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顿文学史------每一个学英美文学专业的必备书。考研、出国优秀参考书。
买了此本,国内的文学选读就不需要看了。文学史部分虽然简洁,但很实用,与国内书籍很大不同。
诺顿文学选集最棒的还在于每一个时期的介绍文字,每一个作家和作品的介绍文字,既提纲挈领,又能引发进一步的讨论(并且避免偏见);另外在一些有出处的地方也都会有注释进行解释,非常适合英国文学的爱好者自学。
另外这本超厚(3013页)的书,装帧不失精致,纸张很薄,泛淡黄色,印刷很清楚,还插有彩图,买得非常值得~
内容推荐 A legendary bestseller for more than forty years, this is the classic survey to the field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坦白说,这本书的“体量”确实令人望而生畏,它更像是一本参考工具书而非枕边读物。我的阅读习惯因此被彻底改变了——我不再追求一口气读完一个作家的所有作品,而是学会了“品尝”和“对比”。比如,我会特意将弥尔顿史诗中的某一段落,与后来拜伦式的浪漫主义表达进行对照,从中寻找理想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形态变化。这种碎片化的、但又是高度集中的阅读方式,反而更适合消化如此海量的知识。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感觉自己的“文学词汇库”得到了实质性的扩充,尤其是在处理那些古典意象和象征符号时,有了更坚实的理论支撑。对我而言,它不是一本用来消遣的书,而是我书架上一个重要的“锚点”,每当我对某个文学现象感到困惑时,我总会回到这里寻找最权威、最系统性的解释。它的存在,让我的阅读视野从“个体作品欣赏”提升到了“宏大历史建构”的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透露着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学术气息,那种厚实的纸张和古朴的封面设计,拿在手里就仿佛触摸到了英美文学数百年来的脉络。初次翻阅时,我几乎是被那些密密麻麻的引言和注释所震慑,它不像一般的通俗读物那样追求轻松易读,而是实实在在地搭建了一个庞大的文学殿堂,需要你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攀登。我记得当时为了理解十四行诗中的某个典故,我不得不放下书,去查阅相关的历史背景,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虽然耗费精力,但最终带来的知识积累却是其他轻量级读物无法比拟的。它更像是一位耐心的、知识渊博的导师,站在那里,为你指明方向,但前行的路需要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对于那些想系统性地梳理英美文学发展脉络,而不是只追求热门名著的读者来说,这种详尽的、带有强烈学术立场的选编方式,简直是无可替代的宝库。我特别欣赏它对不同时期文学思潮的梳理,那种细致入微的对比和论述,让人能清晰地看到“变”与“不变”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交织作用的。
评分我阅读这本书的体验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每一次翻开,都是一次与遥远时代伟大灵魂的私密交谈。当我沉浸在乔叟的语言和韵律中时,我不得不努力去调动我所有的想象力,去重构那个古老的声音和场景,那种距离感带来的挑战,恰恰是阅读体验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迫使你走出舒适区,去感受语言在历史演变中的力量和局限性。更令人称道的是,它不仅仅收录了那些被奉为圭臬的“必读”篇章,还巧妙地穿插了一些相对冷门但极具时代代表性的作品,这些“遗珠”的发现,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某个特定文学时期的认知边界。有一次,我被一段描绘中世纪骑士精神衰落的戏剧片段深深打动,那份细腻入微的心理刻画,远超我原有的预期。可以说,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告诉你“什么该读”,而在于它引导你思考“为什么这些作品之所以重要”,这种反思的深度和广度,是其他速成指南望尘莫及的。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贡献,我认为在于它成功地构建了一种跨越时代的文学对话场域。它没有将英美文学视为孤立的个体作品集合,而是将其置于一个连续的、不断自我修正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当我阅读到早期散文家对社会问题的犀利批判时,我能立刻联想到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如何继承和发展了这种批判精神,这种即时的、跨越数百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是其他任何单一作家的选集都难以提供的。它的目录结构本身就是一部精妙的课程大纲,引导着读者从宏观概念进入微观文本的肌理。每次合上书本,我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对“何为经典”、“何为进步”的文学观念有了更成熟、更辩证的认识。它不是让你爱上某几个作家,而是让你学会如何去欣赏“文学”本身,这种教育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评分这套选集在学术严谨性上的把控,是我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最为推崇的一点。它没有为了迎合现代读者的口味而过度“美化”或“简化”原文的艰涩性,而是原汁原味地呈现了语言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复杂性。阅读过程中的“摩擦感”是真实存在的,有时候你需要放慢速度,甚至逐字逐句地去揣摩作者的措辞,这反而强化了文本在我脑海中的留存度。尤其是对诗歌的编排,那种对韵律、音节和格律的细致标注和解释,让原本晦涩的音律之美变得可触摸。我发现,通过这本书,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某些诗句被誉为“永恒的经典”,那不仅仅是因为它们优美的辞藻,更是因为它们在形式上对当时语言的突破与规范。这本书要求你付出努力,但它给予的回报是建立在坚实基础上的深刻理解,而不是转瞬即逝的情感共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