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宋词排行榜》给我带来的阅读感受,是前所未有的。我一直认为,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但要真正领略其精髓,却并非易事。而这本书,恰恰以一种非常接地气又极具学术性的方式,将宋词的魅力展现给了读者。首先,这个“排行榜”的设定,就非常有意思。它打破了传统选本的呆板,以一种更具竞争性和吸引力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探索那些最能打动人心的宋词。我个人非常喜欢书中对每一首词的解读方式,它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简单注释,更是深入到词作的创作背景、作者的心路历程,以及词作所传达的深层情感。例如,书中对范成大的田园词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一个文人在归隐后的淡泊与宁静,也体会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而对于某些描写战争的词,书中则会详细介绍当时的战事,让我更能理解词人笔下的悲壮与无奈。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引导我一步步走进宋词的内心世界,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不朽的篇章。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古典文学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经常会接触各种类型的书籍,而《宋词排行榜》这本书,无疑是我近期阅读中最具启发性的一本。它并非一本简单的宋词选集,而更像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宋词研究指南。书中所列的“排行榜”概念,我一开始还有些犹豫,担心会过于主观或流于形式,但读完之后,我发现这种编排方式恰恰是最能引发读者思考的。它鼓励读者去比较、去权衡,去思考为何某些作品能够超越时间的长河,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书中对于每一首词的解读都非常细致,不仅仅是逐字逐句的解释,更是深入到了词作的意境、情感、技巧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词人个体的深入挖掘,比如辛弃疾的豪放与婉约并存,陆游的爱国情怀与闲适生活交织,这些都让我对他们的作品有了更立体的感受。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宋词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理论探讨,让我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这本书让我不仅仅是在“看”词,更是在“懂”词,体会词人笔下的喜怒哀乐,感受宋词独有的魅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别致,古朴的宣纸质感,搭配烫金的“宋词排行榜”几个字,瞬间就勾起了我探究其中的兴趣。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仿佛能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文人墨客辈出的年代。起初,我以为这只是一本简单的宋词集,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才发现它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诗词,而是以一种排行榜的形式,将那些流传千古、深入人心的宋词精品一一呈现。每首词的背后,都有作者详细的生平介绍,以及词作的创作背景、情感主旨、艺术特色等方面的深入剖析。这种解读方式,让我不仅仅是欣赏优美的文字,更能理解词人当时的心境,体会他们的人生跌宕起伏,感受他们对家国、对爱情、对自然的深沉情感。特别是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比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书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细腻解读,让我对这位才女的悲欢离合有了更深的共情。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更是让我看到了一个旷达豪迈的文人心胸,在历史长河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引领我一步步走入宋词的殿堂,让我领略到那个时代最璀璨的文学星光。
评分我是一名对宋词颇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地梳理宋词脉络、并能深入解读经典的作品。偶然间,我发现了这本《宋词排行榜》,可以说,它彻底满足了我长久以来的期待。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按朝代或作者顺序编排,而是采用了“排行榜”的形式,这无疑是它最大的创新点。这种方式不仅能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更能引导读者从一个更具竞争性和评判性的角度去审视和欣赏宋词。书中对每一首上榜词作的选择都经过了严谨的考量,并辅以详尽的注释和赏析。我尤其欣赏它在赏析部分,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本身的优美,更注重挖掘词作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意义和社会背景。比如,对于岳飞的《满江红》,书中深入剖析了当时国家危难的局势,以及岳飞精忠报国的决心,让我对这首词的慷慨激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对于柳永的词,书中则细致地阐述了他在市井生活中的感悟,以及他对女性情感的细腻描绘,让我看到了宋词在不同阶层和生活场景中的多样性。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宋词世界,让我对这个文学宝库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拿到《宋词排行榜》这本书,我第一眼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考究的装帧所吸引。翻开它,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古色古香的文人雅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排行榜”设计,这是一种非常新颖且富有吸引力的呈现方式。它不像一般的选本那样,仅仅是简单罗列,而是将宋词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排名”,这无疑会引发读者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书中对每一首入选的宋词,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解读。解读内容不仅包括词句的字面意思,更深入挖掘了词作所处的历史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以及其在情感、意境和艺术手法上的独到之处。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词作深层含义的剖析,例如,它能够将一首看似描绘景色的词,解读出背后作者对人生、对时事的感慨,这种“言外之意”的挖掘,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书中还附有大量的相关历史资料和文学评论,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视野。这本书让我对宋词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评分本书运用统计学、传播学的理论方法,通过“历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唱和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等指标,测评出从宋代至今最有影响力、最受关注的前一百名宋词,形成了这个排行榜。同时通过各项指标的分析,给出了排名先后的解释,揭示出古今对宋词理解、欣赏的差异,以及意识形态的重要引导作用,显现出认识、赏读宋词的新维度。
评分收录的词不多 毕竟是个排行榜撒 内容不错 很喜欢
评分不算乱扯吧,还是有点依据的。
评分感觉词更能表达一些情感,诗是朗的,词是唱的,诗运作于静态的花,词运作于动态的花中花,诗中有酒,词中有花。此部感觉比姐姐《唐诗排行榜》更美妙一些。
评分好看极了,让孩子背了好多宋词,在班里得奖了
评分这个
评分第1名 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轼第2名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第3名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第4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第5名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第6名 永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第7名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第8名 钗头凤(红酥手) 陆游第9名 摸鱼儿(更能消) 辛弃疾第10名 暗香(旧时月色) 姜夔第11名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苏轼第12名 疏影(苔枝缀玉) 姜夔第13名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第14名 如梦令(昨夜雨疏) 李清照第15名 双双燕(过春社了) 史达祖第16名 醉花阴(薄雾浓云) 李清照第17名 青玉案(凌波不过) 贺铸第18名 菩萨蛮(郁孤台下) 辛弃疾第19名 兰陵王(柳阴直) 周邦彦第20名 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观第21名 渔家傲(塞下秋来) 范仲淹第22名 天仙子(水调数声) 张先第23名 祝英台近(宝钗分) 辛弃疾第24名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轼第25名 绮罗香(做冷欺花) 史达祖第26名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第27名 蝶恋花(庭院深深) 欧阳修第28名 六丑(正单衣试酒) 周邦彦第29名 满庭芳(山抹微云) 秦观第30名 一剪梅(红藕香残) 李清照第31名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李清照第32名 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第33名 桂枝香(登临送目) 王安石第34名 瑞龙吟(章台路) 周邦彦第35名 满庭芳(风老莺雏) 周邦彦第36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第37名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 柳永第38名 江城子(十年生死) 苏轼第39名 青玉案(东风夜放) 辛弃疾第40名 齐天乐(庾郎先自) 姜夔第41名 破阵子(醉里挑灯) 辛弃疾第42名 千秋岁(水边沙外) 秦观第43名 浣溪沙(一曲新词) 晏殊第44名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陆游第45名 如梦令(常记溪亭) 李清照第46名 念奴娇(萧条庭院) 李清照第47名 念奴娇(洞庭青草) 张孝祥第48名 临江仙(忆昔午桥) 陈与义第49名 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第50名 贺新郎(绿树听鹈鸠) 辛弃疾第51名 花犯(粉墙低) 周邦彦第52名 武陵春(风住尘香) 李清照第53名 西江月(明月别枝) 辛弃疾第54名 鹧鸪天(彩袖殷勤) 晏几道第55名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苏轼第56名 洞仙歌(冰肌玉骨) 苏轼第57名 蝶恋花(花褪残红) 苏轼第58名 永遇乐(落日镕金) 李清照第59名 念奴娇(野塘花落) 辛弃疾第60名 定风波(莫听穿林) 苏轼第61名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欧阳修第62名 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张先第63名 少年游(并刀如水) 周邦彦第64名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张元斡第65名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刘过第66名 临江仙(梦后楼台) 晏几道第67名 玉楼春(东城渐觉) 宋祁第68名 念奴娇(闹红一舸) 姜夔第69名 西河(佳丽地) 周邦彦第70名 长亭怨慢(渐吹尽) 姜夔第71名 清平乐(茅檐低小) 辛弃疾第72名 风流子(新绿小池塘) 周邦彦第73名 大酷(对宿烟收) 周邦彦第74名 水龙吟(燕忙莺懒) 章粢第75名 齐天乐(绿芜凋尽) 周邦彦第76名 琐窗寒(暗柳啼鸦) 周邦彦第77名 风入松(听风听雨) 吴文英第78名 高阳台(接叶巢莺) 张炎第79名 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陈亮第80名 朝中措(平山阑槛) 欧阳修第81名 鹧鸪天(枕簟溪堂) 辛弃疾第82名 唐多令(何处合成愁) 吴文英第83名 东风第一枝(巧沁兰心) 史达祖第84名 采桑子(群芳过后) 欧阳修第85名 一剪梅(一片春愁) 蒋捷第86名 过秦楼(水浴清蟾) 周邦彦第87名 汉宫春(潇洒江梅) 晁冲之第88名 蝶恋花(月皎惊乌) 周邦彦第89名 望海潮(梅英疏淡) 秦观第90名 贺新郎(睡起啼莺语) 叶梦得第91名 渔家傲(天接云涛) 李清照第92名 解语花(风销焰蜡) 周邦彦第93名 点绛唇(燕雁无心) 姜夔第94名 水龙吟(闹花深处) 陈亮第95名 摸鱼儿(买陂塘) 晁补之第96名 解连环(怨怀无托) 周邦彦第97名 八声甘州(记玉关) 张炎第98名 解连环(楚江空晚) 张炎第99名 江城子(老夫聊发) 苏轼第100名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张孝祥
评分本书运用统计学、传播学的理论方法,通过“历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唱和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等指标,测评出从宋代至今最有影响力、最受关注的前一百名宋词,形成了这个排行榜。同时通过各项指标的分析,给出了排名先后的解释,揭示出古今对宋词理解、欣赏的差异,以及意识形态的重要引导作用,显现出认识、赏读宋词的新维度。
评分内容很好,送人很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