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电子装接工一本通》为电子装接工基本技能学习读本,全面介绍了从事电子装接工作必须掌握的电子器件知识和生产技能。第一章介绍了电子电工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介绍了常用仪器万用表;第二章介绍了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外形、性能识别、检测方法;第三章介绍了电子装接中常用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包括常见材料、设备,焊接技能,印制板上元件插装方法;第四章从生产整体角度进行介绍,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注意事项,生产组织形式,流水线工作情况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电工电子基本知识
一、常用电路名词和基本公式
二、半导体基本知识
(一)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二)PN结
(三)半导体二极管
(四)半导体三极管
三、万用表的使用
(一)指针式万用表各挡位的使用
(二)指针式万用表使用注意事项
(三)数字式万用表
第二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一、电阻器的识别与检测
(一)电阻器的型号
(二)电阻器的主要参数
(三)电阻器参数的标注法
(四)电阻器的检测
二、电容器的识别与检测
(一)电容器的型号
(二)电容器的主要参数
(三)电容器参数的标注法
(四)电容器的检测
三、电感器的识别与检测
(一)电感器的型号
(二)电感器的主要参数
(三)电感器参数的标注法
(四)电感器的检测
四、半导体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一)二极管的型号
(二)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三)二极管的检测
五、半导体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一)三极管的型号
(二)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三)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六、集成电路的识别与检测
(一)集成电路的型号
(二)集成电路的分类
(三)集成电路的封装与引脚识别
(四)集成电路安装、拆卸时的注意事项
第三章 元器件安装与焊接工艺
一、常用电气材料
(一)导线材料
(二)绝缘材料
(三)导线的加工
二、常用焊接材料
(一)助焊剂
(二)阻焊剂
(三)焊料
三、手工焊接操作技能
(一)手工焊接工具
(二)电烙铁的使用方法
(三)手工焊接步骤
(四)手工焊接方法
(五)烙铁锡焊操作要点
(六)焊点质量要求
四、印制电路板的元器件插装与焊接
(一)印制电路板元器件的插装
(二)印制电路板的焊接
第四章 生产工作常识
一、文明生产和安全生产
(一)文明生产
(二)安全用电
二、车间、班组的组织形式
(一)车间生产部门
(二)车间管理部门
三、流水线简介
四、工艺文件简介
精彩书摘
3.万用表电流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一般指针式万用表只能测量直流电流(DCA)。
首先根据被测电流大小选择合适的电流量程。
测量时将表笔串联人被测电路中。注意极性,应让电流从红表笔流入,从黑表笔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电流测量值也在表盘刻度线第二条上读出,识读方法与测量电压时的识读方法相同。注意事项如下:
(1)测电流时应将万用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并注意正负极性,若极性接反,表针会反打,容易碰弯。
(2)若电源内阻和负载电阻都很小,应尽量选择较大的电流量程,以减小万用表内阻对被测电路工作状态的影响。
(3)在测量进行时不能变换挡位或量程。
(二)指针式万用表使用注意事项
万用表属于常规仪器,使用人员较多,次数又频繁,稍有疏忽,轻则损坏表内元件,重则烧坏表头,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前应先熟悉万用表的使用方法,明确具体测量项目和操作方法。然后将功能转换旋钮拨到相应的测量种类和量程上。确保红表笔插在标有“+”号的插孔上,黑表笔插在标有“一”’号的插孔上。
(2)假如预先无法估计被测量的大小,应先拨到最大量程挡,再逐渐减小量程到合适位置。每一次拿起表笔准备测量时,务必再核对一下量程开关是否拨对位置,并养成一种习惯。
前言/序言
目前,我国电子类企业发展迅速。生产电子消费品或设备的各种大小电子生产企业都离不开电子装接工。
本书为电子装接工基本技能学习读本,全面介绍了从事电子装接工作必须掌握的电子器件知识和生产技能。第一章介绍了电子电工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介绍了常用仪器万用表;第二章介绍了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外形、性能识别、检测方法;第三章介绍了电子装接中常用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包括常见材料、设备,焊接技能,印制板上元件插装方法;第四章从生产整体角度进行介绍,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注意事项,生产组织形式,流水线工作情况等。
本书根据生产工作实际要求和读者实际需要进行编写,力求简练、通俗、易学、实用。
本书的编写获得了漳州市第一技工学校的大力支持。
欢迎广大老师和读者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电路安装与维护实用手册》 一、 概述 本书是一本面向广大电子爱好者、初级技术人员以及希望系统掌握电路安装与维护技能的专业人士的实用指南。在当今高度电子化的时代,无论是家庭生活、工业生产还是科研领域,电路系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规范的安装流程,以及学会高效的故障排查与维修方法,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甚至确保人身安全的关键。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易于理解的学习平台,涵盖了从基础的电路理论到实际操作的各个层面。我们力求内容贴近实际应用,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让读者能够学以致用,真正掌握电子电路安装与维护的核心技能。我们避免了过于深奥的理论推导,而是侧重于概念的清晰解释和实际操作的指导,确保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入门,并逐步深入。 二、 内容构成 本书共分为七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引导读者掌握电路安装与维护的知识与技能。 第一部分:电路基础理论与常识 1.1 电路基本概念解析: 介绍电路的组成(电源、负载、导线、开关)、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欧姆定律)。详细讲解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的区别,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侧重点。 1.2 常用电路元件识别与特性: 电阻器: 介绍不同类型的电阻器(固定电阻、可变电阻),色环标识解读,阻值测量方法,以及串联、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计算。 电容器: 讲解电容器的基本原理,不同介质电容器(陶瓷、电解、薄膜)的特点与应用,容量单位(法拉)及其换算,电解电容器的极性判断与注意事项。 电感器: 介绍电感器的基本功能,电感量单位(亨利),电感器在电路中的作用,以及电感器的测量。 二极管: 阐述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与反向截止,常用二极管(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识别与基本测试方法。 三极管(BJT & FET): 简要介绍三极管作为放大器和开关的基本原理,npn型和pnp型三极管的区分,以及场效应管(FET)的基本类型和应用方向。 集成电路(IC): 介绍集成电路的集成化特点,常见集成电路封装形式,电源和信号引脚的识别,以及如何阅读集成电路的数据手册(datasheet)。 1.3 电路图符号与识读: 详细列举并讲解常用的电路图符号,包括电源符号、开关符号、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连接点、接地等。教授读者如何根据电路图理解电路的连接方式和工作逻辑。 1.4 安全用电常识与防护: 触电的危害与急救: 详细说明触电对人体的影响,以及触电发生时的正确急救措施(断电、移离电源、心肺复苏等)。 常用安全设备: 介绍熔断器(保险丝)、断路器(空气开关)、漏电保护器(RCD)的工作原理和安装使用方法,以及绝缘工具的重要性。 静电防护: 讲解静电的产生原因、对电子元件的危害,以及静电防护措施(使用防静电腕带、地垫、离子风机等)。 操作规范: 强调在进行任何电路操作前,务必断开电源,并进行二次确认。 第二部分:电路安装工具与材料 2.1 必备手动工具: 剥线钳: 介绍不同规格导线的剥线方法,以及剥线钳的选择与使用技巧。 压线钳: 讲解压接端子(如接线端子、环形端子)的类型,以及压线钳的使用方法,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螺丝刀: 介绍十字、一字、梅花等不同类型的螺丝刀,以及选择合适尺寸的重要性。 尖嘴钳、斜口钳: 用于夹持、弯折、剪断导线等操作。 钢丝钳: 用于夹持、切割较粗导线或金属丝。 电烙铁及配件: 详细讲解不同功率电烙铁的选择,烙铁头的类型与保养,焊锡丝的选择(松香芯焊锡),以及烙铁架、吸锡器、助焊剂等辅助工具的使用。 2.2 电气测量仪器: 万用表(数字/指针): 电压测量: 直流电压(DCV)和交流电压(ACV)的测量方法,量程选择,测量时正负极的连接。 电流测量: 直流电流(DCA)和交流电流(ACA)的测量方法,串联在电路中,量程选择,注意电流表的内阻。 电阻测量: 测量电阻值,判断导线通断,检查元件是否短路或开路。 二极管档/蜂鸣档: 用于测试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以及导线或电路的通断性(发出蜂鸣声表示导通)。 示波器(基础介绍): 简单介绍示波器的基本功能,用于观察信号波形,判断信号周期、幅值等。 兆欧表(接地电阻测试仪,选讲): 介绍其在测量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方面的作用。 2.3 常用安装材料: 导线: 铜导线、铝导线,不同规格(线径)导线的选择原则(根据电流大小和传输距离),绝缘层材料的区分(PVC、XLPE等)。 连接件: 接线端子(螺钉式、插拔式)、压接套管、胶带(绝缘胶带、防水胶带)、热缩管。 外壳与固定件: 电路板、接线盒、导轨、扎带、螺丝、螺母等。 焊接材料: 焊锡丝、助焊剂、焊膏。 第三部分:电路的基本连接与焊接技术 3.1 导线连接方法: 压接端子: 规范操作,选择合适的端子和压线钳,确保连接可靠,避免虚接。 螺钉连接: 使用合适的螺丝和螺母,紧固到位,避免松动。 缠绕连接(不推荐用于关键连接): 简要介绍,并强调其局限性。 3.2 焊接技术详解: 烙铁的预热与保温: 讲解如何正确预热烙铁,以及焊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焊锡的熔化与流动: 介绍焊锡的熔化特性,以及如何控制焊锡的用量。 正确的焊接姿势与技巧: 演示如何同时加热元件引脚和焊盘,然后添加焊锡,形成光滑的焊点。 常见焊接不良的判断与避免: 虚焊、假焊、焊锡过多/过少、冷焊、拉尖等。 焊接后的清理: 使用吸锡器去除多余焊锡,使用酒精或专用清洗剂清洁焊盘。 热缩管的使用: 讲解如何使用热缩管对焊接点进行绝缘和保护。 3.3 元件的安装与固定: 电阻、电容、二极管的焊接与安装: 讲解不同元件的引脚处理、极性判断(如电解电容、二极管)及安装方向。 集成电路(IC)的焊接: 强调IC引脚的对齐,防止虚焊或短路,以及使用IC插座的优势。 开关、插座的安装: 讲解如何将开关、插座固定在面板或接线盒上,并进行导线连接。 第四部分:电源电路的安装与常识 4.1 直流电源电路安装: 电池供电: 电池盒的安装,电池极性的正确连接,串联/并联电池组的原理与连接。 适配器/充电器接口: 讲解DC插孔的极性识别(内正外负或内负外正),以及正确连接适配器。 线性稳压电源: 简单介绍三端稳压器(如78xx系列、79xx系列)的应用,以及输入、输出、接地引脚的连接。 4.2 交流电源电路安装: 市电接入: 墙壁插座、电源线连接的规范,使用合格的电源线和插头。 变压器的应用: 变压器的原理介绍,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连接,根据输出电压和电流选择合适的变压器。 整流滤波电路(基础): 简单介绍二极管桥式整流和电解电容滤波的原理,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脉动直流电。 4.3 电源输出接口与连接: 多功能电源接口: 如DC Jack, USB接口, XT60/XT90等,了解其规格和用途。 电源分配与线缆管理: 合理规划电源线的走向,使用扎带或线槽进行整理,避免交叉和干扰。 第五部分:信号电路与控制电路的安装 5.1 信号传输与连接: 模拟信号线: 如音频线、视频线,讲解屏蔽线的连接方法,以及接口类型(RCA, 3.5mm Jack)。 数字信号线: 如USB线、网线,介绍串行/并行传输的基本概念,以及接口的正确插接。 射频信号线: 如天线连接线,介绍同轴电缆的接口(SMA, BNC)及其连接。 5.2 开关与控制电路: 基本开关电路: 单刀单掷(SPST)、单刀双掷(SPDT)开关在电路中的应用,如灯光控制、风扇控制。 继电器控制: 介绍继电器作为电控开关的作用,线圈的驱动电压,触点的切换,以及高压/大电流电路的隔离控制。 按键与指示灯: 按钮的功能(常开/常闭),LED的极性判断与限流电阻的计算。 5.3 传感器接口: 简单介绍温度传感器、光敏电阻、霍尔传感器等常见传感器的连接方式,以及它们在电路中的应用。 第六部分:电路的测试、调试与故障排查 6.1 初次通电前的检查: 静态检查: 目视检查所有连接是否牢固、元件是否安装正确、极性是否颠倒、是否存在短路迹象。 短路测试: 使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或蜂鸣档,在断电状态下,测量电源输入端是否短路。 6.2 通电测试与初步调试: 低电压/小电流测试: 在允许的情况下,先用较低的电压或电流进行测试。 分段测试: 将复杂的电路分解成小的功能模块,逐个进行测试和调试。 观察指示灯/指示信号: 利用LED指示灯或示波器观察关键信号的状态。 6.3 常见故障现象与原因分析: 电路无反应(“死机”): 检查电源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断路,开关是否到位。 输出异常(电压、电流不稳): 检查稳压元件,滤波元件,连接是否松动。 元件过热: 检查是否存在短路,元件是否过载,散热是否良好。 异响/异味: 立即断电,排查原因,可能是元件损坏或短路。 间歇性工作: 检查连接是否松动,元件是否接触不良,焊接点是否虚焊。 6.4 故障定位方法: 替换法: 将怀疑有问题的元件替换成已知良好的元件进行测试。 短接法: 在断电状态下,暂时短接某些电路部分,判断故障范围。 分段测量: 使用万用表或示波器,测量电路各关键点的电压、电流或信号,逐步缩小故障范围。 热成像(选讲): 对于某些特定故障,热成像仪可以直观显示发热点。 6.5 维修与更换: 更换损坏元件: 按照原样规格和型号进行更换。 重新焊接: 对虚焊、假焊的连接点进行重新焊接。 绝缘处理: 对维修后的电路进行必要的绝缘处理。 第七部分:实际案例分析与进阶应用 7.1 家庭电路安装入门: 插座与开关的更换: 详细步骤演示,强调安全规程。 简易照明电路的安装: 如台灯、壁灯的连接。 DIY电源延长线: 使用优质材料和规范连接制作。 7.2 电子爱好者常用电路实例: LED灯带控制器: 简单的PWM调光电路。 音频放大器基础: 讲解功率放大器的基本构成和连接。 DIY智能小设备: 如简单的传感器报警器,基于微控制器的基础项目(如Arduino,但本书不深入讲解编程,仅涉及硬件连接)。 7.3 工业/商业环境中的注意事项(概览): 规范与标准: 提及不同行业对电气安装有特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接地与防雷: 强调重要性。 高压/大电流操作的专业性: 提醒读者,涉及高压或高功率系统时,务必由专业人员操作。 7.4 拓展学习资源: 推荐书籍与网站: 指引读者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途径。 职业发展方向: 简要介绍与电路安装维护相关的职业机会。 三、 本书特色 系统性与全面性: 从基础理论到实际操作,再到故障排查,本书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实用性与操作性: 内容紧贴实际需求,提供大量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强调“看得懂,学得会,做得来”。 图文并茂: 大量插图、图表和电路图,生动形象地展示技术要点,便于理解。 安全第一: 将安全用电放在首位,贯穿全书,培养读者的安全意识。 由浅入深: 语言通俗易懂,循序渐进,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 四、 适用对象 电子爱好者、DIYer 初级电子技术工人、维修人员 电工、弱电工程师的入门学习 相关专业学生(如电气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 希望了解和掌握家庭电路基础知识的普通用户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自信地进行各种电路的安装、连接和基本维护,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电子设备问题,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