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丁肇中教授是傑齣的華裔物理學傢,他在高能實驗粒子物理學,包括量子電動力學、電弱統一理論、量子色動力學等方麵的研究取得瞭諸多重要的成果,並因粒子物理領域的新發現獲得197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奬。在所有諾貝爾奬得主中,他是一位用中文發錶獲奬演說的人,贏得瞭全世界華人的敬重。《丁肇中傳》在大量素材的基礎上,以生動的筆觸,翔實地再現瞭丁肇中麯摺地成長經曆,刻畫瞭他勇於攀登、敢於創新的大師風采,錶現瞭他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傢國情懷。
丁肇美,美籍華裔物理學傢。祖籍中國山東省日照市,1936年1月27日生於美國密歇根州,中學時代是在中國颱灣度過的。1956年,丁肇中入美國密歇根大學學習,1960年獲碩士學位,1962年獲博士學位。1963-1964年在歐洲核研究中心工作,1964-1967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作。1967年起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係任教,1977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因發現瞭J粒子而榮獲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奬。
丁肇是備受矚目的華人科學大師,受到全世界華人的敬重。在所有諾貝爾奬得主中,他是一位在頒奬典禮上用中文發錶演說的人華裔科學傢。過去,人們對丁肇中的瞭解大多僅限於諾貝爾奬得主這一方麵。事實上,作為一代科學大師,他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有著獨特的思想和個性。
《丁肇中傳》以生動的筆觸,翔實地在現瞭丁肇中傳奇的成長經曆和勇於創新的人生風采,給人以巨大的激勵和啓迪。
目錄
第一篇 碳酸鹽岩岩石學
第一章 碳酸鹽岩概論
第一節 碳酸鹽岩的成分
第二節 碳酸鹽岩的結構組分及其組成特徵
第三節 碳酸鹽岩的沉積構造
第四節 碳酸鹽岩的顔色
第二章 碳酸鹽岩分類及主要岩石類型
第一節 碳酸鹽岩的成分分類
第二節 石灰岩的結構分類
第三節 石灰岩的主要類型
第四節 白雲岩的分類及生成機理
第三章 碳酸鹽沉積物(岩)的沉積後作用
第一節 碳酸鹽沉積物(岩)沉積後作用的主要類型
第二節 碳酸鹽沉積物(岩)沉積後作用的環境及特徵
第三節 成岩序列和成岩階段
第四章 碳酸鹽岩岩石學研究方法簡介
第一節 碳酸鹽岩的肉眼觀察和鏡下鑒定
第二節 鑽井岩心描述內容和方法
第三節 碳酸鹽岩的分析技術和研究方法
第二篇 碳酸鹽岩沉積相及沉積環境
第五章 碳酸鹽岩沉積環境和沉積作用
第一節 碳酸鹽岩沉積環境
第二節 海洋碳酸鹽岩沉積相模式
第三節 碳酸鹽岩儲層沉積特徵及主要控製因素
第六章 碳酸鹽岩颱地沉積環境
第一節 沉積環境的類型及特徵
第二節 颱地沉積模式
第三節 碳酸鹽岩颱地沉積及其與油氣關係
第七章 生物礁和礁相
第一節 生物礁相概述
第二節 生物礁相沉積特徵及其控製因素
第三節 生物礁相與油氣的關係及我國生物礁研究現狀
第八章 海相深水碳酸鹽沉積
第一節 海相深水碳酸鹽沉積環境與沉積作用
第二節 正常沉積作用
第三節 事件沉積作用
第四節 遠洋碳酸鹽沉積模式
第九章 湖相碳酸鹽岩沉積
第一節 湖相碳酸鹽岩沉積條件與分布規律
第二節 湖相碳酸鹽岩沉積類型與沉積環境
第三節 湖相碳酸鹽岩的鑒彆標誌與石油地質意義
第十章 現代碳酸鹽沉積環境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現代濱岸碳酸鹽沉積
第三節 現代颱地碳酸鹽沉積
第四節 現代深海碳酸鹽沉積
第五節 非海洋碳酸鹽沉積
第六節 白雲石的現代沉積環境
第七節 我國南海現代生物碳酸鹽沉積分布特徵
第十一章 碳酸鹽岩沉積相和沉積環境研究方法
第一節 資料的收集
第二節 有關沉積環境參數的確定
第三節 地震相分析
第四節 地震沉積學分析
第五節 岩相古地理圖的編製
第三篇 碳酸鹽岩層序地層學
第十二章 層序地層學基本原理
第一節 層序地層學發展簡史
第二節 層序地層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第十三章 碳酸鹽岩層序地層學
第一節 碳酸鹽岩層序地層學基本理論
第二節 緩坡-陸棚碳酸鹽岩層序地層模式
第三節 孤立碳酸鹽岩颱地層序地層模式
第四節 斜坡-盆地碳酸鹽岩層序地層模式
第十四章 碳酸鹽岩層序地層學研究方法
第一節 露頭層序地層學研究
第二節 地震地層學研究
第三節 鑽井層序地層學研究
第四節 層序地層學在碳酸鹽岩體係油氣勘探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高等學校教材:碳酸鹽岩沉積學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高等學校教材:碳酸鹽岩沉積學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