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现代战斗机飞行事故

国外现代战斗机飞行事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选民,李凡 编
图书标签:
  • 航空事故
  • 战斗机
  • 飞行安全
  • 现代军事
  • 航空工程
  • 事故调查
  • 飞行员
  • 军事技术
  • 航空历史
  • 空战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ISBN:9787802438224
版次:1
商品编码:1087095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84
字数:5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飞行事故始终威胁着飞行安全,不时造成人类生命与财产的损失,努力提高飞行安全水平是航空飞行与航空从业者始终不渝的追求。《国外现代战斗机飞行事故》收集汇总了全世界50多个国家(美国、英国、苏联/俄罗斯、德国、法国、瑞典、西班牙、印度等)和地区的空军/海军使用的15种现代战斗机机型发生的1400多起重大飞行事故,对事故特点、事故发生的主要经过与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描述,以实际事故统计数为样本,使用图表统计分析了各型战斗机事故坠机数与总产量,空中相撞坠机数、鸟撞坠机数和发动机故障坠机数与事故坠机总数的关系,并总结归纳了造成这些飞行事故的具体因素,供广大军事飞行人员/军事飞行管理人员、航空从业者借鉴和参考,也是广大军事飞行爱好者了解国外现代战斗机事故的经典读物。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战斗机飞行事故概念与事故分类
1.1.1 概念
1.1.2 事故分类
1.2 战斗机飞行事故发生率
1.3 战斗机飞行事故特点
1.3.1 原因不明的事故多
1.3.2 机毁人亡的事故多
1.3.3 空中相撞的事故多
1.4 战斗机飞行事故原因
1.4.1 飞行试验考核不足与疏漏
1.4.2 人为因素
1.4.3 机械故障
1.4.4 环境因素
1.4.5 管理因素
1.5 战斗机飞行事故预防

第2章 JAS39战斗机飞行事故
2.1 JAS39战斗机概况
2.2 JAS39战斗机试飞和使用中发生的重大事故
2.3 JAS39战斗机使用中发生的一般事故

第3章 “鹞”式战斗机飞行事故
3.1 “鹞”式战斗机概况
3.2 “鹞”式战斗机重大飞行事故
3.2.1 英国“鹞”/“海鹞”战斗机事故
3.2.2 美国海军陆战队AV-8系列“鹞”式战斗机事故
3.2.3 西班牙海军“鹞”式战斗机事故
3.2.4 印度海军“海鹞”战斗机事故

第4章 “狂风”战斗机飞行事故
4.1 “狂风”战斗机概况
4.2 “狂风”战斗机重大飞行事故
4.2.1 英国空军“狂风”战斗机事故
4.2.2 德国空、海军“狂风”战斗机事故
4.2.3 沙特空军“狂风”战斗机事故
4.2.4 意大利空军“狂风”战斗机事故

第5章 “阵风”战斗机飞行事故
5.1 “阵风”战斗机概况
5.2 “阵风”战斗机飞行事故

第6章 “台风”战斗机飞行事故
6.1 “台风”战斗机概况
6.2 “台风”战斗机飞行事故

第7章 F-117A战斗机飞行事故
7.1 F-117A战斗机概况
7.2 F-117A战斗机重大飞行事故
……
第8章 F-14战斗机飞行事故
第9章 F-15战斗机飞行事故
第10章 F-16战斗机飞行事故
第11章 F/A-18战斗机飞行事故
第12章 F-22战斗机飞行事故
第13章 米格-29战斗机飞行事故
第14章 苏-27/苏-30/苏-33战斗机飞行事故
第15章 统计与分析
参考文献
缩略语/术语

精彩书摘

事故原因
1997年12月22日,《航空周刊》杂志发布了本次事故的调查情况。事故调查报告的结论认为,本次事故的原因是由于飞机左机翼结构故障引起的,具体原因是左机翼的“布鲁克林桥”(“Brooklyn Bridge”)形结构支撑组件上少了4个紧固件,这些紧固件是在1996年对飞机进行定期检修时遗漏安装的。调查发现,第49战斗机联队的维护记录不完整,未能完成这些锁销件的检查。这些锁销件是固定升降副翼液压作动器与机翼结构件的,它们的丢失降低了升降副翼与作动器之间连接的强度与刚度,最先可能引起升降副翼和机翼的振动。
F-117A飞机升降副翼的作动器连接到顺机翼展向的“Brooklyn Bridge”工字梁,工字梁把负载传递到肋板/肋条。去掉机翼上蒙皮板可以检查或拆取作动器舱盒,作动器舱盒的上部和下部分别用L形托架/支架连接到肋板/肋条上,垂直腹板则用T形托架/支架连接固定。L形托架/支架与作动器舱盒上半部分的连接固定通过一个锥形锁销和4个Hi-Loks紧固件实现。作动器放大器隐藏/遮挡住了4个Hi-Loks紧固件,它们是看不见的。事故调查的证据显示,3个L形托架/支架和一对T形托架/支架都断裂,这祥,整个作动器组件就会发生移动。
事故调查发现,在1996年1月对工字梁进行的检查中就没有安装4个Hi-Loks紧固件,而原始文件在用计算机处理存档前也被销毁了。拆除作动器的时候,必须先拆除放大器、作动器上部舱盖和已装好“Brooklyn Bridge”的部件。据F-117A第49战斗机联队后勤保障维护指挥官解释:作动器的拆卸非常频繁,而且重新组装并紧固所有紧固件很麻烦。
……

前言/序言


《天空的代价:20世纪下半叶至21世纪初关键战斗机事故深度解析》 引言: 飞行,作为人类挑战极限、征服蓝天的伟大壮举,其背后总伴随着难以预料的风险。尤其是在军事领域,战斗机以其高超的速度、复杂的设计和严苛的作战环境,成为事故发生的高危载体。每一场飞行事故,都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凝结着无数工程师的心血、飞行员的汗水与勇气,更可能是一次技术革新的催化剂,一次安全规章的修订契机。 本书《天空的代价:20世纪下半叶至21世纪初关键战斗机事故深度解析》并非仅仅罗列冰冷的数据或简单的事故报告,而是力求深入剖析那些在20世纪下半叶至今,对现代战斗机发展轨迹产生深远影响的关键性飞行事故。我们试图从技术、人因、管理和环境等多个维度,对这些悲剧性的事件进行抽丝剥茧般的梳理与解读,以期揭示隐藏在事故链条深处的根源,探讨其对战斗机设计理念、制造工艺、飞行员训练、维护体系乃至空军作战理论的重塑作用。 第一章:从“黑色星期五”到“幽灵的低语”——技术萌芽期的阵痛与演变 20世纪下半叶,是喷气式战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从亚音速到超音速,从涡轮喷气到涡轮风扇,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意味着性能的跃升,但也伴随着未知的设计缺陷和系统的不稳定性。本章将聚焦于这一时期早期发生的数起具有代表性的战斗机事故。 “战斧”的折翼——早期超音速设计的脆弱性: 某型早期超音速战斗机,以其划时代的机动性和速度横空出世,然而,在一次例行的飞行训练中,却因单一的结构性弱点导致了灾难性的空中解体。我们将详细分析该型飞机的气动布局、材料选择以及早期结构强度计算的局限性,探讨其在高速飞行时可能产生的应力集中问题,以及当时航空材料科学尚未完全成熟所带来的挑战。此次事故如何促使工程师重新审视材料疲劳、应力分散以及空气动力学载荷在极端速度下的影响,从而推动了后继机型在结构设计上的革新,例如引入了更先进的合金材料和更加优化的翼身融合设计。 “幽灵”的迷航——导航与控制系统的早期局限: 另一款备受瞩目的战斗机,在执行一项复杂的海上侦察任务时,因导航系统故障与燃油管理问题叠加,最终导致其偏离航线并坠入大海。本章将深入研究该型飞机所使用的早期惯性导航系统(INS)的精度限制、易受外界干扰的特性,以及其与航电系统集成的初步阶段所暴露出的软件 bug 和接口不兼容问题。同时,我们将剖析其燃油指示系统可能存在的传感器误差或计算逻辑漏洞,以及在复杂电磁环境下,通信和导航信号的可靠性问题。此次事故对后来导航系统的冗余设计、故障检测与隔离机制(FDI)的引入,以及机载计算机的可靠性测试标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将是本章的重点。 第二章:人机界面的挑战与“失控的狂怒”——操作复杂性与飞行员因素的考量 随着战斗机性能的指数级提升,座舱内的仪表和控制系统也变得日益复杂。如何确保飞行员能够在高压、高负荷的作战环境下,准确、高效地操控这些精密机械,成为了新的难题。 “失控的狂怒”——多重警报与人机协同的鸿沟: 一场令人扼腕的事故发生在某款高性能战斗机上,在一次低空突防训练中,飞行员遭遇了复杂的系统故障,多达数十个警告灯同时闪烁。在极短的时间内,飞行员无法有效判断故障的优先级和根本原因,最终因操作失误而导致飞机失控。本章将详细分析该型飞机的告警系统设计理念,包括其告警逻辑的有效性、告警优先级划分的合理性,以及座舱人机界面的设计是否充分考虑了飞行员的认知负荷。我们将探讨当时关于“人因工程”和“任务分析”在飞机设计中的应用程度,以及此次事故如何促使设计者重新思考告警系统的层级化、情境化以及信息呈现方式的优化,例如引入了基于威胁级别的综合告警系统(CAS)和抬头显示器(HUD)的先进信息整合技术。 “感度与陷阱”——电传飞控系统的早期探索与风险: 另一宗事故则源于一种新兴的电传操纵(Fly-by-Wire, FBW)系统。这种先进的系统赋予了飞机前所未有的操控灵活性,但也引入了全新的风险。在特定飞行状态下,由于电传飞控系统软件的算法缺陷或对飞行员输入信号的过度解读,导致了飞机的意外姿态变化,飞行员无法通过传统方式进行有效修正。本章将深入研究该型飞机的电传飞控系统架构,包括其传感器、计算机和作动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当时数字控制算法的成熟度。我们将剖析故障注入(Fault Injection)和适航审定(Airworthiness Certification)在电传飞控系统开发初期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此次事故如何推动了对飞行包线保护(Flight Envelope Protection)、操纵律(Control Law)的精确设计和冗余度的提升。 第三章:维护的迷局与“沉默的告别”——维护、保障与地面失效的综合影响 飞行安全并非仅关乎飞行员的技艺和飞机的设计,高效、严谨的维护和保障体系同样至关重要。然而,维护过程中的疏忽、人为错误以及后勤保障的瓶颈,也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沉默的告别”——未识别的磨损与周期性检查的盲点: 一次令航空界震惊的事故,一架服役多年的明星战斗机,在一次例行飞行中,因某关键部件的累积性磨损而发生灾难性故障。然而,该部件并未被列入常规的检查周期,或检查方法未能有效检测出其内部的微观损伤。本章将详细考察该型飞机的维护手册、检查规程以及当时的部件寿命预测模型。我们将分析是否存在维护标准过于依赖理论寿命而非实际运行状态的问题,以及是否缺乏对非金属材料(如复合材料)早期失效迹象的有效检测手段。此次事故如何促使空军和制造商重新审视“状态监测”(Condition Monitoring)和“预测性维护”(Predictive Maintenance)的重要性,并推动了无损检测技术(NDT)在航空领域的普及和发展。 “备件的阴影”——假冒伪劣与供应链的风险: 另一宗涉及的事故,则将目光聚焦于航空供应链的薄弱环节。由于管理不善或利益驱使,一架战斗机上使用了未经认证的、质量低劣的替代备件,最终导致该备件在关键时刻失效,引发了飞机坠毁。本章将探讨当时航空备件的认证体系、追溯机制以及供应商的审核制度。我们将分析假冒伪劣备件如何潜入供应链,以及其对飞机整体安全造成的潜在威胁。此次事故如何促使各国空军和国际航空组织加强对备件供应商的监管,建立更加严格的追溯体系,并推动了物联网(IoT)技术在备件管理和溯源中的应用。 第四章:环境的考验与“雷霆的警示”——极端天气、战场环境与不可预见的因素 航空器运行的环境是多变的,极端天气、复杂的战场环境甚至突发的自然现象,都可能对飞行安全构成严峻考验。 “雷霆的警示”——复杂气象下的飞行员决策与飞机性能: 一次恶劣天气下的飞行事故,一架战斗机在遭遇突发的强对流天气系统时,因飞行员对气象预报的误判、低空风切变的处理不当,以及飞机本身在复杂气象下的操控响应迟滞,最终不幸失事。本章将详细分析该型飞机的气象雷达性能、飞行控制系统在湍流中的稳定性,以及飞行员在高压环境下对气象信息的解读和决策能力。我们将探讨当时的飞行员训练课程中,对于极端天气应对部分的充分性,以及天气预报和飞机性能之间的匹配问题。此次事故如何推动了气象雷达技术的升级,例如引入了地面增强型气象雷达(GEAR)和多普勒天气雷达,以及飞行员在高风险天气下的模拟训练和决策辅助系统的研发。 “战场上的阴影”——电子干扰、目标识别与作战环境的挑战: 在高强度军事对抗的背景下,战斗机面临的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威胁,还有来自战场环境的电子干扰、敌方有效的电子战措施,以及复杂的地形地貌对目标识别带来的挑战。一宗事故的发生,可能源于飞机在遭受强大的电子干扰时,其导航和火控系统出现混乱,导致飞行员判断失误,或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下,因敌我识别不清而采取了错误的战术动作。本章将深入探讨该型战斗机在面对电磁压制(ECM)和电子对抗(ECCM)时的脆弱性,以及其传感器融合和目标识别算法的局限性。我们将分析当时飞行员在信息过载和战场压力下的心理状态,以及战术训练中对复杂电子环境应对的演练程度。此次事故如何促使战斗机设计者更加重视电磁兼容性(EMC)、抗干扰能力,并推动了先进的传感器融合技术、人工智能辅助的目标识别系统以及更加逼真的战场仿真训练的进步。 结论: 《天空的代价:20世纪下半叶至21世纪初关键战斗机事故深度解析》并非要渲染悲情,而是旨在通过对一系列真实发生的事故进行细致入微的解剖,去探索和理解现代战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每一次事故,都是一次惨痛的教训,但也正是这些教训,驱动着人类不断突破极限,追求更高的安全标准和更卓越的性能。 本书希望通过对技术、人因、维护和环境等多角度的深入分析,为未来的航空器设计、飞行员训练、维护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期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让每一次翱翔蓝天的飞行,都能更加安全、更加自信。我们相信,理解过去的代价,才能更好地守护未来的天空。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书店偶然翻到了这本《国外现代战斗机飞行事故》,拿到手里的时候,就觉得它分量十足,仿佛里面承载了无数次惊心动魄的瞬间。我一直对飞机的设计和制造过程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尤其是像战斗机这样集尖端科技于一身的复杂系统。然而,任何机械,无论多么先进,都无法完全摆脱故障的可能。这本书似乎就聚焦在了那些“不可能”的意外上,那些让无数心血付诸东流的瞬间。我特别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能够让那些在蓝天上自由翱翔的钢铁之翼,突然失控,坠落大地?是引擎的某个精密部件突然失效?是飞控系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bug?还是飞行员在极端压力下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书名中的“现代”二字,也暗示了它所涵盖的案例都是相对较新的,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了解的是当今先进战斗机所面临的风险,而不是早已被克服的老旧技术问题。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非常严谨的科学态度,去解构这些事故,用清晰的逻辑链条,让我们普通读者也能理解那些复杂的工程原理和操作流程。如果书中还能涉及一些事故发生后的调查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改进措施,那就更能体现这本书的价值了。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国外现代战斗机飞行事故”,一下子就让我联想到了无数电影和纪录片中那些令人揪心的场景。我想象中的这本书,不会是一堆冷冰冰的数据和枯燥的技术术语堆砌,而更像是一部部跌宕起伏的“空中悲歌”。每一场事故,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里面有飞行员的英勇,有机械的复杂,有未知的风险,还有人类在极限挑战中的挣扎与牺牲。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一种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故事性的笔触,来描绘这些事件。不仅仅是事发经过的客观陈述,更要尝试去还原当时的场景,去感受那种紧张、那种绝望,以及那些事后对真相的追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飞入”那些事故现场,去“亲眼”见证每一次意外的发生,去“触摸”那些破碎的金属和伤痕累累的地面。同时,我也想了解,在这些事故之后,世界各国的航空界是如何吸取教训,如何一步步地改进技术,如何让后来的飞行员能够更加安全地翱翔于天际。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情感的共鸣和对人类智慧与勇气的致敬。

评分

我一直认为,任何一个领域的进步,都离不开对过往错误的深刻反思,而飞行安全,尤其如此。这本书《国外现代战斗机飞行事故》,在我看来,就像是一本“反面教材”,它用一个个血淋淋的案例,为我们揭示了天空并非永远平静。我非常想了解,那些号称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在实战或者日常训练中,究竟会暴露哪些我们未曾设想过的脆弱性?是不是所谓的“高科技”本身,也可能成为事故的根源?书中“国外”的限定,让我对不同国家在航空安全领域的“黑历史”充满了好奇。比如,西方国家在强调“人机工效”和“故障容错”的同时,又会遇到哪些独特的挑战?而其他国家,在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的过程中,又会因为哪些自身因素导致事故的发生?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非常客观、不偏不倚的视角,去分析这些事故的成因,并且能够深入探讨事故发生后,相关国家在技术、管理、培训等方面的具体改进措施,以及这些改进措施对全球航空安全所产生的普遍性影响。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种警示,一种对科技发展背后风险的深刻洞察。

评分

对于我这样对军事史和航空技术有着长期关注的读者而言,一本关于战斗机飞行事故的书,绝对是一块令人着迷的“黑匣子”。每一次事故,都像是科技发展道路上的一道不期而遇的坎坷,虽然代价沉重,却往往能照亮前进的方向。这本书所描绘的“国外”视角,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能够跳出自己熟悉的研究范围,去审视那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军事体系下的航空实践。我好奇的是,不同国家在航空安全方面的理念和管理方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在面对同类事故时,他们的应对策略和反思角度是否有所不同?这本书能否揭示出一些普遍性的规律,还是会呈现出一些因国情、技术路线不同而产生的独特案例?我希望作者能够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分析,更能深入探讨事故背后的人为因素,比如训练体系、心理压力、团队协作等等。因为我知道,很多时候,决定飞行安全的,不仅仅是机器的性能,更是操作它的人。如果书中能有对一些著名战斗机型号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发生的事故进行对比分析,那就更显其深刻性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上“国外现代战斗机飞行事故”几个字,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作为一名军事爱好者,尤其是对航空领域有着浓厚兴趣的我来说,战斗机不仅仅是国家的军事力量象征,更是科技与智慧的结晶。而飞行事故,虽然是令人痛心和遗憾的事件,但它往往蕴含着宝贵的教训,是推动技术进步、提高安全标准的重要催化剂。我一直很想了解,在那些光鲜亮丽的性能数据和辉煌战绩背后,现代战斗机在复杂的飞行环境中,究竟会遭遇哪些潜在的危险?那些被称为“空中霸主”的先进机型,是否也并非完美无瑕?这本书所涵盖的“国外”范畴,更是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因为不同国家、不同航空工业体系下的战斗机,其设计理念、技术特点,乃至面临的挑战都会有所差异。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剖析这些事故的根源,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更要挖掘其背后的技术缺陷、人为失误、环境因素,甚至是战术使用上的不当。如果能配以相关的案例图片,或者对事故机型的详细介绍,那就更完美了。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自己能对现代战斗机的安全性有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对航空安全的深刻理解。

评分

对事故分析和可靠性管理很有启发

评分

部分案例很详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

不错

评分

对事故分析和可靠性管理很有启发

评分

质量好,送货快

评分

不错

评分

对事故分析和可靠性管理很有启发

评分

看看可以 但是不够详细

评分

没外包装,全是灰,后门几页就像浸过水一样,一星都不想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