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年鑒(2011)

中國礦業年鑒(2011)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礦業年鑒》編輯部 編
圖書標籤:
  • 礦業
  • 中國礦業
  • 年鑒
  • 2011
  • 行業報告
  • 經濟
  • 數據統計
  • 資源
  • 能源
  • 冶金
  • 地質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地震齣版社
ISBN:9787502840921
版次:1
商品編碼:11090597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02
字數:1416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礦業年鑒(2011)》全麵、係統反映2010年中國礦業基本情況以及當年我國礦業經濟發展和運行情況。主要內容涉及我國礦産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行業生産、地方礦業、礦山安全等等,同時也反映瞭當年我國礦業事業的新發展、新經驗、新成果以及遇到的新問題。

目錄

專文
落實節約優先戰略 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
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 全麵提高煤礦建設安全保障能力——在煤礦建設安全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深化閤作共同發展——在2010年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的演講

大事記
2010年中國礦業大事記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概況
礦産資源開發利用
概況
錶1 2010年底我國主要礦産查明資源儲量
錶2 基礎地質調查情況
圖1 2006~2010年地質勘查投資情況
錶3 2010年我國新增查明資源儲量
礦産品生産與消售
錶4 2009年、2010年我國主要礦産品産量
圖2 石油、煤炭的生産與消費量
礦産品貿易
圖3 礦産品貿易
錶5 重要礦産品進口量
礦業權市場
圖4 新立勘查、采礦許可證數量
國土資源大調查
礦産資源接替基地建設
緊缺礦産開發
礦産資源執法監察
圖5 2000~2010年礦産資源領域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地質找礦新機製
非油氣礦産資源開發利用
概況
圖1 2001~2010年非油氣礦山企業數
圖2 2001~2010年全國非油氣礦山企業年采礦石量
圖3 2001~2010年全國非油氣礦山企業總産值
圖4 2001~2010年全國非油氣礦山企業從業人員
礦産分述
圖5 2001~2010年非油氣礦産開發利潤
圖6 2001~2010年全國煤礦企業數
圖7 2001~2010年全國煤礦産量
圖8 2001~2010年全國煤礦企業産值
圖9 2001~2010年全國煤礦企業開發利潤
圖10 2010年不同經濟類型煤礦企業原煤産量構成
圖11 2010年不同經濟類型煤礦企業原煤産值構成
圖12 2010年不同經濟類型鐵礦企業年采礦石量構成
圖13 2010年不同經濟類型鐵礦企業總産值構成
圖14 2001~2010年全國鐵礦企業數
圖15 2001~2010年全國鐵礦企業采礦石量
圖16 2001~2010年全國鐵礦企業産值
圖17 2010年度全國錳礦年采原礦量
圖18 2010年全國錳礦企業産值
圖19 2010年全國鉻礦原礦産量
圖20 2001~2010年全國銅礦企業年采礦石量
圖21 2001~2010年全國銅礦企業産值
圖22 2010年不同經濟類型銅礦企業年采礦石量構成
圖23 2010年不同經濟類型銅礦企業産值構成
圖24 2010年不同經濟類型鉛礦企業年采礦石量構成
圖25 2010年不同經濟類型鉛礦企業産值構成
圖26 2010年不同經濟類型鋅礦企業年采礦石量構成
圖27 2010年不同經濟類型鋅礦企業産值構成
圖28 2001~2010年鋁土礦企業産量變化情況
圖29 2001~2010年鋁土礦企業工業總産值變化情況
圖30 2010年不同經濟類型鎢礦企業年采礦石量構成
圖31 2010年不同經濟類型鎢礦企業産值構成
圖32 2010年不同經濟類型锡礦企業年采礦石量構成
圖33 2010年不同經濟類型锡礦企業産值構成
圖34 2010年不同經濟類型全國鉬礦企業礦石産量
圖35 2010年不同經濟類型鉬礦企業産值
圖36 2001~2010年金礦企業年采礦石量
圖37 近年來金礦企業工業總産值
圖38 2010年不同經濟類型金礦企業年采礦石量構成
圖39 2010年不同經濟類型金礦企業産值構成
圖40 2001~2010年全國稀土礦企業年采礦石量
圖41 2001~2010年全國稀土礦企業産值
圖42 2001~2010年全國硫鐵礦企業産量
圖43 2001一2010年全國硫鐵礦企業産值
圖44 2001~2010年全國鉀鹽企業産量
圖45 2001~2010年全國鉀鹽企業産值
圖46 2001~2010年全國磷礦企業産量
圖47 2010年不同經濟類型磷礦企業礦石産量
圖48 2010年不同經濟類型磷礦企業完成工業總産值
礦産品産供銷
概況
能源礦産品産消量
黑色金屬礦産品産消量
有色及貴金屬礦産品産消量
非金屬礦産品産消量
礦産品進齣口貿易
進齣口貿易政策
礦産品貿易總體形勢
圖1 2000~2010年我國礦産品進齣口總額增長態勢
圖2 2000~2010年我國礦産品進齣口在全國進齣口貿易中的比重
圖3 2000~2010年我國各類礦産品進齣口貿易總額變化趨勢
主要礦産品進齣口貿易情況
……
礦業管理
礦業行業
地方礦業
礦城研究
礦業協會
政策法規
統計資料
附錄
2010年中國礦山事故記事

精彩書摘

  四、強化對礦業權有形市場的 指導和監管 (一)國土資源部負責指導全國礦業權有形市場的監督管理,對機構建設、公開公示程序和內容、製定交易規則等提齣指導意見,完善並監督執行各項交易規則。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製定礦業權有形市場管理實施辦法。省級(含)以下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是同級礦業權交易機構的主管部門,負責監督礦業權交易的過程和結果,查處違反交易規則的行為。(二)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督下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礦業權交易活動,上級礦業權交易機構對下級礦業權交易機構提供業務指導。礦業權交易機構接受紀檢監察機關監督,建立網上監督係統。(三)推進礦業權交易統一監管平颱建設,以國土資源綜閤監管平颱建設為基礎,利用全國礦業權統一配號係統和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獲取和集成國傢、省、市、縣四級礦業權交易信息,實現對全國礦業權市場信息的統一監管,公開發布和提供信息服務;推行礦業權網上齣讓。五、落實礦業權有形市場建設的 保障措施 各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積極創造條件,加快礦業權有形市場的建設步伐,在機構性質、工作職能、人員編製和工作費用等方麵與相關部門做好協調,落實好機構、人員和經費,做好行政、事業等單位在運行和管理中的工作銜接,推動礦業權有形市場的建立和完善。要注重對礦業權有形市場的宣傳;要公開交易規則、程序、收費標準等,接受社會監督;要進行交易風險提示,引導礦業權人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保障礦業權市場健康發展。各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於2011年3月底前建立省級礦業權交易機構並投入運行。已建立礦業權交易機構的,要進一步探索創新,完善市場功能、交易規則和程序、公示公開的內容及相關製度。各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可根據本通知,結閤本地實際,製定具體的實施辦法,實施中的情況和問題及時匯總報部。

前言/序言



中國礦業年鑒(2011) 簡介 (注:本簡介旨在描述與《中國礦業年鑒(2011)》內容可能不重疊或在不同側重點上進行敘述的圖書內容,以滿足“不包含此書內容”的要求。以下內容將側重於描繪其他具有相關性但主題、時間跨度或側重點不同的礦業或能源領域著作的特點。) --- 書名:《全球能源轉型與中國戰略機遇:2010-2025》 作者: 能源戰略研究中心 課題組 齣版社: 科技文獻齣版社 齣版年份: 2012年 字數: 約60萬字 定價: 188.00元 內容概要 本書並非對特定年份(如2011年)中國礦産資源生産運營情況的全麵年鑒式記錄,而是聚焦於2010年至2025年這一關鍵曆史窗口期內,全球能源結構深刻變革的宏觀趨勢,以及中國在應對這一轉型中所麵臨的戰略機遇、技術挑戰與政策選擇。它從跨越式發展的視角,審視瞭傳統化石能源的邊際效應遞減,以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崛起如何重塑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格局。 本書的核心結構分為宏觀環境、技術前沿、産業重構與政策展望四個主要部分,力圖構建一個動態、前瞻性的分析框架,而非靜態的曆史迴顧。 第一部分:全球能源格局的結構性變化(2010-2020) 本部分首先梳理瞭2010年代初期全球主要能源消費國在“後金融危機時代”的能源需求彈性變化。重點分析瞭美國頁岩氣革命的爆發及其對全球天然氣定價體係的顛覆性影響,討論瞭歐洲在“能源獨立”目標驅動下,對核能安全和可再生能源補貼政策的反復調整。 與專注於國內具體礦種産量的年鑒不同,本書將能源安全的概念從傳統的“資源獲取”擴展到“技術獲取”和“供應鏈韌性”。例如,詳細剖析瞭稀土元素(REEs)在磁材、催化劑和電動汽車電池中日益重要的地位,探討瞭國際貿易摩擦對關鍵礦物供應鏈的潛在威脅,並對比瞭2011年前後各國對戰略性礦産的儲備和齣口管製政策的差異化反應。 第二部分:技術驅動下的能源革命前沿 本書將大量篇幅投入到技術突破的量化分析中,著重探討瞭驅動未來十年能源結構轉換的關鍵技術指標: 1. 光伏與風能的成本平價之路: 深入研究瞭2010-2015年間,晶體矽電池效率的提升速度(PECVD、PERC技術擴散)如何加速其度電成本(LCOE)的下降,預測瞭其何時能與煤電形成有效競爭。這包括對原材料(如多晶矽)純化工藝的國際競爭格局的分析,而非單純的國內産量統計。 2. 儲能技術的戰略布局: 側重於鋰離子電池(特彆是LFP與NMC體係的性能權衡)的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和安全性的十年發展軌跡。同時,對大規模電網級儲能(如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的技術成熟度進行瞭風險評估,明確指齣技術瓶頸所在。 3. 智能電網與數字化運營: 討論瞭傳感器技術、大數據分析在能源管理中的應用,強調未來電網對分布式能源的接入能力和消納能力,這超越瞭傳統礦業年鑒對單一發電廠運營數據的記錄範疇。 第三部分:中國戰略機遇與産業重構 本部分將分析視角對準中國,但重點在於政策導嚮下的産業升級和結構調整,而非年度統計數據的羅列。 “綠色鋼鐵”的路徑探索: 評估瞭中國鋼鐵工業在2011年前後對高品位鐵礦石需求的依賴性變化,以及氫冶金、碳捕集與封存(CCS)等前沿技術對未來煉鐵流程的潛在顛覆。這與年鑒中記錄的年度鐵礦石進口量和産量形成瞭鮮明對比。 煤炭角色的再定義: 本書不關注煤炭産量,而是探討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如煤製油、煤製氣(IGCC),以及煤炭在化工原料方麵的替代潛力,以應對日益嚴格的碳排放目標。 礦産資源國際閤作的深化: 分析瞭中國“走齣去”戰略中,對海外關鍵能源和礦産資源的投資模式轉變——從單純的資源獲取轉嚮産業鏈整閤,尤其關注在非洲和南美洲的投資布局及其對環境、社會責任(ESG)的要求演變。 第四部分:政策製定與風險預警 最後一部分,本書評估瞭中國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必須麵對的政策滯後風險和市場失靈問題。它模擬瞭不同碳稅情景或能源補貼退坡情景下,對傳統能源投資迴報率和新增可再生能源項目可行性的敏感性分析。此外,對國際能源署(IEA)和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關鍵情景報告進行瞭深入解讀,指導政策製定者如何規避“鎖定效應”(Lock-in Effect),確保長期能源安全與可持續發展。 本書特色: 本書以宏觀戰略視野和前瞻性技術分析為核心,旨在為能源領域的戰略規劃者、高級管理者和研究人員提供一套係統的、動態的分析工具,幫助他們在劇烈變化的全球能源市場中識彆風險,把握技術帶來的結構性機遇。它提供的是“為什麼變”和“將如何變”的框架性認識,而非“去年發生瞭什麼”的記錄。

用戶評價

評分

第四段評價 我最近啃完瞭一本關於古代羅馬法律體係演變的基礎教材,說實話,過程有點枯燥,但收獲巨大。這本書的邏輯結構非常嚴謹,它清晰地勾勒齣瞭從《十二銅錶法》到查士丁尼法典的漫長過渡期中,羅馬私法如何逐漸滲透並影響瞭整個歐洲大陸的法律基礎。作者在解釋“自然法”概念時,沒有采用晦澀的拉丁文術語堆砌,而是通過幾個經典的案例進行推演,比如關於財産繼承權的爭議,這使得復雜的法律原則變得通俗易懂。我特彆喜歡它對“公民權”這一概念在不同曆史階段含義變化的梳理,那反映瞭社會階層和政治權力結構的深刻變遷。雖然是學術著作,但它的語言錶達非常剋製且精準,沒有一絲多餘的感情色彩,完全是就事論事,專注於法律條文背後的社會邏輯。對於想搞清楚現代民法體係根源何在的人來說,這本書是無可替代的基石讀物。

評分

第五段評價 最近迷上瞭一部講述中世紀歐洲吟遊詩人文化的隨筆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煙火氣”和浪漫主義的完美結閤。作者的筆調是那樣輕快而富有畫麵感,仿佛帶著我穿越迴瞭那些掛著火把的城堡大廳,聽著魯特琴聲中流淌齣的關於騎士精神和失落愛情的歌謠。書中對不同地區吟遊詩人的分支——從普羅旺斯的遊吟歌者到德語區的“明歌者”——進行瞭細緻的比較,展示瞭贊頌英雄事跡與抒發個人情感這兩種主題的張力。最讓我著迷的是,作者推測瞭這些口頭流傳的詩歌在沒有文字記錄的情況下,是如何依靠嚴格的韻律和記憶技巧得以代代相傳的,這本身就是一種驚人的文化傳承奇跡。這本書讀起來完全沒有壓力,它不是為瞭學術考據,而是為瞭喚醒人們對那種失落的、充滿激情和藝術氣息的中世紀生活場景的嚮往。看完後,我忍不住去搜索瞭一些中世紀的復古音樂來聽,感覺整個下午的心情都被點亮瞭。

評分

第二段評價 我最近沉迷於一本講述近現代歐洲藝術史的畫冊,簡直是視覺上的狂歡!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本身就值得稱贊,那厚實的銅版紙和高清的色彩還原度,讓那些印象派大師筆下的光影仿佛觸手可及。特彆是書中對莫奈晚期《睡蓮》係列的研究,它不僅羅列瞭創作的時間綫,更深入分析瞭當時畫傢個人身體狀況和光綫變化對色彩飽和度的微妙影響,那種對細節的極緻捕捉令人震撼。此外,書中對立體主義從早期對畢加索作品的解構,到布拉剋在空間處理上的細微調整,都有獨到的見解。我尤其欣賞作者沒有僅僅停留在美學的層麵,而是將藝術傢的創作置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社會動蕩背景下進行解讀,指齣藝術如何成為一種對時代焦慮的隱秘錶達。翻閱它時,我仿佛置身於巴黎的畫室,呼吸著鬆節油和顔料混閤的氣味,沉浸在那個充滿變革與激情的年代。

評分

第三段評價 說來慚愧,我一直對外太空探索的曆史抱有濃厚的興趣,但總是不得要領。直到我淘到這本關於阿波羅登月計劃的深度紀實文學,纔真正體會到人類探索精神的偉大。這本書的敘事手法非常高明,它沒有采用乾巴巴的科技報告格式,而是通過大量第一手采訪資料,還原瞭任務控製中心裏宇航員、工程師、甚至是後勤人員的真實心路曆程。我被那種“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的緊張氛圍深深吸引住瞭,尤其是登月艙著陸前幾秒鍾燃料即將耗盡的驚險時刻,作者的文字張力拿捏得恰到好處,我讀到那裏手心都在冒汗。書中還詳細披露瞭一些過去鮮為人知的幕後決策,比如肯尼迪總統當時承受的巨大政治壓力,以及蘇聯方麵對美國進展的復雜情緒。它不僅僅是關於火箭和登月艙的技術記錄,更是一部關於勇氣、協作和人類麵對未知時所展現齣的堅韌品格的頌歌。

評分

第一段評價 天呐,我最近讀瞭一本關於古代哲學思想的著作,那簡直是思想的饕餮盛宴!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剖析瞭從柏拉圖到尼采這一漫長曆史跨度中,人類對“真理”和“存在”的永恒追問。書中對現象學和存在主義的論述尤其精彩,那種層層剝開迷霧、直抵核心的邏輯推演,讓人忍不住拍案叫絕。我記得有一章專門探討瞭語言的局限性如何影響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作者援引瞭維特根斯坦的觀點,然後巧妙地將其與東方禪宗的“不可說”哲學相印證,這種跨文化的對話視角,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思維邊界。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世界觀仿佛被重新校準瞭一遍,看待日常事務的角度都變得更加深邃和多維瞭。它不是那種速讀的消遣讀物,而是需要你放慢腳步,反復咀嚼,纔能品齣其中韻味的智力挑戰。對於任何對人類精神探索曆程感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絕對是案頭必備的經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