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名称】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13-2010
【著译者】中国煤炭建设协会 主编
【书号】1580177.432 【书代号】81432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 【印刷日期】2010年12月
【开本】大32 开 【装帧】平装 【页数】138 页
【版次】1-2 【单位】每本 【图书状态】 上架
【定价】29.00元
是一项新修订的国家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592号公告批准,编号为GB 50213-2010,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2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J 213-90同时废止。
| 1 总则 10 砌块支护工程 |
-|-_-|-
作为一名岩土工程师,手头有一本最新、最权威的岩体分级标准,简直就像找到了一件得心应手的“兵器”。《GB/T 50218-20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对岩体性质的描述更加深入和细致。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一些物理力学指标,而是将这些指标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详细阐述了不同指标对岩体工程特性的影响。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岩体结构面”部分的描述,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地下工程中围岩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书中对节理、裂隙、层理等结构面的产状、间距、充填物、张开度等都做了详细的分类和评价方法,并将其纳入了分级体系,这能极大地帮助我们更准确地预测围岩在开挖后的受力变形情况,从而指导支护设计。
评分我是一名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任教的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岩土力学和工程地质相关课程时,《GB/T 50218-20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最新的教学素材和参考。我特别喜欢书中附带的各种图例和实例分析,这能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抽象的岩体分级概念。例如,书中对于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岩体变形特征的描述,以及对应采取的支护措施的建议,都能很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能接触到真实的工程应用。这本书的及时更新,也让我能够将最前沿的行业标准带给我的学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刚翻开这本《GB/T 50218-20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脑子里立马涌现出无数工程现场的画面。我是一名有着十几年经验的隧道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岩体分级几乎贯穿了整个项目周期,从初期的可行性研究,到详细设计,再到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变形、支护强度的判定,都离不开对岩体等级的准确评估。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系统、权威的参照。我特别关注的是它在分级指标的选择和权重分配上,感觉比以往的标准更加细致和全面。比如,对于某些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岩体,以往可能更多依赖工程师的经验,而这本书引入了一些量化的参数,并且考虑了多种影响因素的组合效应,这对于减少主观判断的误差,提高分级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评分作为一名对建筑工程有浓厚兴趣的普通市民,我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如此专业的工程标准。《GB/T 50218-20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虽然语言非常专业,但通过阅读其中的一些科普性质的介绍,我还是能感受到这本书的重要性。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工程能够顺利建造,而有些工程却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书中对岩体等级的划分,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施工的可行性。这让我意识到,在我们看不见的地下世界,隐藏着如此复杂而精密的科学体系。这本书的存在,是对工程师们严谨工作态度的体现,也是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安全保障的重要支撑。
评分作为一名在大型水利工程领域工作的勘察队员,常年与各种复杂地质打交道,对岩体分级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有着极高的要求。《GB/T 50218-20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在理论深度和工程应用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岩体分类方法的选择”的章节,它详细对比了不同工程类型(如隧道、边坡、基础等)下,适合采用的岩体分级方法的差异,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这一点非常实用,因为不同的工程对岩体的要求侧重点不同,选择合适的分级方法才能得出更有指导意义的结果。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会提升整个行业在岩体分级工作上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评分我是一名在工程咨询公司工作的项目经理,经常需要对接不同的地勘单位和设计院,对岩体分级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有着直接的判断需求。《GB/T 50218-20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的出现,为我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我非常看重这本书在“勘察质量与精度对分级结果的影响”方面的论述。它强调了充分、准确的地质勘察数据是岩体分级的基础,并且阐述了勘察精度不足可能带来的风险。这能帮助我在审查地勘报告时,更加注重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勘察范围的适宜性,从而避免因地勘问题导致后期工程的被动。这本书的实用性,直接体现在了它对工程质量控制的指导意义上。
评分这本书,从我这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它的内容确实非常专业。我是一名对地质科学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虽然不是直接从事相关工作,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其中严谨的逻辑和详尽的图表所吸引。《GB/T 50218-20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本揭示地下世界奥秘的“工具书”。我喜欢书中对岩体各个组成部分的细致剖析,比如岩石本身的性质,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结构面相互连接、相互影响的。虽然有些专业术语我需要查阅很多资料才能理解,但这种学习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它让我对我们脚下的土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那些建造在地下的宏伟工程有了更多的敬意。
评分我是一名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技术人员,对于岩体的稳定性判断是我的日常工作重点。《GB/T 50218-20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这本书,在我的工作领域内,可以说是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参考。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利用岩体分级结果来预测潜在的失稳风险。书中关于“不同岩体等级的工程特性分析”部分,详细描述了不同等级岩体在承受荷载、发生变形、渗透性等方面的差异,并关联了相应的工程地质灾害类型。例如,低等级岩体容易发生崩塌、滑坡等,而高等级岩体则相对稳定。这种关联性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岩体分级的重要性,也为我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和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我是一名在工程造价领域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士,在进行工程概预算编制时,岩体分级结果直接影响到工程量和施工难度,进而影响到造价。《GB/T 50218-20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这本书,为我在编制工程造价时,提供了一个更加科学、统一的依据。我关注书中关于“不同岩体等级下的施工技术和成本估算”的关联性。虽然书中没有直接给出详细的成本数据,但它指出了不同等级岩体在开挖、支护、加固等方面所需投入的精力、设备和技术是不同的,这些都直接体现在了工程造价上。这本标准的出现,有助于提高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避免因岩体评估的偏差而导致的项目经济风险。
评分我是一名刚入行不久的岩土工程师,面对复杂的工程地质情况,总是感到力不从心。《GB/T 50218-20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的到来,无疑给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严谨,但整体而言,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起来也并不算困难。它就像一本“教科书”,一步步地教我如何从宏观到微观地认识岩体。我特别欣赏它在“岩体质量指标计算”章节的讲解,虽然数字计算有些繁琐,但书中提供了清晰的计算公式和示例,让我能够对照着实际勘察数据进行演练。通过反复练习,我逐渐掌握了如何根据一系列勘察指标,通过公式计算出工程岩体的等级,这让我对岩体评估工作充满了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