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1.1 可编程控制器基本概念
1.1.1 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和标准
1.1.2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础知识
1.2 PLC现场工程师的任务
1.2.1 PLC现场工程师的任务
1.2.2 PLC现场工程师的主要任务
1.3 PLC现场工程师应具有的技能
1.3.1 基本技能
1.3.2 工业仪表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1.3.3 公关和协调技能
2 工艺生产过程和设备
2.1 工艺生产过程的描述
2.1.1 概述
2.1.2 工艺生产过程的图形符号
2.1.3 工艺生产过程的文字符号
2.1.4 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的内容
2.1.5 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的示例
2.2 工艺设备的布置
2.2.1 设备布置图
2.2.2 管口方位图和管道布置图
2.2.3 布置图的示例
2.3 机械设备的知识
2.3.1 液压传动装置的图形符号
2.3.2 液压传动的基本回路
2.3.3 液压系统实践
2.3.4 伺服控制系统
2.4 电气仪表的知识
2.4.1 电气设备控制图
2.4.2 过程测量与控制仪表的功能标志及图形符号
2.4.3 控制室平面布置图和接线图
2.4.4 联锁控制系统原理图和顺序控制系统原理图
2.4.5 电缆a表和电缆连接
3 PLC知识
3.1 PLC基础
3.1.1 公用元素
3.1.2 程序组织单元
3.1.3 软件模型、编程模型和通信模型
3.2 标准编程语言
3.2.1 文本类编程语言
3.2.2 图形类编程语言
3.2.3 顺序功能表图编程语言
4 现场调试
4.1 现场接线校验
4.1.1 概述
4.1.2 数字量信号的检测和调试
4.1.3 模拟量信号的检测和调试
4.1.4 可编程控制器的检测和调试
4.1.5 可编程控制器通信系统的检测和调试
4.2 现场调试
4.2.1 冷态调试
4.2.2 热态调试
4.3 故障和干扰分析及处理
4.3.1 故障和干扰分析
4.3.2 可靠性分析
4.4 竣工资料
4.4.1 竣工资料内容
4.4.2 竣工资料的归档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似乎非常直接和务实,很少使用晦涩的学术术语。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快速吸收信息并在高压环境下做出决策的人来说至关重要。我注意到它在介绍某个特定功能块或指令时,通常会紧接着用一个“实战小贴士”或“注意事项”的方框来总结关键点,这种设计极大地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例如,在描述数据类型转换时,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基础定义上,而是立刻指向了在不同CPU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时可能出现的字节序(Endianness)问题,并提供了具体的寄存器操作建议。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过渡,体现了作者对工程实践的深刻洞察。我特别欣赏它对不同版本PLC固件兼容性的讨论,这在老旧设备维护和新旧系统集成的项目中是绕不开的坎。如果这本书能像一本“避坑大全”一样,将行业内不成文的规矩、不同厂家之间的“潜规则”都一一剖析出来,那它的价值将是无可估量的。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期待是它在“高级诊断与优化”方面的着墨。初级和中级工程师往往能处理常规的开环或闭环控制问题,但当系统性能不佳,例如控制精度徘徊在公差边缘,或者出现随机性的抖动时,问题往往出在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深层理解上。我希望书中能详细阐述如何利用示波器或高速数据记录仪来捕获关键信号的瞬态变化,并如何将这些波形数据与PLC的扫描周期和中断服务程序(ISR)的执行时间关联起来进行分析。如果作者能分享一套系统化的、基于“时间域”和“频率域”分析的故障排除方法论,而不是仅仅提供一堆孤立的检查清单,这本书的层次感将立刻被拔高。一本真正有价值的指南,应该能帮助工程师从一个单纯的“执行者”转变为一个能够对整个控制系统进行深度“优化者”和“架构师”,这本书的标题似乎暗示了它具备这样的潜力。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时,首先吸引我的是它对“现场”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很多技术手册都在谈论抽象的编程语言和抽象的控制理论,但这本书似乎将重点放在了那些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脏活累活”上:如何徒手在狭小的控制柜内更换传感器,如何在带电状态下安全地进行接线确认,以及面对产线紧急停机时,如何快速锁定问题的根源而不是漫无目的地猜测。我对其中关于“接地和屏蔽”的章节抱有很高的期望,因为这往往是困扰所有工程师的“幽灵问题”的罪魁祸首。一个优秀的指南不应该只教你怎么写出高效的 ladder logic,更应该教会你如何让这套逻辑在充满电磁噪声的恶劣工业环境中稳定运行。我希望作者能多分享一些他自己吃过的“亏”,那些因为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导致整个系统瘫痪的惨痛教训,因为这些“反面教材”的价值往往远超完美的理论推导。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不仅仅是一本技术参考书,更像是一位资深导师在耳边进行的“一对一”的现场指导。
评分这本《PLC现场工程师工作指南》的封面设计得相当务实,没有太多花哨的图形,深蓝色的主色调透着一种专业和沉稳的气息。从目录上看,它似乎涵盖了从基础的PLC原理、硬件选型,到复杂的程序逻辑编写和调试,再到现场故障排查的各个环节。我尤其关注到其中关于工业以太网通信和SCADA系统集成的部分,这在当前强调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是现场工程师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比如在某特定行业(如化工或汽车制造)中,如何应对瞬态干扰或处理高速运动控制的复杂性。如果书中能深入讲解不同品牌PLC(如西门子、罗克韦尔、三菱)之间的配置差异和移植技巧,那就太棒了。目前市场上很多教材偏重理论,缺乏这种“真刀真枪”的实战经验总结,希望这本书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成为我工具箱里不可或缺的一员。仅仅从排版和章节划分来看,它似乎结构清晰,旨在为初入行的新人提供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同时也为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提供一个快速查阅和解决疑难问题的工具手册。
评分从装帧质量来看,这本书采用了坚固的胶装,纸张也相对厚实,这对于需要经常携带进出车间、难免沾染灰尘和油污的工程师来说,是一个非常贴心的设计。我注意到书中包含了大量的流程图和接线图示,这些图示的清晰度和标准性令人满意,没有出现那种模糊不清、难以辨认的扫描件。特别是关于HMI(人机界面)设计的部分,如果它能提供一套关于操作员认知负荷最小化的设计原则,并给出一些优秀和糟糕的界面对比案例,那将极大地帮助我们提高最终交付给客户的产品质量。此外,对于网络安全在PLC系统中的应用,我希望能看到更深入的探讨,比如如何配置VLAN隔离控制网络和办公网络,以及如何应对常见的远程访问安全漏洞。如今的PLC系统早已不再是信息孤岛,它们连接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它们面临的风险,因此,一本现代的“工作指南”必须将安全集成到其核心内容中。
评分主要是介绍文字的东西 ,不是实际操作的,
评分买回来充电的,但收获一般
评分很不错的经验讲解,谢谢作者
评分可以,送货上门方便!
评分不错,很好,就是讲的有点笼统,涉及的面很广
评分写得可以,写很多经验之类的,不像其他书那样,你抄我我抄你的
评分对于促学,无用
评分很不错的经验讲解,谢谢作者
评分不错,可惜买了还没时间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