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風閣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靈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稱樊山,是當年孫權講武修文、宴飲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寜元年(1102)九月,黃庭堅與朋友遊鄂城樊山,途經鬆林間一座亭閣,在此過夜,聽鬆濤而成韻。“鬆風閣詩”,歌詠當時所看到的景物,並錶達對朋友的懷念。《鬆風閣詩帖》是黃庭堅晚年作品,黃庭堅一生創作瞭數以韆百的行書精品,其中負盛名者當推《鬆風閣詩帖》。其風神灑蕩,長波大撇,提頓起伏,一波三摺,意韻十足,不減遒逸《蘭亭》,直逼顔氏《祭侄》,堪稱行書之精品。
評分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除瞭新鮮的空氣,燦爛的陽光以外,更需要的冷靜的思考,以及心靈的感動和震撼,而這些,在閱讀三毛的時候,我們都能夠得到。 ##
評分 評分書還好,外麵有點贓。 “曹全碑”全稱“漢邰陽令曹全碑”,立於東漢中平二年(185年)。碑高約二百五十三厘米,寬約一百二十三厘米,長方形,無額。碑身兩麵均刻有隸書銘文。碑陽二十行,行四十五字,碑陰分五列,每列行數字數均不等。有明清拓本傳世,也有翻刻本。《曹全碑》係晉王敞等紀念曹全功績而立,主要記載曹全為弟分憂棄官隱居,後又再度齣仕等史實。明萬曆初年,該碑在陝西邰陽縣莘裏村齣土。在明代末年,相傳碑石斷裂,人們通常所見到的多是斷裂後的拓本。1956年移入陝西省西安碑林保存。 此碑用隸書寫成,秀美圓潤,結體舒展,字體秀麗而有骨力,充分展示瞭隸書的成熟與風格,清萬經評此碑:“秀美生動,不束縛,不馳驟,洵神品也。”孫承漢評其書:“字法道秀逸緻,翩翩興《禮器碑》前後輝映漢石中至寶也。”清硃履貞稱:“惟碑陰五十餘行,拓本既少,筆意俱存。雖當時記名、記數之書,不及碑文之整飭,而蕭散自適,彆具風格,非後人所能仿佛於萬一。此蓋漢人真麵目,壁坼、屋漏,盡在是矣。”曹全碑保存較為完整,文字清晰,秀美典雅,是漢隸中精品之一。
評分管仲有言∶“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然則聲不假翼,其飛甚易;情不待根,其固匪難。以之垂文,可不慎歟!古來文纔,異世爭驅。或逸纔以爽迅,或精思以縴密,而慮動難圓,鮮無瑕病。陳思之文,群纔之俊也,而《武帝誄》雲“尊靈永蟄”,《明帝頌》雲“聖體浮輕”,浮輕有似於蝴蝶,永蟄頗疑於昆蟲,施之尊極,豈其當乎?左思《七諷》,說孝而不從,反道若斯,馀不足觀矣。潘嶽為纔,善於哀文,然悲內兄,則雲“感口澤”,傷弱子,則雲“心如疑”,《禮》文在尊極,而施之下流,辭雖足哀,義斯替矣。
評分《黃州寒食詩帖》是蘇軾在被貶黃州第三年(1082年)的寒食節寫成,是平生最得意的作品之一,被稱為“蘇書第一”。
評分中國書法源遠流長,曆代碑刻墨跡可謂不勝枚舉,而要從這浩瀚的古典作品集群中選取齣一些重點作品來,或許並不容易。站在編者的角度,我們認為:首先要在風格上具有典型性、代錶性,能夠鮮明地代錶傳統書法藝術之精神;同時也必須具備其豐富的技法含量和學習價值,並可以在掌握這種技法之後應用、演化開去!本著這兩個齣發點,我們這裏選取瞭四十種碑帖作為一個係列。這個係列,橫嚮上涵蓋瞭篆、隸、楷、行、草五體,縱嚮上又能代錶中國書法發展曆程中最經典的那一部分,同時,也必須適閤自初級至高級的整個正規而嚴格的書法訓練體係,從而成為一套體例完整、結構有序的範本。通常所見字帖其實也有不少,印刷亦精良,但往往隻有圖片而缺少講解點撥,如此便在自學過程中不容易得其要領而無法迅速切入碑帖的精髓,所以本係列範本,特意組織瞭數位受過專業訓練的中國美院書法專業畢業生來逐字撰寫要領,或講用筆、或析結構、或談章法::簡明扼要,重點突齣,通俗易懂,使學習者便於掌握。文字雖不長,但皆是一語點透其關鍵之所在,由此,讀者亦可順著這個思路延伸開去,舉一反三,以此“讀解”之方法來深化和細化自己的研習,正所謂授之以“漁”者。該係列所選版本精良、印刷與用紙也較為講究,讀者可通過整套範本來閱讀中國書法發展史之“傳承脈絡”與“演變軌跡氣亦能逐冊學習各書體之基本技法、瞭解名傢名跡的風格特點,甚為實用。
評分評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