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土木工程施工工艺:隧道及地铁工程(第2版)》是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依据国家及行业最新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在广泛收集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总结提炼而编制的,内容涵盖铁路、公路、市政、城市轨道交通、房屋建筑等土木工程领域共计有374项施工工艺,每项工艺均包括工艺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工艺流程、操作要点、主要机具设备、劳动力组织、质量控制要点、安全及环保措施九个方面,大部分项附有工程应用案例,基本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土木工程施工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重点突出了施工工艺的先进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内容丰富,适用范围广泛,是一套土木工程施工的实用工具书,可满足企业制定投标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现场技术交底、检查验收、施工技术培训等工作的需要。
本工艺共分为五册:包括《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及地铁工程》、《铺架与“四电”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卿三惠编著的本册为《隧道及地铁工程》,收有87项施工工艺,《隧道及地铁工程》可隧道、地铁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学习和参考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隧道围岩类别划分开挖方法
隧道围岩类别划分与判定
全断面开挖法施工工艺
台阶法施工工艺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工艺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艺
中洞法施工工艺
中隔壁法(CD法)施工工艺
交叉中隔壁法(CRD法)施工工艺
隧道进洞施工准备及超前地质预报
隧道施工准备工作
洞口边仰坡开挖及支护施工工艺
洞门工程施工工艺
明洞、棚洞工程施工工艺
TSP203超前地质预报技术
地质雷达预报技术
隧道其他超前地质预报技术
地质综合分析技术
隧道工程施工
小导管施工工艺(含超前锚杆)
大管棚施工工艺
帷幕注浆施工工艺
隧道钻爆法开挖设计与施工工艺
隧道有轨运输技术
隧道无轨运输技术
格栅、型钢钢架及w钢带施工工艺
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
隧道锚杆施工工艺
隧道防排水施工工艺
隧道施工排水技术
简易衬砌台架设计与施工技术
全液压衬砌台车施工技术
压入式通风技术
隧道巷道式射流通风技术
隧道辅助系统施工技术
辅助坑道施工工艺
隧道测量及质量检测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技术
隧道洞内控制测量技术
隧道施工测量技术
隧道竣工测量技术
竖井联系测量技术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质量检测技术
隧道二次衬砌施工质量检测技术
特殊岩土隧道施工
富水软弱破碎围岩深孔预注浆施工技术
连拱隧道施工技术
瓦斯隧道施工技术
膨胀岩隧道施工技术
岩溶隧道施工技术
风积砂及含水砂层隧道施工技术
岩爆隧道施工技术
挤压性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车站及明挖区间施工
钻孔围护排桩施工工艺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
SMw桩施工工艺
咬合桩施工工艺
支撑体系施工工艺
地铁工程降水施工技术
水平冷冻施工工艺
垂直冷冻施工工艺
水平旋喷施工工艺
地表深层注浆施工工艺
洞桩法施工技术工艺
非开挖超长管棚施工工艺
明挖法基坑开挖技术
地铁盖挖顺作法施工工艺
地铁盖挖逆作法施工工艺
暗挖法车站开挖技术
车站及区间土石方垂直提升技术
防水层敷设施工工艺
特殊部位防水层施工工艺
地铁车站及明挖区间监控量测技术
盾构隧道施工
盾构选型、监造及设计联络
盾构下井、组装、调试、验收、拆卸及运输
管片预制技术
后配套设备选型、设计及洞内布置
盾构端头地基加固施工工艺
洞门墙拆除、洞圈浇筑施工工艺
盾构始发架设计、制造、安装技术
盾构始发(含试掘进)技术
盾构到达技术
盾构推进及地表沉降控制技术
唇构注浆施工工艺
盾构施工测量技术
盾构过站、调头施工技术
盾构隧道防水施工综合技术
盾构三线并行及下穿铁路施工技术
盾构浅覆土及立交施工技术
盾构小半径曲线施工技术
顶管施工
顶管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2.3施工工序
Ⅳ-V级围岩地质较差时采用CD法开挖。在施工中坚持“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导坑采用台阶法开挖,台阶长度可取开挖面宽度的1倍~1.5倍。一侧超前另一侧长度5m。采用风钻钻孔,台阶同时爆破,周边全部采取光面爆破控制成型,开挖循环进尺为0.5m。上台阶出渣利用挖掘机扒渣至下断面,下台阶利用装载机装渣,自卸汽车运渣至指定的弃渣场地。爆破后先进行初喷,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喷混凝土采用湿喷机作业,风钻钻锚杆空,人工安装锚杆、拱架和钢筋网。临时钢架的拆除应在洞身主体结构初期支护施工完毕并稳定后进行。为确保施工安全,量测应及时进行。2.3.1施工测量
当上一循环结束时,测量技术人员利用洞内中线控制桩点,画出工作面开挖轮廓线,并初步标记出主要钻孔位置。23.2超前支护
根据施工图施作超前支护,一般多采用小导管超前注浆加同。
(1)对杂填土层,采用钢筋斜插锚固棚架作超前支护效果较好。
(2)对粉细砂层,采用小导管酸性水玻璃注浆,按“一榀一排一注”进行加固。
(3)对圆砾土层,采用短管注水泥浆加固。2.3.3隧道开挖
(1)开挖时,应沿一侧采用台阶法自上而下分为2部或3部开挖隧道的一侧,每开挖一部均应及时施作锚喷支护、安设钢架、施作中隔壁。较差时,每个台阶底部可设临时钢支撑。巾隔壁墙依次分部联结而成。待初期支护结构基本稳定且喷射混凝土达到施工图标示强度70%以上时再开挖隧道的另一侧,其分部次数及支护形式与先开挖的一侧相同。
(2)各部开挖时,周边轮廓尽量圆顺,减小应力集巾。
(3)每一部的开挖高度要根据地质情况及隧道断面大小而定,上台阶高度宜为2.5m。
(4)后一侧开挖形成全断面后,及时完成全断面初期支护闭合。
(5)左、右两测洞体施T纵向间距控制拉开不小于15m的距离。2.3.4施工通风
在施工作业时应进行施工通风,具体通风方式可采用压入式、混合式、压出式或巷道式。2.3.5初次喷射混凝土
隧道内主要的喷射混凝土形式为喷普通混凝土、喷钢钎维混凝土、喷耐腐蚀混凝土等。2.3.6出渣运输
工作面使用小型挖掘机或人工装渣,小型运输车辆或人工运输。首先要保证工作面的照明,便于司机操作,同时也保证各种机械设备机械处于良好的状态,装运能力大于开挖能力并有备用,运输道路平整通畅。
……
前言/序言
土木工程施工工艺:隧道及地铁工程(第2版)图书简介 书名: 土木工程施工工艺:隧道及地铁工程(第2版) 作者/编者: (此处应填写原书作者或编者信息,为保证内容独立性,此处假设为一专业团队) 出版信息: (此处应填写出版社、出版年份等信息,为保证内容独立性,此处假设为某知名工科出版社) --- 隧道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系统性技术指南 本书是面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一线工程技术人员、项目管理者以及相关科研人员的权威性、系统性的专业教材与参考手册。作为对第一版内容的全面升级与深化,本版紧密结合当前中国乃至全球隧道与地铁工程领域最新的技术发展、规范标准及工程实践中的重大变革,力求提供一套既具理论深度又极具操作指导性的施工工艺全景图。 本书聚焦于当代土木工程领域中难度最高、技术要求最严苛的两大板块:隧道工程和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工程。这两大领域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关键指标,其施工工艺的复杂性、安全风险性和环境敏感性也要求从业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现场经验。 第一部分:隧道工程基础与开挖技术精要 本书的开篇部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深入剖析了隧道工程的选址、地质勘察与支护设计原理。我们没有停留在基础概念的阐述,而是着重于工程地质信息如何转化为可执行的施工方案。 1. 地质评价与风险预控: 详细阐述了现代隧道地质勘探技术(如超前地质雷达、钻探数据多维分析)的应用,并重点分析了软弱围岩、富水断层、瓦斯隧道等高风险地段的识别与应对策略。 2. 钻爆法施工工艺的优化与革新: 针对传统钻爆法,本书详尽对比了中短孔、长孔、深孔爆破的参数选择依据,尤其关注了“少、短、稀、缓”环保爆破技术在城市环境下的应用。详细剖析了不同岩性隧道中光面爆破的质量控制标准与二次衬砌的衔接技术。 3. 盾构法施工原理与进境: 这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系统梳理了从泥水盾构、土压平衡盾构到新型敞开式/部分土压平衡盾构的适用条件。内容深入到泥水循环系统的优化设计、土仓压力控制的精确算法、刀盘磨损与地层适应性调整等核心技术环节。特别增设了“超大直径、超长距离、复杂地层(如岩溶、砂层)”盾构穿越的案例分析与对策。 4. 机械化与非开挖技术: 全面介绍了TBM(隧道掘进机)的选型原则、开挖参数优化、TBM的故障诊断与抢修预案。同时,对顶管法、微隧道等非开挖技术在管线穿越、小型通道建设中的应用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 第二部分:地铁工程:城市地下交通的系统集成 地铁工程是隧道技术与城市复杂环境的完美结合。本书将地铁工程的施工工艺置于城市运营安全、既有结构保护和工期控制的严格约束之下。 1. 浅埋暗挖法与矿山法在地铁中的应用: 详述了马蹄形、箱型、圆形等不同断面地铁车站的结构特点及相应的支护体系(如CRD法、CD法、台阶法)。重点突出了“管棚/SMW工法”在复杂交通枢纽下进行下沉式车站结构施工时的精确控制要点。 2. 盾构法地铁区间和联络通道施工: 对比分析了地铁区间与市政隧道盾构施工的区别,强调了洞口结构(始发/接收井)的防水与沉降控制,以及区间二次衬砌的同步化要求。针对联络通道的施工,详细讲解了小净距、斜交等复杂联络通道的交叉部位临时支护与注浆加固技术。 3. 结构施工与防水体系构建: 深入探讨了地铁结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针对高抗渗、高耐久性要求)、模板支撑体系的选择与安装精度控制。在防水方面,详细介绍了“内外防水层体系”的施工工艺、止水带的设置标准、以及结构自防水与注浆堵漏的联合应用。 4. 运营安全与环境控制: 增加了关于振动与噪声控制的章节,介绍了新型减隔振技术在地铁结构与设备安装中的应用。同时,详细讲解了地下施工中的环境监测、通风排烟、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的标准化作业流程。 第三部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与前沿技术展望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如何做”,更在于“如何做好”和“如何做得更安全”。 1. 监测与反馈控制: 全面梳理了土压力、围岩变形、地表沉降、结构应力等关键信息的实时监测系统(RAS)的布设、数据解读与工程反馈机制。强调了“量测先行,及时调整”的施工理念。 2. 质量通病与控制要点: 结合大量工程实例,剖析了隧道衬砌开裂、渗漏、超挖/欠挖、轮廓偏差等常见质量缺陷的成因,并给出了预防性措施和后处理技术。 3. 数字化施工与BIM应用: 探讨了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测绘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以及BIM技术如何贯穿于施工模拟、进度计划、资源调配和竣工资料管理的全生命周期。 4. 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讨论了隧道弃渣的资源化利用、节能型衬砌材料的应用,以及对地下水文环境影响的最小化策略。 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工艺:隧道及地铁工程(第2版)》以其详尽的图表、规范化的流程描述和丰富的工程案例,旨在成为工程师案头必备的“施工宝典”。它不仅传授了基础工艺,更培养了从业者在面对复杂地质条件、严苛工期和高标准安全要求时,进行科学决策和高效执行的能力。本书是连接高校理论与工程实践的坚实桥梁,确保每一位读者都能掌握当代隧道与地铁工程施工领域最前沿、最可靠的技术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