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阿奎那读本

托马斯·阿奎那读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克拉克(Clark K.J.),吴天岳,徐向东 编
图书标签:
  • 哲学
  • 神学
  • 中世纪哲学
  • 托马斯·阿奎那
  • 宗教哲学
  • 经院哲学
  • 西方哲学
  • 基督教哲学
  • 伦理学
  • 形而上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94119
版次:1
商品编码:1083365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博雅人文读本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9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6
字数:120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是中世纪西方世界的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对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的原创性综合构成了目前最伟大的五个哲学体系之一。他在伦理学、政治学、形而上学、认识论、人性和神性、友谊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思想。在西方,阿奎那的思想已经成为哲学研究的一个丰富资源,人们对其思想的兴趣在不断复兴。甚至当人们不同意他的思想的时候,他们也相信要发展自己的观点就必须考虑阿奎那的观点。然而,很多人发现这些中世纪的观点既不离奇也不过时。比如说,在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等当代理论家的著作中,人们就可以发现对阿奎那的自然法理论的新的伦理反思,这些反思对于理解和处理当代的伦理、社会和政治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不过,由于阿奎那的著作本身很难理解,他的伟大思想经常受到忽视。《博雅人文读本:托马斯·阿奎那读本》中的这些论文都是由当今著名的中世纪学者所撰写,既具有高度的可读性又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因此,由凯利·克拉克等编著的《博雅人文读本:托马斯·阿奎那读本》堪称目前理解阿奎那的思想的最佳文本。由于人们近来对中世纪哲学(尤其是阿奎那的思想)的兴趣与日俱增,相信这本书将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目录

导言
纳心智于心:希腊教父传统中的心理完整性 大卫,布拉德肖
托马斯·阿奎那论理性和信仰 迈克尔·戈尔曼
从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看教学 阿尔文·沃斯
阿奎那的人性形而上学 克里斯蒂娜·范戴克
道德与幸福 凯利·詹姆斯·克拉克
阿奎那论神圣(上帝)之善 迈克·贝梯
托马斯·阿奎那论正义 迈克·罗塔
阿奎那论爱 艾蕾诺阿·斯汤普
阿奎那和司各脱论造物主与被造物的区分 大卫·伯内尔
编译后记 吴天岳

精彩书摘

  我们注意到马有四条腿、没有锋利的牙齿等等--这些观察使我们有了一个“什么是马”的理解。所以,我们需要个别的感觉以便运用理性但超出感觉的理性使我们得出一个关于普遍本质的领会。
  阿奎那区分了运用理性的两种目的。有时我们运用理性单纯地只是为了理解,在头脑中并没有任何目的--阿奎那称这是理性的'理论的'或“思辨的”功用。纯粹数学是这种思维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哲学也如此。然而,我们有时运用理性去判断我们应该做什么--阿奎那称这是理性的“实践的”功用。判断“是否买一辆轿车”是这种思维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值得注意的是,阿奎那并不认为理性有两种力量理性只有一种力量,有时我们用它来理解事物是什么样白勺,有时我们用它去裁断我们应该做什么。
  实践的理性这个主题引申出另一个我想提及的话题,虽然我不会谈得很详细。阿奎那认为理性是我们自由意愿的基础。自由的行为基于我们做出的选择,除非我们能考虑不同的意见,否则我们不能做出选择。进一步说,阿奎那认为使我们的行为自由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凭靠理性践行它们,也就是说,我们应做什么是我们判断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凭靠冲动。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阿奎那对理性的一些王要见解。现在到问“理性的力量有多大”的时候了。权衡这 问题是很 重要的。 方面,阿奎那不是一个怀疑论者,他反对这种观点人无法理解他周围的世界,另 一方面,阿奎那认为有好多事物我们并不理解。他的观点表明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能“理论地”和“实践地”使用理性,但事实上我们很少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因此,阿奎那认为,人的理性至少在实践上是有确定的局限的。
  通常(情况下),阿奎那并不为这种局限过于心烦。这正是事物的存在万式。我们尽我们所能,况且我们的局限并没有很严重地影响我们过种完满生活的能力。但在特定情况下,阿奎那认为理性的局限确实带来很大的困难。而这正是涉及上帝的地方。
  ……

前言/序言







《天主教要理》:信仰的清晰指引,灵魂的永恒慰藉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对真理的追寻与对意义的探求从未停止。哲思如星辰,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信仰如灯塔,指引着迷茫的灵魂。而《天主教要理》,正是这样一部集哲学智慧与神圣启示于大成的著作,它以其深邃的思想、严谨的逻辑和深刻的洞察力,为读者展现了天主教信仰的宏伟图景,提供了理解人生终极意义的钥匙。 本书并非枯燥乏味的教条堆砌,而是一次心灵的启迪之旅。它以温和而坚定的笔触,引导读者一步步走进天主教信仰的核心,理解其丰富而精妙的教义。从创世的奥秘到救赎的恩典,从教会的圣礼到永生的盼望,每一个主题都被精心阐释,力求让读者在思想的殿堂中获得清晰的认知与深刻的共鸣。 《天主教要理》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其对基本信仰问题的深刻解答。它直面人类最根本的疑问:我们从何而来?为何在此?又将去往何方?作者以逻辑严密的论证,结合对圣经的解读和教会传统的继承,层层递进地揭示了上帝的本质、创造的意义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独特地位。它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答案,而是开启了一扇通往理解的大门,让读者得以用全新的视角审视自身的存在与世界的运行。 书中,对“造物主”的阐述尤为引人入胜。作者并非停留于抽象的“力量”或“法则”,而是呈现了一个位格化的、充满爱与智慧的上帝。这个上帝,并非高高在上、漠不关心,而是主动地介入历史,与人类建立盟约,并最终通过他的爱子耶稣基督,为人类带来了救赎的希望。这种对上帝之爱的深刻描绘,足以融化冰冷的心灵,点燃对生命的热情。 然而,仅仅认识上帝是不够的。《天主教要理》更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人”的本质。它明确指出,人是被按天主的肖像所创造,拥有尊严、自由和理性。但同时,它也毫不回避地揭示了“罪”的现实,以及罪对人类的破坏性影响。然而,书中并未让读者沉溺于绝望,反而以更大的篇幅,描绘了“救赎”的宏大叙事。耶稣基督的生平、死亡与复活,被视为上帝对人类最伟大的爱的倾注,也是人类重获自由与尊严的唯一途径。 对耶稣基督的描绘,更是本书的灵魂所在。作者不仅将他视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更展现了他神圣与人性的双重身份。他是天主的圣言,是拯救世界的中保。他所教导的真理,不仅是伦理的准则,更是通往永生的道路。他所行的奇迹,不仅彰显了他的神力,更预示了天上王国的美好。通过对基督的深入理解,读者得以认识到生命真正的意义所在,以及如何活出更丰盛、更有价值的人生。 《天主教要理》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它对“教会”这一神圣组织的深刻阐释。教会并非仅仅是一个宗教团体,而是基督的身体,是圣神居住的殿堂。它拥有使徒的继承,传承着基督的教导,并通过圣礼,将天主的恩宠倾注于信徒。书中详细介绍了教会的四大基本特征:至圣、至一、至公、从使徒。这些特征不仅是对教会身份的确认,更是其存在的必然性与神圣性的证明。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对“圣事”的论述,堪称精彩。圣事,是教会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恩宠之泉。从洗礼到坚振,从圣体到告解,从病人傅油到圣秩,再到婚姻,每一个圣事都被赋予了深刻的神学意义和实践价值。它们不仅是仪式,更是天主与人相遇的真实时刻,是人领受天主恩宠、生命得以更新的力量源泉。对圣体的描绘,更是将其视为基督临在的最高体现,是信徒属灵生命的食粮。 此外,《天主教要理》也并未忽略信徒在伦理生活中的责任。它清晰地阐述了“十诫”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上帝与爱人如己的诫命。书中对道德的探讨,并非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动机与意向的层面,引导读者培养一颗正直、纯洁的心灵。它鼓励读者在世俗生活中,活出福音的精神,成为光与盐,去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世界。 对于“末世”与“永生”的展望,本书给予了读者极大的安慰与希望。它揭示了历史的终极方向,以及信徒在基督的第二次降临中所要获得的荣耀。这种对永恒生命的盼望,不仅是对死亡的超越,更是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肯定。它激励信徒在今生,为那永恒的奖赏而努力,以无畏的信心,迎接未来的一切。 《天主教要理》的语言风格,庄重而典雅,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它避免了空洞的辞藻和华而不实的修饰,以朴实而深刻的文字,触及读者的心灵。无论是对神学理论的阐释,还是对实践生活的指导,都力求做到清晰易懂,引人入胜。对于初学者而言,它是一扇入门的窗口;对于资深信徒而言,它是一面反思的镜子,能够帮助他们深化理解,巩固信仰。 本书并非仅仅是一部关于教义的书籍,更是一份对人生智慧的传递。它邀请读者参与到一场深刻的对话中,与古老的传统对话,与神圣的启示对话,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它所提供的,不仅是信仰的框架,更是理解世界、认识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路径。 拥抱《天主教要理》,便是在拥抱一份历经千年检验的智慧,便是在开启一段通往真理与永恒的旅程。它将陪伴读者,在人生的迷雾中找到方向,在艰难困苦中获得力量,最终,在天主的爱与恩典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与圆满。这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用心体悟的著作,它的思想光芒,必将照亮读者心灵深处,给予他们永恒的慰藉与不竭的动力。

用户评价

评分

从阅读体验的整体感受来看,这本书仿佛提供了一扇通往一个完全不同知识世界的古老拱门。它不仅仅是一堆文字的集合,更像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范本。我发现自己在阅读它之后,看待日常争议和复杂问题的角度都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转变,开始下意识地去追溯事物背后的“第一原理”,试图去构建一个更具内在一致性的解释框架。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此类经典读物最宝贵的价值所在。它迫使你重新审视自己的信仰和认知的基石。虽然阅读过程伴随着多次的挫败感和对自身理解力的质疑,但每当成功理清一个复杂的因果链条时,那种智力上的满足感是任何通俗读物都无法比拟的。这套书,无疑是为那些寻求深度、渴望进行一场严肃智力对话的读者量身定做的工具。

评分

对于任何想要系统性了解某位思想巨匠的读者来说,选材的广度与深度往往是决定一本书价值的关键指标。我非常关注这本书在处理跨学科主题时的平衡性。例如,它是否能够有力地展示出作者在神学与形而上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之间的精妙联系?我希望看到它不仅停留在对“存在”的抽象探讨上,还能深入到对人类社群组织、法律本质的实际关怀中去。如果编者仅仅是挑选了那些最著名、最容易被引用的段落,而忽略了那些构建其理论体系的“支架性”文本,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沦为一本“金句集”而非真正的导论。一个优秀的读本,应该能够展示出思想家在不同阶段、面对不同挑战时,其思想是如何演进和自我修正的动态过程。期待它能提供足够的上下文,让我能清晰地分辨出哪些是继承自先哲的观点,哪些是其独创性的飞跃。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才大致翻阅完前三分之一的内容,那种感觉就像是试图攀登一座看不到顶峰的知识高山,每前进一步都需要耗费巨大的心神去消化吸收。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一种非常古典和严谨的方式构建,句子结构复杂而精确,充满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特有韵味。初读时,我发现自己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对照着手边的词典去查阅那些在现代学术语境中已经很少使用的拉丁词汇的精确含义,这极大地减慢了阅读速度,但也迫使我以一种近乎“考古式”的专注去对待每一个概念。坦白说,这种阅读体验并非轻松愉悦,更像是一场智力上的艰苦跋涉,需要极强的毅力和耐心去维持下去。然而,正是这种挑战性,让我对那些经过反复斟酌、层层递进的论证过程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它要求读者放弃浮躁,真正沉下心来,去理解一种超越时代的思维范式是如何构建其逻辑大厦的。

评分

这本书的注释和导读部分,对我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注意到,在好几个关键的论证段落之后,都附有相当详尽的脚注,这显示出编者对读者的困难有着充分的预判。这些注释不仅仅是对生僻词的简单释义,更深入地解释了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概念冲突,或是指明了某个论点可能引用的亚里士多德或早期教父的文本来源。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门槛。我甚至发现其中有些注释本身就构成了一篇篇微型的学术短文,它们有效地充当了现代视角与中世纪文本之间的“翻译器”。正是得益于这些导航性的文字,我才得以在面对那些看似铁板一块的论证时,找到可以切入的缝隙,不至于被其宏大的结构彻底压垮。可以说,注释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这本书的“可用性”高低。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略带复古的深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一看就感觉沉甸甸的,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流行读物。刚拿到手的时候,我甚至有点舍不得马上拆开塑封,生怕破坏了它初次见面的完美形态。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有讲究,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阅读起来非常柔和,长时间盯着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排版,字体大小适中,行距拿捏得恰到好处,使得即便内容本身比较晦涩,视觉上也算得上是一种享受。当然,作为一本“读本”,我对它的内容编排和选材的取舍自然是抱有极高的期待。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原文片段,而是能构建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引导初学者逐步深入那些宏大而复杂的思想体系。如果编者在章节间的过渡和必要的背景介绍上做得足够扎实,那么这本书无疑就超越了一般的资料汇编,成为了一座可靠的知识阶梯。从外在感受来说,这本书的质感已经奠定了其作为案头常备经典的潜力,接下来就看它内部的智慧如何展开了。

评分

如果单单是警察部门和专业名词的问题,还不至于影响观影感受,个人觉得影片最大的问题就是题目所讲的,谜面够大,谜底太小。其实,和很多人所说的虎头蛇尾基本上是一个意思,就是说影片的开局很好,其实全片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布局,布了很大的一个局,给了很多悬念,可是收尾却很小气,可能是无意,更可能是故意为续集做铺垫,反正是最后只拉了一个彭于晏来出来垫背,以至于不能够完全支撑前面那么大的局那么多的悬念,令人看得很不爽。

评分

从事专业研究的话,可以作为参考书购入一本,毕竟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是非常必要的!

评分

如果单单是警察部门和专业名词的问题,还不至于影响观影感受,个人觉得影片最大的问题就是题目所讲的,谜面够大,谜底太小。其实,和很多人所说的虎头蛇尾基本上是一个意思,就是说影片的开局很好,其实全片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布局,布了很大的一个局,给了很多悬念,可是收尾却很小气,可能是无意,更可能是故意为续集做铺垫,反正是最后只拉了一个彭于晏来出来垫背,以至于不能够完全支撑前面那么大的局那么多的悬念,令人看得很不爽。

评分

这套书都是不错的,都是经典之作,等有活动就买回来,细细看……

评分

书很好,是我喜欢的类型

评分

自认为也算一个资深港片迷了,再加上之前已经看过不少这部电影的预告片和相关报道,剧情也了解了大概了,没想到看完整部电影的最大感觉竟然是——没看懂。当然,这个没看懂并不是指主干剧情,冲锋车被劫、两个副处长争权,预告片里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没看懂的是,个别场景和故事细节上理不顺。开场林家栋半夜里抓的人是谁没看清楚,目的是什么?钱嘉乐和金库主任到底谁在说谎?绑匪为什么释放冲锋队队员?天台上林家栋、安志杰和另外一个前O记探员三人间到底什么关系?

评分

第三种是经典著作阅读法,这种方法用来阅读哲学、经济、军事和古典著作。阅读这些著作要象读文学作品一样的慢,但读者的眼睛经常离开书本,对书中的一字一句都细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从而理解其中的深奥的哲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用经典著作阅读法阅读文学作品,往往容易忽略文学作品的特色,以 使读者自己钻进所谓文学观念史的牛角尖中去。 第四种阅读方法是麻醉性的阅读法。这种阅读只是为了消遣。

评分

本人向来是不喜欢唱赞歌的,所以,即便《寒战》现在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之声,我也不会随声附和,只能写下自己的真实观感。先说好的方面,影片的制作确实非常认真,场面很大,剑拔弩张的气氛保持的很好,每一个场景都不会闷,情节反转一个接一个,令人应接不暇。

评分

否则我们就不会真正领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