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大屠杀和一个执意铭记的女人
一本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回忆录
由张纯如的母亲娓娓道来
为读者揭示这位著名作家和历史学者的一生
2012年美国亚太图书协会文学奖
出自张纯如笔下的畅销书《南京大屠杀》,永远的改变了人们看待二战亚洲战场的视角。这一切始于一张照片,照片里,数百名中国平民的尸体漂满江面。张纯如的灵魂因此被触动。这些人是谁?她无法忘怀那一景象。她无法忘怀自己看到的一切。
短短几年后,张纯如将这场堪比反犹大屠杀的暴行公之于世。《南京大屠杀》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单上停留了10周之久,销量近50万本,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关注。
然而就是这个赤手空拳打破国际社会长达60年沉默的女子,2004年11月9日,终结了自己36岁的生命。
这之后的6年,张盈盈,张纯如的母亲,忍痛写下了这本回忆录,为读者细腻地呈现了女儿的生平:童年时自办的报纸,早年作为新闻记者的经历,一名年轻历史学者的冉冉升起,与儿子的自闭症作斗争的历程,以及悲剧性的自杀。《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一书充分证明,张纯如确为她那一代人中的佼佼者,同时,这本书也展现了母女之间深切美丽的爱与疼痛。
“张纯如是一个英雄。没有她,由她讲述的那个恐怖故事可能将永不为人所知。这是一本值得被广泛关注的充满爱心、文字优雅的回忆录。极其感人。”
——吉姆-里尔,PBS新闻一小时节目主持人
“送给被悲剧夺走生命的孩子的一曲动人挽歌。一本勇敢、严肃的书,一本献给勇敢而严肃的女儿的珍贵的回忆录。”
——西蒙-温彻斯特,《李约瑟传:一个热爱中国的人》和《教授与疯子》的作者
“读完这本书,你便会知道,张纯如是一个多么英勇无畏的女人。”
——詹姆斯-布莱德利,《父辈的旗帜》、《空战英豪》及《帝国的诅咒》的作者
“这本勇敢的回忆录令我们共同对一个生命加以赞颂,感觉到她宛如再世。充满勇气与信念,充满活力。”
——理查德-罗德斯,《原子弹秘史》(获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美国书评人协会奖)和《暗日:氢弹问世记》(获普利策奖提名)的作者
“这是我在过去十年里读过的最动人、最有力量的一本书。我通宵达旦地读,没有办法停下来。它写的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女子——她的传奇仍在继续,但它同时又是一对母女令人心碎的爱的故事。看过媒体上诸多耸人听闻的猜测,读到事实的真相令人震惊。这本书给我们所有人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蔡美儿,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虎妈战歌》的作者
勇气铸就坚实之作:《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绝对不是悲伤的故事,而是对她那非凡人生的赞歌。
——《华尔街日报》
张盈盈完成了她决意去做的事。张纯如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旧金山纪事报》
序
前言
第一章 震惊
第二章 出生
第三章 童年
第四章 激情初现
第五章 中学时代
第六章 出类拔萃
第七章 初出茅庐
第八章 22岁:从头开始
第九章 一个年轻作家的奋斗
第十章 改变一生的照片
第十一章 生物钟
第十二章 突破
第十三章 克服障碍
第十四章 变成了名人
第十五章 过山车式的生活
第十六章 美国华人
第十七章 孩子和电影
第十八章 新书与新生命
第十九章 崩溃
第二十章 不期而至的死亡
尾声
补充说明
注释和引文出处
附录
献给张纯如的书
致谢
《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一书充分证明,张纯如确为她那一代人中的佼佼者,同时,这本书也展现了母女之间深切美丽的情感纽带。
说实话,我对“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这个书名,最初的感受是一种淡淡的忧伤。张纯如这个名字,我是在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时候接触到的,她的勇气和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总觉得,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对她个人生活和心路历程的了解太少。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个契机,让我有机会更深入地走进这位伟大的女性。我非常好奇,在她决定将笔触对准那段黑暗的历史时,她是如何开始的?她是否也曾有过犹豫和恐惧?是什么让她坚持下去,并且最终完成了那本影响深远的书?我希望这本书能展现她作为一个“人”,她的情感世界,她的生活点滴,她的成长经历。她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而我,迫切地想了解她的“见证”过程,她的“见证”心得。我想知道,在那些冰冷的史料背后,隐藏着怎样一个鲜活的灵魂,又是怎样的信念,让她成为那个“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
评分我一直认为,有些名字,本身就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张纯如,就是这样一个名字。提到她,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南京大屠杀的惨烈画面,以及她为这段历史奔走呼号的身影。然而,对于她个人,我所知甚少。这本书的标题,直接点明了她与历史的紧密联系,也暗示了她不屈不挠的精神。我好奇的是,是什么样的契机,让她选择了这样一个沉重且充满挑战的主题?她是如何克服万难,搜集证据,并最终写出那本震惊世界的著作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走进她的内心世界,了解她在面对非议和压力时的真实感受,她在追求真相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我更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她如此坚定地成为那个“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而不是被历史所淹没。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一位作者的传记,更是对一种不屈精神的赞颂,是对历史真相不懈追求的写照。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那泛黄的纸张质感,以及张纯如女士那张充满力量却又带着一丝忧郁的肖像,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尘封的历史瞬间。我一直对二战期间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有着深切的关注,但总是觉得很多细节被遗忘了,很多真相被掩盖。读过一些零散的资料,看了几部相关的纪录片,但总觉得缺少一种贯穿始终的力量,一种不懈的追寻。而“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这个书名,恰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那份对历史真相的渴望,也预示着主人公是一位将这段沉痛历史铭记于心、并为之不懈奋斗的女性。我好奇的是,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她如此执着?是什么样的经历塑造了她坚韧不拔的品格?这本书能否为我揭示更多关于她的个人故事,她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将那段被忽视的悲剧呈现给世界的?我期待着在书中看到她作为一个人,她的喜怒哀乐,她的挣扎与坚持,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符号,一个历史记录的载体。我希望她不仅仅是“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更能让我体会到她“忘却不了”背后的原因,以及她为“不忘却”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在我第一次看到时,就深深地吸引了我。张纯如的名字,与南京大屠杀这段沉痛的历史紧密相连,她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将这段被遗忘的悲剧重新带入公众视野。然而,对于她本人,我所了解的远不止于此。我渴望了解更多关于她的故事,她的成长背景,她的求学经历,以及是什么让她选择了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我希望这本书能更深入地挖掘她作为一个人,她的情感世界,她的内心挣扎,以及她在面对巨大压力和质疑时所表现出的坚韧。我想知道,她是如何搜集那些触目惊心的证据的?她是否也曾为那些遇难者流泪,为那些不公而愤怒?这本书,在我看来,是献给所有曾经或正在为历史真相奔走呼号的人们,它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历史的残酷,也看到人性的光辉,以及一个女子,如何用她的笔,铸就了不朽的“无法忘却”。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时,首先感受到的是它沉甸甸的分量,不仅仅是纸张的厚度,更是其中所蕴含的历史重量。我一直认为,历史的记录者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而张纯如,无疑是其中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然而,关于她的个体经历,关于她如何从一个普通的作者,一步步走向了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艰难道路,我了解的并不多。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在这方面的认知空白。我想知道,她是如何获得那些一手资料的?她采访了多少幸存者?她又是如何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和质疑的?特别是,我一直很好奇,在她创作《南京!南京!》的过程中,她是否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毕竟,直面如此惨绝人寰的暴行,需要何等的勇气和承受能力?我渴望看到她在面对黑暗时的挣扎,她在寻找光明时的执着,以及她最终如何将那些被遗忘的苦难,以一种震撼人心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张纯如本人的介绍,更是对一种精神的礼赞,是对历史正义的呼唤。
评分我看了这本书籍很好,有不错的感想。认真学习了这本书,给我几个感受
评分对于在美国这样的物质社会来说,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年轻人都要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不过,这位当时只有25岁的女孩有一个念头:“这本书能不能赚钱我不管,对我来说,我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南京暴行》出版后,她对美国读者的热情反应也感到意外,她说,“这本书虽然重要,但我以为只会得到图书馆的垂青。”但纯如也相信,真相是不可毁灭的,大家要同心协力,以确保真相被保存、被牢记。
评分她曾是智慧与勇气的化身
评分质的要求,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学艺术的领悟,对教学特色的追求。
评分感受一下做个文艺青年。
评分好书,写得很细微!!!!!!
评分很有才华,但生命短暂,很可惜。
评分很不错的书,可以带给人不少思考,值得一读。书本身质量很好。
评分很好的书籍很好的学习必备佳品,,,,希望宣传能给力的,能越做也好,下次还会在来的额,京东给了我不一样的生活,这本书籍给了我不一样的享受,体会到了购物的乐趣,让我深受体会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