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百问百答

生态养殖百问百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立芳 等 著,沈东升 编
图书标签:
  • 生态养殖
  • 循环农业
  • 可持续农业
  • 农业技术
  • 养殖技术
  • 生态农业
  • 农牧结合
  • 绿色养殖
  • 健康养殖
  • 农业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1403848
版次:1
商品编码:1084660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8-01
页数:14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生态养殖百问百答》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讲述了生态养殖的基本概念、养殖技术、生态制剂、养殖方法、粪便处理、卫生防疫、技术规范等内容。《生态养殖百问百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可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使用,也适用于从事“三农”等相关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基本概念篇
1.什么是生态养殖?
2.生态养殖和人工养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3.发展生态养殖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4.生态养殖应遵循哪些基本原理?
5.什么是生态养殖中的共生关系?
6.目前生态养殖主要面临的问题及困难有哪些?
7.为什么我们要大力推广生态养殖?
8.生态养殖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9.生态养殖的能力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10.什么是高效的立体种养技术?
11.什么是桑基鱼塘模式?
12.什么是鱼—猪—草模式的生态养殖?
13.什么是稻—鱼、蟹综合养殖种植技术?
14.什么是水产立体养殖子系统?
15.自然资源包括哪些?

养殖技术篇
16.生态养殖模式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7.常见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有哪些?
18.桑基鱼塘模式具有哪些优点?
19.稻—鱼、蟹综合养殖技术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0.鱼—猪—草模式的生态养殖要点是什么?
21.怎样进行池塘鱼鸭混合的立体生态养殖?
22.对虾的一般养殖模式有什么不足?
23.虾、鱼、贝、藻的水产立体生态养殖注意事项有哪些?
24.对虾高密度单品种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25.混养模式的生态优势是什么?
26.养殖水质生物调控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7.虾、鱼、贝、藻的生态优化养殖有何特色?
28.我国养殖业在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有哪些值得重视的生态问题?
29.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如何注意生态平衡的调控?
30.生态养殖中应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生态制剂篇
31.什么是微生态制剂?
32.动物微生态制剂如何分类?
33.动物微生态制剂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34.微生态制剂通过什么方式调整并平衡胃肠道的微生态环境?
35.生产及使用动物微生态制剂应注意哪些事项?
36.微生态制剂在水产生态养殖上的用途是什么?
37.微生态制剂在畜禽生态养殖上应如何正确使用?
38.EM菌用于养殖业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39.EM菌在养殖业中的用途有哪些?
40.益生素在畜禽养殖中有什么作用?
41.影响微生态制剂使用效果的外界环境有哪些?
42.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微生态制剂使的用效果?
43.微生态制剂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养殖方法篇
44.自然生态环境包括哪些?有哪些环境因子?
45.生态养殖对生态环境的选择有哪些基本要求?
46.如何加强畜舍环境监管?
47.饲料分为哪几类?
48.饲料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49.青绿饲料的营养特点是什么?
50.饲用青饲料应注意哪些事项?
51.什么是动物性饲料?
52.我国目前用于养殖业的饲料用虫主要有哪些?
53.如何进行蝇蛆的生态养殖?
54.如何进行黄粉虫的生态养殖?
55.黄粉虫幼虫期饲养注意事项有哪些?
56.黄粉虫成虫期饲养注意事项有哪些?
57.常见的蚯蚓生态养殖方式的优缺点是什么?
58.如何进行水蚯蚓的生态养殖?
59.合理的饲料利用对生态养殖有什么意义?
60.什么是饲料添加剂?
61.饲料添加剂可分为哪几类?
62.什么是瘦肉精?
63.瘦肉精有何危害?
64.瘦肉精的使用规定是什么?
65.什么是抗生素?
66.过度使用抗生素有什么危害?
67.饲料添加剂应遵循什么样的使用准则?
68.哪些微生态制剂可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
69.动物微生态制剂在畜禽养殖上有什么应用效果?
70.饲料配合应遵循哪些原则?
71.饲料的营养成分有哪些?
72.配合饲料可分为哪几类?
73.饲料配方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
74.如何选择配合饲料的原料?
75.配合饲料应怎样制作?
76.发展配合饲料对生态养殖有什么意义?

粪便处理篇
77.畜禽污染防治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78.畜牧业对环境污染的途径有哪些?
79.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80.实现畜禽粪便肥料化的意义是什么?
81.实现畜禽粪便饲料化的意义是什么?
82.怎样实现畜禽粪便的能源化?
83.畜禽粪便污水处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84.对畜禽粪便污水处理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85.畜禽养殖污水通常采用哪些处理方法?
86.对畜禽固体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87.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处理粪污常规模式有哪些?
88.如何降低畜禽粪便中氮和磷的含量?

卫生防疫篇
89.什么是卫生防疫?
90.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对养殖产品进行免疫?
91.如何实现饲料的卫生安全?
92.怎样进行畜禽生态养殖中的健康和疫病防治?
93.常用消毒药应如何正确、合理使用?
94.营养免疫在水产品中有怎样的应用前景?
95.如何搞好生态养殖?
96.生态养殖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97.发展生态养殖应采取哪些措施?
98.生态养殖产品的市场需求有多大?
99.发展生态畜牧业有哪些做法与途径?
100.生态养殖企业的利润有多大?

技术规范篇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 81—2001)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SC/T 0004—2006)
参考文献
《绿色耕耘:可持续农业的探索与实践》 内容概要 《绿色耕耘:可持续农业的探索与实践》是一部深度探讨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与实践策略的著作。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具体领域的问答集,而是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关于可持续农业的宏观认知框架,并辅以详实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指南,引领读者理解并践行更加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公平的农业模式。本书的写作风格力求平实、客观,避免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论述,将复杂的可持续农业理念化繁为简,使其易于理解和接受。 第一部分:可持续农业的哲学基石与时代呼唤 本书开篇便深入剖析了“可持续农业”这一概念的深层含义,探讨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哲学根源。我们将从全球环境挑战、资源枯竭、食品安全以及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平诉求等多个维度,阐释为何传统的、过度依赖化学投入的农业模式已难以为继,为何转向更加生态、多元、循环的耕作方式迫在眉睫。 历史的回顾与反思: 追溯农业发展史,从原始的自然农耕到工业化农业的崛起,审视每一次变革带来的影响。特别会分析化肥、农药等化学品在提升产量方面的巨大贡献,以及其长期使用对土壤、水体、生物多样性造成的潜在损害。我们将借此引出对“增长的极限”和“生态承载力”的讨论,引导读者思考农业的终极目标究竟是无限的产量,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全球性挑战下的农业转型: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这些全球性的紧迫问题与农业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本书将详细解读这些挑战如何影响农业的稳定与发展,并论证可持续农业正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将探讨温室气体排放与农业生产的关联,分析化肥生产与能源消耗的关系,以及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周期的影响。 社会公平与粮食安全: 可持续农业不仅仅关乎环境,更与社会公平和粮食安全紧密相连。本书将探讨当前全球粮食分配不均的现象,分析小农户在市场竞争中的困境,以及如何通过发展可持续农业,赋能社区,建立更具韧性的本地食物系统,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健康、充足的食物。我们也将关注农业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倡导公平贸易和生产者合作社的发展。 第二部分:可持续农业的核心理念与技术实践 在奠定理论基础之后,本书将聚焦于可持续农业的具体实践层面,深入剖析构成可持续农业体系的关键要素,并介绍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 土壤健康:农业的生命线 土壤的形成与功能: 介绍土壤的构成,阐述土壤作为生命支持系统的作用,包括提供养分、储存水分、过滤污染物、支持生物多样性等。 土壤退化及其成因: 详细分析过度耕作、化学品滥用、不当的水管理等导致土壤侵蚀、板结、肥力下降、有机质流失等问题的具体机制。 改良土壤健康的技术: 重点介绍一系列提升土壤健康的方法,包括: 轮作与间作: 讲解不同作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如何打破病虫害循环,改善土壤结构,优化养分利用。 覆盖作物: 介绍各种覆盖作物的特性,它们在固氮、增加有机质、抑制杂草、防止水土流失方面的作用。 有机肥的应用: 深入探讨堆肥、绿肥、动物粪便等有机肥的制作、施用方法,以及它们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积极影响。 免耕/少耕技术: 分析免耕对土壤结构、水分保持、减少碳排放的益处,以及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应用。 生物防治与天敌保护: 介绍如何通过维持和吸引益虫、鸟类、蝙蝠等天敌,来控制有害生物,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保护 水在农业中的作用与挑战: 阐述农业用水的巨大消耗,以及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对农业可持续性的威胁。 节水灌溉技术: 详细介绍滴灌、喷灌、微喷灌等高效灌溉方式的原理、优势、适用条件及安装维护。 雨水收集与储存: 探讨雨水收集系统在农业中的应用,以及如何科学储存雨水以备旱季使用。 水土保持措施: 介绍梯田、等高线耕作、种植乔木等措施如何减少地表径流,减缓水土流失。 非点源污染的控制: 分析农田径流携带的化肥、农药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的污染,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如设置缓冲带、合理施肥等。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促进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阐述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包括其在授粉、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资源循环等方面的作用。 单一耕作模式的弊端: 分析大面积单一作物种植如何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增加农田对外界干扰的脆弱性。 促进农田生物多样性的策略: 建立生态廊道与景观要素: 介绍在农田边缘、田埂、沟渠等区域种植本地植物,设置篱笆、林带,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迁徙通道。 保留或恢复自然栖息地: 鼓励保留农田中的湿地、林地、草地等,为传粉昆虫、有益生物提供庇护所。 多样化的种植模式: 推广间作、套种、轮作,以及发展农林复合系统、农牧复合系统。 减少化学品的使用: 强调有机农药和生物农药的合理使用,避免对非靶标生物造成伤害。 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病虫害的生态学视角: 从生态平衡的角度理解病虫害的发生,认识到其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存在,而非一味消灭的对象。 综合病虫害管理(IPM): 详细介绍IPM的理念和方法,包括监测预警、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的合理使用。 生物农药与植物源农药: 介绍苏云金杆菌、白僵菌、印楝素等生物农药的种类、作用机制及其在有机农业中的应用。 诱捕器与物理屏障: 讲解黄板、性诱捕器、防虫网等物理防治工具的使用。 增强作物自身抗性: 探讨通过改良品种、科学施肥、改善生长环境等方式,提升作物对病虫害的天然抵抗力。 能源的节约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农业生产中的能源消耗: 分析农机作业、化肥生产、农产品运输等环节的能源消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介绍精准农业技术(如GPS导航、变量施肥)、优化农机作业路径、减少不必要的运输等节约能源的方法。 发展可再生能源: 探讨在农场应用太阳能(如光伏发电)、风能、生物质能(如沼气)的潜力与实践。 第三部分:可持续农业的经济可行性与社会效益 本书的第三部分旨在解答读者普遍关心的“可持续农业是否可行”、“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以及“它将带来哪些社会价值”等问题。 经济效益的实现路径: 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减少化学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化肥、农药、水、能源等成本。 提升产品附加值: 强调有机认证、绿色产品标识等带来的市场溢价,以及消费者对健康、环保产品的青睐。 发展循环经济: 介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如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短期投入与长期回报: 分析可持续农业初期可能需要一定的投入,但从长远来看,其对土壤、环境的修复将带来稳定的生产能力和更低的风险。 社会效益的深远影响: 改善农村环境: 减少化学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保障食品安全与健康: 提供无农药残留、无化肥过量施用的安全、健康的食品。 促进农村发展与就业: 发展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等新业态,为农村地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吸引人才回流。 增强社区韧性: 建立本地化的食物供应体系,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增强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提升农民的知识与技能: 鼓励农民学习新的耕作技术,提升其科学素养和管理能力。 可持续农业的商业模式与市场对接 有机认证体系: 介绍国内外主要的有机认证标准与流程。 直销与社区支持农业(CSA): 探讨农场直接面向消费者、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紧密联系的模式。 农产品品牌建设与营销: 如何通过故事性、透明度,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可持续农产品品牌。 政策支持与金融工具: 探讨政府补贴、绿色金融、保险等如何支持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第四部分: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农业 在本书的结尾,我们将展望可持续农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并鼓励读者成为这场绿色变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智能化与科技赋能: 探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如何应用于精准监测、自动化管理、病虫害预警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可持续农业的效率与精确度。 适应性与韧性农业: 强调发展能够适应气候变化、抵御自然灾害的农业系统。 跨学科合作与知识共享: 呼吁科学家、农民、政策制定者、消费者等各方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农业的普及。 个人的行动与选择: 引导读者思考作为消费者、作为土地的守护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支持可持续农业,做出更明智的食物选择。 《绿色耕耘:可持续农业的探索与实践》旨在成为一本集知识性、实践性、前瞻性于一体的参考读物。它将带领读者穿越传统农业的迷雾,走进一个更加绿色、健康、繁荣的农业未来。本书的篇幅充实,内容详尽,通过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力求为每一位关心农业发展、关注食物来源、热爱我们共同家园的读者,提供一份深刻的启迪和切实可行的指引。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并非空谈理论,而是充满了可验证的实操细节,可以说是操作指南的典范。很多农业技术书籍往往停留在“应该做什么”的层面,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详尽地描述了“如何做到”的具体步骤和工具选择。举例来说,书中关于自制生物有机肥的部分,详细列出了不同原料的配比、堆制的时间控制,甚至连堆体翻动时的湿度标准都有明确的量化指标。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实践的尊重和对读者负责的态度。我根据书中的指导尝试搭建了一个小型堆肥系统,效果立竿见影,比我过去采用的传统发酵方法效率高了不止一个档次。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对接,让读者阅读完后立刻就能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实际操作中去,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成就感和转化的效率。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风险管理”和“可持续性”的深刻剖析,这部分内容远比市面上大多数只关注产量提升的书籍要成熟和稳健得多。作者没有避讳生态养殖在初期可能面临的产量波动和初期投入较高的问题,而是直面这些挑战,并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比如,书中专门辟出一个篇幅讨论如何通过发展多样化种植和养殖模式(立体种养结合)来平抑单一产品的市场风险。这种未雨绸缪、注重长期稳定性的思维,对于真正想把生态养殖做成一项长久事业的人来说,是无价的指导。它教会读者如何构建一个具有韧性的农业系统,而不是一个脆弱的“高产模型”。这种对未来的负责任态度,让我感到这本书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工具书,它不仅指导我今天如何操作,更指引我未来如何规划。

评分

从文字的遣词造句来看,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拥有丰富阅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学者或资深实践者。行文间,时不时会冒出一些精辟的比喻和富含哲理的论断,这些点缀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农业技术探讨变得妙趣横生。例如,在谈论到“遵循自然节奏”时,作者引用了古代关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来佐证现代生态农业的必然性,这使得阅读体验得到了升华,不再仅仅是技术的获取,更是一种思想的交流。这种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巧妙融合的叙事方式,让我对生态养殖的理解深度远远超出了我对一般技术手册的预期。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农业生产的全新视角,让人意识到养殖绝非简单的资源消耗,而是一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舞。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不像那种传统的教科书,干巴巴地堆砌着专业术语,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实用的智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述每一个养殖技术时,都能引出一些关于自然循环和环境平衡的深刻见解。读起来感觉更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农夫在田埂上娓娓道来,而不是在啃一本艰涩的学术著作。比如,书中关于如何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群落来改善土壤肥力那几章,写得极其生动,作者没有用复杂的生化公式去解释,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比如观察蚯蚓的活动、闻土壤的气味,来教你判断土壤的健康状况。这种将高深的生态学原理转化为日常可操作的经验总结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让即便是刚接触养殖的新手也能很快领悟其中的精髓。整个阅读过程,我仿佛被拉入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农场,感受着土地的脉搏,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是其他书籍难以提供的。它真正做到了将“生态”二字融入到每一个生产环节的考量之中,让人由衷地佩服作者深厚的实践功底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匠心独运,它完全打破了我对传统“问答集”的刻板印象。通常的问答书,内容都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读者需要自己费力去串联逻辑,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却像是一条清晰的河流,层层递进,水到渠成。从最基础的选址、选种,到中期的日常管理,再到后期的疫病防治和市场对接,每一个“问”都自然而然地导向下一个更深入的“答”。这种安排使得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生态养殖的认知框架。我发现,当我解决了关于“如何减少抗生素使用”的困惑后,下一章紧接着就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和改善环境管理来增强动物的自身抵抗力,这种前瞻性的内容布局,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连贯性和知识吸收的效率。它不仅仅是解答了眼前的疑问,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读者如何“思考”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运作规律,而不是简单地复制某个技术步骤。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