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龟鳖分类原色图鉴 周婷李丕鹏 科技 书籍

中国龟鳖分类原色图鉴 周婷李丕鹏 科技 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婷 著
图书标签:
  • 龟鳖
  • 爬行动物
  • 动物分类
  • 原色图鉴
  • 科技
  • 科普
  • 生物学
  • 周婷
  • 李丕鹏
  • 中国物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78502
版次:1
商品编码:1077769234
丛书名: 现代农业科技专著大系
开本:12开
出版时间:2013-11-01
页数:285
字数:150000

具体描述

作  者:周婷,李丕鹏 著作 定  价:228 出 版 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01日 页  数:285 装  帧:精装 ISBN:9787109178502 《*国龟鳖分类原色图鉴(精)》由周婷、李丕鹏所著,本书内容涉及古人对龟鳖的认识,龟鳖演化,生物学特性,物种多样性,分类专用术语和测量方法等内容;重点描述了36种*国龟鳖模式标本信息,形态特征,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养殖状况和保护等级等,适合于从事生物学教学和科研、野生动物保护和养殖等相关人员使用,也适用于农林、工商、海关和检疫等部门参考以及广大龟鳖爱好者欣赏收藏。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前言
模式标本保存机构名称缩写
编写说明
致谢
 我国古人对龟、鳖分类的认识
第二章 中国龟鳖基础知识
第三章 中国龟鳖的分类
第四章 中国龟鳖的杂交与变异
第五章 中国野外和市场上常见的外国龟鳖种类
第六章 中国龟鳖的资源与保护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国龟鳖物种名录图
附录2 中国龟鳖物种检索图
附录3 中国龟鳖分布表
附录4 中国龟鳖保护、濒危状况
附录5 中国龟鳖动物自然保护区名录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中国龟鳖分类原色图鉴(精)》由周婷、李丕鹏所著,是一本集学术性、科普性和实用于一体,以精美图片和简洁文字相结合的著作。书中扼要概述了古人对龟鳖的认识,龟鳖演化,生物学特性,物种多样性,分类专用术语和测量方法等内容;重点描述了36种中国龟鳖模式标本信息,形态特征,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养殖状况和保护等级等;论述了龟鳖的杂交和中国野生及人工杂交的龟鳖,中国野外和市场上常见的20种外国龟鳖,中国龟鳖的资源与保护等内容。书中与文字相辅相成的1000多幅彩色照片,不仅让读者在视觉上产生很直观的感受,更使读者欣赏到一些珍贵的模式标本照片,并从不同视角浏览龟鳖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色斑和体征等特征。
《中国龟鳖分类原色图鉴(精)》具有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参考性和收藏性,适合从事生物学教学和科研、野生动物保护和养殖等相关人员使用,也适用于农林、工商、海关和检疫等部门参考以及广大龟鳖爱好者欣赏收藏。
周婷,李丕鹏 著作 周婷,1966年生。江苏人。1989年以来长期从事龟鳖动物物种鉴定、驯养繁殖、疾病防治等工作。先后发表文章50余篇。编著出版《中国龟鳖图集》、《观赏龟的饲养与鉴赏》、《龟鳖分类图鉴》等9本书籍。

李丕鹏,1963年生,陕西商县人。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和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荣获很好教师和沈阳市劳动模范等称号。四川大学等四所大学兼职教授和广东惠东港口海龟重量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首席专家。自1983年开始研究龟鳖,主要从事两栖爬行动物生物学、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研究。兼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暨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
《中国龟鳖分类原色图鉴》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龟鳖类动物的权威著作,由周婷和李丕鹏两位资深专家联合编撰,由科技出版社精心出版。这本书籍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不仅在于其严谨的科学内容,更在于其独特的编纂方式和对研究领域的贡献。 严谨的科学体系与分类学深度 本书的核心在于其对中国龟鳖科属种的细致梳理和科学分类。龟鳖类作为爬行纲中一个古老而重要的类群,在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周婷和李丕鹏教授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长期的野外考察经验,对中国境内已发现的龟鳖种类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 书中详细阐述了龟鳖类的起源、演化、形态学特征、解剖学结构以及生理生态习性。从宏观的分类系统,到微观的骨骼、肌肉、内脏器官,再到行为学上的繁殖、迁徙、越冬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于每一个物种,作者都力求提供最准确的学名、异名、中文名,以及准确的地理分布信息。 本书的分类依据严谨,充分参考了国际国内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形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的证据。这使得本书的分类体系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前沿性,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可靠的参考。例如,在区分一些形态相似的物种时,作者会特别强调那些细微却至关重要的鉴别特征,并结合分子数据进行佐证,大大提高了分类的准确性。 精美绝伦的原色插图与视觉呈现 “原色图鉴”之名,便预示了本书在视觉呈现上的突出优势。周婷和李丕鹏教授不仅是杰出的科学家,也对摄影和绘画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书中收录了大量高清、精美的彩色照片和手绘插图,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中国龟鳖类动物的自然形态。 这些图片并非简单的照片堆砌,而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构图,力求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捕捉到物种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无论是头部的鳞片排列,背甲的花纹,腹甲的颜色,还是四肢的细节,都清晰可见。对于幼体和成体、雄性和雌性之间的差异,书中也通过对比图进行展示,极大地便利了读者的辨认。 此外,书中还可能包含由作者或合作者绘制的精细解剖图、生活习性示意图等。这些图示能够将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为直观的视觉信息,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物种的解剖结构、生态位以及行为模式。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尤其对于初学者和非专业读者而言,能够有效降低理解门槛。 野外考察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 本书的内容凝结了作者数十年如一日的野外考察和科学研究的成果。周婷和李丕鹏教授的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深入到各个适宜龟鳖类生存的栖息地,从高山湖泊到平原水系,从原始森林到沿海滩涂,都留下了他们探索的身影。 书中不仅记录了物种的形态特征,更融入了作者在野外观察到的珍贵信息,包括它们的生境偏好、食性、繁殖行为、活动规律、天敌以及它们所面临的生存挑战等。这些第一手的资料,是任何文献资料都无法替代的。例如,关于某些稀有物种的活动规律和繁殖策略,可能就源于作者夜以继东的蹲守和细致入微的观察。 这种将田野调查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科学精神,使得本书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本书了解物种的野外分布和生境特征,为后续的调查和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书中对物种分布现状的描述,也可能揭示出某些物种的保护等级和急需关注的保护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中国龟鳖类研究的贡献与价值 《中国龟鳖分类原色图鉴》的出版,无疑是中国龟鳖类研究领域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填补研究空白: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本土的龟鳖类研究资料相对分散,缺乏一部系统、全面、权威的图鉴。本书的出现,有效地填补了这一空白,为国内外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统一、标准化的参考平台。 推动物种保护: 准确的分类和详实的物种信息,是科学保护的前提。通过本书,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中国龟鳖类物种的现状,了解它们的分布范围、种群数量、生存威胁等。这为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开展物种拯救行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例如,书中对濒危物种的详细描述,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些物种生存困境的关注。 促进学术交流: 本书的出版,为国内外龟鳖类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其严谨的科学体系和精美的插图,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术思想的碰撞和合作研究的开展。 普及科学知识: 除了专业研究,本书也面向广大爬行动物爱好者、学生以及普通公众。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插图,普及龟鳖类知识,提高公众对爬行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认知,激发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潜在的读者群体 本书的读者群体十分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爬行动物研究学者和科研机构: 尤其是专门从事爬行动物分类学、生物地理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本书是他们案头的必备工具书。 环境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 包括在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助中心、林业部门、渔业部门等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本书能为他们提供准确的物种鉴定和分布信息,支持其日常工作。 高等院校的师生: 生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环境保护等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本书是重要的教学参考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中国龟鳖类物种的系统认识。 动物爱好者和科普爱好者: 对爬行动物、龟鳖类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以及致力于传播科学知识的科普工作者,本书提供了丰富、准确、生动的资料。 出版和媒体行业: 涉及自然、科学、野生动物领域的出版商、编辑、记者等,可以从本书获取专业的知识和素材,用于创作和传播。 总之,《中国龟鳖分类原色图鉴》是一部集科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学术著作。它不仅为中国龟鳖类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的实践指导,也为公众了解和保护这些古老而迷人的生命打开了一扇窗户。周婷和李丕鹏教授的匠心之作,必将在中国乃至世界爬行动物学界留下深刻的印记。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人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分类学的参考书,更像是一部关于特定生物群落的“百科全书”。我留意到其中不仅包含了基础的形态学描述,还穿插了大量的历史沿革和地理分布的变迁分析。这种宏观的视角,使得我对该主题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孤立的物种认知,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大的生态系统和时间轴上去考量。作者在对比不同亚种或相似物种时的那种严谨和细致,让人对其研究的功力肃然起敬。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知识框架,让任何一个有志于深入了解该领域的爱好者,都能从中找到下一步探索的方向和动力,其学术价值和科普价值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评分

我最近在研究一些爬行动物的行为生态学,市面上同类书籍汗牛充栋,但大多要么过于学术化,语言晦涩难懂,要么就是插图质量堪忧,简直是“照骗”泛滥。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物种特征时所采用的那种精确而又富有文学性的语言。它不是冷冰冰的科学术语堆砌,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致的观察,将那些复杂的生物学概念变得平易近人。阅读过程非常流畅,思维完全被作者的叙事节奏所牵引,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耳边娓娓道来,指点迷津。这种阅读体验,远超出了我原本对一本“图鉴”的预期,它更像是一部融合了科学考察笔记和个人情感的深度游记。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低调又不失质感的哑光处理,摸上去非常舒服。配色上选择了沉稳的大地色系,与主题的自然属性非常契合。拿到手里分量适中,感觉像是经过精心打磨的艺术品,而不是一本普通的工具书。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颇为考究,厚实且有一定的韧性,即使用久了也不会轻易泛黄或撕裂。尤其是印刷的清晰度和色彩的还原度,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那种对细节的执着,让我对后续的阅读充满了期待。翻开扉页,那种油墨散发出的淡淡的、清新的气息,让人感觉仿佛已经置身于野外,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书中的奥秘。这绝对是那种会让人愿意放在书架最显眼位置,随时拿出来把玩的佳作。

评分

我对书籍的版式设计一直有比较高的要求,很多科普读物为了塞进更多的信息,往往牺牲了阅读的舒适度,显得局促和拥挤。然而,这本书在信息密度和留白空间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文字排版简洁大气,字号和行距设置合理,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更绝的是,它巧妙地将关键信息点和辅助插图放置在不显眼的角落,既保证了主体的连贯性,又方便读者随时查阅补充细节。这种成熟的排版思路,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体验的深度考量,而不是简单地堆砌素材,让人感到每一次翻页都是一种享受,而非负担。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自然摄影爱好者,我深知高清且准确的影像资料是多么重要。这本书的影像质量简直达到了令人发指的水平。每一张照片都像是经过了无数次蹲守和耐心等待才捕捉到的瞬间,光影的把握、焦点的选择都无可挑剔。更难得的是,它不仅仅展示了物种最“上镜”的一面,还收录了许多极具研究价值的野外活动照片,比如捕食、求偶甚至是迁徙的场景。这些动态的捕捉,极大地弥补了传统静态图谱的不足。我甚至可以从照片的背景环境信息中,反推测出该物种的典型栖息地特征,这种信息量的密度,实属罕见,对于我后续的实地考察计划制定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