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大法官说了算的国度
?壹 人总是在争议中成长
-大法官凭什么终身任职?
-别了,斯卡利亚大法官
-大法官如何产生?
-选大法官,还是选政治家?
-选法官,等于买法官?
-民选法官应如何回避?——卡珀顿诉马西煤炭公司案,2009年
-律政偶像与法律文化传播
贰 大理石神殿内的秘密生活
-你辩你的,我判我的?
-法官助理,还是助理法官?
-法官为什么疏远法学期刊?
-大法官是合格的历史学家吗?
-「发挥余热」的退休大法官
-说出你的秘密
叁 E时代的法院
-判决书脚注与「维基百科」
-当摄像机与言论自由一起退出法庭
-大法官们,请看镜头
-拍你就是监督你——西蒙?格里克诉约翰?坎尼夫案,2011年
肆 穿上法袍你就不自由了
大法官该如何回避?
-法官与被告的双输: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律师说得,法官说不得——布罗德曼诉司法惩戒委员会案,1998年
-凭什么法官候选人的言论自由?——明尼苏达州共和党诉怀特案,2002年
伍 请容我畅所欲言
-淫秽作品与言论自由
-公共图书馆电脑须装过滤软件吗?——美国诉美国图书馆协会案,2003年
-法律保护不雅言论吗?——联邦通讯委员会诉福克斯电视台案,2009年
-当判决书遭遇不雅字眼
-国旗烧得,十字架烧不得——弗吉尼亚州诉布莱克案,2003年
-常识冲突怎么影响民主走向?——公民联盟诉联邦选举委员会案,2010年
-「狗咬狗」视频为什么受宪法保护?——美国诉斯蒂文斯案,2011年
-电子游戏、格林童话和言论自由——「布朗诉娱乐业商会案」,2011年
陆 毒树怎能结出好果
-让子弹在身体里飞一会儿——温斯顿诉李案,1985年
-看不见的「搜查」为何违宪?——基洛诉美国案,2001年
-毒品藏进学生内衣怎么办?——萨福德统一学区诉瑞汀案,2009年
-「非法证据」一定得排除吗?——赫林诉美国案,2009年
-谁有权碰你的短信?——安大略市诉库昂案,2010年
柒 律师不来,啥也不说
-警察聊天何以变成「讯问」?——罗德岛州诉英宁斯案,1980年
-你是否有权保持沉默?——查韦斯诉马丁内斯案,2003年
换个时间,再问一次——马里兰州诉沙特泽案,2010年
-嘘,请认真听我宣读你的权利——佛罗里达州诉鲍威尔案,2010年
-假如你的律师欺骗了你——帕蒂利亚诉肯塔基州案,2010年
-律师当庭打瞌睡怎么办?——斯特里克兰诉华盛顿案,1986年
捌 没有对质,如何反驳
-「请看着我的眼睛指控我」——克劳福德诉华盛顿州案,2004年
-遗言能否作为呈堂证供?——密歇根州诉布赖恩特案,2011年
为何令法庭科学家疲于奔命?——梅伦德斯-迪亚兹诉马萨诸塞州案,2009年
-法庭科学家 Vs 对质条款——布里斯科诉弗吉尼亚州案,2010年
-大胆办案,给你特权——范?德?坎普诉戈尔茨坦案,2009年
-「死囚」与检察官的对决——康尼克诉汤普森案,2011年
-谁来关注性犯罪者的人权?——美国诉康斯托克案,2010年
玖 生死岂能两由之
-死神的闸门再次打开了——格雷格诉佐治亚州案,1976年
-智商决定命运?——阿特金斯诉弗吉尼亚州案,2002年
-弱智死囚的「双重危险」——博比诉比斯案,2009年
-「请温柔地杀死我」——巴泽诉里斯案,2008年
-死刑民意该如何判断?——肯尼迪诉路易斯安那州案,2008年
-法律怎能公民「洗冤」?
-用DNA 「洗冤」 是宪法权利吗?——地区检察署诉奥斯本案,2009年
-谁有权剥夺孩子们的未来?——格雷厄姆诉佛罗里达州案,2010年
拾 斑斓书影前后的碎碎念
-法律的傲慢与文学的偏见——《作为法律史学家的狄更斯》译者序,2009年 /
-与伟大的心灵相遇——「美国法院大法官传记译丛」主编的话,2011年
-人总是在争议中成长——《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哈里?布莱克门的法院之旅》译者序,2011年
-批评的限度就是民主的尺度——《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 译者序, 2011年
-法官、民主与实用主义——《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译者序,2012年
-这个职业很神圣,也很艰难——访斯蒂芬?布雷耶大法官,2012年
-探寻守护公正者的内心世界——《谁来守护公正:美国法院大法官访谈录》译者序,2013年
-传播通识,呈现复杂——《美国法院通识读本》译者序,2013年
-司法群星璀璨时——《五位首席大法官:法院杂忆》译者序,2014年
-打开一扇窗——《到法学院学什么:美国法入门读本》译者序,2014年?
-法官能为法治做什么?——《法官能为法治做什么:美国著名法官讲演录》译者序,2015年
-问学者的好奇心——《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推介序,2014年
后记 匆匆与生活讲和,岂非负了少年
●
内容简介
修订三分之二篇幅,增加13个判例故事,新增20万余字,由何帆著的《大法官说了算--美国司法观察笔记(增订本)(精)》强势回归。安东宁·斯卡利亚大法官逝世后,总统该如何提名补缺?在同性恋婚姻案、医保案中力挽狂澜的优选法院,未来将更加开放还是趋于保守?在这个被「互联网+」串接的时代,大法官是否会援引「维基百科」词条定案?社交媒体上的汹涌民意会不会影响他们判断?他们怎么看待《傲骨贤妻》这样的律政剧?案牍劳形之余,大法官为什么热衷参加「莎士比亚戏剧节」,在模拟庭审中裁断莎剧公案?且听与美国大法官谈笑风生的何帆法官娓娓道来,告诉您一个不一样的美国优选法院。 何帆 著 何帆,湖北襄阳人,1978?年生,法学博士,*高人民法院法官。4?年警察生涯,后投身刑事审判,现主要从事司法改革规划工作。有专业著作若干,业余译介域外法政作品,代表译作有《九人:美国*高法院风云》《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美国*高法院通识读本》《谁来守护公正:美国*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等。写下这段文字时,距初涉译事正好十年。十年时光,译书11本,著书4本。这其中,有法官传记、判例故事,也有专业著述和通识读本,但主题始终与司法相关。而《大法官说了算:美国司法观察笔记》,则是**一部原创的非学术作品。
创作本书,更多是翻译余兴使然。据读者反映,我翻译作品的一大特点,是译者注释较翔实,对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和轶闻趣事都有交代。说白了,就是够八卦。之所以增补这类“八卦”,是因为它们大都在翻译过程中让我“卡壳”过,属于本人的知识“盲点”范畴。
那些通过检索史料、核对背景、查阅文献才弄明白的事,自觉有必要以注释形式与读者分享。不过,译注能够承载的篇幅毕竟有限,过多就有喧宾夺主之嫌。所以,在好奇心驱使下,我将某些有趣有料的知识点扩展为文,间或在报刊发表。
上述好奇心延伸下来,就演变为那些与法官选任、莎剧考证、律政偶像、司理、文档解密、判决脚注相关的等
这本书简直是颠覆了我对法官和法律的刻板印象!读《大法官说了算(增订本)》之前,我总以为法官就是那种坐在高高在上,不苟言笑,只懂条条框框的机器人。但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的想象。作者用非常接地气、甚至有些幽默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挣扎的法官形象。他们并非冷冰冰的判决机器,而是肩负着沉重责任、在法律的洪流中力求公正的普通人。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法官们在审理案件时所面临的各种复杂情况:有来自人情世故的考验,有对社会道德伦理的权衡,更有对法律条文精微之处的深刻解读。我印象最深的是某一个案例,法官需要在维护法律的严谨性和考虑当事人的特殊遭遇之间找到平衡点,那种内心的煎熬和艰难的抉择,读来让人感同身受。而且,作者并没有回避法律实践中的一些灰色地带和争议,反而坦诚地揭示了这些问题,让我们看到了法律并非完美无瑕,而是在不断地被实践、被修正、被完善。这本书不只是讲述法律,更是在讲述人情、道义和智慧的融合。
评分《大法官说了算(增订本)》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对法律运作过程的了解,更在于它所传递的一种深层次的社会思考。我一直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法律的背后,是无数个鲜活的个体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作者通过对不同类型案件的深入剖析,让我领略到法律的细致与精妙,以及它在解决现实社会问题时的力量。其中一些判决,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邃的社会洞察和对人性弱点的洞悉。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情理法”相结合的论述,这让我明白,法律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在实践中需要不断与人情、道义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例如,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家庭纠纷或邻里矛盾的案件,如果仅仅依循字面上的法律条文,很可能导致关系的进一步破裂。但法官们通过巧妙的调解和恰当的判决,却能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同时,也修复了人与人之间的裂痕。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智慧,也让我对司法公正有了更立体、更人性化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绝对超出了我的预期!《大法官说了算(增订本)》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法律的书,它更是一部关于智慧、关于人性、关于社会价值的百科全书。作者以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角,解读了法律背后所蕴含的深邃哲理。我曾经以为,法律的判决是冰冷而绝对的,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法律的温度和弹性。书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案件,在法官的审视下,却能折射出深刻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我被书中那些充满智慧的判决所折服,它们不仅解决了当下的纠纷,更对未来的社会行为起到了警示和引导作用。而且,作者对于法律条文的解读,往往能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这本书的增订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论述的广度和深度,让我对一些社会现象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对法律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对如何做一个有智慧、有担当的社会公民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读得酣畅淋漓的书!《大法官说了算(增订本)》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揭开了法律的神秘面纱,让我这个对法律一窍不通的读者也看得津津有味。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他善于运用比喻和故事,将枯燥的法律概念变得生动有趣。读这本书,我感觉就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风趣幽默的老者,娓娓道来他在司法领域遇到的种种奇闻轶事。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案件细节的描绘,每一个案件都像是一部微型侦探小说,充满了悬念和反转。而最终的判决,则往往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思维的启迪。通过这些案例,我不仅了解了法律是如何运作的,更学会了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看待事物。这本书的增订版内容更是丰富,增加了不少新的案例和思考,让我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更深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受益终生的佳作。
评分《大法官说了算(增订本)》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理解社会运转机制的大门。我之前总是觉得,法律离我们普通人很远,是专业人士的事情。但这本书用最直观、最生动的方式告诉我,法律无处不在,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在书中没有堆砌大量晦涩难懂的法律术语,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展现了法律的实用性和力量。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裁量权”的探讨,这让我明白,法官并非只是机械地执行法律,他们需要在法律框架内,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判断力,做出最符合公正原则的裁决。书中那些关于证据、证词、法律解释的论述,也让我对证据的收集和分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甚至在处理一些日常问题时,都能从中获得启发。这本书的增订本,在原有基础上,加入了更多具有时代特征的案例,让内容更加贴合当下的社会现实,也让我看到了法律在面对新挑战时的演变和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