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植物誌(第10捲)

廣東植物誌(第10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編
圖書標籤:
  • 廣東植物誌
  • 植物學
  • 植物分類學
  • 廣東植物
  • 植物區係
  • 生物學
  • 科學
  • 參考書
  • 專業書籍
  • 植物誌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廣東省齣版集團 ,
ISBN:9787535954336
版次:1
商品編碼:1086643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8-01
頁數:33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廣東植物誌(第10捲)》收載廣東種子植物分科檢索錶(蕨類植物分科檢索錶見第七捲)、學名總索引、廣東植物學研究簡史、華南植物研究所(園)植物標本采集史及編後記等內容。
   本誌可供生物、農業、園藝、醫藥等教學、科研和生産單位有關人員參考。
   (本誌一、二捲完稿於海南建省之前,因此海南植物亦收載其中。為瞭保持本誌內容的連貫性,海南植物仍將繼續收載於本誌各捲,特此說明)。

目錄

廣東種子植物分科檢索錶
I.裸子植物分科檢索錶(吳德鄰)
Ⅱ.被子植物分科檢索錶
1.雙子葉植物分科檢索錶(鬍啓明)
2.單子葉植物分科檢索錶(吳德鄰)
《廣東植物誌》第一至第九捲總索引(劉培芳)
中文學名
拉丁學名
附錄1 廣東植物學研究簡史(吳德鄰)
附錄2 華南植物研究所(園)植物標本采集簡史(鬍啓明 曾飛燕)
編後記

前言/序言


探索中國西南:熱帶雨林生態係統與物種多樣性 圖書名稱: 秘境黔山:貴州森林植物資源調查與區係研究 作者: 黔山植物多樣性研究團隊 齣版社: 中國西南林業齣版社 齣版年份: 2024年 --- 內容簡介 《秘境黔山:貴州森林植物資源調查與區係研究》是一部係統性、深度聚焦於中國西南地區——貴州省森林植物資源及其生態學意義的專著。本書匯集瞭近二十年來該地區植物資源普查、野外考察、標本采集與分子係統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旨在全麵揭示貴州復雜多樣的地質構造和氣候條件下孕育齣的獨特植物區係特徵,為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修復及可持續利用提供堅實的科學基礎。 貴州地處雲貴高原東部,喀斯特地貌廣布,垂直氣候帶發育顯著,這使得該區域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本書深入剖析瞭貴州省從低海拔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到高海拔山地灌叢的多級森林生態係統,並著重闡明瞭這些生境中特有物種的形成機製與分布規律。 全書共分六個主要部分,邏輯清晰,內容翔實。 --- 第一部分:貴州森林生態係統結構與環境梯度分析 (約300字) 本部分首先概述瞭貴州省的地理、地質背景及其對植物群落形成的影響。詳細分析瞭區域內氣溫、降水、光照以及喀斯特石灰岩溶蝕作用對土壤理化性質的調控機製。 重點章節包括: 1.1 氣候格局與微生境分異: 基於高精度氣象數據,構建瞭貴州主要森林類型的氣候因子閾值模型,探討瞭熱量、水分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的分配模式,揭示瞭這些因子如何驅動植被的垂直更替。 1.2 土壤基質與植物適應: 深入研究瞭不同喀斯特類型(峰叢、窪地、坡地)土壤的質地、pH值及養分含量(尤其是鈣鎂元素)對優勢種群建群種選擇的影響。通過對典型森林群落的林冠層、林下灌叢層和草本層的結構解析,量化瞭群落的生物量、物種豐富度及功能多樣性指數(如比值多樣性、功能譜係學指標)。 1.3 森林動態監測: 報告瞭在雷公山、梵淨山等國傢級自然保護區設置的長期監測樣地中,近十年內林分結構、物種更迭和入侵物種動態變化的監測數據,為理解森林生態係統的長期穩定性提供瞭實證。 --- 第二部分:維管植物物種編目與分類修訂 (約450字) 這是本書的核心內容之一,詳細記錄瞭貴州森林中已發現的維管植物物種,並對一些分類上存在爭議的類群進行瞭修訂。 2.1 貴州森林植物區係概述: 概述瞭貴州高等植物區係的區位特徵,確認瞭其中國-喜馬拉雅物種區係的顯著屬性,並對比分析瞭與周邊省份(如雲南、廣西)的區係差異。 2.2 專科深度研究——杜鵑花科(Ericaceae)與報春花科(Primulaceae): 對在貴州具有高度特有性的杜鵑屬(Rhododendron)的形態特徵、地理分布及分子係統學證據進行瞭詳細比對。修訂瞭數個在傳統分類學上容易混淆的種級分類界限,並對新發現的基於形態學和分子數據的潛在新種進行瞭命名和描述,包括彩色插圖和詳細的鑒彆特徵錶。 2.3 蕨類植物的生態適應與係統發育: 專題研究瞭分布於高濕環境下的蕨類植物,特彆是鱗毛蕨科(Dryopteridaceae)和莎草蕨科(Cyperaceae)中的特有物種。通過對葉綠體DNA(rbcL, matK)和核基因(ITS)的分析,重建瞭部分類群的係統發育樹,修正瞭傳統基於孢子形態的分類係統。 2.4 珍稀瀕危物種名錄更新: 參照國傢及地方保護名錄,結閤野外最新的種群現狀調查,更新瞭貴州森林中受威脅的特有植物名錄,並重點關注瞭對喀斯特生境高度依賴的特有種的野外種群數量評估。 --- 第三部分:特有種的生物地理學解析 (約350字) 本部分運用地理信息係統(GIS)和分子標記技術,探討瞭貴州特有物種的起源和擴散曆史。 3.1 冰期避難所與物種形成: 基於分子鍾分析和化石記錄,推測瞭貴州局部山區在第四紀冰期中可能扮演的“物種避難所”角色。通過對多個特有種的地理種群進行遺傳分化研究(如利用AFLP和SSR標記),確定瞭物種隔離的地理屏障(如河流切割、高山阻隔)。 3.2 地質構造與物種輻射: 重點分析瞭古老的岩溶構造(如秦嶺-大巴山褶皺帶的南緣影響)如何驅動特定科屬(如山茶科 Theaceae)的適應性輻射。利用環境因子最小殘存區模型(MaxEnt),預測瞭這些特有物種在未來氣候變化下的潛在適宜棲息地變動範圍。 3.3 優勢先鋒種的起源: 研究瞭森林演替初級階段中,在裸露石灰岩基質上定植的先鋒物種的起源路徑,揭示瞭植物對極端生境的快速適應性演化過程。 --- 第四部分:森林植物的化學生態學與資源潛力 (約250字) 本部分著眼於森林植物的次生代謝産物,探索其在藥用及生態功能上的潛力。 4.1 傳統植物藥材的科學驗證: 對貴州苗族、侗族等少數民族傳統使用的具有抗炎、抗氧化特性的森林藥用植物,如部分藤本植物和蘭科植物,進行瞭化學成分的係統分離和鑒定。利用HPLC-MS/MS技術分析瞭其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及其與生境因子(海拔、光照)的相關性。 4.2 抗逆性化閤物的生態學意義: 研究瞭在喀斯特貧瘠、乾旱脅迫下生長的樹種如何通過積纍特定的次生代謝産物(如酚酸類、萜類)來增強自身的抗逆性,並探討瞭這些化閤物在群落內的水平轉移和生態反饋機製。 --- 第五部分:保護對策與可持續利用建議 (約200字) 基於前述的調查與研究成果,本部分提齣瞭針對貴州森林植物多樣性的具體保護與管理建議。 5.1 基於因子的保護分區: 根據物種特有度熱點、棲息地破碎化程度和氣候脆弱性指數,提齣瞭精細化的自然保護區網絡優化方案,強調對“生態孤島”的連接性保護。 5.2 野外種群復壯計劃: 針對極度瀕危的特有種,製定瞭結閤苗圃培育、異地遷地保護與原生地帶輔助迴歸的綜閤性復壯技術流程。 5.3 原生境下可持續采集規範: 針對具有資源價值的植物類群,提齣瞭基於可持續生物量估算的科學采集標準,確保傳統利用活動不對野外種群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 結論: 《秘境黔山》不僅是貴州植物學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更是一部深入探討中國西南復雜生態演化史的科學文獻。它以嚴謹的野外數據、前沿的分子證據和係統的生態學分析,為理解熱帶-亞熱帶山地森林的生物多樣性提供瞭全新的視角和可靠的參考依據。本書是植物分類學傢、生態學傢、地理學傢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人員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對地方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總覺得,地方的植物往往承載著豐富的曆史和人文信息。翻開《廣東植物誌(第10捲)》,我首先想到的是,這本書或許能夠為我打開一扇瞭解廣東地方曆史文化的新窗口。我設想,書中在描述每一種植物時,可能也會順帶提及它們在當地的傳統用途,比如藥用、食用,或者在民俗活動中的應用。我期待書中能夠穿插一些生動的故事或傳說,將植物的科學知識與人文情懷巧妙地結閤起來。這會讓閱讀過程變得更加有趣和富有啓發性。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廣東人民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緊密聯係,以及他們是如何因地製宜地利用和保護這些植物資源的。這對我來說,是一種文化上的探索。

評分

這本書的厚重感,捧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學問積澱。封麵設計雖然樸素,卻透著一股子嚴謹與專業,沒有絲毫花哨的裝飾,就像一位沉靜的學者,隻專注於知識本身。我翻開目錄,一個龐大的植物傢族在我眼前徐徐展開,從那些耳熟能詳的草本,到我聞所未聞的藤本、喬木,每一個名字都像是開啓瞭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我尤其對那些描述的圖譜充滿瞭期待,想象著它們將如何細緻地描繪齣每一種植物的形態特徵,包括那細微到葉脈的走嚮,或是花瓣上那難以察覺的紋理。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植物圖鑒,更是一份對廣東這片土地上豐富生命力的珍貴記錄。我希望通過它,能夠更深入地瞭解我們身邊那些默默生長的綠色生命,感受它們獨特的生命節奏和生存智慧。我還會特彆留意那些關於植物的分布、生境以及可能的藥用價值的介紹,這可能會為我的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啓發。

評分

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更多的是一種知識探索的渴望。我深知,植物的世界是無窮無盡的,而《廣東植物誌(第10捲)》就像是一座知識的寶庫,等待我去發掘。我推測,這本書的體例會非常嚴謹,每一個植物的分類、命名、描述都會有科學的依據。我還會關注書中關於植物的進化、傳播以及它們在生態係統中所扮演的角色等方麵的介紹,這有助於我從更宏觀的視角去理解植物世界的運行規律。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拓展我的知識邊界,提升我對自然科學的理解能力。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激發我更多的思考,比如關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以及人類在其中所承擔的責任。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思維的洗禮。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一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我能想象到,編寫這樣一本巨著,需要多少個日夜的辛勤付齣,多少次的實地考察,多少次的文獻查閱。從書名來看,它聚焦於廣東這個區域,這本身就意味著巨大的地域性和多樣性。我推測,書中對每一個物種的描述,都將是細緻入微的,從形態特徵到地理分布,再到生態習性,每一個細節都力求準確無誤。我尤其期待書中可能包含的植物插圖,我堅信,那些由專業畫傢精心繪製的插圖,將能夠比任何文字描述都更能生動地展現植物的魅力。它們不僅是科學的呈現,更是一種藝術的錶達。我相信,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能夠對廣東的植物多樣性有一個宏觀且深入的認識,並對這些植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可能麵臨的挑戰有所瞭解。

評分

初次接觸到《廣東植物誌(第10捲)》,我懷揣著一種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我並非專業的植物學者,更多的是一個對自然世界充滿興趣的普通讀者。這本書在我手中,仿佛是一本藏寶圖,每一頁都可能揭示齣隱藏在廣東這片土地上的植物秘密。我設想,在翻閱過程中,我會遇到許多讓我感到驚喜的植物,它們或許有著奇特的外形,或許有著令人稱道的生命力,又或許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傳說故事。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清晰易懂的植物識彆方法,讓我能夠在傢附近或者旅行途中,也能嘗試辨認齣那些我曾經擦肩而過的綠色身影。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逐漸培養起對植物更敏銳的觀察力,不再僅僅將它們視為背景,而是能夠發現它們各自獨特的美和存在的意義。我還會特彆關注書中的一些案例分析,看看植物學傢是如何一步步解開植物的奧秘的,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學習。

評分

不錯,不過還是沒等到雙十一我就忍不住瞭,買瞭800多的書這兩天,兩年多的量有瞭,過幾年再買。當你迷茫瞭就多看看書,即使找不到答案,也能有個好的方嚮,也能充實自己

評分

快遞快,質量好!

評分

不錯!

評分

好~~非常的棒~!!~

評分

從小就喜歡植物,一直很想收齊一套植物誌。《中國植物誌》太浩大瞭,沒那麼大的書櫃放,《廣東植物誌》目前隻見到九冊,還是可以的哦。

評分

很有用的工具書,如果整套齊全就好瞭。

評分

還是到網上買東西實惠,我很喜歡

評分

推薦好書,值得收藏。

評分

不錯的書籍,值得一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