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丛 书 名 世纪英才中职示范校建设课改系列规划教材(机电类)
标准书号 ISBN 978-7-115-27315-4
编目分类 TG519.1
作 者 王兵 李贞权 主编
译 者 --
责任编辑 丁金炎 郝彩红
开 本 16 开
印 张 10.5
字 数 259 千字
页 数 161 页
装 帧 平装
版 次 第1版第1次
初版时间 2012年4月
本 印 次 2012年4月
首 印 数 3000 册
定 价 22.00 元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数控车工中级工的培养目标,以FANUC 0i数控系统为基础,分别阐述了数控车床基础知识、数控车床的操作、简单轴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圆弧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固定循环指令的编程与加工、复合固定循环的编程与加工、螺纹的编程与加工、复杂零件的编程与加工。通过学习本书,让学生全面掌握数控车床的编程与操作,成为一个能适应市场需求的熟练的技术人员。
本书可作为中职学校数控、模具、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等机电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机械行业企业员工的岗位培训教材。
目 录
第一篇 基础篇
基础知识一 认识数控车床
1.1.1 数控车床的结构组成
1.1.2 数控车床的工作原理
1.1.3 数控车床的分类与布局
基础知识二 数控车床编程基础
1.2.1 认识数控车床坐标系
1.2.2 数控车床的坐标系
1.2.3 数控编程的方法
1.2.4 数控车床编程规则
1.2.5 常用术语与指令代码
1.2.6 数控加工程序的格式与组成
基础知识三 认识数控车削用刀具
1.3.1 数控车削刀具的材料性能
1.3.2 数控车削用刀具及其选用
1.3.3 装夹刀具的工具系统
1.3.4 数控车床的对刀
基础知识四 数控车床日常维护与保养
1.4.1 数控机床的设备管理
1.4.2 数控车床的日常维护
1.4.3 数控车床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4.4 常见数控车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实例
基础知识五 认识数控车床操作面板
1.5.1 数控系统面板
1.5.2 数控车床系统控制按键功能说明
基础知识六 编程指令
1.6.1 G00/G01指令
1.6.2 圆弧加工指令G02/G03
1.6.3 固定循环指令G90/G94
1.6.4 复合固定循环
1.6.5 切槽指令G75/G74
1.6.6 螺纹加工指令
1.6.7 刀尖圆弧补偿
基础知识七 子程序和宏程序
1.7.1 子程序
1.7.2 宏程序
第二篇 项目篇
实训一 数控车床的操作
2.1.1 数控车床的手动操作
2.1.2 数控车床的对刀
2.1.3 数控程序的编辑与输入
2.1.4 自动加工
实训二 简单轴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2.2.1 外圆、端面和台阶的编程与加工
2.2.2 倒角的编程与加工
2.2.3 切槽的编程与加工
实训三 圆弧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2.3.1 圆柱外表面凹圆弧的编程与加工
2.3.2 圆柱外表面凸圆弧的编程与加工
实训四 固定循环指令的编程与加工
2.4.1 阶梯轴的编程与加工
2.4.2 大台阶工件的编程与加工
2.4.3 外圆锥面的编程与加工
实训五 复合固定循环的编程与加工
2.5.1 外圆粗车固定循环加工
2.5.2 内形轮廓粗车固定循环加工
2.5.3 径向粗车循环加工
2.5.4 仿形循环的加工
2.5.5 切槽循环加工
实训六 螺纹的编程与加工
2.6.1 G32指令的应用
2.6.2 G92指令的应用
2.6.3 G76指令的应用
实训七 复杂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2.7.1 子程序的编程与加工应用
2.7.2 宏程序的编程与加工应用
2.7.3 复杂轴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2.7.4 复杂套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我花了很大力气去研读关于刀具补偿和坐标系设定的章节,希望能找到一些能让我事半功倍的技巧。但这本书在处理这些核心技术问题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它清晰地解释了什么是绝对坐标系和增量坐标系,但对于如何在一个程序块中无缝切换,并确保公差范围内的精度保持,描述得不够深入。特别是涉及到多工序加工中刀具的快速换装和对刀点的重新确认,书中提供的示例程序过于简化,缺乏对疲劳误差和热膨胀效应的考虑。我特别想了解的是,在进行长轴零件加工时,由于热变形导致的中心线漂移,编程者需要采取哪些高级算法或程序结构来实时修正。这本书似乎默认机床的刚性是无限的,环境温度也是恒定的,这种理想化的设定与车间里烟雾缭绕、温度波动的真实环境格格不入。此外,关于刀具路径优化,也就是如何减少空运行时间、缩短总加工周期方面,内容非常有限,更侧重于如何“让程序跑起来”,而不是“如何让程序跑得更快、更省料”。这种对效率提升的关注不足,使得这本书在现代制造业追求高产能的背景下,显得略微滞后。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对软件层面的介绍,特别是CAM软件与数控程序的转换过程,处理得比较保守。它似乎更推崇手工编写代码,对于现代车间中普遍采用的基于三维模型的自动编程流程,阐述得不够详尽。我期待看到的是如何利用现代CAD/CAM系统来管理复杂的刀具库、材料库,以及如何高效地生成和后处理G代码,以适应不同品牌数控系统的差异。书中关于宏程序和变量编程的部分虽然提到了,但示例代码的复杂度远低于实际生产中处理复杂零件时所需的水平。我希望看到的是如何利用循环结构来编写一套可以自动适应不同直径的孔系加工程序,而不是每加工一个不同孔径的孔都要手动修改程序。此外,对于后处理器的选择和定制,这本书几乎没有涉及,而这恰恰是确保CAM生成代码能顺利在特定机床上运行的关键环节。因此,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定格在了相对基础和传统的手工编程时代,对于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数控编程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的探讨,明显不足,使得这本书的价值停留在基础理论的巩固上,而未能触及前沿的应用实践。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坦白说,非常有“学术”气息,但我更关心的是它能否解决我实际工作中的痛点。我在车间里遇到过很多次,就是书本上讲的那些标准程序跑不出来,因为实际的机床和环境参数总是千差万别。这本书在讲解数控系统编程时,似乎默认所有人都使用的是最新、最标准化的系统界面,对一些老旧但仍在广泛使用的机床的特殊指令集或操作习惯,几乎没有提及。这让我在尝试将书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我正在使用的设备上时,屡屡碰壁。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种“适应性编程”的思路,而不是一味地灌输标准化的流程。比如,当刀具磨损到一定程度,如何通过程序补偿来保证精度,或者在快速换刀时,如何设置安全高度以避免干涉——这些都是日常工作中必须面对的挑战。这本书在讲解这些时,用词过于谨慎和概括,没有给出一个果断的、可执行的“如果……就做……”的方案。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理论的认知有所加深,但手上的功夫却并没有因此变得更扎实。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应该如何编程”的理想状态描述,而非“在复杂现实中如何编程”的操作手册,这中间的落差,对于追求效率的生产环境来说,是比较难以接受的。
评分拿到这本厚厚的书时,我原本对那种枯燥的机械原理和复杂的代码说明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它能像一本武功秘籍一样,让我迅速掌握数控车床这门手艺。然而,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实在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它似乎更侧重于理论的推演和一些非常抽象的概念,对于一个初学者,或者哪怕是有一点基础、想进一步精进实际操作技能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显得有些不足。我期待看到的是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不同材质的零件如何选择刀具,走刀速度和进给量的具体取舍,以及在实际生产中遇到切削不稳、表面粗糙度不达标时,如何快速定位问题并进行参数调整。书里花了大量篇幅去解释数学模型,这些固然重要,但它们更像是给工程师看的,而非操作工人。我尝试着对照书中的图示去理解G代码和M代码的组合逻辑,但很快就发现,很多关键步骤的衔接和注意事项在书中一笔带过,导致我看完后依然感觉像是隔着一层毛玻璃在看机器操作。如果能增加更多高清的实物操作图片,或者加入一些常见故障的排查流程图,这本书的价值可能会大大提升。现在感觉更像是一本为理论研究服务的教材,而不是一本能立刻上手解决生产问题的工具书。我对其中关于高级插补功能的描述印象尤其深刻,但真正想知道如何在复杂曲面加工中应用时,却发现指导性文字相当晦涩,缺乏直接的指导。
评分这本书在介绍数控机床的结构和基本原理时,语言风格偏向于教科书式的陈述,缺乏那种能吸引人深入钻研的叙述技巧。它把机床的各个组成部分——从主轴到伺服驱动系统——都进行了细致的分解,但对于这些部件是如何协同工作,尤其是它们之间的电信号和机械反馈是如何实时交互的,讲解得相对平淡。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电气连接和故障诊断的图文并茂的解释。例如,当伺服电机发出过载报警时,是程序设定的加/减速时间过短,还是电机本身存在机械卡滞?这本书给出的诊断步骤非常笼统,没有提供具体的参数检查点。对于一个希望从操作员向设备维护方向发展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帮助有限。它更像是一份关于“理论组成”的清单,而不是一份关于“实际运行逻辑”的流程图。我尝试着对照书中的运动控制原理去分析一个卡刀的瞬间,却发现书中的解释无法完全覆盖现实中瞬时冲击带来的连锁反应。总而言之,它在“是什么”的层面做得不错,但在“为什么会这样”和“如何解决”的层面上,显得不够具体和实战化。
评分他是我的支点,虽然他目光呆滞,表情木然。他就这样静静地笔直地坐在椅子上。寒冷的气温让他裹上了厚厚的棉衣,冷风让他缩紧了脖子。可他的神色丝毫没有改变,就好像一个虔诚的信徒,静默地等待着遥远而神秘的梦。于是他慢慢变成了一棵树,扎根在渺渺的时间里,扎根在茫茫的人潮中。
评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些奇人异士,隐居山林,通常被人们称为隐士。他们虽然神龙见首不见尾,看似不食人间烟火,但每逢乱世,必定现身。或传奇书,或授弟子,借以助人成就霸业。如春秋战国时代的鬼谷子,身逢动乱之际,教授的五个学生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尉缭子,各佐有称霸雄心的诸侯,上演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黄石公就是这类隐士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评分包装没破可是书破了 肯定是你们给发达就是破的 很生气
评分一、阐明了作者的思想体系,即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密不可分,以及潜居抱道,以待其时的处世哲学。暗示读者,只要具备道、德、仁、义、礼五种品格,再逢机遇,定可建绝代之功,极人臣之位。
评分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无论如何都离不开教育。所以,我们应当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充实大脑比充实口袋更为迫切,也尤为重要。书中尽管没有黄金屋,也没有颜如玉,但是,我们也还是要好好地读书。因为书中有祖国灿烂的文化,书中有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书中还有取之不竭的智慧……
评分我看到大片暖暖的橘红下爸爸就像是一个支点,以他全部的爱,支撑起家庭的幸福的重担。
评分书籍不错,学会了不少啊
评分又有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今天,这句话也早为世人所不齿,如果你当众提及此话,说不定还会招来他人的冷眼甚至是漫骂呢。瞧,当今社会上那一大批“剩男”、“剩女”中,哪一个不是读书人?哪一个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然而,他(她)们的“颜如玉”又在哪里呢?再说那所谓的“黄金屋”也并非书中才有的啊。让我们再来看看当今社会上那些财大气粗的大老板们吧,他们中大部分都没有多少文化,也谈不上什么学历,但是他们的房子却一套接着一套,身边的女人也一个接着一个的。这难道不正是对这句古话的有力回击与嘲讽吗?
评分送货很速度,书的内容很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