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標準(DL/T 5187.3-2012)·火力發電廠運煤設計技術規程 第3部分:運煤自動化》根據國傢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關於印發2007年行業準修訂、製定計劃的通知》(發改辦工業[200711415號)的要求,準編製組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經驗,並在廣泛徵求意見的礎上,製定本標準。DL/T 5187《火力發電廠運煤設計技術規程》分以下部分:第一部分:運煤係統;第二部分:煤塵防治;第三部分:運煤自動化。
內頁插圖
目錄
1 總則
2 術語
3 運煤自動化係統總體要求
4 運煤自動化係統監控範圍
5 運煤係統控製方式
6 運煤控製係統功能
6.1 運煤控製係統控製功能
6.2 運煤控製係統聯鎖功能
6.3 運煤控製係統監測功能
6.4 運煤控製係統管理功能
6.5 運煤控製係統與其他係統/設備接口
7 運煤控製係統配置
7.1 係統結構
7.2 硬件設備
7.3 軟件
7.4 技術指標
8 運煤係統保護裝置及傳感器配置
9 工業電視輔助監視係統
10 電源
11 設備布置
11.1 運煤控製室
11.2 就地設備布置
11.3 翻車機控製室
11.4 工業電視輔助監視係統的設備布
11.5 屏櫃結構
12 場地與環境
13 防雷和接地
14 電纜選擇及敷設
15 消防
附錄A 運煤係統主要設備及典型I/O點清單
附錄B 運煤設備與程控係統之間通信信號清單
附錄C 運煤工業電視攝像機配置參考錶
本標準用詞說明
引用標準名錄
附:條文說明
精彩書摘
5 運煤係統控製方式
5.0.1 新建火力發電廠運煤係統應采用計算機程序控製。
5.0.2 運煤控製係統應采用操作員站對運煤係統進行監控,不應重復設置常規強電集中控製方式和模擬控製屏。
5.0.3 運煤係統的控製地點宜設置在運煤控製室,也可根據電廠的運行管理模式在全廠輔控室控製。
5.0.4 運煤係統控製方式應具有遠方程序自動控製、遠方聯鎖手動控製、遠方解鎖手動控製和現場設備就地無聯鎖手動控製。
5.0.5 運煤控製係統應按預定程序自動完成所有運煤設備的運行操作,控製流程有程序上煤、程序配煤、故障聯停等。當運煤係統采用自動程序控製方式時,應按工藝聯鎖關係啓停設備。當係統采用遠方手動或就地手動方式運行時,可解除某個設備的聯鎖,以便對該設備進行試驗操作。
5.0.6 運煤係統中的帶式輸送機、帶式輸送機頭部伸縮裝置、碎煤機、篩煤機、三塊處理機、給煤機、犁式卸料器、卸料小車、電動三通擋闆、防閉塞振打器、除鐵器、犁水器、鏈碼校驗裝置以及除塵器、噴水抑塵係統等宜在運煤控製室進行集中控製。
5.0.7 運煤工藝係統中,翻車機、鬥輪堆取料機、螺鏇卸車機、卸船機、門式或橋式抓煤機、汽車衡、翻車機衡、人廠(爐)煤采樣裝置等宜通過自身酡套的控製係統進行控製,與運煤程控係統有聯鎖和信息交換。
5.0.8 采用程序控製時,在運煤設備就地宜設置轉換開關,其位置接點應送人運煤程控係統。就地閤、跳閘按鈕僅用於設備的檢修及調試。
……
前言/序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標準(DL/T 5187.3-2012)·火力發電廠運煤設計技術規程 第3部分:運煤自動化
燃煤電廠運行與維護:設備、流程與安全管理 本書聚焦於現代燃煤火力發電廠的日常運行、維護策略以及全方位的安全管理體係,旨在為電廠運行人員、技術管理人員以及相關工程設計人員提供一套全麵、實用的操作與參考指南。全書內容深入淺齣,涵蓋瞭從鍋爐燃燒到汽輪機、發電機組的穩定運行控製,以及化水、電氣等輔助係統的集成管理。 第一部分:燃煤電廠核心設備運行控製 本部分詳盡闡述瞭火力發電廠三大核心設備——鍋爐、汽輪機和發電機的基本原理、日常操作規程及關鍵運行參數的控製方法。 1.1 鍋爐本體運行及燃燒優化 深入解析大型化、高參數燃煤鍋爐的結構特點,包括對流區、輻射受熱麵、一次風和二次風係統的設計特點。重點闡述瞭鍋爐的點火、升溫、穩燃、停爐等各個階段的規範操作流程。 燃燒調整與優化: 詳細介紹瞭煤粉製備係統的運行特性,不同類型磨煤機(如中速磨、高速磨)的操作要點。探討瞭基於爐膛火焰監測、尾煙溫度控製的負荷調整策略。針對低熱值煤、高硫煤等特殊燃料的燃燒適應性調整,確保燃燒穩定性和汙染物排放的最小化。內容包括過量空氣係數的精確控製、爐膛負壓的維持,以及防止爆燃、迴火等異常現象的預防措施。 給水與汽水係統管理: 詳細講解瞭除氧器、給水泵、省煤器、再熱器、過熱器等關鍵部件的運行監控。水質的化學分析與處理是本章的重點,包括對給水、爐水、蒸汽取樣點的監控頻率和閤格標準。闡述瞭鍋爐水循環的穩定運行對防止受熱麵結垢和腐蝕的決定性作用,並介紹瞭快速排汙和定期維護性排汙的操作規範。 1.2 汽輪機組的啓動、運行與保護 本章側重於汽輪機這一復雜精密機械的運行管理,強調“預防性維護”和“精細化操作”。 機組啓動與並網: 詳述瞭熱態、溫態、冷態啓動的步驟差異,重點分析瞭汽缸、軸係、油係統在啓動過程中的溫度和振動監測指標。介紹瞭蒸汽參數(壓力、溫度)的遞增速率控製,以及機組同步、並網操作的規範流程和安全聯鎖邏輯。 穩定運行監控: 涵蓋瞭汽輪機轉速、軸承溫度、油壓、背壓等核心參數的正常波動範圍和異常報警響應。對真空度維持的重要性進行瞭深入分析,並探討瞭冷凝器清洗、抽氣係統優化對機組經濟性的影響。 汽輪機保護與檢修準備: 詳述瞭超速跳閘、潤滑油壓力低、軸承超溫等保護係統的動作邏輯與試驗方法。為計劃性大修和臨時性故障處理,提供瞭詳細的停機、泄壓、泄油的標準操作步驟。 1.3 發電機及勵磁係統管理 本節針對發電機的電、熱、磁、機械狀態進行全麵監控。 發電機運行控製: 闡述瞭有功功率、無功功率的調節原理和操作方法,包括對機組“一次調頻”能力的理解與維持。詳細分析瞭定子繞組、轉子繞組的溫升趨勢監測,以及氫冷係統(對於大型機組)的漏氫檢測、氫氣純度控製和壓力維持。 勵磁係統與自動電壓調節(AVR): 介紹瞭不同類型的勵磁係統(靜止/鏇轉)的工作原理,並重點闡述瞭AVR在維持電網電壓穩定中的作用。對勵磁電流、輸齣電壓的調節策略進行瞭具體指導。 第二部分:輔助係統與公用工程管理 發電廠的可靠性高度依賴於配套輔助係統的穩定運行。本部分詳細介紹瞭化水、電氣、燃料輸送中的非自動化控製要點。 2.1 循環水與化學水處理係統 循環水係統運行: 針對不同冷卻方式(直流、塔式、水池式),闡述瞭循環水泵的啓停順序、流量分配和防凍措施。重點分析瞭凝汽器膠球清洗係統的日常維護和運行周期管理,確保換熱效率。 化學水處理: 詳細描述瞭預處理(混凝、沉澱、過濾)到深度處理(反滲透、混床/離子交換)的工藝流程。強調瞭日常加藥(除氧劑、緩蝕劑)的劑量控製和在綫水質監測儀錶(電導率、pH、濁度)的校準維護,確保蒸汽輪機“零腐蝕”的用水標準。 2.2 電氣設備運行與繼電保護 本章側重於高壓電氣設備的運行維護,而非自動化係統本身。 主變壓器運行: 重點介紹主變壓器的溫度、油位、繞組變形檢測。油中溶解氣體分析(DGA)作為早期故障診斷的重要手段,其取樣規程和數據解讀方法被詳細介紹。 高壓開關設備維護: 闡述瞭斷路器、隔離開關、接地刀閘的定期巡檢內容,包括SF6氣體壓力監測(對於GIS或部分斷路器)、機構的潤滑和動作試驗。 繼電保護與自動準備: 強調瞭所有保護迴路(如瓦斯保護、過電流保護、縱差保護)的定期校驗和“試驗按鈕”的動作準確性驗證,確保在發生短路或接地故障時,保護能夠正確、快速地發齣跳閘命令。 第三部分:運行安全、環境與應急響應 本部分內容聚焦於保障人員安全、設備健康和環境閤規性的管理體係。 3.1 工業衛生與人身安全管理 詳細規定瞭廠區內動火作業、受限空間作業、高處作業的安全票證製度和監護要求。對密閉空間(如除氧器、省煤器內部)的通風、氣體檢測和應急救援預案進行瞭規範性描述。強調瞭個人防護裝備(PPE)的正確使用和維護標準。 3.2 消防係統與安全聯鎖 梳理瞭火災自動報警係統(FAS)的巡檢要求。特彆針對燃料區域(煤場、碎煤站)的防爆和消防措施,以及主廠房的滅火器配置、水消防係統壓力維持進行瞭詳細說明。重申瞭廠級安全聯鎖(SIS)在異常情況下的最終保護作用,並要求運行人員理解其設定邏輯,而非盲目依賴。 3.3 汙染物排放控製與運行 闡述瞭煙氣脫硫(FGD)、脫硝(SCR/SNCR)及除塵係統(布袋/電除塵)的日常運行參數控製。重點在於漿液循環、吸收塔擋闆操作、催化劑的鈍化預防和噴射優化,以確保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塵排放濃度始終滿足國傢和地方的環保法規要求,同時將運行成本控製在閤理範圍。 本書內容側重於電廠物理設備的操作、運行參數的調整、係統間的協同配閤,以及基於經驗的安全管理實踐,為讀者提供一個立足於現場實際操作層麵的全麵參考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