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作人生前亲自编定,学者止庵穷数年之力精心作校,增补从未出版作品,为市场上全面专业的周氏文集。
周作人(1885-1967),他原是水师出身,自己知道并非文人,更不是学者,他的工作只是打杂,砍柴打水扫地一类的工作。如关于歌谣,童话,神话,民俗的搜寻,东欧日本希腊文艺的移译,都高兴来帮一手,但这在真是缺少人工的时候才行,如各门已有了专功的人他就只得溜了出来,另去做扫地砍柴的勾当去了。因为无专门,所以不求学但喜欢读杂书,目的只是想多知道一点事情而已。所读书中于他最有影响的是英国蔼里思的著作。
小引
关于傅青主
游山日记
老年
三部乡土诗
记海错
本色
钝吟杂录
燕京岁时记
毛氏说诗
关于纸
谈策论
螟蛉与萤火
窦存
关于家训
郁冈斋笔麈
谈错字
关于王谑庵
陶筠厂论竟陵派
日本的落语
逸语与论语
日本杂事诗
书法精言
文学的未来
王湘客书牍
蒿庵闲话
鸦片事略
梅花草堂笔谈等
读戒律
北平的春天
买墨小记
旧日记抄
绍兴儿歌述略序
安徒生的四篇童话
日本管窥之三
附录二篇
一改名纪略
二窃案声明
后记
关于《风雨谈》
止 庵
《风雨谈》一九三六年十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除《小引》与《后记》外,本文三十四篇,附录两篇,皆为一九三五年十一月至一九三六年五月所写,是继《苦竹杂记》之后的作品。“风雨谈”原是一九三五年一到五月在《宇宙风》所发表之系列文章总的题目。一九六四年九月二十七日周氏日记云:“晚重阅《风雨谈》,对于自作的文章,觉不无可取,亦可笑也。”
集中各篇文章,主要仍承继《夜读抄》以降的风格,或“关于一种书”,或关于某书中之某一观点,即便像《关于傅青主》或《老年》这类题目,其契机亦是自读书得来,所以几乎统可以作者所谓“读书录”或“看书偶记”名之。《小引》中提到“杂文”,《苦竹杂记后记》也说“不佞只能写杂文”,此“杂文”用法与《夜读抄》之有别于“本文”者又复不同,大概是一并包括两类文章而言之,相当于后来所说“随笔”。作者又说:“或曰,是与《雨天的书》相像。然而不然。《雨天的书》恐怕有点儿忧郁,现在固然未必不忧郁,但我想应该稍有不同,如复育之化为知了也。”此处系就书名说话,但前后文章区别确实相当明显,“忧郁”云云或可理解为某种情感,原先作者较多感性表露,而现在感性则多隐含于知性之下。此外这里颇有几篇写意之作,譬如《关于纸》、《北平的春天》、《买墨小记》等,与《苦茶随笔》中之《关于苦茶》、《骨董小记》题材相近,却又有所不同,目的不在辩难,几乎纯然闲适,倒像是早期的《故乡的野菜》、《苍蝇》等,不过味道由冲淡变为清涩,读书文章中也有些与此意趣相近,在中期创作中可视为单独一路,后来写《秉烛后谈》、《药味集》,成分就更重了。
《小引》说:“不佞故人不多,又各忙碌,相见的时候颇少,但是书册上的故人则又殊不少,此随时可晤对也。”其实非独此处为然,《夜读抄》之后各书均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的“风雨谈”也。而所“晤对”的“故人”,也不止这里介绍的傅青主、王谑庵诸位,连同他一再提及的霭里斯、安特路朗等也在其列,虽然比较而言,还是以中国古代人物为多。周氏的关注点逐渐发生转移,着力对中国古代著述(以笔记为主,间有诗文)加以缜密的审视,涉及领域甚广,投入精力至巨,应该被视为是其一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所写文章虽然都是短篇,这项工作却是系统的。此种审视首先是思想意义上的,而作者的文学观念,特别是有关文章的看法,也时时有所体现。他的功夫是“披沙拣金”(《苦竹杂记后记》),态度是“褒贬显然”(一九六五年四月二十一日致鲍耀明),从古人之作中看到许多弊害,也发现了若干好处。其间的取舍标准,即一向强调的“疾虚妄”和“重情理”;换句话说,他的立场是科学精神和人道主义,或者一并说是现代文明。所首肯者都是思想与文学上的异端,最终他在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分立出一个与正统儒家(以程朱一派宋儒为主)针锋相对的思想体系,标举了一批与主流文章(以唐宋八大家和清代桐城派为主)截然不同的鲜活文字。周氏所心仪的人物不是文章作者,就是文章记述对象,他与他们交流的方式不外乎读书与抄书,最终完成于自己的写作,故以作品而言是读书记,以写法而言是“文抄公”,以内容而言则是人物论与思想论,这也是“文抄公”写法的意义之一。这种工作一项重要成就(至少对作者来说是最有价值的),是他后来所说的:“上下古今自汉至于清代,我找到了三个人,这便是王充,李贽,俞正燮,是也。王仲任的疾虚妄的精神,最显著的表现在《论衡》上,其实别的两人也是一样,李卓吾在《焚书》与《初潭集》,俞理初在《癸巳类稿》《存稿》上所表示的正是同一的精神。……我尝称他们为中国思想界之三盏灯火,虽然很是辽远微弱,在后人却是贵重的引路的标识。”(《我的杂学》)周氏承认是他们的传人,也就将自己纳入“虽儒家而反宋儒”的思想系统了,—在他看来,这才是未被改篡过的孔孟思想的流脉,所以他后来自称是“儒家的正宗”(《药味集序》)。
此次据北新书局一九三六年十月初版本整理出版。原书小引三页,目次四页,正文二百六十五页,后记二页,目次、正文中“小引”均作“风雨谈小引”,正文中“后记”作“风雨谈后记”,而在目录中未予列入。
“她在酿酒厂做过。好多年前了。你不记得了吗?”
评分浅谈周作人的散文风格(海里有鱼)周作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之一。他一生的创作,除了三十几首新诗和二百来首旧体诗外,全部都是散文。它的散文有杂感、文艺短评、随笔等类。其中,影响较大,艺术成就较高,风格也较成熟的,还是他那些以冲淡平易见称于世的美文小品。他这些美文小品,不仅显示了散文大家周作人精湛的艺术造诣。同时,也形成了周作人独特而成熟的艺术风格。 一 周作人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冲淡平易。平淡自然、和平冲淡、闲适……这些说法都是前人对周作人散文风格的概括。周作人自己也曾说:“我近来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境地。”①“平淡自然”,这是周作人给自己散文风格所作出的定位。“觉得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②他希望自己的文章能达到这样的一种境界。不仅如此,他给废名、俞平伯的作品写的序言中,也一再地强调、推崇冲淡平易的文学创作风格。由此可见,冲淡平易,不仅是周作人希望达到的境地。同时,在他的散文创作中,也形成了冲淡平易的艺术风格。 周作人的散文,多写周围的日常生活,他常写一些人人都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事或物。即使是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他也能以一个普通的见闻者、参与者的身份叙出。在他的作品中,他不故作高深地议论,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一些精辟的警句也很少见得到。他的散文,无论谈事、谈人、谈政治、谈文艺……,都象同友人拉家常,叙旧情。叙事状物,写景,他都能做到朴素、自然。发表感想或看法,没有长篇大论,而是舒徐不迫地絮絮而谈。比如他的《人的文学》这篇文章在他所有的散文中,篇幅算比较长的了。但是,他并未摆出一副宏论的架势,而是采取随笔那样的写法,把意思一层一层地、有条不紊地说清楚、说明白。关于“三一八”惨案,周作人写了好几篇散文,大多是如实的记事,虽也有内心的感情,却少激烈的议论。甚至有些记叙,让你感到惊人地客观和冷静。最激烈也不过是说一些这样的话:“凡青年夭折无不是可惜的,不过这回特别的可惜,因为病死还是天行,而现在的戕害则是人功。”③,“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两位老母倚闾,亲朋盼信。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的枪声惊耳,弹雨淋头。”④。周作人关于事件本身的态度也是鲜明的、感情也是真挚的。但是,周作人却能冷静沉着,通过平实的文字,表达出深邃的悲愤。这就是周作人散文的冲淡平易之处,他使人读他的散文,一点不觉得艰难,甚至觉得有些浅显。然而,正是这样,才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之中,在毫无戒备和疑问中,服服贴贴地接受他思想感情的影响。 我们说周作人的散文是冲淡而不是平淡,还在于周作人的散文是有思想的,它并不让人觉得苍白贫乏。周作人虽然说不上是卓越的思想家,但对于许多事情他都有自己的看法。无论是与非、曲与直、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他都能判断分明,做到不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对于有些问题的看法,其深刻性往往为一般人所不及。这也正是他的散文不显疲弱,比较耐读的主要原因。当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之后,社会各阶层对他有种种评价。其中不乏恶意的攻讦和指责。周作人即明确指出:孙中山不是“神人”,“也有缺点”,却应“整个地去看出他的伟大来。”如《故乡的野菜》,在艺术手法上可以说完全是采用“白描”的手法。用白描而能写出真挚的感情,只有周作人这样的散文大家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文章开头,周作人便声言他对于故乡没有什么特别的情份,只因为朝夕会面,逐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老邻居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到他。待我们读完全文,便会发现周作人对野菜的谈论,无一处不掩藏着他眷恋故乡的深情。周作人散文创作表现出的冲淡平易,决不是直露平庸,更不是淡而无味,其中充满了作者的感情。文学创作的生命在于有感情,这对于诗和散文尤其如此。问题是,周作人散文中感情的流露有其特有的方式,那就是抒情的淡化和节制。周作人的散文,总是喜欢把很在意的事说得似乎很不在意,把很有情的事写成似乎颇不经意。
评分整体而言,周作人的散文继承了诗经、六朝和晚明文学的内蕴,充满着平淡如水、自然如风的语言色彩。其冲淡平和的散文风格展现出空灵的人生境界,可说是中国散文的一个高峰。
评分莫琳一头银发,身材苗条,走起路来轻快利索。他们刚认识的时候,哈罗德最开心的事情就是逗她发笑,看着体态匀称的她笑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给你的,”莫琳说。等她将信放到桌上轻轻一推,信滑到哈罗德手边停下,他才反应过来。两人都盯着那信封,好像从来没有见过信似的。信封是粉色的。“是贝里克郡的邮戳。”
评分莫琳一头银发,身材苗条,走起路来轻快利索。他们刚认识的时候,哈罗德最开心的事情就是逗她发笑,看着体态匀称的她笑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给你的,”莫琳说。等她将信放到桌上轻轻一推,信滑到哈罗德手边停下,他才反应过来。两人都盯着那信封,好像从来没有见过信似的。信封是粉色的。“是贝里克郡的邮戳。”
评分人们使用语言进行过招,对彼此的内心进行试探、了解、碰撞、博弈、合作。最好的话术肯定不是教你如何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是教你围绕目的说话,以精警之心侵入别人的思想,而不被反感。从而用最少的话赢得最好的效果,让每一句话都有力量,一语胜千言。
评分话术上有欠缺,让煮熟的鸭子飞了。
评分很好很完美,很喜欢!!
评分1922年,在“非基督教运动”高潮中,他和钱玄同、沈士远、沈兼士及马裕藻发表《信仰自由宣言》,重申信仰自由的精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