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年鉴2009(总第13卷)

虹口年鉴2009(总第13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应名勇 著
图书标签:
  • 虹口区
  • 年鉴
  • 地方志
  • 统计资料
  • 2009年
  • 上海市
  • 虹口区发展
  • 社会经济
  • 历史文献
  • 参考工具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807455653
版次:1
商品编码:1073194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9-01
页数:3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虹口年鉴2009(总第13卷)》是系统论述虹口区2008年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它是由《虹口年鉴》编纂委员会主持,虹口区地方志办公室负责编纂的第十三部年鉴。
本卷年鉴采取分类编辑法,除卷首的特载、大事记、虹口概貌外,设中共虹口区委员会、虹口区人民代表大会、虹口区人民政府、政协虹口区委员会、中共虹口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社会团体、政法·军事、商贸·工业·旅游业、房地产业、财税·金融、经济行政管理、城市建设与管理、交通运输与邮电、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事务管理、街道、专记、机构名录、人物·先进、统计资料、附录等26个栏目。

目录

特载
大事记
虹口概貌
一、中共虹口区委员会
二、虹口区人民代表大会
三、虹口区人民政府
四、政协虹口区委员会
五、中共虹口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六、民主党派·工商联
七、群众团体·社会团体
八、政法·军事
九、商贸·工业·旅游业
十、房地产业
十一、财税·金融
十二、经济行政管理
十三、城市建设与管理
十四、交通运输与邮电
十五、科学技术
十六、教育
十七、文化
十八、卫生
十九、体育
二十、社会事务管理
二十一、街道
二十二、专记
二十三、机构名录
二十四、人物·先进
二十五、统计资料
二十六、附录

前言/序言


 



好的,这里为您提供一份不包含《虹口年鉴2009(总第13卷)》内容的详细图书简介,内容涵盖了多个不同主题和领域的书籍,旨在构建一个丰富多样的阅读图景。 --- 探寻历史的尘封记忆与未来图景 一、《大唐风云录:安史之乱前后》 作者: 王仲远 出版社: 盛世文化出版社 页数: 780页 本书是对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安史之乱及其后续影响进行深度挖掘的权威历史著作。作者穷尽二十年心血,参阅了《旧唐书》《新唐书》以及大量出土的简牍文书和敦煌遗书,力求还原一个立体、多维度的盛唐末世图景。 核心内容聚焦: 1. 开元盛世的结构性矛盾: 详细剖析了唐玄宗统治前期,表面繁荣下潜藏的藩镇坐大、宦官专权萌芽以及土地兼并加剧等深层次社会危机。 2. 杨国忠与李林甫的权力博弈: 细致梳理了两位权臣的政治手腕、用人策略及其对朝政走向的决定性影响,尤其关注其对边疆政策的制定。 3. 安禄山的崛起与叛乱的必然性: 从军事、经济、民族关系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安禄山如何在边地积累实力,并论证了这场“安史之乱”并非偶然事件,而是长期矛盾积累的总爆发。书中对陷阵的潼关保卫战和睢阳保卫战进行了长篇的战役推演和兵力对比分析。 4. 肃宗朝的流亡与回鹘的介入: 描述了灵武幸幸的政治格局变化,以及回鹘军队入关对唐朝主权和文化产生的复杂影响,探讨了“德宗中兴”的艰难开端。 本书不仅是历史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更是普通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权力更迭与社会动荡的绝佳读本。其严谨的考证和生动的叙事,使历史人物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刻板符号,而是鲜活的、在时代洪流中挣扎的个体。 --- 二、《深空探索:系外行星的生命迹象》 主编: 钱乐山 教授 出版社: 宇宙科学联合出版集团 页数: 520页(含彩色图版120页) 这是一部集合了全球天体物理学、生物化学及行星地质学领域顶尖成果的前沿科学专著。它系统性地总结了过去十年间,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和地面大型望远镜在系外行星(Exoplanets)大气分析方面取得的革命性进展。 主要研究范畴: 1. 凌日法与径向速度法的最新校准: 介绍了高精度视向速度测量技术在确认低质量类地行星轨道参数中的应用,特别是对“超级地球”的确认标准。 2. 宜居带的重新定义: 摒弃了传统上以液态水为唯一标准的观念,引入了“气候稳定性窗口”和“地质活动驱动的生命支持系统”等新概念。 3. 关键生物标记气体的光谱解析: 重点分析了目前在K2-18b、TRAPPIST-1d等目标行星大气中探测到的水蒸气、甲烷、二氧化碳,并深入探讨了“非平衡态”气体组合(如氧气和甲烷共存)作为生命活动潜在证据的可靠性。书中详细展示了复杂的分子光谱数据库及其反演模型。 4. 未来任务展望: 展望了“宜居世界观测站”(Habitable Worlds Observatory, HWO)的设计理念及其在直接成像系外行星方面的能力预期。 本书图文并茂,数据详实,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天文爱好者了解宇宙生命探索最新进展的权威指南。 --- 三、《赛博格伦理:人工智能时代的身份重塑》 作者: 艾米丽·陈(Emily Chen) 出版社: 未来思潮出版社 页数: 410页 在生物科技与信息技术加速融合的今天,人类对“自我”的界限正在被挑战。本书是一部深刻的哲学思辨录,探讨了从植入式医疗设备到意识上传(Mind Uploading)的每一个技术节点对人类主体性、责任归属以及社会公平构成的伦理困境。 探讨的核心议题: 1. 身体的商品化与异化: 分析了高性能义肢和神经接口(如BCI)如何改变了人类的劳动能力和感知体验,并由此产生的“增强者”与“自然人”之间的社会分层风险。 2. 数据主权与数字永生: 深入研究了个人生物特征数据和“数字孪生体”的法律地位。如果一个AI模型能够完美复现逝者的思考模式和决策逻辑,它是否享有继承权或名誉权? 3. 算法偏见与道德决策: 审视了在自动驾驶汽车、医疗诊断AI等领域,预设的伦理框架如何影响机器的“道德选择”,以及我们如何确保这些决策模型不固化现有的社会偏见。 4. 后人类主义的文化冲击: 批判性地考察了将人类意识视为可复制、可升级的信息流的观点,强调了具身性(Embodiment)在人类经验中的不可替代性。 本书文笔犀利,逻辑严密,适合所有对技术哲学、伦理学和未来社会形态感兴趣的读者。 --- 四、《地中海的香料之路:威尼斯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贸易网络》 作者: 萨拉·马里尼 出版社: 古典航路研究中心 页数: 650页 这不是一本单纯的商业史,而是通过分析中世纪晚期至文艺复兴早期,威尼斯共和国与新兴的奥斯曼帝国之间复杂的经济和外交关系,来重构地中海世界权力平衡的专著。 内容侧重分析: 1. 威尼斯的“双刃剑”战略: 详细阐述了威尼斯如何利用其在亚得里亚海和黑海的据点,同时与伊斯兰世界进行高利润的香料、丝绸贸易,并向东罗马帝国和新兴的奥斯曼苏丹提供军事和造船技术支持,以维持其海上霸权。 2. 香料的价值链解析: 追溯了胡椒、肉桂、丁香等关键香料从印度洋、红海经开罗或黎凡特港口,最终进入欧洲市场的完整物流链条,计算了中间商的利润分配模型。 3. 外交文书中的权力较量: 引用了大量威尼斯元老院的会议记录和派驻君士坦丁堡的“大使”(Bailo)的密信,揭示了贸易协定背后隐藏的政治讹诈和情报战。 4. 冲突与共存的边界: 考察了塞浦路斯争夺战、克里特岛战争等重大冲突,但强调了这些军事行动并未完全切断经济联系,展示了在权力竞争下,商业理性如何驱动双方保持必要的接触。 本书为研究早期全球化、贸易史和近东历史的学者提供了扎实的实证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地方年鉴的阅读习惯,很大程度上是把它当成一份历史的“索引”来使用的。我通常会先浏览目录和索引部分,看看有哪些主题的篇幅较多,哪些年份的数据相对完整。如果能清晰地标明数据来源和统计口径,那就太棒了。毕竟,年鉴的权威性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数据的可靠性之上。在某些涉及经济指标或人口统计的章节,我希望能看到跨年度的对比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发展趋势。如果只是孤立地呈现某一年的数据,我们很难形成完整的认知框架。从这个角度看,一个设计精良的统计图表远胜于大段的文字描述,它能以最直观的方式告诉读者,这个地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究竟是在加速、停滞还是转型。

评分

我个人对地方志中的文化和民间艺术部分的关注度特别高。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精神气质,往往藏在那些非物质的遗产和独特的风俗习惯里。我非常好奇,在记录那些官方的、重大的政治经济活动之余,这部年鉴是否也关注到了普通市民的娱乐生活、节庆习俗,或者新兴的艺术流派在那个特定年份的萌芽和发展。比如,当年最流行的歌曲是什么?哪些小吃摊位最受追捧?有没有记录下某个老手艺人仍在坚持创作的片段?这些“软性”的内容,恰恰是构成一个地方独特灵魂的关键元素。如果能有图文并茂的报道,讲述那些正在消逝或正在被重塑的民间文化景观,那这本书的价值将远超一份普通的官方记录。

评分

从研究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我希望看到编纂者在面对“缺失”和“模糊”信息时的处理方式。毕竟,任何一年都会存在信息真空期,或者某些统计口径因改革而发生变化。优秀的年鉴不会回避这些问题,而是会坦诚地在脚注或附录中说明数据获取的困难和可能存在的偏差。这种透明度,是建立读者信任的基石。如果能看到他们是如何交叉比对不同来源的信息,如何对不一致的数据进行甄别和取舍的过程,那会让人对整部书的严谨性更加信服。它体现的不仅仅是编纂的细致,更是一种对待历史的审慎态度,知道历史记录的局限性,并努力在局限中求得最大的客观与真实。

评分

这部年鉴的装帧设计确实挺有意思,封面采用了一种比较沉稳的蓝色调,字体排版也显得相当正式,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本记录历史的严肃著作。内页的纸张质感摸上去挺舒服的,不是那种廉价的纸张,印刷清晰度也很高,很多老照片的细节都保留得不错。不过,我个人感觉在版式设计上可以再大胆一些,比如在一些历史专题的章节中,如果能穿插一些更有设计感的图文排版,或许能让阅读体验更加生动。总的来说,作为地方志类的书籍,它在硬件上还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体现了编纂者的专业态度。光是看着这厚厚的几百页,就能感受到背后倾注了多少心血和精力,那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让人对其中记载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和敬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时代的切片,被细心地保存了下来,等待着后人去翻阅和解读。

评分

说实话,我最看重的是内容的新鲜度和详实程度。翻阅这类年鉴,我期待能从中找到一些鲜为人知或已经被淡忘的细节,比如当年某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如何从规划到落成,中间经历了哪些波折,或者某一年的社会热点事件是如何被记录和处理的。如果内容过于侧重宏观叙事和官方口径,而缺乏那些扎根于生活、充满烟火气的小故事和具体数据,那它对普通读者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我希望看到的,是那种能让人“身临其境”的描绘,哪怕只是某个市场一天的交易量,或者某个学校的招生人数变化曲线,这些细微的数据往往能勾勒出时代变迁的最真实侧面,比空泛的口号更有力量。期待它能像一面高清的镜子,清晰地反射出那一年的社会脉络与民生百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