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髹漆成器:漆器藝術》以曆史的脈絡為主綫,對有關中國傳統漆器的曆史、類型、工藝技術的發展,以及藝術成就等方麵進行瞭較為全麵而具體的介紹分析。內容豐富,圖片精美。全書從原始、商、西周時代的漆器、春鞦時代的漆器工藝、戰國時代的漆器、秦漢漆器及其雲氣裝飾、漆器上的裝飾畫、螺鈿鑲嵌與金銀平脫、漫畫雕漆、金彩漆器等方麵展開論述,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內頁插圖
目錄
一 原始、商、周時代的漆器
1.原始時代的漆器
2.商代漆器
3.西周時代漆器
二 春鞦時代的漆器工藝
1.漆器的形製
2.漆器的裝飾
3.春鞦漆器的器胎
三 戰國時代的漆器工藝
1.戰國漆器的數量與品類
2.戰國漆器的製胎與髹飾
3.戰圍漆器的造型與紋飾
四 秦漢漆器及其雲氣裝飾
1.秦代漆器
2.漢代漆器
3.秦漢漆器中的雲氣裝飾
五 漆器上的裝飾畫
六 螺鈿鑲嵌與金銀平脫
1.螺鈿鑲嵌
2.金銀平脫
七 漫話雕漆
八 金彩漆器
後記
精彩書摘
雲紋是中國古老的裝飾題材,尋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原始時代,它經曆瞭夏商時代的嚴謹規範。戰國時代的舒展開朗,發展到秦漢時代可謂是奔放豪邁,它幾乎可以成為一種時代藝術氣質的縮影。特彆是在秦漢漆器裝飾中,雲氣是個主鏇律,或作裝飾主體,或作裝飾構架,或作其他紋飾的陪襯。也正是因為雲氣紋纔使得秦漢漆器藝術變得如夢如幻,充滿神秘莫測的氣氛,纔使得秦漢漆器具有如此大的藝術感染力和震撼力。
在延綿數韆年的中國裝飾藝術中,雲紋是個永恒的重要主題,作為美的形式,它具有飄逸飛揚、空靈灑脫的氣質.無論是輕柔曼妙的繾綣情愫還是激昂狂放的豪邁氣魄,都能籍雲氣得以興發,其迴轉流動、可聚可散和循環往復的運動特性給裝飾藝術傢以極大的發揮空間。同時,雲氣的這些形式特質使其具備瞭順應審美觀念轉變的無限潛力,因此在裝飾藝術史上雲紋總是錶現齣旺盛的生命力。雲氣裝飾被廣泛運用於各個不同門類的裝飾之中,無論是陶瓷器、青銅器、印染織綉,還是建築裝飾中都能看到形形色色的雲氣主題。然而在秦漢時期使用最為普遍,最具藝術感染力的雲氣紋是在漆器裝飾中,當時發達的漆器工藝成瞭把雲氣紋推嚮一種極緻的重要載體,秦漢漆器總是與雲氣裝飾緊密地聯係在一起。
那麼為什麼雲氣主題在秦漢漆器中會有如此齣類拔萃的錶現呢?裝飾工藝的特殊性無疑是最為重要的因素。在當時上層社會所鍾情的貴重工藝門類中,唯獨漆器上的繪飾最能淋灕盡緻地錶達雲氣所特有的情韻。裝飾傢們在漆繪裝飾中找到瞭盡情抒發藝術纔華的天地,他們將藝術纔情融人到這濃淡乾濕、轉摺頓挫、剛柔強弱、輕重疾緩、韆變萬化的筆意之中,從而創造齣一件又一件的驚世之作。
前言/序言
在文化多元化的當今時代,人們對藝術的熱情也幾乎達到瞭曆史的頂峰。每年數十萬的藝術類高考大軍浩浩蕩蕩,不要說在中國曆史上沒有過,即使是在人類曆史上恐怕也是少有的奇觀。當然這隻是一個方麵,而且其中還有泡沫,藝術成瞭踏進大學的一扇側門。我們再看各種藝術品熱火朝天的拍賣,一個個天文數字不知觸動瞭多少“熱愛”藝術的人的心。在一些“精明的”、具有“商業”頭腦的人的心目中。藝術品成瞭隻升不貶的股票.盡管其中充斥著大量毫無藝術價值可言的“廢紙”,而使其快速升值的最佳方法就是炒作,這倒是讓全社會的人都開始關注藝術瞭,這究竟是對藝術的崇敬還是對藝術的褻瀆?抑或與藝術本身並沒有什麼關係?真正的藝術傢隻顧埋頭耕耘在自己的藝術世界之中.並不會太在意那些泡沫和“股票”,執著是藝術傢的基本素質。盡管執著的人未必都能成為大師,但大師卻一定是執著的,這一點早已被藝術史所證實。因此我們也同樣能夠看到那些真正熱愛藝術的藝術傢們在滿足著自己創造欲的同時,也在為人類創造著精神財富.看到眾多暫時拋卻功利的人們真正從藝術中獲得精神享受的同時.也使自己的人格獲得瞭提升.藝術的真諦其實也已經蘊含其間瞭。對於藝術而言,再也沒有什麼比美更重要更本質的瞭。美隻有用心靈纔能創造齣來,同樣也隻有用心靈纔能與之溝通。美的價值幾何,得問心靈的價值幾何,迴答隻能是:無可估量。
藝術的價值是無可估量的,其中原因之一是它能在人間閃爍光輝成韆蔔萬年,或者說它是不朽的。數萬年前的原始岩畫不是至今依然散發著熠熠光彩嗎?原始的彩陶、二代的青銅器、秦漢的漆器和畫像石、隋唐的壁畫、宋代的繪畫和瓷器等等,作為物質形態的藝術品,或許我們可以隨行就市地給齣一個貨幣的價格,但價格絕不等同於藝術的價值.這一點是毫無爭議的。這種具有永恒意義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是與創造者的觀念、智慧和技能相聯係,並將二者凝聚為抽象的精神意義上的“美”。
漆器藝術:髹漆成器 一部深入探索中國傳統漆藝的百科全書 引言:穿越時空的髹漆之美 漆器,作為中華文明曆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它不僅僅是一種實用器物,更是集繪畫、雕刻、鑲嵌、打磨等多種工藝於一體的綜閤性藝術門類。本書《漆器藝術:髹漆成器》旨在以翔實的史料、精美的實物圖片和深入的學術分析,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立體、生動的漆器藝術世界。 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曆代漆器精品,而是深入探究瞭“髹漆成器”這一核心理念——從天然大漆的采集、炮製,到工匠手中韆百遍的塗抹、打磨、雕刻,最終凝結成一件件凝脂溫潤、光彩奪目的藝術珍品的全過程。我們將帶領讀者深入瞭解漆器藝術的哲學內涵、技術演變及其在中國社會、文化和宗教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章:漆的源流——從樹汁到國粹 本章追溯瞭中國漆的起源和發展。漆,取自漆樹(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的天然汁液,自古就被視為天地精華的凝聚。我們詳細闡述瞭古代采漆的艱辛過程、不同地區漆液的特有性質,以及傳統髹漆工藝對環境和氣候的苛刻要求。 漆的化學特性與安全處理: 探討生漆的聚閤機製,以及古代匠人如何通過加熱、過濾等手段,將具有刺激性的生漆轉化為安全、堅韌的塗料。 曆史文獻中的漆語: 梳理先秦文獻中對“桼”“黑漆”“赤漆”的記載,揭示早期漆器製作的初步形態。 第二章:技法萬韆——髹漆工藝的精妙結構 漆器的生命力在於其繁復多變的裝飾技法。《漆器藝術:髹漆成器》用大量的圖例和步驟分解,詳盡介紹瞭構成漆器藝術的幾大核心技術體係。 1. 純色與積層之美(單色漆): 硃漆與黑漆的哲學: 解析硃紅(象徵喜慶與生命力)和玄黑(象徵莊重與神秘)在中國傳統審美中的地位,以及單色漆器如何通過器型、光澤度和打磨工藝達到極高的藝術境界。 戧金與描金工藝: 重點介紹如何在漆麵上刻劃齣綫條,再填入金粉,使漆器在沉穩的底色上閃耀齣低調的奢華。 2. 錦綉華章——裝飾技法的巔峰: 螺鈿與戧螺: 深入介紹使用鮑魚殼、夜光螺等珍貴貝殼進行鑲嵌的技術。探討唐宋時期螺鈿工藝的精細化,以及元明清時期“戧螺”(或稱“通螺”)的立體浮雕效果。 金銀平脫與鑲嵌: 詳細分析漢代盛行的“平脫”工藝,即將金箔或銀箔剪裁成紋樣貼附於漆胎上,再施漆覆蓋,最後將多餘部分磨去,使金屬紋樣與漆麵齊平的奇妙技術。 雕填與戧刻: 區彆“陽雕”(剔地起花)和“陰刻”(刻齣紋樣再填色),尤其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剔紅”工藝,即通過層層堆漆,再進行精細雕刻的復雜流程,這是對匠人耐心與技藝的終極考驗。 第三章:器物演變——從實用到審美的時代變遷 漆器藝術的發展與社會形態、審美趣味緊密相連。本章以時間為軸,勾勒齣曆代漆器藝術的風格特徵。 楚漢的神秘與力量: 集中展示戰國至漢代漆器的厚重感和神秘的饕餮紋飾,探討它們在祭祀和貴族生活中的功能。 魏晉南北朝的“文人”趣味: 分析佛教文化對漆器紋飾的影響,以及這一時期漆器趨嚮內斂和清雅的過渡。 唐代的輝煌與開放: 唐代漆器吸收瞭西域和中亞的藝術元素,螺鈿、金銀平脫達到鼎盛,風格氣勢恢宏,反映瞭盛世氣象。 宋代的內省與精微: 宋代文人化趨勢明顯,漆器追求極緻的縴細和內斂的韻味,許多工藝嚮寫實、意境方嚮發展。 明清的集大成與程式化: 明代“颱閣體”的齣現,使得漆藝技法空前成熟,特彆是“剔紅”達到巔峰。清代則齣現瞭仿製古法與創新結閤的局麵。 第四章:漆器的胎體與功能 一件成功的漆器,其胎體材料的選擇與製作同樣關鍵。本章探討瞭不同胎體對漆器最終效果的影響。 木胎: 最常見的胎體,分析其防腐、定型的重要性。 藤胎與竹胎: 適用於製作碗、盤等較輕巧的器物,展示瞭編織技術與髹漆的結閤。 夾紵胎: 重點介紹以麻布為胎體的製作工藝,其輕便且不易開裂的特性,尤其在製作大型雕塑或佛像時的應用。 第五章:文化語境——漆器與中國人的精神生活 漆器不僅僅是陳設品,更是融入日常生活、宗教信仰和禮儀製度的載體。 禮器與明器: 論述漆器在古代國傢祭祀、喪葬製度中的角色,尤其是在“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影響下,明器漆器的繁復製作。 文房用具的雅緻: 探討漆盒、筆筒、漆硯等文房用品,如何體現士大夫階層的審美情趣和生活哲學。 漆藝的地域流派: 初步劃分如福建脫胎漆器、北京金漆鑲嵌、四川脫胎等地方特色流派,分析地域文化如何塑造工藝的差異。 結語:傳統工藝的現代迴響 《漆器藝術:髹漆成器》的最後部分,將目光投嚮當代。在現代工業材料衝擊下,傳統髹漆工藝麵臨的挑戰與機遇。我們探討瞭當代藝術傢如何運用傳統技法,結閤現代設計語言,賦予漆器新的生命力,使其在當代藝術舞颱上繼續閃耀光芒。 本書圖文並茂,收錄瞭近三百幅高清文物圖片,涵蓋瞭從地下齣土文物到博物館珍品的精華,是收藏傢、曆史愛好者、工藝美術工作者以及所有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不可或缺的案頭參考書。通過本書,讀者將能夠真正體會到“髹漆成器”背後,那份凝聚瞭古代匠人智慧與汗水的,獨一無二的東方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