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南海的大作,很重要
評分字體古舊厚重,書本輕便,裝幀大氣。
評分康聖人 想收齊 看一個時代的終結
評分*
評分康有為早期思想的重要文章匯集。
評分據康有為自編年譜《我史》載,“光緒十二年丙戌二十九歲,……是歲作《康子內外篇》,內篇言天地人物之理,外篇言政教藝樂之事。”該歲閤西曆1886年至1887年初。該書中的九篇曾於1899年刊登在《清議報》上,其餘六篇係未刊手稿。
評分該書反映瞭康有為早期匯集古今中外的學術思想,是康有為早年重要著作之一。1947年美國斯坦福大學鬍佛圖書館將該書書稿和《實理公法全書》書稿製成縮微膠捲,後來美國加州大學劉廣京教授將此兩書縮微膠捲影印本復製贈予康有為之女康同璧。目前所刊各版皆以此稿為據。對康有為以及對由他推動的戊戌變法運動的定性的爭執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於其人政治思想的研究結果更是百傢爭鳴。這裏引用《論康有為政治思想的根本屬性》(王建輝著,安徽師範大學2008年度“學術月”論文一等奬):“19世紀末的中國,是封建社會的末期,但不能據此就套用理論,給這一時期的這個變革定義為資産階級維新運動,給那個運動解釋為資産階級革命,更不能因為客觀的進步作用而不正視變革人物主觀的落後性。帶理論去分析曆史是一種方法,客觀分析曆史得齣新的理論是一種研究。製度的變革除瞭經濟基礎的推動,也需要文化上的適時更新。經濟基礎的形成有時並不能快捷直接的促成上層建築的飛躍。近代,隨著資本主義滲入,19世紀四五十年代已經齣現瞭工人的隊伍,六七十年代形成瞭國內的資本主義力量。並且,之後在“一戰”中迎來短暫的春天。但當時這個資本主義力量作為推動上層建築的革命是不夠的。況且在依然以儒傢思想為主導的氛圍下,把戊戌變法定義為資産階級維新運動是可疑的。作為這場革命指導理論的康有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傢教義為主導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隻不過這一個部分孕育瞭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這裏隻作為一種參考。)
評分《康有為學術著作選:康子內外篇(外6種)(繁體竪排版)》收錄康有為早期學術著作7種,其中康子內外篇15篇,係康氏接受西學,衝破舊學故見束縛,在思想上發生重大轉變時代的代錶作;《實理公法全書》是他計劃編纂的《萬身公法叢書》中的一種,反映瞭他早年的政治理想;《民功篇》是一篇未完成的著作手稿,文中鈎稽經史諸子所載資料,著重論述“法久則弊必生”,強調適時地“自變其政”的重要。其餘各篇也都是瞭解康有為學術思想某一側麵的重要資料
評分康有為學術著作選:康子內外篇(外6種)(繁體竪vf uixdnh njv cxvIF奬換idjfjgjvjfif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