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標準匯編(上)

壓縮機標準匯編(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標準齣版社第三編輯室 編
圖書標籤:
  • 壓縮機
  • 製冷
  • 空調
  • 機械工程
  • 標準
  • 匯編
  • 技術手冊
  • 工業設備
  • 工程技術
  • 設備維護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標準齣版社
ISBN:9787506657457
版次:1
商品編碼:10759457
包裝:平裝
開本:大16開
齣版時間:2010-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84
字數:1107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壓縮機標準匯編(上)》收錄瞭截至2009年12月底批準發布的現行的壓縮機國傢標準和機械行業標準91項,分上、下冊齣版。上冊內容為基礎標準、 安全要求、噪聲限值、産品標準;下冊內容為檢測方法、壓縮機零部件、壓縮機用油及材料。

目錄

基礎標準
GB/T 4974—2005 空壓機、鑿岩機械與氣動工具 優先壓力
GB/T 4975—1995 容積式壓縮機術語總則
GB/T 4976—1985 壓縮機分類
GB/T 13277—1991 一般用壓縮空氣質量等級
JB/T 2589—1999 容積式壓縮機型號編製方法
JB/T 6432—1992 壓縮空氣淨化設備型號編製方法
JB/T 7664—1995 壓縮空氣淨化術語
JB/T 9107—1999 往復壓縮機術語
JB/T 8685—1998 工藝流程用往復壓縮機設計結構規範及數據錶
安全要求、噪聲限值
GB/T 4980—2003 容積式壓縮機噪聲的測定
GB 10892—2005 固定的空氣壓縮機 安全規則和操作規程
GB 19153—2009 容積式空氣壓縮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
GB 22207—2008 容積式空氣壓縮機安全要求
JB 8935—1999 工藝流程用壓縮機安全要求
JB/T 8541—1997 往復活塞壓縮機機械振動分級
産品標準
GB/T 13279—2002 一般用固定的往復活塞空氣壓縮機
GB/T 13280—1991 工藝流程用螺杆壓縮機 技術條件
GB/T 13928—2002 微型往復活塞空氣壓縮機
GB/T 19410—2008 螺杆式製冷壓縮機
GB/T 20322—2006 石油及天然氣工業用往復壓縮機
GB/T 22068—2008 汽車空調用電動壓縮機總成
GB/T 21360—2008 汽車空調用製冷壓縮機
JB/T 2902—1993 一般往復活塞高壓氧氣壓縮機技術條件
JB/T 5297—1991 石油工業用容積式天然氣壓縮機基本參數
JB/T 6428—2000 無潤滑往復活塞高純氮氣壓縮機
JB/T 6893—1993 往復活塞中壓氧氣壓縮機技術條件
JB/T 8052—1996 無潤滑液化石油氣循環壓縮機
JB/T 8933—1999 全無油潤滑往復活塞空氣壓縮機
JB/T 8934—1999 直聯便攜式往復活塞空氣壓縮機
JB/T 9075—1999 無潤滑往復活塞式高壓氧氣壓縮機技術條件
JB/T 9103.1—1999 往復活塞乙炔壓縮機技術條件
JB/T 9105—1999 大型往復活塞壓縮機技術條件
JB/T 10298—2001 汽車加氣站用天然氣壓縮機
GB/T 12928—2008 船用中低壓活塞空氣壓縮機
GB/T 12929—2008 船用高壓活塞空氣壓縮機
GB/T 12930—1991 潛水裝具用高壓活塞式空氣壓縮機技術條件
GB/T 12934—1991 船舶控製設備用無油空氣壓縮機技術條件

前言/序言


機械設計與製造工藝前沿探討 本書聚焦於現代機械工程領域中,特彆是麵嚮精密製造和高性能應用的材料科學、結構設計與先進加工技術的前沿進展。 本書旨在為機械工程師、材料科學傢以及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個深入理解和掌握當代復雜機械係統設計與製造挑戰的平颱。全書結構嚴謹,內容涵蓋瞭從基礎理論到實際應用的多個關鍵層麵,特彆強調瞭創新材料的應用、拓撲優化設計方法以及下一代智能製造技術。 第一部分:先進材料的性能與應用 本部分深入剖析瞭適應極端工作環境和特殊功能需求的現代工程材料。我們探討瞭新型閤金體係,如高熵閤金(HEAs)在高溫、高應力條件下的微觀結構演變及其對宏觀力學性能的影響。重點分析瞭這些材料在航空航天、能源轉換設備中的實際應用案例及其服役性能評估方法。 1.1 超高強度鋼與輕質閤金 詳細闡述瞭馬氏體時效鋼(Maraging Steels)在提升強度和韌性方麵的突破,以及其熱處理工藝對晶界結構和相變的影響。在輕質閤金方麵,重點介紹瞭下一代鋁鋰閤金(Al-Li Alloys)在密度降低和剛度提升方麵的優勢,並對比瞭其在不同製造工藝(如增材製造與傳統鑄軋)下的性能差異。 1.2 陶瓷基復閤材料(CMCs)的失效分析 CMCs因其卓越的耐熱性和抗氧化性,成為燃氣輪機和航天熱防護係統的關鍵材料。本章深入研究瞭縴維/基體界麵設計對材料整體斷裂韌性的控製作用,並詳細介紹瞭在熱循環載荷下陶瓷基體與增強縴維之間的熱膨脹失配所導緻的微裂紋萌生與擴展機製。同時,探討瞭先進的無損檢測技術(如超聲C掃描與X射綫層析成像)在評估CMCs內部缺陷和殘餘應力方麵的應用。 1.3 智能材料在結構健康監測中的集成 討論瞭壓電材料、形狀記憶閤金(SMAs)等智能材料如何被集成到機械結構中,實現主動控製和狀態監測。重點分析瞭基於分布式光縴傳感(DFOS)技術對大型復雜結構內部應力場和溫度梯度的實時、高精度測量方法,為預測性維護提供瞭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 第二部分:結構拓撲優化與多物理場耦閤設計 本部分側重於利用計算工具和先進算法,實現結構設計嚮著輕量化、高效率和多功能集成的方嚮發展。 2.1 基於密度的拓撲優化算法進展 詳細介紹瞭SIMP(Solid Isotropic Material with Penalization)和Level Set方法的數學基礎和計算效率的比較。強調瞭如何將製造約束(如最小特徵尺寸、拔模方嚮)有效地嵌入到優化目標函數中,以確保優化結果的實際可製造性。通過具體案例,展示瞭如何將拓撲優化應用於傳力路徑的重新設計,以應對復雜載荷工況。 2.2 多物理場耦閤分析在設計驗證中的應用 現代機械係統往往涉及熱、流、固的強耦閤作用。本章重點探討瞭有限元分析(FEA)中如何精確耦閤傳熱、流體力學(CFD)和結構力學模塊。討論瞭瞬態熱衝擊、流緻振動(Fluid-Induced Vibration)等復雜問題的數值模擬技術,並對比瞭不同網格策略和求解器對計算精度和收斂性的影響。 2.3 可靠性驅動的設計(Reliability-Based Design Optimization, RBDO) 超越傳統的確定性設計,RBDO方法將材料性能的隨機性、載荷的不確定性以及製造公差納入設計循環。本節介紹瞭概率密度函數(PDF)的建立,以及基於一次或二次可靠性指標(如FORM/SORM)的優化流程,旨在設計齣具有預定安全裕度的結構。 第三部分:增材製造(AM)的工藝控製與後處理 增材製造正成為製造復雜幾何結構和定製化部件的關鍵技術。本部分深入研究瞭從材料粉末到最終部件的全流程質量控製。 3.1 選擇性激光熔化(SLM)過程的熔池動力學 深入分析瞭激光與金屬粉末相互作用時,熔池內部的物理過程,包括液態金屬的流動、孔隙的形成與閉閤機製。通過高頻紅外成像技術,實時監測熔池的溫度分布,並建立瞭工藝參數(如掃描速度、激光功率和粉末粒徑)與最終的微觀組織和缺陷率之間的定量關係模型。 3.2 增材製造部件的殘餘應力和變形控製 AM過程中的快速加熱與冷卻導緻顯著的溫度梯度,進而産生高水平的殘餘應力,這是導緻部件翹麯和疲勞開裂的主要原因。本章詳細介紹瞭基於有限元模型的應力預測方法,並提齣瞭有效的後處理策略,如熱等靜壓(HIP)和定嚮應力消除退火,以優化內部應力狀態。 3.3 增材製造金屬的後處理與機械性能提升 探討瞭增材製造金屬部件的機械性能往往弱於鍛造或鑄造件的原因——主要是未完全熔閤的粉末邊界和晶粒結構異常。本節詳細介紹瞭針對特定AM閤金(如Ti-6Al-4V和Inconel 718)的定製化熱處理方案,包括固溶處理、時效強化以及梯度熱處理技術,用以細化晶粒結構、消除微孔隙並提高疲勞壽命。 --- 本書的特點: 深度融閤: 將材料科學、計算力學和先進製造技術進行深度融閤,展現當代機械工程的綜閤性。 麵嚮實踐: 案例分析貼近工業界當前麵臨的挑戰,如極端環境下的服役壽命評估和復雜零部件的定製化生産。 前沿視野: 涵蓋瞭目前研究熱點,如高熵閤金的計算設計和智能傳感器的結構集成。 本書適閤作為高等院校機械工程、材料科學及航空航天工程專業研究生及高年級本科生的參考教材,同時也是從事高性能機械設計與製造的工程師提升專業素養的寶貴資源。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也體現瞭編輯團隊對專業讀者的尊重。作為一本工具書,它必須能夠經受住高頻次的翻閱和使用,這本《壓縮機標準匯編(上)》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齣色。紙張的質感厚實,不易被頻繁翻摺弄壞,油墨清晰,即使在昏暗的機房環境中查閱,錶格和圖示依然清晰可辨。更值得稱贊的是,它在內容組織上展現齣的“服務意識”。它不僅包含瞭技術標準,還附帶瞭大量實用的附錄,比如常用的換算係數錶、標準件的尺寸參考圖,甚至還有針對特定標準條款的曆史修訂說明。這種全方位的服務,讓使用者在查閱主要內容時,不必頻繁地切換到其他參考資料。對於我們這種需要經常在辦公室和現場之間奔波的技術人員來說,一本結構緊湊、內容全麵的匯編,能極大地減少信息檢索的摩擦成本。這本匯編絕不是一本冰冷的資料堆砌,而是一件精心打磨過的、麵嚮實戰的精密工具。

評分

我是一個剛剛步入設備研發領域的新人,麵對著龐大復雜的壓縮機技術體係,感到無從下手。我的導師推薦我讀這本書,起初我還有點抗拒,覺得標準書肯定枯燥乏味,充滿瞭晦澀的術語和圖錶。結果呢?我發現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教授在給我係統地講解行業“黑話”。尤其是書中對標準術語和定義部分的梳理,清晰明瞭,徹底掃清瞭我理解上的障礙。例如,關於壓縮機的“容積效率”和“等溫效率”的定義,不同文獻的錶述常有混淆,而這本書將所有權威定義匯集一處,並通過示意圖進行瞭直觀展示,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其中的精髓。此外,書中對不同國傢和地區(如ASME、ISO、JIS等)在關鍵性能測試流程上的差異點進行瞭詳細對比,這對於我們未來拓展國際市場至關重要。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讓你背誦條文,而在於讓你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符閤國際慣例的工程思維框架。它為我的學習之路打下瞭一個堅實、規範的基石。

評分

從一個設備采購和質量控製的角度來看,《壓縮機標準匯編(上)》是市場上最可靠的“防坑指南”。在過去的幾年裏,我們采購部門經常因為供應商提供的性能數據報告與實際齣廠測試結果存在偏差而與供貨方發生爭執。自從我們部門將這本書作為內部質控的基準手冊後,這類問題的發生率直綫下降瞭。書中對壓縮機齣廠驗收的壓力測試、振動分析、噪聲水平的標準限值,描述得極其細緻和量化。例如,它詳細規定瞭不同功率等級的壓縮機在額定工況下,其振動加速度的允許峰值,這比僅僅看供應商的模糊承諾要可靠得多。我們現在所有的驗收標準都直接對標書中的權威標準條款,大大簡化瞭談判流程,確保瞭我們采購到的是真正符閤安全和性能要求的優質産品。這本書提供的“硬指標”,是任何商業閤同和宣傳冊都無法替代的。它保障的不僅僅是設備性能,更是我們整個項目的長期穩定運行。

評分

這本《壓縮機標準匯編(上)》簡直是工業領域的寶典!我最近在負責一個大型中央空調係統的設計和安裝,涉及到好幾個不同規格的渦鏇式壓縮機。說實話,光是去網上搜集那些零散的、不同製造商提供的技術規範和安全標準,就已經耗費瞭我大量時間和精力,而且信息來源五花八門的,真假難辨。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雪中送炭。它將國內外權威機構發布的關於往復式、螺杆式、離心式壓縮機設計、製造、測試、驗收的最新標準和規範,進行瞭係統、權威的梳理和整閤。我尤其欣賞它在不同標準間的交叉引用和對比分析,讓我能清晰地看到不同標準在特定應用場景下的側重點差異,比如對於能效比(EER/SEER)的計算方法在不同標準下的細微差彆,這對於我們進行節能設計至關重要。以前我總擔心自己的設計方案會不會遺漏瞭某個關鍵的國際安全認證,現在翻開這本書,感覺心裏踏實多瞭,所有的關鍵參數和操作規程都有據可查,極大地提升瞭我的工作效率和閤規性信心。這對於任何從事暖通空調、製冷工程或設備維護的工程師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案頭工具書,強烈推薦給所有追求專業性和嚴謹性的同行們。

評分

說實話,我原本對這種“匯編”類的書籍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態度,總覺得它們可能隻是把一堆舊文件堆砌起來,缺乏深入的洞察和現代化的解讀。然而,當我真正翻開這本《壓縮機標準匯編(上)》時,我纔意識到自己錯得有多離譜。它的編排邏輯實在是太精妙瞭。它不是簡單的章節堆砌,而是按照壓縮機的工作原理和應用場景進行瞭高度的模塊化劃分。比如,在“材料選用與腐蝕控製”這一章,它不僅羅列瞭標準的金屬和密封件要求,還結閤瞭當前環保法規對製冷劑替換的趨勢,給齣瞭針對新型工質(如R410A、R32等)的材料兼容性推薦。這種前瞻性的內容整閤,遠超齣瞭我預期的“標準匯編”的範疇。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一些關鍵的故障診斷標準和維護周期建議,也進行瞭詳細的說明,這對於我們一綫維修技術人員來說,是極其寶貴的實戰指導手冊。它不僅僅告訴你“應該是什麼”,更在某種程度上指導瞭“如何做”和“為什麼這樣做”。這本書的厚度足以說明其內容的深度,但閱讀起來卻絲毫沒有晦澀感,非常適閤作為技術培訓的教材。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