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丛刊·门阀、庄园与政治:中古社会变迁研究

文史哲丛刊·门阀、庄园与政治:中古社会变迁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文史哲编辑部 编
图书标签:
  • 历史学
  • 中古史
  • 政治史
  • 社会史
  • 门阀制度
  • 庄园经济
  • 中国社会
  • 学术研究
  • 文史哲
  • 社会变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75473
版次:1
商品编码:10931068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文史哲丛刊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文史哲》杂志创办于1951年5月,起初是同人杂志,自办发行,山东大学文史两系的陆侃如、冯沅君、高亨、萧涤非、杨向奎、童书业、王仲荦、张维华、黄云眉、郑鹤声、赵俪生等先生构成了最初的编辑班底,1953年成为山东大学文科学报之一,迄今已走过六十年的历史行程。

目录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几个问题
内藤湖南的六朝论及其对日本学术界的影响
东晋末年的孙恩卢循起义
东晋南朝时期的世族庄园制度
汉魏晋北朝中原大宅、坞堡与客家民居
兰陵萧氏“皇舅房”之兴起及门风与家学述论
汉唐之间袁氏的政治沉浮与籍贯更迭--谱牒与中古史研究的一个例证
两晋赋税制度的若干问题
试论汉宋时期农村“计赀定课”的制度性缺陷
关于南朝户籍的两个问题
有关均田制的一些辨析
街:城市社会的舞台--以唐长安城为中心
东曹、魏尚书的选举与中正的形成
西魏北周时代胡姓再行与胡汉体制
关于北魏的太子监国制度
北魏“三都大官”若干问题考辨
南朝监局及其军权问题
论《隆中对》的成功和失误
论刘备
魏晋玄学的评价问题
郭象历史哲学发微
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基本特征
后记

精彩书摘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几个问题
何兹全
从西周到秦汉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是问题最多的。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之不能解决,主要的症结就在于对这时期社会性质的认识存在着分歧。
中国历史学者对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郭沫若先生认为春秋以前是奴隶社会,战国时期才进入封建社会;范文澜、翦伯赞先生等认为从西周以来中国就进入了封建社会了;侯外庐先生认为西周春秋战国都是奴隶社会,秦以后才进入封建社会。另外也有些学者认为春秋以前中国还是氏族社会,战国以后才进入奴隶社会。
苏联历史学家对这一阶段社会性质的认识,意见也不一致,大部分学者认为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社会由家长制早期奴隶制过渡到发展的奴隶制,公元2世纪末黄巾大起义才结束了中国的奴隶社会而进入封建社会。
基本上,我是同意苏联这些学者们的意见的,我认为西周春秋还是前期古代社会,或家长制早期奴隶制时期,魏晋时期中国才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但具体年代我放到公元196年曹操的许下屯田。东汉魏晋三四百年是中国奴隶制衰落,封建制生长的时期。封建制因素的生长在东汉已经开始,到魏晋时期还在发展,奴隶制的衰落在西汉末东汉初已经开始,到魏晋时期还在继续。在这个时期中,曹操的许下屯田可以看作是封建生产关系在社会生产中取得统治地位的事件,所以这就拿这一年代和这一事件作为古代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线。
我分三个问题来说明我的意见:(一)西周春秋是前期古代社会;(二)战国秦汉时代的奴隶制及其在社会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三)东汉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和封建社会的成立。
我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水平是很低的。这里我所提出的见解是不成熟的。但我坚信在友好帮助的基础上开展批评是推动中国历史科学研究走向高潮的一个必要的动力。对中国历史分期有意见的人,都大胆地把意见提出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途径。因此,我才敢于把我不成熟的意见提出来,请求史学界的师友们教正。
……
《山海拾遗:神话、传说与古国的回响》 内容梗概: 《山海拾遗》是一部深入探寻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历史与社会信息的研究性著作。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神话故事,而是着重于从宏观的文化史、思想史、乃至社会史的视角,钩沉索隐,发掘隐藏在这些古老叙事中的线索,试图重建一个失落的、由神话和传说塑造的古老世界,并探究其对后世中华文明形成的深远影响。 全书分为十二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第一章:混沌初开,神话的源起 本章将聚焦于中国神话的起源问题,追溯那些最古老、最原始的创世神话和宇宙生成论。我们将审视《山海经》等经典文本中的早期神话片段,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地域文化渊源,以及这些神话如何反映了先民们对自然、生命和宇宙的最初认知。本章还将探讨早期神话与原始宗教、萨满教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以及这些朴素的信仰体系如何为后来的神话体系奠定基础。 第二章:天地的塑造者:创世神祇与英雄 本章将深入探讨中国神话中的主要创世神祇,如盘古、女娲等,以及他们的神话故事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我们将分析这些神祇的形象特征、职能和象征意义,并考察他们的故事如何反映了先民们对人类起源、社会秩序建立的理解。同时,本章也将关注那些早期的人类英雄,如伏羲、神农等,他们不仅是神话中的人物,更是文化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对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将分析他们的神话事迹,探讨其背后所代表的早期社会生产力和生活方式的进步。 第三章:山海之间的生灵:怪兽、神兽与自然崇拜 《山海经》以其奇幻的地理志和生物志而闻名,本章将对此进行深入解读。我们将梳理其中记载的各种神兽、怪兽,分析它们的形象特征、栖息地以及它们与人类世界的互动关系。更重要的是,本章将探讨这些神话生物与古代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之间的关联,以及它们如何体现了先民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想象。我们将尝试从地理、生物学、民俗学等多个角度解读这些神话中的生灵,揭示其背后隐藏的生态观念和宇宙观。 第四章:地下的王国与九泉:阴阳生死观的萌芽 本章将聚焦于中国神话中关于死亡、冥界和阴阳观念的早期表述。我们将考察相关的神话传说,如后土、冥府的早期形象,以及对灵魂归宿的想象。本章旨在探讨这些神话叙事如何反映了先民们对生死循环的初步认知,以及它们如何孕育了后来道教、佛教等宗教中的阴阳生死观。我们将分析这些观念的演变轨迹,以及它们对古代社会伦理和人生态度的影响。 第五章:诸神之战与秩序的建立:神权与王权的早期互动 本章将分析中国神话中关于诸神争斗、权力转移的神话叙事,如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之战,以及天帝的更迭等。我们将探讨这些神话如何反映了早期社会权力结构的变迁,以及神权与王权之间可能存在的复杂互动关系。本章还将关注那些具有统治意义的神话,如黄帝、尧、舜等部落首领的神化,以及他们如何被纳入神话体系,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象征。 第六章:方国的神话体系:地域文化与地方神祇 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孕育了独具特色的神话体系。本章将关注一些重要的地域神话,如巴蜀神话、南方苗瑶神话、北方游牧民族神话等,并探讨这些地域神话的独特性及其与中原神话体系的交流融合。我们将分析不同地域神话的文化特征,以及它们如何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信仰观念。 第七章:龙的传人:中华图腾的演变与象征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和意义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本章将追溯龙的起源,从古代的蛇、鳄、鱼等图腾崇拜的迹象出发,分析龙形象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将探讨不同时期龙的象征意义,包括其与水、雨、权力、皇权等的关联,以及龙在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八章:凤的翅膀:女性神祇与母系社会的痕迹 与龙相对,凤凰在中国神话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常与女性、吉祥、和谐联系在一起。本章将深入探讨凤凰的神话意象,分析其与古代女性神祇(如西王母、女娲等)的联系,以及凤凰所象征的母性力量和生殖崇拜。我们将审视这些神话在多大程度上能反映了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某些痕迹。 第九章:精怪与妖魅:非人世界的想象与道德评判 除了神祇和英雄,中国神话中还充满了各种精怪、妖魅的形象。本章将分析这些非人存在的形象特征、活动方式以及它们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我们将探讨这些精怪神话如何反映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好奇,以及它们如何被用于道德教化,警示人们遵守社会规范。 第十章:神话的流变与变异:文本、口传与民间信仰 神话并非一成不变,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域的变迁以及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流变和变异。本章将考察神话文本的形成过程,口头传播的重要性,以及民间信仰对神话的塑造作用。我们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神话叙事的变体,以及它们如何被融入民间传说、宗教故事和文学作品中。 第十一章:神话的文化功能:解释世界、凝聚认同、传承价值 本章将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代神话所具有的多重功能。我们将分析神话如何帮助先民们解释自然现象、理解生命奥秘、构建宇宙秩序。同时,神话也起到了凝聚族群认同、确立社会伦理、传承文化价值的作用。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说明神话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第十二章:神话的现代回响:当代文化中的神话元素 尽管时代变迁,中国古代神话的基因并未消失,而是以各种方式融入当代文化。本章将探讨神话在现代文学、影视、艺术、乃至商业营销中的体现,以及它们如何继续影响着我们对民族身份和文化传统的认知。我们将反思神话的现代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山海拾遗》的研究方法将是多学科交叉的,融汇了文献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宗教学等多种学术视角。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带领读者超越故事的表面,深入挖掘神话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理解这些古老的叙事如何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并为我们认识古代中国社会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本书旨在为对中国古代神话、民间信仰、文化史以及民族精神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详尽而富有启发性的阅读体验。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拿到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知识上的。我一直对中古时期的社会变迁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影响深远的制度性变革。门阀制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庄园经济又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甚至成为政治权力的新载体?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脉络,将这些看似独立的现象联系起来,展现一幅完整的中古社会变迁图景。作者的学术背景和过往的著述,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质量抱有很高的期望。我期待在这里看到对一手史料的深入挖掘和对现有研究的批判性反思,而不是简单的史实堆砌。这本书的出现,仿佛在广阔的中古史研究领域点亮了一盏灯,让我看到了一条深入探索的清晰路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都透着一股沉静的学术气息,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它是一本值得慢慢品味的著作。封面上的设计元素,简洁却不失庄重,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在寻找关于中国中古时期社会结构演变方面的深度探讨,尤其对门阀制度和庄园经济如何影响政治格局的变化感到好奇。这类研究往往需要扎实的文献功底和严谨的逻辑分析,所以我对作者的专业能力充满信心。这本书的书名就直接点明了主题,让人一目了然,避免了那些模糊不清或过于宽泛的标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时空,深入理解那个复杂而充满变革的时代,去揭示那些隐藏在历史表象之下的权力运作和经济基础。它的篇幅看起来不小,这让我觉得内容会非常丰富,能够提供详尽的论述和深入的分析,而不是流于表面。

评分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关于中古时期历史的疑问。门阀制度在那个时代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又是如何与不断发展的庄园经济相互交织,进而深刻影响了整个政治版图的?我对这些问题一直很感兴趣,并且一直在寻找能够提供系统性解答的研究。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个精密的定位,直接指向了这些核心议题。我期待在这本书中,看到作者如何通过严谨的史学研究,将这些复杂的社会现象抽丝剥茧,呈现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希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中古社会深处的大门,让我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变迁轨迹。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带着一种复古的质感,似乎在暗示着其中蕴含的历史深度。我对于中古时期的社会变迁,尤其是那些与权力结构和经济基础相关的议题,一直抱有浓厚的求知欲。门阀制度的盛衰,庄园经济的演变,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是我一直试图理解的重点。这类研究往往需要大量的史料梳理和理论分析,而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出了研究的核心,让我对内容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充满了信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填补在这一领域的知识空白,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框架,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在那些历史的洪流中,是怎样的力量在推动着社会的变革。

评分

说实话,当初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扎实的书名所吸引。在浩如烟海的史学著作中,能够如此精准地聚焦“门阀、庄园与政治”这三个核心要素,并将其指向“中古社会变迁研究”这一宏大主题,本身就显得格外专业和有分量。我一直觉得,理解中国历史的关键在于抓住那些重塑社会结构的基石,而门阀制度无疑是中古时期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庄园经济的兴起,更是直接影响了当时的土地所有权、社会阶层划分以及地方势力的形成。这本书的书名,让我预感到它将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这些要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推动了那个时代的转型。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宏大命题,通过细致的学术研究,变得生动而深刻的。

评分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评分

到了西天的大圣行头换了,名称换了,可兵器没换,性子没换,斗战胜,随时准备着斗争并且战而胜之。如果这西天不是那想象的极乐佛土,上上下下的佛不再是佛,而成了妖。成了佛的大圣,想来也会甩掉袈裟,弃了莲台,擎那铁棒,呼喝一声。

评分

有收获就是好书。。。。。。。。

评分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评分

电影里面,有妖怪,有小和尚,有师父,有猪,有猴,有龙,没有神。

评分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中风采飞扬的时代,黑暗,动荡,英雄,贵族,风度,任诞....,研究这段历史这本书值得一看.

评分

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学问,不挂嘴上。

评分

好书不错'''''''

评分

如果有了胡子就算学识渊博,那么,山羊也可以讲课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