直就是氣煞我也,*瞭解國情,以史為鑒,同誌還需努力啊
評分一起買瞭好多書!挑瞭好久不見慢慢看,都是自己喜歡的!傢裏的東西基本全都在京東搞定的,滿意滿意!非常好!信賴京東,會一如既往的支持!書中自有黃金屋,慢慢消化瞭,毛@是我最喜歡的偉人!
評分偉大領袖毛@,中國的太陽
評分好好好
評分封長虹,中國國防大學軍事戰略學博士,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先後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外語係、中國政法大學法律係、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曆任中國國際關係史學會會員、中國美國史研究會會員、中國軍法學會會員、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會員。主要研究領域:國傢安全戰略、中國軍事戰略、中國外交策略、國際戰略環境、美歐安全戰略、美國軍事戰略、國際軍控與裁軍、國際法與戰爭法等。主要譯著有《周恩來傳》《蔣介石傳》《統帥們》《掌權者》《裏根自傳》《海灣戰爭》《為和平而戰》等
評分書的質量很好,京東物流很快!滿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