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篇章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语言学研究分支,它将大于句子的结构单位——“篇章”——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他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篇章的意义结构和形式组织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什么是篇章语言学》是关于篇章语言学的入门性读本,内容涉及篇章语言学的概况、重要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等,可帮助学习者了解篇章语言学的发展状况,熟悉基本理论和方法。全书采用提问的形式导人对问题的讨论,便于学习者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学习。
内页插图
目录
序言
第一编 篇章语言学概述
什么是篇章?
什么是篇章语言学?
篇章语言学与修辞学、文体学及传统语言学研究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什么是篇章语法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什么是篇章语义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什么是篇章语用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什么是篇章研究的认知转向?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第二编 篇章性标准
什么是篇章性?篇章性的标准是什么?
什么是衔接?典型的衔接手段有哪些?
什么是指称关系?指称的种类有哪些?
指称关系在篇章中是如何发挥衔接功能的?
什么是人称指称?人称指称有哪些类型?其衔接功能是什么?
什么是指示指称?指示指称有哪些类型?其衔接功能是什么?
什么是比较指称?比较指称有哪些类型?其衔接功能是什么?
什么是省略?省略有哪些类型?其衔接功能是什么?
什么是替代?替代有哪些类型?其衔接功能是什么?
什么是连接?连接有哪些类型?其衔接功能是什么?
什么是词汇衔接?词汇衔接有哪些类型?其衔接功能是什么?
替代与指称的区别是什么?
什么是语法依存网络?其衔接功能是什么?
什么是结构性衔接关系?
为什么说衔接不是篇章的决定性标准?
什么是连贯?
连贯有什么特征?
关于语篇连贯的理论有哪些?
什么是意图性?
意图性与篇章的衔接和连贯的关系是什么?
关于交际意图与篇章的关系问题有哪些研究视角?
语言学界关于篇章意图性的理论各有哪些优点与不足?
“言语行为”理论是如何阐述意图性的?
“合作原则”和“会话含意”理论关于意图性的阐述是什么?
“心理操作过程”理论对意图性的阐述是什么?
什么是可接受性?影响篇章可接受性的因素有哪些?
……
第三编 篇章的结构
第四编 会话分析
第五编 篇章的语体
后记
参考资料
精彩书摘
什么是篇章语法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在篇章语言学发展初期,语言学家看到了把单独的句子作为研究对象的语法理论的不足,主张把语言学研究对象的范围扩展到比句子更大的语言单位。起初,研究者只把篇章看成是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认为可以用描写句子的方法来分析描写篇章。因此,他们提出了篇章语法的概念,旨在描写相对于单句语法的多句语法。这种篇章语法突破单句的界限,把篇章看成是句子集合,试图寻找和总结出针对篇章的抽象的语法规则系统。篇章语法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寻找出如何连句成章的“篇章规则”,对此,研究者们利用多种方法如结构分析、转换生成、形式逻辑等进行了尝试,其中Hanweg的“替代链理论”非常有代表性。Harweg在1968年提出句子与句子之间是靠替代链条连接的,他把篇章定义为一个通过持续替代方式连为一体的语言单位序列。篇章始端的形式标记就是出现一个被替代成分的序列,即能够被篇章接受者直接理解的语言表达,比如篇章始端出现“猫”,之后其他句子包含有共指“猫”的语言成分如“它”、“它梅花般的脚印”、“老鼠的天敌”等,这些语言成分就是替代成分,具有连句成章的作用,构成篇章的一个重要特征。Harweg对篇章中的替代链做了系统和充分的描写(见钱敏汝,2001:15)。此外,其他的一些句法现象如时态、体等也被认为是连句成章的规则而加以系统分析和描写。
概言之,篇章语法学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以“篇章的性质基本上与句子相同”为前提假设,把主要任务确定为“参照句法的使命总结描述构成篇章的普遍规则”,认为所有语言的任何一种篇章都可以通过这些规则生成和解读。
……
书名: 什么是篇章语言学 内容简介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海量的文字信息,无论是新闻报道、学术论文、小说故事,还是日常的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互动,它们都不仅仅是孤立的词语或句子堆砌,而是由一系列有组织、有逻辑的语言单位构成的整体。然而,我们是如何理解这些文本的整体意义的?我们又是如何构建和表达连贯的思想的?“篇章语言学”这门学科,正是致力于解答这些根本性问题的钥匙。 本书《什么是篇章语言学》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语言使用的宏观层面,聚焦于构成意义的更大单位——篇章(discourse)。不同于传统语言学往往侧重于词语、句子内部结构的研究,篇章语言学将目光投向了语言在实际交流中的运用,关注文本如何组织、如何传递信息、如何影响听话者或读者,以及篇章与社会、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 篇章,语言使用的艺术与科学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篇章”?简单来说,篇章是指一段连贯的、有意义的语言文本,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它不仅仅是几个句子的简单集合,而是具有内在结构、逻辑关系以及特定交际目的的语言单位。一篇对话、一封信、一篇演讲稿、一部小说,都可以看作是篇章。篇章语言学正是研究这些篇章的形成、理解、功能和影响的学科。 本书将从多个维度揭示篇章的本质。我们将首先探讨篇章的结构性。一篇有效的篇章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遵循一定的组织原则。例如,故事通常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学术论文则有引言、主体、结论等部分;新闻报道则遵循倒金字塔结构,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我们将分析这些结构是如何通过各种衔接手段(cohesion)实现的。衔接是指语言单位之间在形式上的联系,例如代词的使用(“他”、“她”、“它”指代前面提到的名词)、连词的运用(“而且”、“但是”、“所以”连接句子或段落)、词汇的重复或同义替换等等。这些形式上的联系,如同文本的“胶水”,将不同的语言单位紧密地黏合在一起,使篇章呈现出一种流动的、连贯的外观。 然而,篇章的连贯性并不仅仅依赖于形式上的衔接。更重要的是连贯性(coherence),即篇章在意义上的统一和逻辑上的合理性。即使形式上的衔接手段不那么明显,只要读者能够理解篇章所要表达的整体意义,它就是连贯的。例如,在一连串描述性句子后,突然出现一句总结性的判断,虽然缺乏直接的衔接词,但由于其意义上的关联性,篇章仍然是连贯的。我们将深入研究篇章是如何通过主题的展开、信息的新旧对比、因果关系、目的与实现等多种方式来构建其内在逻辑的。 篇章与交际:理解意义的深度 篇章语言学不仅仅关注文本本身,更关注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作用。每一次篇章的产生和理解,都是一个复杂的交际过程。我们将探讨语境(context)在篇章理解中的决定性作用。语境包括了语言环境(adjacent text)、非语言环境(physical setting)、社会文化环境(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以及心理环境(psychological state of participants)等多个层面。理解一段对话,如果脱离了说话人的身份、场合、情绪,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很可能无法准确把握其真实含义。 本书将详细阐述语用学(pragmatics)在篇章语言学中的核心地位。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在特定语境下运用语言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我们将分析隐含意义(implicature),即说话人没有直接说出来,但希望听话人能够理解的意义。例如,当一个人说“外面好像要下雨了”,言外之意可能是“我们应该早点回家”或者“你最好带把伞”。篇章语言学将揭示这些隐含意义是如何通过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和会话准则(maxims)等理论来推断出来的。 我们还会深入研究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的不同视角。话语分析是将篇章作为语言使用的基本单位,考察其在社会互动中的功能和意义。本书将介绍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将语言的运用视为一系列“行动”,例如承诺、请求、命令、陈述等。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是如何在篇章中交织,构成复杂的交际互动的。 篇章的多样性与功能 篇章并非只有一种形式,它具有极大的多样性,并且服务于不同的交际功能。本书将带领读者探索各种篇章类型(text types)的特点。我们将审视叙事篇章(narrative discourse),分析故事是如何构建情节、塑造人物、营造氛围的;我们将考察议论篇章(argumentative discourse),研究论证的结构、说服的技巧;我们将审视说明性篇章(expository discourse),探究信息如何被清晰、准确地组织和呈现。 同时,我们还将关注篇章的功能。一篇篇章可以是为了告知信息、娱乐读者、表达情感、说服他人、建立社会关系,或者仅仅是进行日常的社交互动。我们将分析篇章如何通过其语言选择、结构组织和语用策略来实现这些不同的交际功能。例如,一篇新闻报道的篇章结构和语言风格,就与一篇浪漫小说的篇章结构和语言风格大相径庭。 篇章语言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什么是篇章语言学》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还强调篇章语言学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 语言教学: 了解篇章的构建和理解机制,对于提高学习者的阅读 comprehension 和写作能力至关重要。教学者可以运用篇章语言学的原理,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习者掌握不同类型的篇章。 文学批评: 篇章语言学为文学作品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分析小说、诗歌、戏剧等作品的篇章结构、叙事策略和语用功能,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风格和艺术魅力。 传播学与媒体研究: 在当今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篇章语言学对于理解新闻报道、广告宣传、网络信息等至关重要。它帮助我们分析媒体如何通过篇章来塑造公众舆论、传播意识形态,以及识别和抵制虚假信息。 翻译研究: 翻译不仅仅是词语的转换,更是篇章的转换。理解源语言篇章的结构、连贯性和语用功能,才能更准确、更地道地将原文的意义和风格传递到目标语言中。 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 篇章语言学为计算机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如何让机器理解篇章的逻辑关系、隐含意义以及语境,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书的独特价值 本书《什么是篇章语言学》旨在以清晰、系统的方式,将篇章语言学的核心概念、理论和方法呈现给读者。我们将避免使用过于艰涩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丰富的实例,从日常对话到复杂文本,来阐释篇章语言学的洞见。读者将不仅仅是了解“什么是篇章语言学”,更会深刻体会到,这门学科如何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类语言使用的奥秘,以及如何在日益复杂的信息世界中,成为一个更敏锐、更有效的沟通者。 本书的阅读对象涵盖了对语言学感兴趣的初学者,对语言运用有深入研究需求的专业人士,以及任何希望提升自身沟通理解能力、洞察语言背后运作机制的读者。通过本书,您将重新审视您所接触到的每一段文字、每一次对话,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刻逻辑和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